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实验准备流程(16学时)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准备流程
前 言
组织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微细结构及其功能关系的学科。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和发育规律的学科。组织学与胚胎学均属于医学基础学科的形态学范畴,也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
组织学实验主要是通过观察组织切片、观看图谱以及多媒体图像、模型及电镜图片等,把课堂上所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验课上的组织切片相互验证,加深和巩固对组织、器官结构理论知识的理解。除验证性试验外,还适当开展一些综合性试验,培养学生的形态学实验操作能力,学会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良好的科学作风。胚胎学则通过模型和各种视频的学习,掌握人体胚胎早期发育过程的结构变化(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特点)。因此在强调理论课学习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实验课,使学生既能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基本技能的操作,从而验证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验项目一:
课程名称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适用专业 |
中医学、中医5+3、预防、检验专业 |
实验项目名称 |
显微镜使用、疏松结缔组织铺片的制作与肥大细胞染色 |
分组情况 |
20人/组 |
实验目的 |
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2.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熟悉观察标本的注意事项。 4.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维护方法。
6.通过该实验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光镜结构; 7.通过细胞结构特点加深对肥大细胞功能的理解; 8.学会制作铺片,学会肥大细胞染色方法和原理。 |
||
实验目标 |
1知识目标:通过本实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并通过该实验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光镜结构。 2技能目标:通过本实验,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和组织学绘图方法和技巧。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原理。 4人文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爱护标本的意识,并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医学情怀。 |
||
实验器材 |
数码互动显微形态网络教学系统(显微镜、电脑);学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光学显微镜、镊子、手术刀、载玻片、盖玻片、医用纱布、抽纸、牙签等。。 |
||
实验材料 |
教学玻片,模型,实验动物:小鼠。 实验试剂:中性树胶、肥大细胞染色液、75%酒精、80%酒精、85%酒精、90%酒精、无水酒精、二甲苯等。 |
||
操作流程 |
一显微镜使用: 1.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 (1)调线:本实验室使用的是双筒显微镜,使用前根据自己的瞳孔的瞳孔距离,调整好双目间距。 (2)对光:将低倍物镜对准载物台正中的圆孔,依次调整以下装置。 1)电源:打开显微镜光源。 2)光栅:调整光栅开孔的大小。需较强光时应将开孔调大,需弱光时应缩小。 3)聚光器:调节聚光器的位置高低。聚光器上升则视野较明亮,下降时则较暗。 (3)低倍镜观察 1)打开光源后,将镜筒升高或下移载物台,标本放置于载物台上,并用片夹固定,将观察的组织或器官移至载物台圆孔正中。注意应使标本有盖玻片的一面向上。 2)用双眼观察目镜里的视野,缓慢转动粗调旋钮,使镜筒换换下降(或载物台缓缓上升),至所观察的图像清晰为止。 (4)高倍镜观察 1)将低倍镜下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至视野正中。 2)在低倍物镜观察清晰的前提下,换高倍物镜,无需调节粗调旋钮,只需缓慢前、后调节细调旋钮直至图像清晰为止。多数显微镜转换高倍物镜后,仅需要稍微调节细调旋钮就能得到清晰的图像。注意在用高倍物镜观察时,不可用粗调旋钮调节,否则极易损坏镜头和标本。 3)如视野不够明亮,可略上升聚光器、调整光栅或调整光源强度。 4)如反复调节细调旋钮仍得不到清晰的图像,应检查标本的盖玻片一面是否向上(如标本的盖玻片一面向下,则不能再高倍镜下观察清楚)。 5)观察完毕后,务必先将高倍物镜转换成低倍镜或升高镜筒(下移载物台)之后,方可取下标本,否则同样极易损伤镜头和标本。 二、疏松结缔组织铺片的制作与肥大细胞染色 1.制作小鼠肠系膜铺片:麻醉后脱臼处死小白鼠,腹部朝上,分别将肢端以大头针固定在蜡盘上,打开腹腔暴露肠管,于肠管间轻轻拉出肠系膜,剪切2mm2置于载物片中央,用分离针轻轻铺平,完成肠系膜铺片。 2.染色:肥大细胞染色(染色步骤见下图)。
3.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将中性树脂封片的肠系膜铺片置于普通显微镜下观察。 低倍镜下选取肠系膜铺片厚薄均匀的视野,再换高倍镜仔细观察肥大细胞,细胞质内颗粒呈紫红色,细胞核呈淡蓝色或无色 |
||
注意事项 (关键点) |
4.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5.完好剪取肠系膜并平铺于载玻片上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用镊子夹住剪开之膜的边缘,防止膜皱缩成团,用镊子将膜放置于载玻片上后,再用解剖针将膜铺平。 |
||
实验布置情况 |
1 教师台放置照片:
2 学生台放置照片:
3.实验操作台放置照片:
|
||
预期结果 (评分标准) |
切片相互验证,加深和巩固对组织、器官结构理论知识的理解; 2.铺片制作厚薄比较均匀,染色均匀; 3.肥大细胞形态呈圆或者椭圆形,胞质内可见大小较一致、分布较均匀的 紫红色颗粒。 4.绘制输送结缔组织结构示意图,教师根据示意图的美观、结构、文字标注等给以评分。 |
实验项目二:
课程名称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适用专业 |
中医学、中医5+3、预防、检验专业 |
实验项目名称 |
血涂片标本的制作和血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
分组情况 |
20人/组 |
实验目的 |
|
||
实验目标 |
1知识目标:通过本实验,掌握血液的组成成分。 2技能目标:通过本实验,学会血涂片的制作方法和血液的染色方法。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形态学技术操作方法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人文目标:培养学生适当无偿献血的奉献精神。 |
||
实验器材 |
|||
实验材料 |
实验动物:大鼠或者兔子。 |
||
操作流程 |
1.兔子心脏采血的操作流程 (1)兔的抓取:缓慢轻轻靠近兔子,先用一只手抓住兔子颈部皮肤,另外一只手托住后肢抱起靠在操作者胸前。 (2)兔的保定:取仰卧保定于固定台, 用绳系牢四肢, 使头颈伸直为防止采血时兔挣扎, 助手一手拽耳固定头部, 另一手抓住兔腿, 固定后躯。 (3)采血方法 ①确定心脏的生理部位。家兔的心脏部位约在胸前由下向上数第三与第四肋骨间。 明针头已穿入心脏,然后轻轻地抽取,如有回血,表明已插入心腔内,即可抽血;如无回血,可将针头退回一些,重新插入心腔内,若有回血,则顺心脏压力缓慢抽取所需血量。采血约10ml。 2.血涂片制作 首先由实验课教师讲解并示教, 最后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涂片:用吸管滴一滴兔子的血液在载玻片上,然后左手持载玻片,右手以边缘平滑的另一载玻片的一端成30-45度从血滴前方后移接触血滴,血滴即沿推片散开。然后将沾有血液的载玻片以均匀的速度向前保持平稳地移动,即可在载玻片上形成均匀和厚度适中的薄层血膜。血涂片制成后可手持载玻片在空气中挥动,使血膜迅速干燥,以免血细胞皱缩。 (2)染色:用蜡笔在血膜两侧划线,以防染液溢出,然后将血膜平放在染色架上,用滴管加瑞氏染液2-3滴,使覆盖整个血膜,室温下染色约1-3分钟,然后滴加等量或稍多的新鲜蒸馏水,与染料混匀再染色5-10分钟。 (3)冲洗:染色结束后,先用蒸馏水或缓冲液冲洗,去掉涂片上的染料,然后用自来水温和冲去染液,至血膜呈淡红色。 (4)封片:待玻片自然干燥后或用吸水纸吸干后,中性树胶封片。 |
||
注意事项 (关键点) |
1.取血不宜过多,以免涂片太厚影响观察。 2.要使涂片厚薄均匀,拿片角度应适当,速度要适中,用力要均匀。 3.涂片一般后半部较好,白细胞在其边缘和尾端较多。 4.用力过猛有时可致白细胞破损影响观察。 |
||
实验布置情况 |
1 教师、学生台放置照片:
2 实验操作台放置照片:
|
||
预期结果 (评分标准) |
1. 辨认红细胞、各种白细胞及血小板。注意参看教材及实验指导所附的彩图。 2. 红细胞:圆形,无核,呈红色,中央着色较边缘浅。 中性粒细胞:圆形,比红细胞大,胞质呈淡红色,内含淡紫红色的细小颗粒,分布均匀。分叶,2~5叶不等,大多为2~3叶。叶间有染色质丝相连,染成蓝色,也有不分叶的杆状核。 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较少,较中性粒细胞大,胞质呈淡红色,内含大量粗大的桔红色颗粒,分布均匀而密集。核多为2叶,染成蓝色。 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极少,很难找到。胞质内含大小不等的蓝色颗粒,分布不均,常遮盖核。核分叶、S形或不规则形,着色浅。几乎不见(为何?) 淋巴细胞:大小不一,以小淋巴细胞居多,其直径似红细胞。核呈圆形,占细胞的大部,一侧稍有凹陷。染色质致密呈块状,染成深蓝色。胞质少,呈一窄带围绕核,染成蔚蓝色,有时含少量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大的淋巴细胞胞质较多,核染色浅。 单核细胞:体积最大,数量较少。核呈肾形与马蹄铁形,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故染色较浅;胞质较多,染成灰蓝色,内含较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血小板:体积最小,直径约为红细胞的1/3,成群分布在血细胞之间,呈不规则形,胞质染成浅蓝色,中央含紫色的颗粒。 |
实验项目三:
课程名称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适用专业 |
中医学、中医5+3、预防、检验专业 |
实验项目名称 |
循环、消化、呼吸系统 |
分组情况 |
20人/组 |
实验目的 |
1.掌握中动脉及大动脉的形态结构; 2.掌握食管、胃、小肠、肝脏、胰腺形态结构特点; 3. 掌握肺的光镜结构和肺泡的超微结构; 4.熟悉气管的组织结构; 5.熟悉肺泡上皮细胞、尘细胞和气血屏障的电镜结构。 |
||
实验目标 |
1知识目标:通过本实验,掌握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中相关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 2技能目标: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结构在人体的分布情况及这些结构的功能。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原理。 4人文目标: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洁身自好的人文情怀。 |
||
实验器材 |
数码互动显微形态网络教学系统(显微镜、电脑);学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
||
实验材料 |
教学玻片,模型。 |
||
操作流程 |
主要运用数码互动系统观察组织切片,并结合线上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观察数字切片。教师示教,学生观察玻片。 自看片: 一、循环系统: 1.中动脉和中静脉:观察HE染色中动脉和中静脉的结构特点; 2.大动脉和大静脉:观察HE染色大动脉和大静脉的结构特点。 二、消化系统: 1.食管:观察HE染色的食管的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重点观察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结构特点; 2.胃:观察HE染色的胃的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重点观察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结构特点; 3.空肠:观察HE染色的空肠的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重点观察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结构特点,并与十二指肠和回肠结构进行比较; 4. 胰腺:观察HE染色的胰腺的组织结构(外分泌部和胰岛的结构特点); 5. 肝:观察HE染色的肝脏的组织结构(中央静脉、肝细胞以及肝血窦的结构特点); 6. 胆小管:观察镀银染色的肝脏的胆小管的结构特点;
三、呼吸系统: 1.气管:观察HE染色的气管的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的结构特点); 2.肺::观察HE染色的肺的组织结构(肺内各级支气管分支的结构特点、肺泡的结构、肺泡隔、尘细胞的结构特点); 3. 电镜图片:观察肺泡上皮细胞、尘细胞和气血屏障的电镜结构。 四、教师总结本次实验课实验内容,并布置课后绘图作业。 |
||
注意事项 (关键点) |
1注意显微镜低倍、高倍观察的侧重点; 2. 注意消化管粘膜层结构的不同导致功能的不同; 3.联系肝小叶的结构和肝脏功能的关系; 4.联系胰腺胰岛细胞功能异常和糖尿病的关系; 5. 侧重观察肺泡结构并联系肺泡壁的功能; 6.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熟悉各种组织在人体的分布情况。 |
||
实验布置情况 |
1 教师台放置照片:
2 学生台放置照片:
|
||
预期结果 (评分标准) |
1.通过观察组织切片,把课堂上所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验课上的组织切片相互验证,加深和巩固对组织、器官结构理论知识的理解; 2. 绘制相关作业,教师根据结构特点、颜色填涂、文字标注等给予评分。 |
实验项目四:
课程名称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适用专业 |
中医 |
实验项目名称 |
泌尿、内分泌和生殖系统 |
分组情况 |
20人/组 |
实验目的 |
1.掌握肾脏的组织结构; 2.熟悉球旁复合体的位置及结构特征; 3.熟悉球旁细胞、肾小体血管球、足细胞和滤过膜的电镜结构; 4. 掌握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的形态结构特点; 5.掌握睾丸的组织结构; 6.熟悉睾丸间质细胞的电镜结构; 7.掌握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泡的形态结构特点。区别正常卵泡和闭锁卵泡; 8.熟悉黄体组织结构的特点。 |
||
实验目标 |
1知识目标:通过本实验,掌握泌尿、内分泌和生殖系统中相关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 2技能目标: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掌握泌尿、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的器官中,相关的结构在人体执行的功能;绘制肾皮质迷路、肾上腺皮质和生精小管的结构示意图。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原理。 4人文目标: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洁身自好的人文情怀。 |
||
实验器材 |
数码互动显微形态网络教学系统(显微镜、电脑);学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
||
实验材料 |
教学玻片、模型。 |
||
操作流程 |
主要运用数码互动系统观察组织切片,并结合线上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观察数字切片。教师示教,学生观察玻片。 自看片: 一、泌尿系统: 1.肾脏:观察HE染色的肾的组织结构(包括肾单位的组成、肾小球的结构特点、肾小管的结构特点、集合小管的结构特点,在镜下区别各种管道的结构特点); 2.致密斑:观察HE染色的肾小球旁边的致密斑的结构特点;
二、内分泌系统: 1.甲状腺:观察HE染色甲状腺的组织结构(被膜、甲状腺滤泡、滤泡旁细胞的结构特点); 2.肾上腺:观察HE染色的肾上腺的组织结构(被膜、皮质各带、髓质细胞的结构特点); 3.脑垂体:观察HE染色或特殊染色的脑垂体的腺垂体远侧部、中间部和神经垂体神经部的结构特点(远侧部各种腺细胞的结构特点、赫令体等的结构特点); 4.电镜图片:观察肾上腺皮质细胞的电镜图片。 三、生殖系统: 1.睾丸:观察HE 染色的睾丸的组织结构(鞘膜、白膜、生精小管、睾丸间质的结构特点); 2.卵巢:观察HE 染色的卵巢的组织结构(表面上皮、白膜、皮质-各级卵泡、黄体、白体、间质腺等的结构特点); 3.增生期子宫:观察HE染色的增殖期子宫的组织结构(增生期的子宫的组织结构、子宫内膜的结构特点); 4.分泌期子宫:观察HE染色的分泌期子宫的组织结构(分泌期的子宫的组织结构、子宫内膜的结构特点); 5. 黄体:观察HE染色的卵巢中的黄体的结构特点(颗粒黄体细胞和膜黄体细胞的结构特点); 6.间质腺:观察HE染色的卵巢中的间质腺的结构特点(间质腺细胞的结构特点)。 四、教师总结本次实验课实验内容,并布置课后绘图作业。 |
||
注意事项 (关键点) |
1注意显微镜低倍、高倍观察的侧重点; 2侧重观察肺泡结构并联系肺泡壁的功能; 3注意生精上皮厚薄不一和精子成熟度的关系; 4区别黄体和间质腺。 |
||
实验布置情况 |
1 教师台放置照片:
2 学生台放置照片:
|
||
预期结果 (评分标准) |
1.通过观察组织切片,把课堂上所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验课上的组织切片相互验证,加深和巩固对组织、器官结构理论知识的理解; 2 .绘制肾皮质迷路结构、肾上腺皮质和生精上皮结构示意图,教师根据结构特点、颜色填涂、文字标注等给予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