《运动康复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生物力学》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2020年6月15日版)
总 论
学分:3分
学时:48学时
适用对象:康复治疗学学生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康复基础课(必修课)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掌握与康复治疗相关的生物力学知识,能积极运用在中国传统适宜技术上,努力成为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交叉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知识目标:
掌握人体生物力学原理;掌握骨、关节、软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掌握血流动力学;掌握康复治疗中常用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
3.能力目标:
能用力学原理解释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康复训练中的动作;能在生物力学原理的指导下使用“小夹板”固定;能在针刺手法和推拿手法生物力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浅析其生物力学作用机制。
【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课程考核目的
检验学生是否达到课程目标要求的内容。
2.课程成绩评定
形成性评价是:实验报告40%+随堂作业20%+课堂表现10%+期末笔试测试30%
3.课程考核形式与方法
将通过实验报告评分、随堂作业评分、课堂出勤及回答问题情况、期末笔试测试等方面进行考核。
【参考书目】
1.钱竞光 宋雅伟. 运动康复生物力学(体育院校试用教材)[M].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8.
2.《运动生物力学》编写组. 运动生物力学[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5.
3.杨华元. 生物力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各 论
第一章 概论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能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力学课程的重要性,通过了解该学科为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树立职业自豪感。
2. 知识目标
了解生物力学的历史渊源、研究内容、研究进展。
3. 能力目标
能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力学课程的重要性,通过了解该学科为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树立职业自豪感。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能够复述生物力学概念
2.能够理解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
【考核重点】
无
第二章 力学基础知识
一、力学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通过对力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应力、应变、弹性模量、材料的粘弹性等概念,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和物体平衡的条件等内容,为人体各组织生物力学性质的学习奠定力学基础。
2.知识目标
掌握应力、应变、弹性模量、材料的粘弹性等概念,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和物体平衡的条件等内容
3.能力目标
能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本节的各物理量。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力的概念,并介绍本书中所涉及的力
2.应力和应变,通过分析低碳钢和铸铁的力学性质实验,说明医用材料与生物材料的力学特性。
3.材料的粘弹性,生物材料的共同特性
【考核重点】
应力、应变、弹性模量、材料的粘弹性、物体的受力分析。
二、动力学基础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牛顿定律给出了惯性、加速度和作用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质点运动的共同规律。
2.知识目标
掌握牛顿一、二、三定律及应用
3.能力目标
能够应用牛顿一、二、三定律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
3.牛顿第三定律
【考核重点】
牛顿一、二、三定律及应用。
三、静力学基础
【教学目标】
2.素质目标
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和物体平衡的条件等内容,为人体各组织生物力学性质的学习奠定力学基础。
2.知识目标
掌握物体平衡的条件、杠杆原理
4.能力目标
能够做平衡动作的定量分析、能够将杠杆原理运用到康复动作和辅助支具设计中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 4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质点和刚体:简化研究时的问题
2.物体的运动:物体机械运动的形式、力矩和力偶、杠杆原理
3.受力分析:对整体和分离体做受力分析
4.力系与力系平衡:力系、平衡的定义、平衡的条件、人体平衡的特点
5.物体平衡方程:力的合成与分解、刚体在共点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方程、刚体在平面系作用下的平衡方程、临床拔伸牵引时的力学分析
【考核重点】
物体平衡的条件、杠杆原理。
四、转动力学基础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认识到人体各环节的运动都是绕关节轴的转动,是运动动作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
2.知识目标
掌握康复中转动动作的类型、转动运动学、转动动力学参数。
3.能力目标
能够将转动动力学参数应用到实际动作中。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康复中转动动作的类型:转动轴与转动类型、人体转动动作的基本形式
2.转动运动学: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
3.转动动力学参数:形成人体转动的力学条件、人体的转动惯量、动量矩定理
【考核重点】
康复中转动动作的类型、转动运动学、转动动力学参数。
四、转动力学基础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认识到人体各环节的运动都是绕关节轴的转动,是运动动作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
2.知识目标
掌握康复中转动动作的类型、转动运动学、转动动力学参数
3.能力目标
能够将转动动力学参数应用到实际动作中。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康复中转动动作的类型:转动轴与转动类型、人体转动动作的基本形式
2.转动运动学: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
3.转动动力学参数:形成人体转动的力学条件、人体的转动惯量、动量矩定理
【考核重点】
康复中转动动作的类型、转动运动学、转动动力学参数。
第三章 骨的生物力学
一、骨的力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通过对骨力学的学习,掌握骨力学以及骨折发生、愈合、治疗等生物力学基本理念,为更好理解和学习骨折治疗、进一步深入研究骨的生物力学等奠定基础。
2.知识目标
掌握骨的生物力学基本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3.能力目标
能够将骨的生物力学基本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应用到实际动作中。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骨的功能适应性:骨的刚度、强度、韧性和稳定性
2.骨的基本力学性质
3.骨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骨的成分因素、骨的结构因素
【考核重点】
骨的生物力学基本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二、骨的力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通过对骨折的生物力学的学习,掌握骨骨折发生、愈合、治疗等生物力学基本理念,为更好理解和学习骨折治疗、进一步深入研究骨的生物力学等奠定基础。
2.知识目标
掌握骨折的生物力学原理
3.能力目标
能够将骨折的生物力学基本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应用到实际动作中。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骨折的发生
2.骨折的愈合
3.骨折治疗的生物力学原理
4.骨折的外固定
5.夹板固定的生物力学
【考核重点】
骨折的生物力学原理
第四章 关节的生物力学
一、关节结构的生物力学特征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各关节结构的生物力学特征。
2.知识目标
掌握关节结构的生物力学特征
3.能力目标
能够掌握关节结构的生物力学特征。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关节的基本结构
2.关节的运动幅度和测量方法
【考核重点】
关节结构的生物力学特征
二、人体关节的生物力学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关节受力的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
2.知识目标
掌握人体几个大关节结构的生物力学特征和静态下各关节的受力情况。
3.能力目标
能够说出人体几个大关节结构的生物力学特征和静态下各关节的受力情况。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肩关节受力分析
2.肘关节受力分析
3.髋关节受力分析
4.膝关节受力分析
5.踝关节受力分析
【考核重点】
人体几个大关节结构的生物力学特征和静态下各关节的受力情况。
第五章 脊柱的生物力学
一、脊柱的生物力学特征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脊柱外伤和疾患的生物力学机制,为学习临床治疗方法及设计新的治疗方法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2.知识目标
掌握脊柱生物力学的特点、脊柱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治疗脊柱病变的生物力学机制。
3.能力目标
能够说出脊柱生物力学的特点、脊柱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治疗脊柱病变的生物力学机制。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
2.脊柱的运动
3.脊柱的临床不稳定
【考核重点】
脊柱生物力学的特点、脊柱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治疗脊柱病变的生物力学机制
二、脊柱侧弯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脊柱侧弯的生物力学机制,为学习临床治疗方法及设计新的治疗方法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2.知识目标
掌握脊柱侧弯的生物力学的特点。
3.能力目标
能够说出脊柱侧弯生物力学的特点、脊柱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治疗脊柱侧弯的生物力学机制。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 4 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脊柱侧弯的生物力学因素
2.治疗脊柱侧弯的生物力学问题
【考核重点】
脊柱侧弯生物力学的特点、脊柱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治疗脊柱侧弯的生物力学机制
第六章 软组织的生物力学
一、肌肉、韧带、肌腱的生物力学特征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肌肉、韧带、肌腱、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应用和研究奠定力学基础。
2.知识目标
掌握肌肉、韧带、肌腱、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3.能力目标
能够说出肌肉、韧带、肌腱、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软组织的基本生物力学特性
2.肌肉、韧带、肌腱的生物力学特性
【考核重点】
肌肉、韧带、肌腱、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二、血管的生物力学特征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血管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应用和研究奠定力学基础。
2.知识目标
掌握血管的生物力学特性。
3.能力目标
能够说出血管的生物力学特性,分析临床高血压、血管硬化、中医脉诊中血管壁的力学特性。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血管的主要成分与构造
2.血管壁的生物力学特性
【考核重点】
血管的生物力学特性
第七章 血液流动学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通过对流体力学知识、血流动力学知识等内容的学习,掌握流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血流动力学、微循环、脉搏传播的基本知识,为临床和实验研究血流动力学奠定基础。
2.知识目标
掌握流体动力学基础、血流动力学基础,人体微循环的力学特性,脉搏形成的生物力学基础。
3.能力目标
能够说出人体血液循环的力学特性,脉搏形成的生物力学基础。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流体动力学基础:流体的流动、努伯利方程、黏性流体的流动
2.血液流动:黏性流体的努伯利方程、泊肃叶定律、斯托克斯定律、血液的流速
3.微循环血流:微循环的结构形态及流动特点、微循环的流动效应、毛细管血流模型实验、毛细血管中的负间隙流动、
4.脉搏的生物力学基础:动脉中血流力学的基本概念、血管力学分析模型、脉搏波的传播与反射脉搏波与中医脉象
【考核重点】
人体血液循环的力学特性,脉搏形成的生物力学基础
第八章 步态分析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通过对步态分析的学习,为临床康复治疗过程中综合、全面、正确地设计治疗方案,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提供理论指导。
2.知识目标
掌握步态分析、功能锻炼的力学分析。
3.能力目标
能够说出步态分析的方法及力学基础。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 4 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行走的生物力学:行走的运动学参数、行走的动力学参数
2.步态分析的方法:影响步态的因素、步态的运动学分析、步态的动力学分析、正常步态、异常步态
3.步态的分析的临床应用
【考核重点】
影响步态的因素、步态的运动学分析、步态的动力学分析、正常步态、异常步态
第九章 推拿、针刺手法的生物力学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通过对推拿、针刺手法的生物力学的学习,为临床康复治疗过程中综合、全面、正确地设计治疗方案,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提供理论指导。
2.知识目标
掌握推拿、针刺手法的生物力学分析。
3.能力目标
能够说出推拿、针刺手法的力学基础。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 4 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推拿手法的分类
2.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手法的形态学特征研究、手法的力学效应研究
3.常用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作用:滚动类、振动类、放松按摩类、横向摩擦或弹拨类、牵拉类等手法的生物力学作用
4.针刺手法的生物力学:针刺手法参数的采集测定、针刺手法数据的分析研究、针刺手法参数的量效关系研究、针刺手法参数的生物力学分析
【考核重点】
推拿、针刺手法的力学基础
学时数分配表
序号 |
内容 |
教学形式 |
教学时数 |
1. |
概论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2. |
第二章 动力学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3. |
第二章 静力学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
第二章 静力学
|
实验 |
4学时,160分钟 |
4. |
第二章 转动力学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5. |
第三章 骨的生物力学性质+骨的功能适应性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6. |
第三章 骨折的生物力学+夹板固定的生物力学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7. |
第四章 关节结构的生物力学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8. |
第四章 人体主要关节的生物力学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9. |
第五章 脊柱的生物力学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10. |
第五章 脊柱侧弯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
第五章 脊柱侧弯 |
实验 |
4学时,160分钟 |
11. |
第六章 肌肉、韧带、肌腱的生物力学特性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12. |
第六章 血管的力学特性+关节软骨的力学特性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13. |
第七章 血液流动学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14. |
第八章 步态分析方法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
第八章 步态分析方法 |
实验 |
4学时,160分钟 |
15. |
第八章 推拿+针刺手法的生物力学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
第八章 推拿+针刺手法的生物力学 |
实验 |
4学时,160分钟 |
16. |
串讲、复习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