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2016-2017上之中美关系

发布时间:2017-10-12 23:51:17 浏览次数: 【字体:

课堂教学设计表

授课章节

中美关系

授课学时

2

所属课程

形势与政策

授课年级

1年级

所属教研室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授课专业

护理学

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通过对中美关系的分析,了解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美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如何看待美国。

                  2.教学难点:中国如何看待美国。

 

2. 教学内容:

 

一、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

香港暴乱、朝鲜卫星、南海问题、两岸关系、钓鱼岛问题等等

二、美国如何看待中国

(一)战略东移

(二)中美关系非常重要

(三)中美关系非常复杂

(四)中美关系的两种观点

(五)美国认为中国对其的三个挑战

(六)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清楚

(七)美国认为的三大安全威胁

三、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怎么做的

(一)“亚太再平衡”的目的

(二)“亚太再平衡”的发展历程

(三)“亚太再平衡战略”解读

四、中国该如何看待美国(重点、难点)

五、总结

3. 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

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为本科一年级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学习态度比较认真,到课率高。但在课堂上仍有部分同学出现玩手机的现象。经过教育后,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认真听讲。学生主动性有待加强,回答问题时需要多鼓励。

教学预测:

(1)关于中美关系的评论在电视和网络中虽能得到了解,但是学生并不关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入,可望激发学生对讲授内容的学习兴趣,乃至对大国关系的思考。

(2)学生已初步了解美国是如何看待中国,但是关于中国应该如何看待美国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客观理性地分析两国关系。

(3)学生对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关系感到既好奇又迷茫,从而会对学习内容感兴趣。

(4)平时和学生接触较多,已建立较好的感情基础,有利于本章内容的学习。

4. 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这是一节形势与政策的理论课,包括美国如何看待中国、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如何看待美国等内容。中国如何看待美国既是为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做了如下设计:

本课以“提问导入,创建话题”方法,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结合实际学习。以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开始,激发学生对中美关系的兴趣。

在讲解美国如何看待中国时,从七个方面入手,详细分析了中美之间既重要又复杂的关系,思路新颖,学生容易掌握,有效培养学生看待国际政治的大局观。

在讲解中国如何看待美国时,结合美国大选、美国的创新能力等使同学们明晰未来中国崛起发展过程当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国家就是美国。。

最后设置课堂提问及课后作业,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课外搜集资料,有利于学生将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整堂课,应用了图片、图表、案例等多种教学多媒体资源,采用了提问、讨论、推理等自主互动组织形式。

5.学习资源:

1. 教材:《形势与政策》。

2.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经验,制作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本学科学习特点。

 3.网上教学平台:通过播放视频,调节课堂气氛,增加课堂趣味性;将课程讲稿、课程大纲、教学课件、课堂辅助教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开放,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4.相关的视频;

6. 课堂教学与媒体教学的结合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使学生对中美关系有更为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国家的大国外交,培养学生对国际政治的分析能力。

7. 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拟提出问题:

  1. 中国与哪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最为复杂。

2.美国认为中国对其有什么挑战。

8.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1.中国公民该如何看待中美关系。

9. 教学测量与评价:

1.课堂提问和课下思考题学生完成质量较高,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知识点,但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均有欠缺,不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对实例进行分析、归纳。

2.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活跃,回答问题的质量较好,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3.情感教育,亲近学生,受到学生的喜爱。

4.学生观看视频,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5.由于学生基础存在差异,个别学生的学习意识不强,仍然只是一个听众,还没有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本科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在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高,因此,多让学生们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整堂课,应用了举例、视频、动画、图片、文本等多种教学多媒体资源,利用提问、讨论、案例、复习知识点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整堂课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理论知识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让同学们在思考讨论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知识拓展,建议学生多看新闻,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自学能力。虽然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听,但是学生在完成任务,完成目标的过程是主动的。

11. 思维培养意识的体现

培养学生用辩证客观、合作共赢的思维看待大国关系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