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教学大纲

中医儿科专业课程质量标准(2020年版)

发布时间:2020-11-16 11:06:29 浏览次数: 【字体: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

学分:3

:48学, 理论40学时,实验(见习)8学时

适用对象:中医儿科学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考查)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式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通过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基本内容的学习,洞察人体自身的微观世界,探索生命起源,体会生命孕育不易,珍爱生命,关爱病人,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重视责任,培养出有灵魂、有责任、有深刻爱国情怀的医学事业接班人。

2.知识目标:

在学习人体的基本组织以及各系统中各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总结主要细胞的大小、形态结构、微细结构、部分分子结构和功能;在学习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全过程、胚胎与母体的关系以及先天性畸形为继续学习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形态与功能相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联系的融会贯通的整体的思维能力,融入后续学科学习和临床医疗实践,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对医学专业的热爱。

【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课程考核目的

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后续课程的学习需要, 考核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达成度,从而使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与后续课程自然衔接,与临床实际需要紧密接轨。

2.课程成绩评定

包括形成性评价(平台登录时间和登录次数观看视频次数、平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提问、课堂点名、和实验报告等)和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3.课程考核形式与方法

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线下课堂考核、网络课堂考核。

(2)期末考试成绩:闭卷考试。

评价方法:考后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考后的评价,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1)通过发放正式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满意程度以及学习效果情况,从而取得课堂学习效果的主观评价。  

(2)通过课后作业、实验绘图以及考试成绩等情况来体现学生对学习过程参与度的评价,教师据此做出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曲线,帮助评定课程的学习效果。 

【参考书目】

1.刘黎青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上篇 组织学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组织学的概念,让学生体会组织学与解剖学研究结构的差异,培养学生把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逻辑思维。

(2)在教学中强调组织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是学好其他医学学科的关键,是解剖、生理和病例的桥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坚定学医的信念(课程思政)。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掌握组织学概念和研究内容

2)掌握并运用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3)了解组织学学习的意义和学科发展简史

4了解组织学常用技术方法

3.能力目标

(1)通过组织学绪论章节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组织学》的学习方法,并运用分析(以不同功能的细胞为例从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进行分析)。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组织学不同的制片方法,为后续实验课综合性实验的操作奠定理论基础。

(3)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实验/见习0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理论课内容

1.组织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即意义)。

2.组织学发展概况(线上教学)。

3.组织学的常用技术方法(光、电镜技术以外的线上教学)。

4.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考核重点】

1.组织学、组织、嗜酸性、嗜碱性等专业名词概念。

2.四大基本组织的组成。

3.组织学的研究内容。

4.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总论 

第二章  上皮组织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上皮组织的构成特点,基于被覆上皮的命名依据,让学生分析各类被覆上皮的特点。

(2)通过上皮组织特殊分化结构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从宏观到微观的学习思维,增强学习上的自信,克服对超微结构学习的困难或畏难情绪。

(3)联系上皮组织化生会引起的临床疾病,如食管癌:就是复层扁平上皮的恶变,尤其辛辣、热汤的长期刺激,会导致鳞状细胞癌(植入思政元素,平时注意饮食,重视健康,关爱生命)。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掌握上皮组织一般特性

2)掌握被覆上皮的分类、结构、功能和分布

3)掌握上皮组织特化结构的特点。

4了解腺上皮和腺的基本概念。

3.能力目标

(1)通过组织学上皮组织章节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组织学》的学习方法——平面和立体的联系,并结合被覆上皮的命名依据,掌握被覆上皮的分类、结构、功能和分布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组织学不同的制片方法,为后续实验课综合性实验的操作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实验/见习0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1.上皮组织的一般特性。

2.被覆上皮的分类,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的分布、结构及功能。结合中医儿科学专业特点,探讨儿童时期上皮再生的特点

3.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游离面-细胞衣、微绒毛、纤毛的结构及功能;侧面-各种细胞连接的结构及功能;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与半桥粒的微细结构及功能。

4.腺上皮和腺的一般概念及分类,各种腺细胞的微细结构及功能,外分泌腺的分类和结构(线上教学)。

【考核重点】

1.上皮、内皮、间皮、微绒毛、纤毛、连接复合体、基膜等专业名词概念。

2.上皮组织的一般特性。

3.被覆上皮的分类。

4.上皮细胞的特殊分化结构。

第三章   结缔组织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组织学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课程思政以肥大细胞为例探究过敏体征出现的机制,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奥秘,感悟健康的可贵)。

(3)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掌握结缔组织一般特性

2)掌握疏松结缔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及其功能。

3)掌握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及网状下午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4了解基质的组成、特性。

(5)了解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6)掌握软骨分类、透明软骨的结构与功能。

7)掌握骨组织的结构、长骨骨干密质骨的结构和骨膜的结构。

8)熟悉软骨细胞、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9)掌握红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白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3.能力目标

(1)通过结缔组织章节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组织学》核心的学习方法——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

(2)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理论6学时,实验/见习8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1.能够掌握结缔组织的一般特征及分类。

2.能够理解并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组成(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等)的形态、微细结构及功能;纤维成分(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的形态、微细结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基质的化学成分及特征。

3.能够熟悉软骨的结构组成和分类。

4.能够掌握骨组织的结构:骨基质的化学成分及特征,各种细胞成分(骨细胞、骨祖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微细结构和功能;结合中医儿科学专业特点,讲解儿童时期编织骨与常规骨板的差异,引导学生体会儿童青枝骨折的特点。

5.能够掌握长骨的结构-骨松质和骨密质的结构特点,骨膜的结构和功能。

6.能够熟悉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包括红细胞的微细结构、功能、正常值和临床意义、白细胞的分类,各种白细胞的微细结构、功能、正常值和临床意义,以及血小板的微细结构、功能、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结合中医儿科学专业特点,让学生了解儿童时期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反转,体会特定阶段血常规指标的差异。

7.骨发生和血细胞发生(线上教学)。

【考核重点】

1.结缔组织各种细胞的光镜结构和主要超微结构及其相关的功能。

第四章   肌组织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通过肌组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肌肉的主要功能是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强身健体;肌组织含丰富的蛋白质,进食肌肉可补充蛋白质(课程思政联系横纹肌溶解症,强调不能太剧烈运动,敬畏生命、关爱生命)。

(2)让学生在学习中抓住本质,强调粗、细肌丝只有排布形成肌节,肌节再构成肌原纤维,最终就赋予了骨骼肌和心肌具有横纹。

(3)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掌握三种肌纤维的结构与功能。

2)掌握骨骼肌纤维和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特点。

3)熟悉肌组织、肌纤维、肌膜、肌浆网、肌节、横小管、三联体、二联体、闰盘等专业名词概念。

(4)了解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3.能力目标

(1)通过肌组织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骨骼肌的结构,为以后生理学打下基础。

(2)让学生了解肌组织病变会引起哪些可能的临床疾病。

(3)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见习0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1. 骨骼肌的一般结构,骨骼肌的分布,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肌膜、肌核、肌质),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肌原纤维、横小管、肌浆网、三联体及其它成分),肌节的结构(粗肌丝、细肌丝、明带、暗带、H带、Z线、M线),肌原纤维的分子结构(细肌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粗肌丝:肌球蛋白等)。

2.骨骼肌纤维收缩原理,肌纤维的分型,骨骼肌的发生和再生(线上教学)。

3.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闰盘的超微结构,心肌的分布、再生和心肌的分泌功能。

4. 平滑肌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平滑肌的收缩原理、分类和再生。

【考核重点】

1.掌握骨骼肌的结构,横纹产生的原因;

2.掌握三种肌组织的异同点。

第五章   神经组织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组织学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突触的定义、分类、结构和功能;

3)熟悉神经纤维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4)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分布和功能。

3.能力目标

(1)通过神经组织章节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组织学》核心的学习方法——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

(2)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实验/见习0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1.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

2.神经细胞:细胞体、轴突的光镜结构与超微结构。神经细胞按形态的分类与按所释放的神经递质的分类。轴索内双相输送的结构基础。神经细胞间的连接:突触的光镜结构,化学突触与电突触的超微结构(举例突触和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关联,基础联系临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膜细胞、卫星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特点。联系血脑屏障与临床用药,植入奉献、医者仁心的思政元素。

4.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的光镜结构,神经膜与髓鞘的形成及其超微结构,无髓神经纤维的光镜结构与超微结构。

5. 神经末梢的分类和功能。

6.神经纤维的溃变与再生(线上教学)。

【考核重点】

1.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突触的概念和分类。

3.掌握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分类。

4.掌握神经末梢的分类和功能。

各   论

章   循环系统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组织学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掌握大、中、小、微动脉的管壁结构及功能。

2)掌握毛细血管的结构、分类及各类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熟悉同型动、静脉管壁结构的比较。

(4)了解动脉管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能力目标

(1)通过循环章节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系统,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如血管壁与其概念关系,微小动脉管壁结构影响血压高低。

(3)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熟悉临床各种心血管疾病。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见习0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1.血管壁的一般结构。讲解W-P小体的功能。

2.毛细血管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分类 (连续性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窦状毛细血管) 和功能。毛细血管通透性与物质交换。

3.动脉:弹性动脉、肌性动脉和微动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通过讲解动脉的结构特点,揭示部分高血压的发生机理是大动脉弹性下降,或中小动脉平滑肌张力增加而引起的,让学生讨论不同血管病变所致血压变化特点,除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外,引导学生对不同高血压患者要辨证施治,不乱开处方,不为一己私利而损害患者利益,遵守良好的医德医风。

4.静脉:小静脉、中静脉和大静脉的结构特点。

5.心脏:心壁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心脏骨架、心瓣膜的结构和功能。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分布,组织结构特点和功能(线上教学)。

6.淋巴管: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和淋巴导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线上教学)。

7.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结构和功能。颈动脉窦的结构和功能(线上教学)。

8.微循环的基本组成成分和功能(线上教学)。

【考核重点】

1.掌握血管壁的一般结构、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分类。

2.掌握大动脉、中动脉的结构特点。

第八章 免疫系统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组织学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了解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的种类、结构及功能以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3)熟悉淋巴组织的概念、组织结构和分类。

(4)了解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的概念。

(5)掌握淋巴结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6)掌握脾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3.能力目标

(1)通过本章节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如HIV引发的艾滋病、预防接种等临床知识。

(3)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初步分析免疫系统相关疾病。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实验/见习0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的种类、结构及功能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3)淋巴组织的概念、分类及结构(淋巴小结的结构、弥散淋巴组织的结构)。

(4)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的概念以及区别。

(5)胸腺的组织结构(皮质、髓质的结构)及功能(线上教学)。

(6)骨髓的结构和功能(线上教学)。

(7)淋巴结的组织结构(皮质、髓质的结构)及功能。

(8)脾脏的组织结构(被膜与小梁、白髓、边缘区和红髓的结构)及功能。

(9)扁桃体的组织结构及功能(线上教学)。

【考核重点】

1.掌握淋巴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2.掌握脾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第九章   消化系统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组织学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3)让学生了解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和治疗手段,从而了解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4)通过了解肝脏常见疾病及原因,引导学生关注人体的健康及自身的健康和发展,提高卫生保健意识,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5)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掌握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2)掌握食管、胃和小肠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掌握胰岛的结构、分泌激素及生理作用。

(4)掌握肝小叶和门管区的组织结构。

(5)熟悉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6)了解肝的血液循环。

3.能力目标

(1)通过结缔组织章节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组织学》核心的学习方法——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

(2)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理论6学时,实验/见习0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消化管

1.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的结构和功能。

2.食道:食管的结构,食管腺的特点。联系食管癌的常见诱发因素、好发部位以及临床表现等,使学生早接触临床病例。

3.胃:胃的组织结构特点,胃表面粘液细胞、主细胞、壁细胞,颈粘膜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贲门腺、胃底腺、幽门腺的结构特点,胃的自我保护机制(联系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的事迹作为为医学奉献自我的一个案例,植入执着追求,献身医学的思政元素)。

4.小肠:小肠的一般结构,粘膜皱襞、绒毛、肠腺、微绒毛等特化结构的特点,上皮吸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各自的结构特点。

5.大肠:大肠各部(包括盲肠、结肠、直肠、阑尾、肛管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结合中医儿科专业特点,分析儿童时期阑尾炎与成年阑尾炎处置的差异。

6.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M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线上教学)。

7.消化管的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线上教学)。

消化腺

1.唾液腺:消化腺的基本结构,实质与间质,分泌部与排泄部。唾液腺的基本结构,各级导管的结构。浆液性、粘液性与混合性腺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消化腺细胞超微结构特点。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的结构特点(线上教学)。

2.胰腺的一般结构,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胰岛内A、B、D和PP四种细胞的数量与分布。内分泌颗粒的超微结构特点及其所分泌的激素。联系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植入关爱生命、健康饮食的思政元素。

3.肝脏一般结构,被摸与实质,肝小叶与门管区。肝小叶:肝板(肝索)的结构,肝细胞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的特点和功能。胆小管的超微结构。肝血窦的光镜结构与超微结构特点。枯否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窦周隙,贮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联系肝硬化与窦周隙、夜盲症和窦周隙贮脂细胞的关系,强调健康饮食、以及肝脏在人体执行功能的复杂性。门管区:门管区的组成与结构。肝的血液循环特点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

4.胆囊与胆道的结构,胆汁排泄途径与肠肝循环途径(线上教学)。

【考核重点】

1.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消化管粘膜层的生理功能。

2.食管、胃、小肠三段消化管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3.描述肝脏的功能,肝脏病变时可能会出现哪些临床症状.

4. 描述胰腺的功能,临床上与胰腺有关的疾病。

第十章  呼吸系统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肺炎常见临床症状和治疗手段,从而认识到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的重要性。

(2)结合非典、新冠等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的疫情,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3)通过与学生互动讨论及临床案例分析,将课堂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掌握肺导气部结构的变化规律。

2)掌握两种肺泡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3)掌握气血屏障的定义及组成。

(4)熟悉器官和主支气管的组织结构。

3.能力目标

(1)掌握肺的主要功能是气体交换,学会分析肺炎时肺组织结构的变化。

(2)通过学习,能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能养成强身健体、平时注意增加肺活量的保健方法。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见习0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1. 呼吸系统的两大部分:导气部与呼吸部。

2. 鼻腔的分部,前庭部、呼吸部和嗅部粘膜的组织结构与功能,鼻旁窦粘膜的结构(线上教学)。

3. 鼻咽与喉的粘膜结构特点与功能(线上教学)。

4. 气管与支气管的管壁结构、上皮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特点与功能。

5. 肺的一般结构。肺小叶的构成;肺内导气部的管壁结构变化;肺内呼吸部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组织结构特点;两种肺泡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功能;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肺泡隔和肺泡孔的结构成分;气-血屏障的组成和功能;肺巨噬细胞的分布和功能。结合中医儿科专业特点,让学生了解儿童肺炎累积病变范围(小叶性肺炎)与成人肺炎(大叶性肺炎)的差异,重点强调II型肺泡的结构和功能,联系II型肺泡细胞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气肿的关系,培养学生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思维。

6. 肺的血管、淋巴管与神经分布(线上教学)。

【考核重点】

1. 能够描述气管的结构。

2. 掌握肺的导气部和呼吸部的组成和功能。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肾脏的功能,肾炎常见临床症状和治疗手段,从而认识到多饮水、常锻炼、增强体质的重要性。

(2)了解肾功能衰竭的替代疗法:透析和肾移植的,培养学生珍惜生命、治未病的意识。

(3)通过与学生互动讨论及临床案例分析,将课堂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掌握肾单位的分布、组成、结构与功能。

2)掌握球旁复合体的组合才能、位置、结构和功能。

3)熟悉集合管结构、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4)了解肾的一般结构。

3.能力目标

(1)掌握肾的主要功能是以尿液的形式排除体内多余代谢废物,同时具有内分泌的功能。

(2)通过学习,能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能养成多喝水的自身保健方法。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见习0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1.肾脏的一般结构:被膜,皮质、髓质、肾锥体、皮质迷路、髓放线、肾柱,肾小叶、肾叶的位置和组成。

2.肾单位:肾单位的分类(皮质肾单位,髓旁肾单位)。肾单位的分段及各段的分布位置。肾小体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滤过屏障的组成和功能。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髓袢的组成、光镜结构和功能。集合小管光镜结构和功能。联系肾炎时肾小体的变化和滤过膜的变化,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结合中医儿科学专业,让学生了解常见儿童肾病发生的部位。

3.球旁复合体:球旁细胞的位置、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及功能。致密斑的位置、光镜结构和功能。球外系膜细胞位置、结构特点和功能(讲解球旁细胞和高血压之间的关联,植入科学饮食,关爱生命的思政元素)。

4.肾间质的组成和分布。间质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联系肾脏疾病时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量的变化、以及与贫血额关系,拓宽临床知识。

5.肾脏的血液循环。

6.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线上教学)

7.排尿管道: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的光镜结构特点(线上教学)

8.尿道的分段和结构特点(线上教学)

【考核重点】

1.掌握肾脏的结构。

2.了解肾炎时肾脏结构的变化,如肾小体、滤过膜的变化等。

第十二章   皮肤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皮肤的结构功能,在教学中强化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

(2)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

(3)通过与学生互动讨论及临床案例分析,将课堂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掌握皮肤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2)描述皮肤表皮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3)描述皮肤真皮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4)描述皮肤附属器官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

(5)了解皮下组织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以及皮肤再生的组织学基础。

3.能力目标

(1)通过皮肤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组织学》核心的学习方法——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

(2)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

(3)能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见习0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1)皮肤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2)表皮的分层和角化(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的微细结构);非角蛋白形成细胞(黑素细胞、郎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的位置、微细结构及功能;真皮的结构和功能。

(3)皮下组织的结构(线上教学)。

(4)皮肤附属器——毛、皮脂腺、汗腺的结构及功能。

【考核重点】

1.皮肤的组织结构。

2.掌握表皮的分层和角化。

第十四章   内分泌系统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甲状腺、肾上腺和垂体的功能,这些器官病变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手段,从而认识到内分泌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调节系统。

(2)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即激素,激素“量小作用大”,临床用药需谨慎,培养学生不乱用药,对病人负责的医学专业情怀。

(3)通过与学生互动讨论及临床案例分析,将课堂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掌握甲状腺、肾上腺和脑垂体的结构与功能。

2)熟悉含氮激素细胞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3)熟悉下丘脑分别与腺垂体、神经垂体的关系。

(4)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能力目标

(1)掌握内分泌系统是重要的调节系统,功能复杂,能描述各种激素的正常生理作用。

(2)通过学习,能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能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4)构建内分泌系统的整体学习观念,培养多层次、多水平的临床思维。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见习0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1.内分泌系统的分布,内分泌腺的特点,内分泌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的特点。

2.甲状腺的一般结构,滤泡上皮细胞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甲状腺素的形成和释放过程,滤泡旁细胞的分布、光镜结构及其功能。联系甲亢和甲低的临床表现,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结合中医儿科学专业特点,强调儿童时期甲低的防治。

3.甲状旁腺的结构与功能(线上教学)。

4.肾上腺的一般结构,皮质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和各带分泌的激素。讲解肾上腺肿瘤时肾上腺结构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仁爱医学精神。 髓质细胞的光镜结构及其功能,神经节细胞的光镜结构。

5.垂体大体结构, 腺垂体远侧部细胞的分类,各种细胞的光镜结构和功能,中间部和结节部的结构特点。联系腺垂体的功能,及垂体病变时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将知识学以致用。神经垂体的结构,赫令氏体的结构。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关系。

6.松果体:松果体的光镜结构及其功能(线上教学)。

7.神经内分泌系统 (线上教学)。

【考核重点】

1.掌握甲状腺的结构,甲亢、甲低时甲状腺滤泡形状的改变。

2.掌握肾上腺的结构和功能,肾上腺肿瘤时会出现哪些临床症状。

3.掌握腺垂体的结构和功能,下丘脑和垂体的关系。

第十五章   男性生殖系统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睾丸的功能,血-睾屏障的作用及有可能引发的自身免疫;

(2)了解影响精子发生的各有有害因素,学会如何保护、爱惜自己;

(3)通过与学生互动讨论及临床案例分析,将课堂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掌握生精小管的结构及精子发生的过程。

2)掌握睾丸间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3)区分精子发生与精子形成两个概念。

3.能力目标

(1)能掌握睾丸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人体哪些细胞可以分泌雄激素。

(2)通过学习,能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血-睾屏障被破坏时出现的临床症状。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见习0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1. 睾丸的一般结构,生精小管的光镜结构,基膜和肌样细胞的结构特点。各级生精细胞的结构特点和排列规律。精子细胞的变态过程。精子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支持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血睾屏障的组成和意义。间质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

2.结合中医儿科学专业特征,从发育学角度探讨隐睾的发生、男性不育的多种因素,植入爱惜生命的思政元素。

3.排精导管:直细精管、睾丸网、输出小管、附睾管、输精管和射精管的结构和功能(线上教学)。

4.附属腺:前列腺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精囊腺和尿道球腺的结构和功能(线上教学)。

5.阴茎的光镜结构特点和阴茎勃起的原理(线上教学)。

【考核重点】

1.掌握睾丸的结构和功能。

第十六章   女性生殖系统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卵巢的功能,卵巢分泌的激素对女性月经周期的影响。

(2)引导学生了解子宫内膜的结构和月经周期的关系,引导学生保护自己、爱惜自己。

(3)通过与学生互动讨论及临床案例分析,将课堂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掌握卵巢的结构、各级卵泡的结构、排卵的过程、黄体的结构与功能。

2)了解卵泡的闭锁、间质腺的结构和功能、门细胞的功能。

3.能力目标

(1)能掌握卵巢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人体哪些细胞可以分泌雌激素、孕激素;

(2)通过学习,能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卵巢功能早衰出现的临床症状。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见习0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1.女性生殖系统的构成及特点。

2.卵巢的一般结构。卵子发生的过程。各级卵泡的结构,排卵过程,黄体的形成、结构与功能,白体的结构,闭锁卵泡与间质腺的结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联系绝经、卵巢早衰等临床病例,引导学生思考,将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联系起来。从卵泡发育的特点,联系生命之源卵细胞获得的不易,进行生命至上的课程思政教育。

3.输卵管的结构,输卵管分部及各部的结构特点(线上教学)。

4.子宫的一般结构(内膜、肌层与外膜),子宫内膜基底层、功能层的结构特点,子宫内膜的血液供应,子宫内膜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子宫颈的一般结构,粘膜上皮的变化,宫颈腺的特点(线上教学)。

5.阴道的结构(线上教学)。

6.乳腺的一般结构,静止期、活动期乳腺的结构特点(线上教学)。

【考核重点】

1.掌握卵巢的结构和功能。

学时数分配表

 

序号

内容

教学形式

教学时数

1.

绪论

线上线下教学

3学时,120 分钟

2.

绪论

实验

0学时,0分钟

3

总论(上皮组织)

线上线下教学

3 学时,120 分钟

4.

上皮组织

实验

0学时,0分钟

5.

总论(结缔组织)

线上线下教学

6学时,240分钟

6.

结缔组织

实验

8学时,320分钟

7.

总论(肌组织)

线上线下教学

2学时,80分钟

8.

肌组织

实验

0学时,0分钟

9.

总论(神经组织)

线上线下教学

3学时,120分钟

10.

神经组织

实验

0学时,0分钟

11.

各论(循环系统)

线上线下教学

2学时,80分钟

12.

循环系统

实验

0学时,0分钟

13.

各论(免疫系统)

线上线下教学

3学时,120分钟

14.

免疫系统

实验

0学时,0分钟

15.

各论(消化系统)

线上线下教学

6学时,240分钟

16.

消化系统

实验

0学时,0分钟

17.

各论(呼吸系统)

线上线下教学

2学时,80分钟

18.

呼吸系统

实验

0学时,0分钟

19.

各论(泌尿系统)

线上线下教学

2学时,80分钟

20.

泌尿系统

实验

0学时,0分钟

21

各论(皮肤)

线上线下教学

2学时,80分钟

22

皮肤

实验

0学时,0分钟

23.

各论(内分泌系统)

线上线下教学

2学时,80分钟

24.

内分泌系统

实验

0学时,0分钟

25.

各论(男性生殖系统)

线上线下教学

2学时,80分钟

26.

男性生殖系统

实验

0学时,0分钟

27.

各论(女性生殖系统)

线上线下教学

2学时,80分钟

28.

女性生殖系统

实验

0学时,0分钟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