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实验准备流程(28学时)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准备流程
前 言
组织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微细结构及其功能关系的学科。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和发育规律的学科。组织学与胚胎学均属于医学基础学科的形态学范畴,也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
组织学实验主要是通过观察组织切片、观看图谱以及多媒体图像、模型及电镜图片等,把课堂上所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验课上的组织切片相互验证,加深和巩固对组织、器官结构理论知识的理解。除验证性试验外,还适当开展一些综合性试验,培养学生的形态学实验操作能力,学会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良好的科学作风。胚胎学则通过模型和各种视频的学习,掌握人体胚胎早期发育过程的结构变化(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特点)。因此在强调理论课学习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实验课,使学生既能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基本技能的操作,从而验证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验项目一:
课程名称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适用专业 |
中西医结合 |
实验项目名称 |
显微镜使用、上皮组织 |
分组情况 |
20人/组 |
实验目的 |
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2.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熟悉观察标本的注意事项。 4.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维护方法。 5.了解组织学石蜡切片标本的制备过程。 6.掌握单层上皮、复层上皮的形态结构特点。 7.熟悉腺上皮的形态结构特点。 8.熟悉上皮组织的电镜结构。 |
||
实验目标 |
1知识目标:通过本实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2技能目标:通过本实验,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和组织学绘图方法和技巧。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原理。 4人文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爱护标本的意识。 |
||
实验器材 |
数码互动显微形态网络教学系统(显微镜、电脑);学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
||
实验材料 |
教学玻片,模型。 |
||
操作流程 |
一显微镜使用: 1.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 (1)调线:本实验室使用的是双筒显微镜,使用前根据自己的瞳孔的瞳孔距离,调整好双目间距。 (2)对光:将低倍物镜对准载物台正中的圆孔,依次调整以下装置。 1)电源:打开显微镜光源。 2)光栅:调整光栅开孔的大小。需较强光时应将开孔调大,需弱光时应缩小。 3)聚光器:调节聚光器的位置高低。聚光器上升则视野较明亮,下降时则较暗。 (3)低倍镜观察 1)打开光源后,将镜筒升高或下移载物台,标本放置于载物台上,并用片夹固定,将观察的组织或器官移至载物台圆孔正中。注意应使标本有盖玻片的一面向上。 2)用双眼观察目镜里的视野,缓慢转动粗调旋钮,使镜筒换换下降(或载物台缓缓上升),至所观察的图像清晰为止。 (4)高倍镜观察 1)将低倍镜下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至视野正中。 2)在低倍物镜观察清晰的前提下,换高倍物镜,无需调节粗调旋钮,只需缓慢前、后调节细调旋钮直至图像清晰为止。多数显微镜转换高倍物镜后,仅需要稍微调节细调旋钮就能得到清晰的图像。注意在用高倍物镜观察时,不可用粗调旋钮调节,否则极易损坏镜头和标本。 3)如视野不够明亮,可略上升聚光器、调整光栅或调整光源强度。 4)如反复调节细调旋钮仍得不到清晰的图像,应检查标本的盖玻片一面是否向上(如标本的盖玻片一面向下,则不能再高倍镜下观察清楚)。 5)观察完毕后,务必先将高倍物镜转换成低倍镜或升高镜筒(下移载物台)之后,方可取下标本,否则同样极易损伤镜头和标本。 二、上皮组织: 1.自看片: (1)单层扁平上皮:观察脾脏的间皮的侧面观 (2)单层立方上皮:观察甲状腺滤泡上皮的侧面观 (3)单层柱状上皮:观察空肠黏膜上皮的侧面观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观察气管黏膜上皮的侧面观 (5)复层扁平上皮:观察食管黏膜上皮的侧面观 2.示教片 (1)变移上皮 (2)腮腺腺上皮 3.电镜图片(见教材) (1)微绒毛 (2)纤毛 (3)各种细胞连接 (4)基膜 (5)质膜内褶 三、教师总结本次实验课实验内容,并布置课后绘图作业。 |
||
注意事项 (关键点) |
|
||
实验布置情况 |
1 教师台放置照片:
2 学生台放置照片:
|
||
预期结果 (评分标准) |
2 .绘单层柱状上皮结构示意图,结合结构特点、颜色填涂、文字标注等给予评分。 |
实验项目二:
课程名称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适用专业 |
中西医结合 |
实验项目名称 |
疏松结缔组织铺片的制作与染色 |
分组情况 |
20人/组 |
实验目的 |
|
||
实验目标 |
|
||
实验器材 |
光学显微镜、镊子、手术刀、载玻片、盖玻片、医用纱布、抽纸、牙签等。 |
||
实验材料 |
实验动物:小鼠。 实验试剂:中性树胶、肥大细胞染色液、75%酒精、80%酒精、85%酒精、90%酒精、无水酒精、二甲苯等。 |
||
操作流程 |
1.制作小鼠肠系膜铺片:麻醉后脱臼处死小白鼠,腹部朝上,分别将肢端以大头针固定在蜡盘上,打开腹腔暴露肠管,于肠管间轻轻拉出肠系膜,剪切2mm2置于载物片中央,用分离针轻轻铺平,完成肠系膜铺片。 2.染色:肥大细胞染色(染色步骤见下图)。
3.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将中性树脂封片的肠系膜铺片置于普通显微镜下观察。 低倍镜下选取肠系膜铺片厚薄均匀的视野,再换高倍镜仔细观察肥大细胞,细胞质内颗粒呈紫红色,细胞核呈淡蓝色或无色 |
||
注意事项 (关键点) |
完好剪取肠系膜并平铺于载玻片上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用镊子夹住剪开之膜的边缘,防止膜皱缩成团,用镊子将膜放置于载玻片上后,再用解剖针将膜铺平。 |
||
实验布置情况 |
1 教师、学生台放置照片:
2 边台放置照片:
3 实验操作台放置照片:
|
||
预期结果 (评分标准) |
1、铺片制作厚薄比较均匀,染色均匀; 2、肥大细胞形态呈圆或者椭圆形, 胞质内可见大小较一致、分布较均匀的 紫红色颗粒。 3、绘制输送结缔组织结构示意图,教师根据示意图的美观、结构、文字标注等给以评分。 |
实验项目三:
课程名称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适用专业 |
中西医结合 |
实验项目名称 |
血涂片标本的制作和血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
分组情况 |
20人/组 |
实验目的 |
|
||
实验目标 |
1知识目标:通过本实验,掌握血液的组成成分。 2技能目标:通过本实验,学会血涂片的制作方法和血液的染色方法。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形态学技术操作方法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人文目标:培养学生适当无偿献血的奉献精神。 |
||
实验器材 |
|||
实验材料 |
实验动物:大鼠或者兔子。 |
||
操作流程 |
1.兔子心脏采血的操作流程 (1)兔的抓取:缓慢轻轻靠近兔子,先用一只手抓住兔子颈部皮肤,另外一只手托住后肢抱起靠在操作者胸前。 (2)兔的保定:取仰卧保定于固定台, 用绳系牢四肢, 使头颈伸直为防止采血时兔挣扎, 助手一手拽耳固定头部, 另一手抓住兔腿, 固定后躯。 (3)采血方法 ①确定心脏的生理部位。家兔的心脏部位约在胸前由下向上数第三与第四肋骨间。 明针头已穿入心脏,然后轻轻地抽取,如有回血,表明已插入心腔内,即可抽血;如无回血,可将针头退回一些,重新插入心腔内,若有回血,则顺心脏压力缓慢抽取所需血量。采血约10ml。 2.血涂片制作 首先由实验课教师讲解并示教, 最后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涂片:用吸管滴一滴兔子的血液在载玻片上,然后左手持载玻片,右手以边缘平滑的另一载玻片的一端成30-45度从血滴前方后移接触血滴,血滴即沿推片散开。然后将沾有血液的载玻片以均匀的速度向前保持平稳地移动,即可在载玻片上形成均匀和厚度适中的薄层血膜。血涂片制成后可手持载玻片在空气中挥动,使血膜迅速干燥,以免血细胞皱缩。 (2)染色:用蜡笔在血膜两侧划线,以防染液溢出,然后将血膜平放在染色架上,用滴管加瑞氏染液2-3滴,使覆盖整个血膜,室温下染色约1-3分钟,然后滴加等量或稍多的新鲜蒸馏水,与染料混匀再染色5-10分钟。 (3)冲洗:染色结束后,先用蒸馏水或缓冲液冲洗,去掉涂片上的染料,然后用自来水温和冲去染液,至血膜呈淡红色。 (4)封片:待玻片自然干燥后或用吸水纸吸干后,中性树胶封片。 |
||
注意事项 (关键点) |
1.取血不宜过多,以免涂片太厚影响观察。 2.要使涂片厚薄均匀,拿片角度应适当,速度要适中,用力要均匀。 3.涂片一般后半部较好,白细胞在其边缘和尾端较多。 4.用力过猛有时可致白细胞破损影响观察。 |
||
实验布置情况 |
1 教师、学生台放置照片:
2 实验操作台放置照片:
|
||
预期结果 (评分标准) |
1. 辨认红细胞、各种白细胞及血小板。注意参看教材及实验指导所附的彩图。 2. 红细胞:圆形,无核,呈红色,中央着色较边缘浅。 中性粒细胞:圆形,比红细胞大,胞质呈淡红色,内含淡紫红色的细小颗粒,分布均匀。分叶,2~5叶不等,大多为2~3叶。叶间有染色质丝相连,染成蓝色,也有不分叶的杆状核。 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较少,较中性粒细胞大,胞质呈淡红色,内含大量粗大的桔红色颗粒,分布均匀而密集。核多为2叶,染成蓝色。 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极少,很难找到。胞质内含大小不等的蓝色颗粒,分布不均,常遮盖核。核分叶、S形或不规则形,着色浅。几乎不见(为何?) 淋巴细胞:大小不一,以小淋巴细胞居多,其直径似红细胞。核呈圆形,占细胞的大部,一侧稍有凹陷。染色质致密呈块状,染成深蓝色。胞质少,呈一窄带围绕核,染成蔚蓝色,有时含少量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大的淋巴细胞胞质较多,核染色浅。 单核细胞:体积最大,数量较少。核呈肾形与马蹄铁形,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故染色较浅;胞质较多,染成灰蓝色,内含较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血小板:体积最小,直径约为红细胞的1/3,成群分布在血细胞之间,呈不规则形,胞质染成浅蓝色,中央含紫色的颗粒。 |
实验项目四:
课程名称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适用专业 |
中西医结合 |
实验项目名称 |
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循环系统 |
分组情况 |
20人/组 |
实验目的 |
1.掌握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两种纤维(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和两种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形态特点,熟悉肥大细胞和浆细胞的形态特点。 2. 掌握透明软骨的构造;掌握长骨的组织结构和骨密质的结构。 3. 掌握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形态结构特点。 4. 掌握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特点;熟悉有髓神经纤维的形态结构特点; 5. 掌握中动脉及大动脉的形态结构; |
||
实验目标 |
1知识目标:通过本实验,掌握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循环系统中相关结构的形态特点。 2技能目标: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结构在人体的分布情况及这些结构的功能;绘制骨骼肌、中等动脉的结构示意图。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原理。 4人文目标: |
||
实验器材 |
数码互动显微形态网络教学系统(显微镜、电脑);学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
||
实验材料 |
教学玻片,模型。 |
||
操作流程 |
主要运用数码互动系统观察组织切片,并结合线上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观察数字切片。教师示教,学生观察玻片。 自看片: 一、结缔组织: 1.疏松结缔组织:观察特殊染色的肠系膜铺片的结构特点,包括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结构特点;观察HE染色胃石蜡切片中胃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观察HE染色慢性炎症组织的浆细胞的结构特点; 2.致密结缔组织:观察HE染色的皮肤真皮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并与疏松结缔组织进行对比认识; 3.网状组织:观察镀银染色的淋巴结的组织结构,观察网状纤维的结构特点; 4.脂肪组织:观察HE染色皮下组织的脂肪组织的结构特点; 5.透明软骨:观察HE染色气管外膜中透明软骨的结构特点; 6.长骨:观察特殊染色长骨骨干磨片骨密质(环骨板、哈弗丝系统和间骨板)的结构特点,并介绍骨磨片的制作过程和步骤; 7.电镜图片观察: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成骨细胞、 骨细胞、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电镜结构的认识。 二、肌组织: 1.骨骼肌:观察HE 染色和特殊染色的骨骼肌的组织结构以及骨骼肌纤维的结构特点(横切面和纵切面); 2.心肌:观察HE染色和特殊染色的心肌纤维的结构特点(横切面和纵切面),并与骨骼肌纤维进行对比认识; 3.平滑肌:观察HE染色小肠肌层平滑肌纤维的结构特点(横切面和纵切面),并与心肌纤维和骨骼肌纤维进行对比认识。 三、神经组织: 1.多级神经元:观察镀银染色脊髓的横断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结构特点以及神经元细胞质内神经原纤维的结构特点; 2.有髓神经纤维:观察HE染色坐骨神经的组织结构和神经纤维的结构特点(横切面和纵切面); 四、循环系统: 1.中动脉和中静脉:观察HE染色中动脉和中静脉的结构特点; 2.大动脉和大静脉:观察HE染色大动脉和大静脉的结构特点; 五、教师总结本次实验课实验内容,并布置课后绘图作业。 |
||
注意事项 (关键点) |
1注意显微镜低倍、高倍观察的侧重点; 2比较三种肌组织的异同点; 3注意脊髓不同染色方法观察的结构不同; 4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熟悉各种组织在人体的分布情况。 |
||
实验布置情况 |
1 教师台放置照片:
2 学生台放置照片:
|
||
预期结果 (评分标准) |
1.通过观察组织切片,把课堂上所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验课上的组织切片相互验证,加深和巩固对组织、器官结构理论知识的理解; 2 .绘骨骼肌、中等动脉结构示意图,结合结构特点、颜色填涂、文字标注等给予评分。 |
实验项目五:
课程名称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适用专业 |
中西医结合 |
实验项目名称 |
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 |
分组情况 |
20人/组 |
实验目的 |
1.掌握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的形态结构特点。 2. 掌握食管、胃、小肠、肝脏、胰腺形态结构特点。。 3. 结合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熟悉被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相关器官的数字切片。 |
||
实验目标 |
1知识目标:通过本实验,掌握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中相关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 2技能目标: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的器官中,相关的结构在人体的分布情况及这些结构的功能;绘制肾上腺、肝小叶的结构示意图。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原理。 4人文目标: 引导学生注意饮食习惯,敬畏生命。 |
||
实验器材 |
数码互动显微形态网络教学系统(显微镜、电脑);学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
||
实验材料 |
教学玻片、模型。 |
||
操作流程 |
主要运用数码互动系统观察组织切片,并结合线上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观察数字切片。教师示教,学生观察玻片。 自看片:
1.甲状腺:观察HE染色甲状腺的组织结构(被膜、甲状腺滤泡、滤泡旁细胞的结构特点); 2.肾上腺:观察HE染色的肾上腺的组织结构(被膜、皮质各带、髓质细胞的结构特点); 3.脑垂体:观察HE染色或特殊染色的脑垂体的腺垂体远侧部、中间部和神经垂体神经部的结构特点(远侧部各种腺细胞的结构特点、赫令体等的结构特点); 4.电镜图片:观察肾上腺皮质细胞的电镜图片。 二、消化系统: 1.食管:观察HE染色的食管的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重点观察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结构特点; 2.胃:观察HE染色的胃的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重点观察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结构特点; 3.十二指肠:观察HE染色的十二指肠的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重点观察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结构特点,并与空肠和回肠结构进行比较。 4.空肠:观察HE染色的空肠的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重点观察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结构特点,并与十二指肠和回肠结构进行比较。 5.回肠:观察HE染色的回肠的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重点观察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结构特点,并与空肠和十二指肠结构进行比较。 6.结肠:观察HE染色的结肠的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重点观察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结构特点,并与小肠结构进行比较。 7. 胰腺:观察HE染色的胰腺的组织结构(外分泌部和胰岛的结构特点); 8. 肝:观察HE染色的肝脏的组织结构(中央静脉、肝细胞以及肝血窦的结构特点); 9. 胆小管:观察镀银染色的肝脏的胆小管的结构特点; 10.电镜图片:观察主细胞、壁细胞、肝细胞、肝血窦和胆小管的电镜图片。 三、教师总结本次实验课实验内容,并布置课后绘图作业。 |
||
注意事项 (关键点) |
1注意显微镜低倍、高倍观察的侧重点; 2比较甲状腺、肾上腺和垂体的异同点; 3注意消化管粘膜层结构的不同导致功能的不同; 4联系肝小叶的结构和肝脏功能的关系。 5联系胰腺胰岛细胞功能异常和糖尿病的关系。 |
||
实验布置情况 |
1 教师台放置照片:
2 学生台放置照片:
|
||
预期结果 (评分标准) |
1.通过观察组织切片,把课堂上所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验课上的组织切片相互验证,加深和巩固对组织、器官结构理论知识的理解; 2 .绘制肾上腺皮质结构、肝小叶结构示意图,教师根据结构特点、颜色填涂、文字标注等给予评分。 |
实验项目六:
课程名称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适用专业 |
中西医结合 |
实验项目名称 |
呼吸、泌尿、生殖系统 |
分组情况 |
20人/组 |
实验目的 |
1.掌握肺的光镜结构和肺泡的超微结构; 2.熟悉气管的组织结构; 3.熟悉肺泡上皮细胞、尘细胞和气血屏障的电镜结构。 4.掌握肾脏的组织结构; 5.熟悉球旁复合体的位置及结构特征; 6.熟悉球旁细胞、肾小体血管球、足细胞和滤过膜的电镜结构。 7.掌握睾丸的组织结构; 8.熟悉附睾的组织结构; 9.熟悉睾丸间质细胞的电镜结构。 11.掌握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泡的形态结构特点。区别正常卵泡和闭锁卵泡; 12.熟悉黄体组织结构的特点; 13. 熟悉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形态特点; 14. 熟悉生长卵泡的电镜结构。 |
||
实验目标 |
1知识目标:通过本实验,掌握呼吸、泌尿、生殖系统中相关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 2技能目标: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呼吸、泌尿、生殖系统的器官中,相关的结构在人体执行的功能;绘制肾皮质迷路、生精小管的结构示意图。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原理。 4人文目标: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洁身自好的人文情怀。 |
||
实验器材 |
数码互动显微形态网络教学系统(显微镜、电脑);学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
||
实验材料 |
教学玻片、模型。 |
||
操作流程 |
主要运用数码互动系统观察组织切片,并结合线上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观察数字切片。教师示教,学生观察玻片。 自看片:
1.气管:观察HE染色的气管的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的结构特点); 2.肺::观察HE染色的肺的组织结构(肺内各级支气管分支的结构特点、肺泡的结构、肺泡隔、尘细胞的结构特点); 3. 电镜图片:观察肺泡上皮细胞、尘细胞和气血屏障的电镜结构。 二、泌尿系统: 1.肾脏:观察HE染色的肾的组织结构(包括肾单位的组成、肾小球的结构特点、肾小管的结构特点、集合小管的结构特点,在镜下区别各种管道的结构特点); 2.致密斑:观察HE染色的肾小球旁边的致密斑的结构特点; 3.球旁细胞:观察HE染色或特殊的肾小球旁边的球旁细胞的结构特点; 三、生殖系统: 1.睾丸和附睾:观察HE 染色的睾丸和附睾的组织结构(鞘膜、白膜、生精小管、睾丸间质的结构特点,附睾管和输出小管的结构特点); 2.卵巢:观察HE 染色的卵巢的组织结构(表面上皮、白膜、皮质-各级卵泡、黄体、白体、间质腺等的结构特点); 3.增生期子宫:观察HE染色的增殖期子宫的组织结构(增生期的子宫的组织结构、子宫内膜的结构特点); 4.分泌期子宫:观察HE染色的分泌期子宫的组织结构(分泌期的子宫的组织结构、子宫内膜的结构特点); 5. 黄体:观察HE染色的卵巢中的黄体的结构特点(颗粒黄体细胞和膜黄体细胞的结构特点); 6.间质腺:观察HE染色的卵巢中的间质腺的结构特点(间质腺细胞的结构特点)。 四、教师总结本次实验课实验内容,并布置课后绘图作业。 |
||
注意事项 (关键点) |
1注意显微镜低倍、高倍观察的侧重点; 2侧重观察肺泡结构并联系肺泡壁的功能; 3注意生精上皮厚薄不一和精子成熟度的关系; 4区别黄体和间质腺。 |
||
实验布置情况 |
1 教师台放置照片:
2 学生台放置照片:
|
||
预期结果 (评分标准) |
1.通过观察组织切片,把课堂上所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验课上的组织切片相互验证,加深和巩固对组织、器官结构理论知识的理解; 2 .绘制肾皮质迷路结构、生精上皮结构示意图,教师根据结构特点、颜色填涂、文字标注等给予评分。 |
实验项目七:
课程名称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适用专业 |
中西医结合 |
实验项目名称 |
复习、实验考核 |
分组情况 |
20人/组 |
实验目的 |
通过评价实验绘图、期末实验切片考试、图谱考试以及实验课堂提问等,考核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以此作为学生过程性成绩的重要指标之一。 |
||
实验目标 |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考试,让学生掌握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人体显微结构。 2技能目标:通过实验考试,考核学生对显微镜的掌握程度,以及组织学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 3素质目标:通过实验考核,评价学生对实验内容的重视程度。 4人文目标: |
||
实验器材 |
数码互动显微形态网络教学系统(显微镜、电脑);学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
||
实验材料 |
考试切片、图谱(PPT形式)。 |
||
操作流程 |
1 考试前先给学生复习标本; 2.切片考试:考10个器官,考试时间20分钟(以组合切片形式考); 3.休息五分钟,接着进行图谱考试:考25张PPT(包含一张电镜图片),每张答题时间限制30秒。 4.答案统一写在实验报告最后两页。 |
||
注意事项 (关键点) |
1.组合切片考试务必看好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的切片组合顺序,不能搞错顺序; 2.图谱考试务必注意每张PPT的时间限制。 |
||
实验布置情况 |
1 教师台放置照片:
2 学生台放置照片:
|
||
预期结果 (评分标准) |
1.切片:5个器官,答对一个器官得20分,满分100分; 2.图谱:考20张PPT,答对一张得5分,满分10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