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质量标准(2020年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
学分:4
学时:64学时, 理论40学时,实验(见习)16学时,网络学时8学时
适用对象:预防医学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课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式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通过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基本内容的学习,洞察人体自身的微观世界,探索生命起源,体会生命孕育不易,珍爱生命,关爱病人,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一生的责任,从组织学结构理解和学习疾病预防的知识,从胚胎学的知识理解和学习优生优育以及先天性疾病的预防知识
2.知识目标:在学习人体的基本组织以及各系统中各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总结主要细胞的大小、形态结构、微细结构、部分分子结构和功能;在学习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全过程、胚胎与母体的关系以及先天性畸形后,能为继续学习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内科、外科、妇产科、儿课、肿瘤科、男性科等临床各科打下坚实的基础。能从分子水平和亚细胞水平了解组织、细胞的内部的正常结构,并将正常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后续学科以及临床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了解一般的组织化学技术和免疫学技术在组织学与胚胎学中的应用,为科研打下基础
3.能力目标: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应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形态与功能相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联系的融会贯通的整体的思维能力,为后续学科学习和临床医疗实践打下基础,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对医学专业的热爱。同时运用医学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课程考核目的: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后续课程的学习需要,考核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达成度,从而使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与后续课程自然衔接,与临床实际需要紧密接轨。
2.课程成绩评定:包括形成性评价(平台登录时间和登录次数、观看视频次数、平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提问、课堂点名、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等)和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3.课程考核形式与方法
考核形式
(1)平时成绩:线下课堂考核、网络课堂考核、分组学习考核以及实验技能考核、平台登录时间和登录次数、观看视频次数、平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提问、课堂点名、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等等
(2)期末考试成绩:线上闭卷考试
评价方法:考后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考后的评价,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1)通过发放正式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满意程度以及学习效果情况,从而取得课堂学习效果的主观评价。
(2)通过课后作业、实验绘图以及考试成绩等情况来体现学生对学习过程参与度的评价,教师据此做出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曲线,帮助评定课程的学习效果。
【参考书目】
李继承,曾园山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
【教学要求和内容】
上篇 组织学
第1章 组织学绪论
【课程目标】
- 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组织学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学习掌握组织学的研究范围,尝试理解组织学技术以及知识与后续学科及其临床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
(3)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讲述组织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2)总结组织学的学习意义以及在医学学科中的作用和地位;
(3)知道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4)描述组织学的研究技术和手段以及与后续学科及临床的关系。
3.能力目标
(1)通过绪论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组织学》核心的学习方法--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
(2)学习掌握组织学的研究范围,尝试理解组织学技术以及知识与后续学科及其临床的联系;
(3)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实验/见习0.5学时,网络0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理论内容
1.介绍组织学的含义和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即意义)
2.介绍组织学发展概况
3.介绍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4.介绍组织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见习内容
- 介绍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 介绍常见制片方法和染色方法
【考核重点】
1.组织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2.组织学的研究手段
第2章 上皮组织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组织学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
(3)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3.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复述上皮组织各成分的结构及功能
(2)总结被覆上皮的分类方法和分类
(3)知道各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
(4)知道腺上皮的分类和腺的分类以及结构特点
(5)描述各腺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6)描述上皮组织特化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3.能力目标
(1)通过上皮组织组织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组织学》核心的学习方法--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
(2)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
(3)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理论2.5学时,实验/见习1学时,网络0.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线下内容
理论内容
1.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及分类
2.被覆上皮的分类,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的分布、结构及功能
3.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游离面-细胞衣、微绒毛、纤毛的微细结构及功能;侧面-各种细胞连接的微细结构及功能;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与半桥粒的微细结构及功能
4.腺上皮和腺的一般概念及分类,各种腺细胞的微细结构及功能,外分泌腺的分类和结构
实验/见习内容
1.观察各被覆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复层立方上皮和变异上皮)的光镜结构特点
2.观察腺上皮和腺的光镜结构特点
3.观看上皮组织的特化结构的电镜图片和外分泌腺细胞的电镜图片
线下内容
知识的内化和运用:上皮组织的临床联系,智慧树上共享课学习、分组学习,测验以及病案讨论等
【考核重点】
1.各不同被覆上皮的光镜结构、分布和及其相关的功能
2.外分泌腺细胞的光镜结构和电镜结构及其概念
3.上皮组织的特化结构的电镜结构及其概念
4.光镜辨认各不同被覆上皮的正常结构,并能用绘图、语言、文字正确描绘或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各被覆上皮的形态结构
第3章 结缔组织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组织学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
(3)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复述疏松结缔组织各成分的结构及功能
(2)总结致密结缔组织的分类依据及结构特点
(3)知道脂肪组织的分类、结构特点和功能
(4)描述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能力目标
(1)通过结缔组织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组织学》核心的学习方法--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
(2)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
(3)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理论2.5学时,实验/见习1学时,网络0.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线下教学
理论内容
1.结缔组织的一般特征及分类
2.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组成(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等)的形态、微细结构及功能;纤维成分(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的形态、微细结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基质的化学成分及特征
实验/见习内容
1.观察特殊染色的肠系膜铺片的结构特点
2.观察HE染色疏松结缔组织切片中各成分的结构特点
线上教学
知识的内化和运用:结缔组织组织的临床联系,智慧树上共享课学习和分组学习,测验以及病案讨论等
【考核重点】
- 疏松结缔组织各种细胞的光镜结构和主要超微结构及其相关的功能
- 疏松结缔组织的纤维的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分子结构和功能
- 疏松结缔组织的基质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4.光镜辨认疏松结缔组织各种细胞的正常结构,并能用绘图、语言、文字正确描绘或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4章 软骨和骨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组织学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
(3)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总结软骨的一般结构和分类特点
(2)知道骨组织的构成、骨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意义
3.能力目标
(1)通过软骨和骨章节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组织学》核心的学习方法--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
(2)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
(3)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见习1学时,网络学时0.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线下内容
理论内容
1.软骨的结构组成和分类
2.各不同软骨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分布
3.骨组织的结构:骨基质的化学成分及特征,各种细胞成分(骨细胞、骨原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4.长骨的结构-骨松质和骨密质的结构特点,骨膜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见习内容
1.观察HE染色气管外膜中透明软骨的结构特点;
2.观察特殊染色长骨骨干磨片骨密质的结构特点,并了解骨磨片的制作过程和步骤
线上内容
知识的内化和运用:软骨和骨的临床联系,智慧树上共享课学习和分组学习,测验以及病案讨论等
【考核重点】
1.不同软骨组织的结构特点以及分布
2.骨组织中不同细胞(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分布及其骨组织中的纤维和基质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3.光镜辨认软骨细胞和骨组织中各种细胞的正常结构,并能用绘图、语言、文字正确描绘或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5章 血液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组织学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
(3)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描述红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掌握白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3)知道血小板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能力目标
(1)通过血液章节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组织学》核心的学习方法--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
(2)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
(3)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见习1学时,网络0.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线下内容
理论内容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包括红细胞的微细结构、功能、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2.白细胞的分类,各种白细胞的微细结构、功能、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3.血小板的微细结构、功能、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实验/见习内容
1.兔子心脏采集血液的方法
2.血涂片的制作方法
3.观察瑞式染色的血涂片中各种血细胞的结构特点
线上内容
知识的内化和运用:血液的临床联系,智慧树上共享课学习和分组学习,测验以及病案讨论等
【考核重点】
1.各种不同血细胞的镜下结构特点以及电镜结构和功能;
2.油镜辨认各种血细胞的正常结构,并能用绘图、语言、文字正确描绘或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6章 肌组织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组织学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
(3)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总结各种不同肌组织的组织结构
(2)描述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和电镜结构及其与功能之间的联系,知道 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3)知道心肌纤维的一般结构和电镜结构及其与骨骼肌纤维之间的结构却别
(4)描述平滑肌纤维的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以及收缩原理
3.能力目标
(1)通过肌组织章节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组织学》核心的学习方法--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
(2)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
(3)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见习1学时,网络0.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线下内容
理论内容
1.肌组织的特性及分类
2.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骨骼肌纤维的形态及结构;肌原纤维的结构;骨骼肌
纤维的超微结构;肌原纤维、横小管、肌浆网的超微结构;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
理
3.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心肌纤维的形态及结构;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与骨骼肌纤维之间的结构区别
4.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平滑肌纤维的形态及结构;平滑肌的超微结构
实验/见习内容
1.观察特殊染色和HE染色的骨骼肌的结构特点
2.观察HE染色和特殊染色的心肌纤维结构特点以及闰盘的结构特点
3.观察HE染色的平滑肌纤维的结构特点
线上内容
知识的内化和运用:肌组织的临床联系,智慧树上共享课学习和分组学习,测验以及病案讨论等
【考核重点】
1.各种不同肌细胞的光镜结构和主要超微结构及其相关的功能
2.光镜辨认各种肌细胞的正常结构,并能用绘图、语言、文字正确描绘或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7章 神经组织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组织学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
(3)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知道神经组织的组织结构
(2)描述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结构和电镜结构以及神经元的分类
(3)描述突触的光镜结构和电镜结构及其传导冲动的功能
(4)描述神经纤维和神经的组织结构
(5)描述神经末梢的概念、分类以及各不同神经末梢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能力目标
(1)通过神经组织章节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组织学》核心的学习方法--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
(2)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
(3)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实验/见习1学时,网络0.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线下内容
理论内容
1.神经组织的组成、一般特性及功能
2.神经元的分类、形态、微细结构(细胞膜、胞体、树突和轴突的微细结构)及功能
3.突触的概念、类型,化学突触的形态、微细结构及功能
4.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分布、结构及功能
5.神经纤维的概念及分类,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的微细结构;神经的结构(神经纤维和神经膜的结构)
6.神经末梢的概念及分类,感觉神经末梢(游离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肌梭)的分布、结构及功能;运动神经末梢(躯体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的微细结构及功能,內脏运动神经末梢的结构
实验/见习内容
1.观察特殊染色和HE染色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的结构)
2.观察特殊染色的突触的结构特点
3.观察特殊染色的神经胶质细胞的结构特点
4.观察HE染色下的神经纤维和神经的结构
5.观察HE染色和特殊染色下的神经末梢的结构特点
线上内容
知识的内化和运用:神经组织的临床联系,智慧树上共享课学习和分组学习,测验以及病案讨论等
【考核重点】
1.神经元的光镜结构和主要超微结构及其相关的功能
2.神经胶质细胞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3.突触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4.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5.神经末梢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6.光镜辨认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以及神经和伸进末梢的正常结构,并能用绘图、语言、文字正确描绘或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8章 神经系统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组织学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
(3)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知道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描述大脑皮层和小脑皮层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3)描述脑脊膜和血脑屏障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4)描述脊髓灰质的结构和功能
(5)描述神经节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6)知道脉络丛和脑脊液的结构和功能
3.能力目标
(1)通过结缔组织章节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组织学》核心的学习方法--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
(2)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
(3)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理论0学时,实验/见习0学时,网络0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线下内容
理论内容
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大脑皮质的组织结构;小脑皮质的组织结构
2.脊髓的组织结构
3.神经节的组织结构
4.脑脊膜的结构
5.血脑屏障的组织结构和脉络丛和脑脊液的组织结构
实验/见习内容
1.观察特殊染色和HE染色大脑皮层和小脑皮层的结构特点
2.观察特殊染色和HE染色的脊髓灰质的结构特点
3.观察神经节细胞的结构特点
4.观察脑脊膜和血-脑屏障的结构特点
线上内容
知识的内化和运用:神经系统的临床联系,智慧树上共享课学习和分组学习,测验以及病案讨论等
【考核重点】
1.大脑皮层和小脑皮层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2.脊髓灰质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3.神经节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4.脑脊膜和血脑屏障微细结构和功能
5.光镜辨认大脑皮层和小脑皮层的各层细胞、神经节细胞以及脊髓灰质的正常结构,并能用绘图、语言、文字正确描绘或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9章 循环系统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组织学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
(3)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知道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描述动脉和静脉管壁的一般结构和功能
(3)描述各级动脉的组织结构及其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4)描述各级静脉的组织结构及其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5)描述毛细血管的组织结构及其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6)知道微循环的组成
(7)知道淋巴管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8)描述心脏的组织结构及其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3.能力目标
(1)通过循环系统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组织学》核心的学习方法--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
(2)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
(3)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见习1学时,网络0.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线下内容
理论内容
1.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动静脉管壁的一般结构(内膜、中膜和外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心壁及心瓣膜的组织结构
4.心脏的传导系统的组成
5.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6.小静脉、中静脉、大静脉和静脉瓣的结构特点
7.微循环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8.淋巴管的组成及结构
实验/见习内容
1.观察各级动脉的结构特点
2.观察各级静脉的结构特点
3.观察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4.观察心脏的结构特点
线上内容
知识的内化和运用:循环系统的临床联系,智慧树上共享课学习和分组学习,测验以及病案讨论等
【考核重点】
1.动静脉管壁的一般结构
2.各级动脉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3.各级静脉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4.毛细血管微细结构和功能
5.光镜辨认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以及心脏的正常结构,并能用绘图、语言、文字正确描绘或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10章 免疫系统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组织学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
(3)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 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知道主要的免疫细胞的种类和结构
(3)描述淋巴组织的一般结构和功能
(4)描述各淋巴器官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
3.能力目标
(1)通过免疫系统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组织学》核心的学习方法--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
(2)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
(3)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见习1学时,网络0.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线下内容
理论内容
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的种类、结构及功能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3.淋巴组织的概念、分类及结构(淋巴小结的结构、弥散淋巴组织的结构)
4.淋巴器官-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的概念以及区别
5.胸腺的组织结构(皮质、髓质的结构)及功能
6.骨髓的结构和功能
7.淋巴结的组织结构(皮质、髓质的结构)及功能
8.脾脏的组织结构(被膜与小梁、白髓、边缘区和红髓的结构)及功能
9.扁桃体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实验/见习内容
1.观察淋巴组织的结构特点
2.观察胸腺的结构特点
3.观察淋巴结的结构特点
4.观察脾脏的结构特点
线上内容
知识的内化和运用:免疫系统的临床联系,智慧树上共享课学习和分组学习,测验以及病案讨论等
【考核重点】
1.淋巴组织的种类和一般结构
2.胸腺的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3.淋巴结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4.脾脏微细结构和功能
5.光镜辨认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的正常结构,并能用绘图、语言、文字正确描绘或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11章 皮肤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组织学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
(3)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 知道皮肤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 描述皮肤表皮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3)描述皮肤真皮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4)描述皮肤附属器官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
(5)知道皮下组织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以及皮肤再生的组织学基础
3.能力目标
(1)通过皮肤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组织学》核心的学习方法--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
(2)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
(3)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见习0.5学时,网络0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线下内容
理论内容
1.皮肤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2.表皮的分层和角化(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的微细结构);非角蛋白形成细胞(黑素细胞、郎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的位置、微细结构及功能;真皮的结构和功能
3.皮下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4.皮肤附属器-毛、皮脂腺、外泌汗腺、顶泌汗腺的结构及功能
实验/见习内容
1.观察皮肤的结构特点
2.观察皮下组织的结构特点
3.观察皮肤附属器的结构特点
线上内容
知识的内化和运用:皮肤的临床联系,智慧树上共享课学习和分组学习,测验以及病案讨论等
【考核重点】
1.皮肤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2.皮肤的微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3.皮肤附属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4.光镜辨认皮肤的表皮和真皮以及皮肤附属器的正常结构,并能用绘图、语言、文字正确描绘或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12章 眼和耳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组织学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
(3)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知道眼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2)描述眼球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3)知道眼的附属器的结构和功能
(4)知道耳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5)知道外耳和中耳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4)描述内耳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
3.能力目标
(1)通过眼和耳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组织学》核心的学习方法--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
(2)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
(3)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见习0.5学时,网络0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线下内容
理论内容
1.眼的组成及功能
2.眼球壁的一般结构-纤维膜的分部:角膜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巩膜的结构特点及功能;血管膜的分部:虹膜的结构特点,睫状体的结构特点,脉络膜的结构特点;视网膜的结构特点及功能:色素上皮及三级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3.眼球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房水)的形成、结构、功能
4.眼附属器官(眼睑、睑结膜)结构及功能
5.耳的组成
6.外耳、中耳、内耳的结构及功能(内耳螺旋器、壶腹嵴以及位觉斑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实验/见习内容
1.观察眼球壁的结构特点
2.观察内耳的结构特点
线上内容
知识的内化和运用:眼和耳的临床联系,智慧树上共享课学习和分组学习,测验以及病案讨论等
【考核重点】
1.眼球壁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2.角膜和视网膜的微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3.外耳和中耳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4.内耳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4.光镜辨认各层眼球壁以及外耳、中耳和内耳的正常结构,并能用绘图、语言、文字正确描绘或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13章 内分泌系统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组织学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
(3)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知道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内分泌细胞分类和超微结构特点
(2)描述甲状腺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3)知道甲状旁腺的结构和功能
(4)描述肾上腺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5)描述垂体组织结构和功能
(6)知道下丘脑-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轴对内分泌功能的调控作用
3.能力目标
(1)通过内分泌系统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组织学》核心的学习方法--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
(2)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
(3)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见习1学时,网络0.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线下内容
理论内容
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内分泌腺的结构持点及功能
3.内分泌细胞的种类及超微结构特点
4.甲状腺滤泡的结构及功能;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的过程
5.甲状旁腺主细胞、嗜酸性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6.肾上腺的组织结构及功能(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7.垂体的分部;腺垂体中远侧部细胞的类型、结构功能;中间部和结节部的结构
8.腺垂体的血管分布(垂体门脉系统)的组成及意义
9.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
10.神经垂体的结构及功能,神经垂体与下脑的关系
11.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实验/见习内容
1.观察甲状腺的结构特点
2.观察甲状旁腺的结构特点
3.观察肾上腺的结构特点
4.观察脑垂体的结构特点
线上内容
知识的内化和运用:内分泌系统的临床联系,智慧树上共享课学习、分组学习,测验以及病案讨论等
【考核重点】
1.甲状腺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2.甲状旁腺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3.肾上腺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4.脑垂体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4.光镜辨认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和脑垂体的正常结构,并能用绘图、语言、文字正确描绘或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14章 消化管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组织学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
(3)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 知道消化管的组成和功能
- 描述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和功能
- 描述食管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 描述胃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4)描述小肠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5)描述大肠组织结构和功能
(6)知道消化管的淋巴组织的组成和功能
(7)知道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3.能力目标
(1)通过消化管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组织学》核心的学习方法-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
(2)学生能够掌握消化管的一般结构、描述出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并能总结出各段消化管结构的异同
(3)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
(4)通过对消化管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刻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临床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见习1学时,网络0.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线下内容
理论内容
1.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消化管的一般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的结构特点)
3.口腔-口腔黏膜、舌、牙的一般结构
4.咽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5.食管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6.胃的组织结构-胃黏膜层的结构(胃底腺的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的形态、微细结构及功能)
7.小肠的组织结构-小肠黏膜层的结构(皱襞的结构特点,绒毛的微细结构及功能,小肠腺的微细结构及功能,小肠固有层中的中央乳糜管、毛细血管及淋巴组织的分布、结构特点及功能)
8.大肠的组织结构--盲肠与结肠的组织结构
9.阑尾的组织结构
10.直肠的组织结构
11.消化管的淋巴组织的分布及免疫功能
12.胃肠的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及功能
实验/见习内容
1.观察食管的结构特点
2.观察胃的结构特点
3.观察三段小肠的结构特点
4.观察结肠的结构特点
线上内容
知识的内化和运用:消化管的临床联系,智慧树上共享课学习、分组学习,测验以及病案讨论等
【考核重点】
1.食管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2.胃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3.小肠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4.大肠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4.光镜辨认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的正常结构,并能用绘图、语言、文字正确描绘或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15章 消化腺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组织学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
(3)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 知道消化腺的组成和功能
- 知道大唾液腺的种类、结构特点和功能
- 描述肝脏的微细结构和功能;能总结肝脏微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 描述胰腺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5)知道胆汁的形成及排出途径
3.能力目标
(1)通过消化腺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组织学》核心的学习方法--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
(2)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
(3)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4)学会分析糖尿病的主要病因并了解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5)通过学习,能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6)能养成良好卫生、饮食习惯,学会养肝护肝等肝脏保健方法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见习1学时,网络0.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线下内容
理论内容
1.消化腺的组成及功能
2.胰腺的组织结构及功能-外分泌部的结构(腺泡的形态、微细结构)及功能,胰岛各型细胞的数量、分布、结构特点及功能
3.肝脏的组织结构及功能-肝小叶的形态及组成:肝细胞的微细结构,肝血窦的结构特点,窦周隙的位置及贮脂细胞的微细结构及功能,胆小管的结构特点
4.肝门管区的组成及三种管道的结构特点
5.胆汁的来源及排出途径
实验/见习内容
1.观察HE染色的胰腺的组织结构(外分泌部和胰岛的结构特点)
2.观察HE染色的肝脏的组织结构(中央静脉、肝细胞和肝血窦的结构特点)
3.观察镀银染色的肝脏的胆小管的结构特点
线上课程
知识的内化和运用:消化腺的临床联系,智慧树上共享课学习、分组学习,测验以及病案讨论等
【考核重点】
1.肝脏的微细结构和功能,肝脏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2.胰腺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3.光镜辨认肝脏和胰腺的正常结构,并能用绘图、语言、文字正确描绘或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16章 呼吸系统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组织学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
(3)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 知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描述气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 描述肺的微细结构和功能,肺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3.能力目标
(1)通过呼吸系统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组织学》核心的学习方法--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
(2)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
(3)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见习1学时,网络0.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线下内容
理论内容
1.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鼻腔、喉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3.气管和支气管的组织结构及功能(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的结构特点)
4.肺的一般组织结构-肺导气部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细支气管及终末细支气管的结构特点及意义;呼吸部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肺泡的形态,肺泡上皮细胞的分型、形态、微细结构特点及功能,肺泡隔的微细结构,肺泡孔的意义,气血屏障的概念及组成,肺间质和肺巨噬细胞的位置、结构及功能
5.肺的血管分布
实验/见习内容
1.观察气管的结构特点
2.观察肺的结构特点
线上内容
知识的内化和运用:呼吸系统的临床联系,智慧树上共享课学习、分组学习,测验以及病案讨论等
【考核重点】
1.气管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2.肺的微细结构和功能,肺的微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3.光镜辨认气管和肺的正常结构,并能用绘图、语言、文字正确描绘或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17章 泌尿系统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组织学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
(3)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知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描述肾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 描述肾的微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3.能力目标
(1)通过泌尿系统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组织学》核心的学习方法--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
(2)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
(3)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见习1学时,网络0.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线下内容
理论内容
1.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肾的一般组织结构-肾单位的组成与各段的分布:肾小体的组成、微细结构及功能,滤过膜的组成、微细结构及功能;肾小管的组成: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的微细结构及功能,细段的结构特点及功能,集合小管系的结构及功能;球旁复合体的组成、部位、形态结构及功能;3.肾间质的结构和功能;
4.肾的血管-肾内血液循环及特点,肾的淋巴管和神经(自学);
5.排尿管道的组成-肾盏和肾盂、输尿管、膀胱的结构(自学)。
实验/见习内容
观察肾的结构特点
线上内容
知识的内化:泌尿系统的临床联系,智慧树上共享课学习、分组学习,测验以及病案讨论等
【考核重点】
1.肾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2.肾的微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3.光镜辨认肾的正常结构,并能用绘图、语言、文字正确描绘或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18章 男性生殖系统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组织学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
(3)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知道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描述睾丸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3)描述附睾的微细结构与功能
(4)知道前列腺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3.能力目标
(1)通过男性生殖系统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组织学》核心的学习方法--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
(2)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
(3)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实验/见习1学时,网络0.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线下内容
理论内容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睾丸的组织结构—生精小管的结构:各级生精细胞的分布及结构特点,支持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睾丸间质:间质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直精小管和睾丸网的结构
3.附睾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4.输精管的结构及功能
5.前列腺的结构及功能
实验/见习内容
- 观察睾丸的结构特点
- 观察附睾的结构特点
- 观察前列腺的结构特点
线上内容
知识的内化和运用:男性生殖系统的临床联系,智慧树上共享课学习、分组学习,测验以及病案讨论等
【考核重点】
1.睾丸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2.附睾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3.前列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3.光镜辨认睾丸、附睾和前列腺的正常结构,并能用绘图、语言、文字正确描绘或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19章 女性生殖系统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组织学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
(3)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知道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描述卵巢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3)描述子宫的微细结构与功能
3.能力目标
(1)通过女性生殖系统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组织学》核心的学习方法--形态、结构和功能三者有机结合
(2)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
(3)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异常将导致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产生的严谨态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见习1学时,网络0.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教学内容】
线下内容
理论内容
1.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卵巢的组织结构-卵泡的发育与成熟:各级卵泡的微细结构及功能,排卵的概念及过程,黄体的形成、微细结构、功能及退化,闭锁卵泡和间质腺的概念、形成及结构
3.输卵管的结构和功能
4.子宫壁的组织结构-子宫内膜、肌层和外膜的结构特点。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月经期、増生期、分泌期的结构特点
5.阴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6.乳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实验/见习内容
1.观察卵巢的结构特点
2.观察子宫的结构特点
3.观察乳腺的结构特点
线上内容
知识的内化和运用:女性生殖系统的临床联系,智慧树上共享课学习、分组学习,测验以及病案讨论等
【考核重点】
1.卵巢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2.子宫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3.乳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4.光镜辨认卵巢、子宫和乳腺的正常结构,并能用绘图、语言、文字正确描绘或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的形态结构。
下篇 胚胎学
第20章 胚胎学绪论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通过胚胎学的基本内容的学习,探索生命起源,体会生命孕育不易,珍爱生命,关爱病人,将优生优育作为一生的责任
(2)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知道胚胎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2)知道胚胎学的分支学科和胚胎学的研究内容
(3)描述胚胎学的学习意义
3.能力目标
(1)通过胚胎学的绪论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胚胎学》的学习意义-从人体外形、体内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演化,理解生命个体的发生和发育,理解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遗传学等内容
(2)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实验/见习0学时,网络0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线下内容
理论内容
1.胚胎学的概念
2.胚胎学的研究内容-人体胚胎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人体胚胎发育的过程和分期、胚胎学的分支学科
3.胚胎学的发展史
4.胚胎学的意义及在医学中的地位
5.胚胎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见习内容
介绍胚胎学的研究方法
【考核重点】
1.胚胎学的概念;
2.胚胎学的研究内容;
3.胚胎学的学习意义;
4.胚胎学的研究方法。
第21章 胚胎发生总论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通过胚胎学的基本内容的学习,探索生命起源,体会生命孕育不易,珍爱生命,关爱病人,将优生优育作为一生的责任
(2)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知道胚胎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2)知道胚胎学的分支学科和胚胎学的研究内容
(3)描述胚胎学的学习意义
3.能力目标
(1)通过胚胎学的绪论各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胚胎学》的学习意义-从人体外形、体内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演化,理解生命个体的发生和发育,理解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遗传学等内容
(2)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实验/见习0学时,网络0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线下内容
理论内容
1.生殖细胞的发生和成熟过程
2.受精的条件、地点、过程和意义
3.卵裂、桑椹胚及胚泡的形成过程
4.植入的概念、部位、时间及意义
5.胚层形成过程及三胚层分化的组织器官、胚体外形的建立
6.胎膜和胎盘的形成、结构及功能
7.双胎、多胎和联胎的形成
实验/见习内容
- 用模型观察受精的过程
- 用模型观察植入的过程
- 用模型观察三胚层的形成和分化
- 用模型观察胎膜和胎盘的结构
- 用视频观看胚胎发育过程
【考核重点】
1.受精的条件、地点、过程和意义
2.卵裂、桑椹胚及胚泡的形成过程
3.植入的概念、部位、时间及意义
4.胚层形成过程及三胚层分化的组织器官、胚体外形的建立
5.光镜辨认胚泡、胎盘的正常结构,并能用绘图、语言、文字正确描绘或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的形态结构
学时数分配表
序号 |
内容 |
教学形式 |
教学时数 |
1. |
总论-上篇组织学-绪论 |
线下教学,实验 |
1.5学时,60分钟 |
2. |
总论-上篇组织学-上皮组织 |
线上线下教学,实验 |
4学时,160分钟 |
3. |
总论-上篇组织学-结缔组织 |
线上线下教学,实验 |
4学时,160分钟 |
4. |
总论-上篇组织学-软骨和骨 |
线上线下教学,实验 |
2.5学时,100分钟 |
5. |
总论-上篇组织学-血液 |
线上线下教学,实验 |
2.5学时,100分钟 |
6. |
总论-上篇组织学-肌组织 |
线上线下教学,实验 |
2.5学时,100分钟 |
7. |
总论-上篇组织学-神经组织 |
线上线下教学,实验 |
4.5学时,180分钟 |
8. |
各论-上篇组织学-神经系统 |
线上线下教学,实验 |
0学时,0分钟 |
9. |
各论-上篇组织学-循环系统 |
线上线下教学,实验 |
2.5学时,100分钟 |
10. |
各论-上篇组织学-免疫系统 |
线上线下教学,实验 |
2.5学时,100分钟 |
11. |
各论-上篇组织学-皮肤 |
线上线下教学,实验 |
2.5学时,100分钟 |
12. |
各论-上篇组织学-眼和耳 |
线上线下教学,实验 |
2.5学时,100分钟 |
13. |
各论-上篇组织学-内分泌系统 |
线上线下教学,实验 |
3.5学时,140分钟 |
14. |
各论-上篇组织学-消化管 |
线上线下教学,实验 |
3.5学时,140分钟 |
15. |
各论-上篇组织学-消化腺 |
线上线下教学,实验 |
3.5学时,140分钟 |
16. |
各论-上篇组织学-呼吸系统 |
线上线下教学,实验 |
3.5学时,140分钟 |
17. |
各论-上篇组织学-泌尿系统 |
线上线下教学,实验 |
3.5学时,140分钟 |
18. |
各论-上篇组织学-男性生殖系统 |
线上线下教学,实验 |
2学时,80分钟 |
19. |
各论-上篇组织学-女性生殖 |
线上线下教学,实验 |
3.5学时,140分钟 |
20. |
下篇胚胎学-绪论 |
线下教学 |
1学时,40分钟 |
21. |
下篇胚胎学-胚胎发生总论 |
线下教学 |
3学时,12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