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GXS01001
课程类别:公共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2 学分,总学时34,理论32,网络2。
课程简介《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时适地地进行形势与政策、国情、区情和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掌握时代脉搏,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使大学生在全球一体化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强的分析和适应能力,树立爱国情怀、报国之志,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上来。
二、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国内部分
第一章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号角
【目的要求】
1.促使学生学习和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政治决定的具体内容;
2.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的原因;
3.大学生学习、领会和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教学内容】
1.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政治决定
2.历史必然与现实必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依据
3.知而践行: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本要求
4.努力学习,勇当使命:大学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须领会的精神
第二章认识意义,理解内涵,践行要求:学习领会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目的要求】
1. 学习和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重要意义;
2. 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基本内容;
3. 清楚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行动指南,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重要意义
2.视野开阔,内涵丰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基本内容
3.领会精神,带头践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目的要求】
1.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其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2. 弄清楚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汲取思想精华、道德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3. 坚持不懈地推动实践养成,着力引导大学生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推动大学生群体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
【教学内容】
1.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2.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3.凝聚:“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4.践行:“三个倡导”记心中
区内部分
第一章 转体、转型、转身:古老壮乡的文化梦
【目的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壮乡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全面认识区内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新举措;
3.引导大学生为实现壮乡民族文化强区的文化梦增添青春正能量。
【教学内容】
1.转体改制:让文化与资本共舞
2.惠民乐民:让百姓共享文化服务
3.倍增计划: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硬支撑
4.扬帆远航:走向世界的八桂文化
第二章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全面理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成及改革方向、重点任务;
2.了解广西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整体情况;
3.掌握创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 活动长效机制。
【教学内容】
1.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
2.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3.创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 活动长效机制
国际部分
第一章 亚太地区地位上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呈现新形势
【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认清世界经济复苏形势,把握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势头;
2.全面认识亚太地区各种复杂因素错杂复杂,使得亚太国家发展形势依然艰巨;
3.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内容】
1.亚洲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2.亚太区域合作持续推进
3.亚太地区复杂因素有所增多
4.中国与周边友好关系不断加深
第二章 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中国外交呈现新气象
【目的要求】
1.全面认识中国外交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2.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外交的新举措、新理念和新气象;
3.拓宽视野,引导学生掌握中国梦的世界意义,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教学内容】
1.中国外交的特色
2.赋予中国梦以世界意义
3.丰富走和平发展道路理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掌握区内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新举措以及引导认清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形势以及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难点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前途命运、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扎实的文化基础,较强的表达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门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采取专题学习、讨论、观看视频等形式安排学习,不但内容上有针对性、时效性,而且力求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手段灵活,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1.课前调查法:在有关内容讲授之前,让收集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程度与学习要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讲授法:教师精讲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3.互动式教学:课堂采用通过小组集体讨论形式,通过发言、讨论、分享,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直观感受法:利用录像资料、图表和案例资料,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拓展相关主题的知识面,进一步理解、掌握与该课程相关的内容。
5.课内外结合法: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五、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章节 | 内容 | 学时分配 |
国内部分 第一章 |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号角 | 6学时 |
国内部分 第二章 | 认识意义,理解内涵,践行要求:学习领会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 6学时 |
国内部分 第三章 |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 6学时 |
区内部分 第一章 | 转体、转型、转身:古老壮乡的文化梦 | 4学时 |
区内部分 第二章 |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 4学时 |
国际部分 第一章 | 亚太地区地位上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呈现新形势 | 4学时 |
国际部分 第二章 | 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中国外交呈现新气象 | 4学时 |
六、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各个专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国内外的形势政策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逐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奠定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基础。
2.建立能力目标。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对社会敏感问题的科学的思辨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步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对党的事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不断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七、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考核方式:非闭卷
2.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50%、考试成绩50%
3. 评价方法:注重过程考核,既对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有所考核,同时通过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形势与政策教育读本(2014版)》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参考资料:
《美丽广西——广西大学生区情教育读本》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编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专家谈党风廉政将与反腐败斗争——邓小平早期廉政思想研究会理论创新与发展成果选编》广西人民出版社;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员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