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实验室简介

实验室简介

发布时间:2024-08-31 14:49:40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历史沿革

        2002年,为了提高中医学术研究水平、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校以学科建设为契机,对基础学科原有实验室按功能进行了重组、整合,组建了集教学、科研及新药开发于一体的中医基础研究实验室,任命张丽萍教授为实验室主任,梳理确定中医传统学术理论发掘整理与创新研究、中医方证相关基础研究、广西民族医药挖掘整理与文献数字化研究等为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2007年,实验室被认定为广西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8年,为了适应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新形势,实验室对原来的发展规划进行了调整,增加中医优势病种防治基础研究这一方向。同年,实验室所属的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神经行为学实验室分别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中医药科研三级和二级实验室;钦安卢氏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资助,经典中医临床研究室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010年经广西科技厅批准,实验室被认定为广西重点实验室。

二、实验室定位

       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内先进、特色鲜明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基地,以及获取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药科研基地。

三、研究方向

(1)中医传统学术理论发掘整理与创新研究

       中医传统学术理论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与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具特色的思维方法-整体观念,很好地恰合了当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并在疾病病机日益复杂、疾病谱发生重大改变的当今社会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中医传统学术理论博大精深,义理深奥,本研究方向以中医传统学术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生理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研究手段和方法,从整体、细胞、分子水平等多层次、多角度阐明中医传统学术理论的科学内涵,这对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八桂医学挖掘整理与研究

        八桂医学是指与广西区域密切相关的传统医学,是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地方医学,包括中医学以及壮医学、瑶医学等民族医学。该研究方向主要涉及到八桂医学有关医学史、医学文献、各家学说、诊治特色、医药文化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注重八桂医学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精释经义,既强调原文,亦重注家,在挖掘原文经义的同时,探讨阐发注家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更全面、准确研究古籍著作,为八桂医学特色诊疗方法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3)中医优势病种防治的基础研究

        中医优势病种是指中医防治疗效确切、获得广泛认可的某些疾病或疾病的某一阶段。以中医优势病种为研究对象,开展具有显著临床疗效的诊疗方案相关理论实验基础及临床基础研究,探索符合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等理论和实践特点的诊断方法和技术、治疗方药以及疗效评价方法,从而阐明中医药诊治疾病的作用机理,这对提高中医药临床诊治水平,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科学化以及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中医方证相关的基础研究

        证是中医的一大特色,方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方与证有机结合的过程。“方证相应”反映了中医方剂与病证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特性,存在某种相对应的规律。因此,结合方剂药味、药量、剂型、用法、功用等要素,及其作用对象(病证)进行“药、方、证”研究,探析经方方义、方剂配伍规律、“证”本质、以及方证药理及物质基础,为中医防病治病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四、实验室管理和研究团队

        目前,实验室设置主任1名,专职常务副主任1名,兼职副主任1名,专职秘书1名和技术人员3名。实验室有固定研究人员51名,其中高级职称41名,具有博士学位37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8名。

五、实验室主要研究成果和荣誉

       近年来,实验室新增主持科研项目5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专项1项,广西重点研发计划2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16项,广西科协专项1项,厅局级及以下、其它项目11项,横向课题2项;新增自主研究课题2项(在研14项),开放课题1项(在研11项);发表学术论文598篇,其中SCI收录84篇;主编/参编/主译著作22部;申请发明专利44件,获授权专利30件;成果登记50项。获各类奖项20项,其中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广西高等教育(本科)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广西中医药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1人,广西青年岐黄学者2人。

六、人才培养                 

       近年来,实验室培养博士研究生51名,硕士研究生460名;实验室成员多次赴国内高校进修培训,其中2人赴广州中医药大学进修,1人赴北京中医药大学访学。

七、学术交流

        近年来,实验室广泛开展各项学术活动,如举办一年一度的广西中医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年会、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与合作交流论坛,承办第四届全国出土医药文献文物研讨会等,邀请国内外多位知名教授、学者前来讲学,传播科学前沿知识。举办全自动蛋白表达分析系统培训班等,帮助研究人员提高技术水平;委派研究人员到国内外参加学术会议、考察、短期合作研究等,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机构、学者的交流合作。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