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下之一带一路
课堂教学设计表
授课章节 |
“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 |
授课学时 |
4 |
||||
所属课程 |
形势与政策 |
授课年级 |
2年级 |
||||
所属教研室 |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
授课专业 |
口腔医学 |
||||
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
|||||||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
|||||||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带一路”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刻内涵,并获得自主学习的体验与方法,树立学生对国家发展与改革的信心,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国家发展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一带一路”的基本线路及内涵; 2.教学难点:认识“一带一路”建设是深化对外开放,带动中国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伟大构想。
|
|||||||
2. 教学内容: |
|||||||
一、概述: 1.回顾“一带一路”的思想起源。 2.“一带一路”引热议,简述国际各国及国内对“一带一路”的热议关注情况。 二、“一带一路”的内涵、背景和特点:(重点) 1.“一带一路”的内涵。 “一带一路”战略具体包括以下几条线路: 新亚欧陆桥经济带(西北方向):通过新的亚欧大陆桥向西通过新疆连接哈萨克及其中亚、西亚、中东欧等国家,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中蒙俄经济带(东北方向):连接东三省,向东可以抵达绥芬河、海参崴出海口,向西到俄罗斯赤塔通过老亚欧大陆桥抵达欧洲。现已开通“津满欧”、“苏满欧”、“粤满欧”、“沈满欧”等“中俄欧”铁路国际货物班列,并基本实现常态化运营。 中国-南亚-西亚经济带(西南方向):通过云南、广西连接巴基斯坦、印度、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等国家;通过亚欧陆桥的南线分支连接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国家。 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路):福建为核心区,通过环渤海、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等地区的港口、滨海地带和岛屿共同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等沿岸国家或地区。 2.“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 3.“一带一路”的背景 3.1世界经济复苏弱于预期; 3.2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已经连续3年下跌,且难以较快走出低谷; 3.3各国货币政策进一步分化; 3.4地缘政治风险突出。 4.“一带一路”的特点 4.1把互利共赢与互联互通结合起来,寓和平发展理念于具体战略之中; 4.2把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结合起来,使规划具有切实的经验基础; 4.3把设计创新与高效执行结合起来,展现中国决策层设计、布局、执行力; 4.4把国内发展与国际交往结合起来,成功调动国内外各方参与积极性; 4.5把合作建设与机制创新结合起来,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架构务实探索。 三、“一带一路”的意义、前景与挑战:(难点) 1.“一带一路”的意义 1.1“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培育世界经济新增长点; 1.2“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加速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 1.3“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 1.4“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2.“一带一路”的前景 2.1为21世纪的国际合作创造新模式”——惠及沿线各国,助推世界发展; 2.2“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释放更大潜力”——为中国带来更好明天。 3.“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3.1地缘政治; 3.2国际金融。 四、“一带一路”、广西与我: 1.将广西的区域优势、经济发展与“一带一路”结合起来,敲定广西的省份定位是“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 2.联系“一带一路”给自身带来的福利,更直观体会到建设“一带一路”的意义。
|
|||||||
3. 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 |
|||||||
学情分析: (1)课程授课对象为口腔医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学生在大一时已经学习过形势与政策的部分专题,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思维能力,有利于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思维较活跃,课堂气氛较好,大多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 (2)学生具有一定的自行思考的方法与能力。 (3)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比较强。 教学预测: (1)“一带一路”在电视和网络中已经有了普遍的宣传,学生对其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对进一步了解其内容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讲话的内容并结合当下热点话题,可望激发学生对讲话内容的学习兴趣,乃至对时事政治探索热情。 (2)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一带一路”的基础内容,但是关于如何联系实际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实例,并与一些时事理论相联系,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自豪感。 (3)学生对与当下时事政治相关联的话题可能感兴趣。 (4)平时和学生接触较多,已建立较好的感情基础,有利于本章内容的学习。 |
|||||||
4. 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
|||||||
这是一次形势与政策的理论课,包括“一带一路”概述,内涵、背景和特点,意义、前景与挑战,“一带一路”、广西与我。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为摆脱时事政治理论课枯燥难懂的理论说教,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缺陷,我做了如下设计: 本课以“时政导入,创建话题”方法,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结合实际学习。以相关时事政治内容开始,激发学生对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一带一路”的内涵、背景和特点时,从世情、国情入手,详细解读当下的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思路新颖,学生容易掌握,有效培养学生总结分析的能力。 在讲解“一带一路”的意义、前景与挑战时,结合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加强了学生对“一带一路”的正确认识。 最后设置课堂提问及课后作业,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课外搜集资料,有利于学生将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整次课,应用了视频、图片、图表、案例等多种教学多媒体资源,采用了提问、讨论、推理等自主互动组织形式。 |
|||||||
5.学习资源: |
|||||||
1. 教材:《形势与政策》教育读本 李继兵主编,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经验,制作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本学科学习特点。 3.网上教学平台:通过播放视频,调节课堂气氛,增加课堂趣味性;将课程讲稿、课程大纲、教学课件、课堂辅助教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开放,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4.“一带一路”的相关视频。 |
|||||||
6. 课堂教学与媒体教学的结合 |
|||||||
利用背投视频多媒体设备,播放《焦点访谈》等视频,使学生对“一带一路“有更为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一带一路”建设是深化对外开放,带动中国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伟大构想。 |
|||||||
7. 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
|||||||
拟提出问题: 1.“一带一路”指的是是什么? 2.结合现今社会各界对“一带一路”工程建设的看法,思考其意义。 3.“一带一路”的具体线路是怎么样的?
|
|||||||
8.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
|||||||
1.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在推动“一带一路”的共建中是如何贯彻我国的外交政策的。 |
|||||||
9. 教学测量与评价: |
|||||||
1.课堂提问和课下思考题学生完成质量较高,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知识点,但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均有欠缺,不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对实例进行分析、归纳。 2.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活跃,回答问题的质量较好,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3.情感教育,亲近学生,受到学生的喜爱。 4.学生观看视频,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5.由于学生基础存在差异,个别学生的学习意识不强,仍然只是一个听众,还没有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 |
|||||||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
|||||||
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在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高,因此,多让学生们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整堂课,应用了举例、视频、动画、图片、文本等多种教学多媒体资源,利用提问、讨论、案例、复习知识点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整堂课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理论知识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让同学们在思考讨论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知识拓展,建议学生多看新闻,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自学能力。虽然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听,但是学生在完成任务,完成目标的过程是主动的。
|
|||||||
11. 思维培养意识的体现 |
|||||||
培养学生用一个公正、客观的态度看待国家政策 培养学生全面分析政治事件的思维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