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一、课程定位和性质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相互关联的两门学科,我国医学教育习惯于将其合二为一,形成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组织学与胚胎学是西医基础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之一,是我校本科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高职教学计划中的限选课。组织学是主要研究正常机体光学显微镜下的微细结构和电子显微镜下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在大体解剖的基础上,从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机体进行研究。胚胎学是研究从人体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发生机理的学科,本课程主要定位于我校五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壮医学专业学生,同时涵盖四年制中药学、药学、护理学专业和各高职专业学生。通过组织学的学习以及对组织切片观察能力的培养,深入系统理解人体微细结构的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分析和理解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以及病理过程,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备的形态学基础,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通过胚胎学的学习,对正常人体的生殖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由于胚胎发育异常导致的各种先天性畸形的认识,有助于帮助理解产科学和计划生育学的基本知识,正确诊断和治疗小儿科常见的先天性畸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组织学与胚胎学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与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儿科学、优生学、老年学、男性学、妇产科学、生殖工程学和肿瘤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
1. 巩固生物学有关细胞学的概念、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相关功能;
2. 掌握四大基本组织的光镜结构和主要超微结构及其相关的功能;
3. 掌握各系统中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和重要超微结构及其相关的功能;
4.掌握人胚胎发生的基本过程、理解各系统中主要器官的发生过程和常见先天性畸形的原因。
(二)基本技能
1. 要求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听课时扼要记笔记,有效使用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实习指导,能科学地安排课外自学时间,学会查阅相关学科文献,了解本学科最新的进展和成就以及前沿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熟悉石蜡切片制作和HE染色的基本过程;
3. 熟练使用和维护普通光学显微镜;
4.能用光学显微镜辨认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结构,并能辨认组织和器官的主要超微结构;
5.能用绘图、语言、文字正确描绘或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
(三)基本素质
1.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新意为人民服务;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即观察标本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描述表达能力,镜下绘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体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三、教师团队
四、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本学科实现了新老人员交替,现有教师6名(专职教师5名、兼职教师1名),实验师1名;正高2人,副高3人,讲师1人,实验师1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1人,学士1人,其他1人;人员梯队结构日趋合理。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均为中青年骨干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课程负责人为硕士生导师,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及教学课题,其他学科教师均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和教学课题;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的知识结构全面,均能用中英文熟练讲授本课程内容。兼职教授也对本课程的建设(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很多宝贵意见。目前本学科正在努力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教学规律和方法,以教学改革项目为基础,优化知识结构,在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内容以及教材建设中进行一系列改革,以期全面提升本学科教学水平和质量。
四、教学内容和安排
本课程设计以五年制学生培养方案为指导,在课程讲解中设计了教学模块,使每个内容都有相对独立性,满足精品资源共享的原则,因此可适合不同学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学习。
(一)理论教学:理论课为32-40学时,根据学时不同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组织学绪论、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各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皮肤、感觉器官、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中器官的组织结构、各器官中主要细胞和特异性结构及其相关功能;胚胎学研究内容包括胚胎学绪论、人胚发生总论和人胚发生各论,教学内容有生殖细胞发生、受精、胚胎的早期发育、胚胎与母体的关系、先天性畸形以及颜面和四肢发生、消化和呼吸系统的发生、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发生、心血管系统的发生、神经系统和眼耳的发生、畸形概论等。除了大纲要求的需要讲解的课本上的知识外,还介绍了学科前沿知识,与学生开展互动式讨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二)实验教学:本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实验内容分为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实验三个模块,根据不同学时要求开设,本校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学时共16-32学时。①开设了与理论课同步的验证性实验即基本实验,主要讲述显微镜的使用与保护、切片制作介绍以及基本组织、器官组织、人胚早期发生和人体器官发生模型的观察等,对于典型的切片、重要的组织结构会重点讲解。制作了相关的实验演示文稿,方便学生理解实验内容。注重巩固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此外,我们还选择性地开设了一些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如肥大细胞染色和吞噬细胞功能的形态学实验、结缔组织铺片的制作、血涂片等。②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灵活增加了一些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操作。③部分教师手头上的科研课题也让学生参与,主要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参与实验操作以及开放实验来实现。
五、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讲授、实验、演示、自学、讨论、辅导等多种形式,运用多媒体和数码互动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理论和实验教学,教学效果评价包括教师授课评价、学生成绩测试、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三部分,以理论考试、绘图、实验技能考核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查。
(1)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形态联系机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对于教学难点,在讲授过程中放慢讲课速度,多利用模型、标本、多媒体等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除在理论课中讲述之外,在实验课中结合实验标本再次对较难理解的重、难点给予讲解;(3)多媒体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教学设备的更新,本课程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全面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本校所有教室和教学实验室都改造成了多媒体教室,本课程制作了一系列多媒体理论教学课件,应用于不同年制学生的教学,使教学过程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