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2016-2017下之我国海洋权益及形势
形势与政策讲稿
第一讲 我国的海洋权益及形势
教 材:形势与政策
讲 授:李和珍
一、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威胁与挑战(重点)
(一)我国海洋安全的“前世今生”
1.自古重陆轻水
2.《孙子兵法》6070个字,未提及一个“海”字
3.1840年-1940年,列强多达479次的海上入侵
我国对海洋的真正认识是从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失败后开始,而对海洋的深刻认识则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开始。
4.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解决海洋争端的战略思想: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5.目前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三大焦点问题:岛屿主权、海域划界、资源开发
6.目前我国海洋权益的现状:
岛礁主权归属,长期争议
海域划界争端,久拖不决
资源共同开发,无国响应
海上战略通道,受制于人
(二)东海问题
1.四大焦点:钓鱼岛主权、东海大陆架划界、东海油气资源开发、海上战略通道安全
2.从历史上看,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中国:
1372年,杨载最早发现并登上钓鱼岛
1403年,明朝《顺风相送》记载“钓鱼屿”
1562年,明朝《筹海图编》提及钓鱼岛归福建管辖,纳入中国军事防卫区域
1933及1947年,两次对钓鱼岛进行命名
日本:
1884年发现钓鱼岛,在2012年才对钓鱼岛正式命名
3.“领海”与“专属经济区”的定义及划线规则
4.中日根本不是共架国,日本无权与我国平分东海大陆架
中国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
日本主张:“等距离中间线原则”
5.以白龙尾岛为例说明为何我们一块礁石、一滴水都不能退让
6.资源开发问题
7.美日在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对我国实施的监视与围堵
(三)南海问题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
1.名存实亡的“九段线”
2.黄岩岛
黄岩岛位于北纬15°13′48″至15°05′24″,东经117°40′12″至117°52′00″;距菲律宾吕宋岛西岸约230公里,距广州约1112公里。是由狭长大半圆形的珊瑚带围成的,平潮时几乎淹没的环礁。
1997年开始,菲方多次出动军舰和军用飞机在黄岩岛及其附近海域对民间组织的无线电探险活动进行跟踪、监视和干扰。4月30日,菲国两位众议员公然搭乘海军舰艇登上黄岩岛,他们在岛上竖旗立碑,并对中方人员进行拦堵和恫吓。
3.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①南海诸岛是中国最早发现、最早命名
中国人民对南海诸岛的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东汉杨孚《异物志》有"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 三国东吴将领康泰所著《扶南传》不仅提到了南沙群岛,而且对其形态描述道。唐宋年间,许多历史地理著作将西沙和南沙群岛相继命名。宋元明清四代,以"石塘"、"长沙"为名记述南海诸岛的书籍多达上百种。 元代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中数处历历可考。 明代《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中标有石塘、长沙和石塘。从图中标绘的位置看,后一个石塘是今南沙群岛。 清代《更路簿》记载了中国海南岛渔民所习用的南沙群岛各个岛、礁、滩、洲的地名具体方位,其中南沙计73个地名。
②中国对南海最早经营与开发
中国人民在发现南沙群岛后,最迟自唐宋以来就一直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从事捕捞、种植等生产经营活动。晋代的斐渊在《广州记》中对中国渔民在南海捕鱼和采珊瑚作了记录。明清以来,海南岛文昌、琼海的渔民经常于每年冬季利用东北信风南下至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捕捞水产,至第二年台风季节到来之前利用西南信风北返。
③中国最早对南海行使管辖权
自唐贞元以来,中国已将南沙群岛列入了中国的版图,至明、清则进一步明确了这一点。大量的中国官方文件、地方志和官方地图都记载了中国历代政府对南沙群岛的管辖,并将其列入中国的领土范围。直至本世纪初,中国政府一直在没有争议的情况下对南沙群岛行使着和平管辖。
4.油气开发十分被动
5.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南海争端作为一台战略的切入点
二、维护国家主权权益的几点思考(难点)
(一)坚持“后岛礁建设”不动摇
(二)对美日进一步挑衅做好后手准备
(三)把所有挑战都变成机遇(黄岩岛模式)
(四)坚决打好外交和舆论宣传战
三、复习思考题
(一)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二)作为一名学生,如何维护国家主权权益
【结语】
在国家,政府和人民的积极努力下,中国以其一贯的和平友好正确的方针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支持。对于那些想分裂中国的主权的部分不尊重历史真相的受到了惩罚。至此,中国的主权有进一步的完整。中国人民渴望主权的完整也跟进一步了。中国人民也会更加努力的为中国的主权的完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