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大纲
课程编号:01sy3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学分:总学时 72 总学分4 实验学时32 实验学分1
选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细胞生物学
适用专业:临床、口腔医学专业
开课单位、教研室:基础医学院 组胚教研室
实验项目总数 8 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数 2
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组织学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的技能以及组织学绘图技能,熟悉数码互动实验室的组成和操作;
2.通过组织学验证性实验,掌握数码互动实验显微镜的使用,通过观察显微镜下正常人体的各器官和细胞的微细结构,验证和巩固理论课知识的认识,加深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掌握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
3.通过组织学的综合性实验,掌握形态学常用技术的实验操作方法以及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形态学实验操作能力,学会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良好的科学作风;
4.通过模型和各种视频的学识,掌握人体胚胎早期发育过程的结构变化(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特点)。
实验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和自编教材
教学目的和内容
实验一
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以及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方法,熟悉数码互动实验室的组成和操作方法;
2.加强对观察标本应注意事项的理解;
3.熟悉显微镜的维护和清洁;
4.了解组织学石蜡切片标本的制备过程;
5.了解形态学实验室的注意事项和要求。
【实验内容】
l.一般光学显微镜的结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维护清洁的介绍,数码互动实验室组成和操作的介绍;
2.应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如何从低倍镜到高倍镜观察组织切片的步骤介绍;
3.组织学石蜡切片标本制备过程(取材与固定、脱水与包埋、切片与染色、封片和保存过程)的初步介绍;
4.切片标本观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介绍;
5.数码互动实验室的注意事项和要求的介绍。
二、上皮组织
【实验目的】
1.掌握单层柱状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的形态结构特点;
2.熟悉单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的形态结构特点;
3.熟悉腺上皮的形态结构特点;
4.熟悉上皮组织的电镜结构。
【实验内容】
l.单层柱状上皮: 观察HE染色小肠黏膜上皮侧面观的结构特点;
2.单层立方上皮:观察HE染色甲状腺滤泡上皮侧面观结构特点;
3.单层扁平上皮:观察镀银染色肠系膜间皮的表面观结构特点、HE染色脾脏间皮侧面观结构特点和HE染色血管内皮侧面观结构特点;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观察HE染色气管黏膜上皮侧面观的结构特点;
5.复层扁平上皮:观察食管黏膜上皮侧面观的结构特点;
6.变移上皮:观察HE染色膀胱黏膜上皮收缩状态下侧面观的结构特点;
7.腺上皮:观察HE染色腮腺腺上皮和下颌下腺腺上皮侧面观的结构特点;
8.上皮细胞的特化结构:观察微绒毛、纤毛、各种细胞连接、基膜和质膜内折的电镜图片。
三、 结缔组织
【实验目的】
1.掌握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两种纤维(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和两种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形态特点,熟悉肥大细胞和浆细胞的形态特点;
2.了解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形态特点。
3.熟悉透明软骨的构造;
4.掌握长骨的组织结构和骨密质的结构;
5.熟悉血涂片的制作过程;
6. 掌握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7.熟悉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成骨细胞、
骨细胞、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电镜结构。
【实验肉容】
1.疏松结缔组织:观察特殊染色的肠系膜铺片的结构特点,包括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结构特点;观察HE染色胃石蜡切片中胃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观察HE染色慢性炎症组织的浆细胞的结构特点;
2.致密结缔组织:观察HE染色的皮肤真皮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并与疏松结缔组织进行对比认识;
3.网状组织:观察镀银染色的淋巴结的组织结构,观察网状纤维的结构特点;
4.脂肪组织:观察HE染色皮下组织的脂肪组织的结构特点;
5.透明软骨:观察HE染色气管外膜中透明软骨的结构特点;
6.长骨:观察特殊染色长骨骨干磨片骨密质(环骨板、哈弗丝系统和间骨板)的结构特点,并介绍骨磨片的制作过程和步骤;
7.血涂片:观察瑞氏染色的血涂片中各种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结构特点,并接撒后血涂片的制作过程和步骤。
8. 电镜图片观察: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成骨细胞、
骨细胞、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电镜结构的认识。
实验二
综合性实验: 肥大细胞形态观察和巨噬细胞吞噬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该实验掌握对疏松结缔组织光镜结构,同时通过结构特点加深对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的理解,并学会制作铺片。
【实验内容】
1. 实验动物:小白鼠(雌性或雄性均可,体重20-22g)
1. 实验仪器和器材:注射器、天平、烧杯、分离针、镊子、剪刀、手术刀、蜡盘、染色缸、载玻片、盖玻片、光学显微镜等。
2. 实验试剂:0.5%台盼蓝生理盐水溶液、苏木精染液、0.5%伊红染液、甲苯胺蓝染液、生理盐水、无水酒精、二甲苯、10%福尔马林溶液、中性树胶。
3. 配制甲苯胺蓝染液:苯胺油2ml倒入蒸馏水50ml,加热煮沸,混匀冷却(至40~50°C)放入甲苯胺蓝1g,待溶后加无水酒精50ml,半小时后即可使用。
【实验步骤】
1.腹腔注射与制作小鼠肠系膜铺片
(1)小鼠腹腔注射0.5-1ml/20g体重的0.5%台盼蓝水溶液,每隔一天注射一次,至耳部和尾部皮肤颜色呈蓝色为止。
(2)制作小鼠肠系膜铺片:麻醉后脱臼处死小白鼠,腹部朝上,分别将肢端以大头针固定在蜡盘上,打开腹腔暴露肠管,于肠管间轻轻拉出肠系膜,剪切置于载物片中央,用分离针轻轻铺平,完成肠系膜铺片。
2.染色:全部标本分为两组,一组显示巨噬细胞,另一组显示肥大细胞。
(1)巨噬细胞染色
(2)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肥大细胞
3.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将中性树脂封片的肠系膜铺片置于普通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三
综合性实验:血涂片标本的制作和血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实验目的】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血涂片, 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种血细胞,使学生熟悉血涂片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技术, 丰富形态学实验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形态学实验技术。
【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健康成人或有过敏史的成人,大鼠或兔子。
2.实验仪器和器材:医用采血针、酒精棉球、载玻片、盖玻片、记号笔、棕色小口瓶、研钵、玻璃棒、Motic光学显微镜等。
载玻片的处理
一般将载玻片用微波清洗后,再经清洁液浸泡过夜,用流水反复冲洗,最后入95%酒精浸泡约1小时,用洁净绸布擦干备用。或者选用已经经过处理的载玻片和盖玻片。
3.实验试剂:瑞氏染液、生理盐水、蒸馏水、医用酒精棉球或碘酒棉球、磷酸盐缓冲液、中性树胶、二甲苯、酒精、甲醇等
瑞氏(Wright)染液的配制
瑞氏染料粉剂 0.1g
甲醇 60ml
将粉剂放入洁净干燥研钵内,滴加甲醇研磨至全溶,密封于棕色小口瓶内,放置1/2-1个月即可使用。
【实验步骤】
1. 血涂片的制作:首先由实验课教师讲解并示教, 最后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1)涂片
(2)染色
(3)冲洗
(4)封片
2.血细胞的观察:将中性树胶封片后的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实验四 肌组织、神经组织 循环、免疫系统
肌组织
【实验目的】
1.掌握骨骼肌、心肌的形态结构特点;
2.熟悉骨骼肌、心肌及平滑肌的区别;
3.了解平滑肌的形态结构;
4.熟悉骨骼肌纤维的电镜结构。
【实验内容】
1.骨骼肌:观察HE 染色和特殊染色的骨骼肌的组织结构以及骨骼肌纤维的结构特点(横切面和纵切面);
2.心肌:观察HE染色和特殊染色的心肌纤维的结构特点(横切面和纵切面),并与骨骼肌纤维进行对比认识;
3.平滑肌:观察HE染色小肠肌层平滑肌纤维的结构特点(横切面和纵切面),并与心肌纤维和骨骼肌纤维进行对比认识。
4.电镜图片:骨骼肌纤维的电镜图片的观察。
神经组织
【实验目的】
1.掌握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特点;
2.熟悉有髓神经纤维的形态结构特点;
3.熟悉神经末梢的分类以及形态结构特点;
4.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以及形态结构特点;
5.熟悉神经元、有髓神经纤维和化学突触的电镜结构。
【实验内容】
1.多级神经元:观察镀银染色脊髓的横断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结构特点以及神经元细胞质内神经原纤维的结构特点;
2.有髓神经纤维:观察HE染色坐骨神经的组织结构和神经纤维的结构特点(横切面和纵切面);
3.触觉小体:观察HE染色皮肤真皮乳头层内的触觉小体的结构特点;
4.环层小体:观察HE染色皮肤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中的环层小体的结构特点;
5.运动终板:观察特殊染色的骨骼肌铺片中的运动终板的结构特点;
6.神经胶质细胞:观察特殊染色大脑中的星形胶质细胞的结构特点;
7.电镜图片:观察神经元、有髓神经纤维和化学突触的电镜结构。
循环系统
【实验目的】
1.掌握中动脉及大动脉的形态结构;
2.掌握心脏壁的组织结构;
3.熟悉中动脉和中静脉的区别;
4.了解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5.熟悉各种毛细血管的电镜结构。
【实验内容】
1.中动脉和中静脉:观察HE染色中动脉和中静脉的结构特点;
2.大动脉和大静脉:观察HE染色大动脉和大静脉的结构特点;
3.小动脉和小静脉:观察HE染色中动脉外膜中的营养血管或者小肠黏膜下层的小动脉和小静脉的结构特点;
4.毛细血管:观察HE染色皮肤真皮层的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或观察空肠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或整装的毛细血管的特点;
5.心脏:观察HE染色心脏的组织结构特点(心壁的结构和普肯野纤维的结构特点);
6.电镜图片:各种毛细血管的电镜图片。
免疫系统
【实验目的】
1.掌握淋巴结的组织结构;
2.掌握脾脏的组织结构;
3.熟悉胸腺的组织结构;
4.熟悉血胸腺屏障的结构特点和电镜结构。
【实验内容】
1.淋巴结:观察HE染色的淋巴结的组织结构(被膜、小梁、皮质和髓质的结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结构特点);
2.脾脏:观察HE染色的脾脏的组织结构(被膜和小梁、白髓、边缘区和红髓的结构特点);
3.胸腺:观察HE染色的胸腺的组织结构(被膜、皮质和髓质的结构特点、胸小小体的结构特点);
4.电镜图片:观察血胸腺屏障的电镜结构特点。
实验五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实验目的】
1.熟悉食管的组织结构;
2.掌握胃的组织结构;
3.掌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组织结构,并能在镜下区别三种小肠的结构特点;
4.熟悉结肠的组织结构,并与小肠结构进行比较;
5.掌握胰腺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6.掌握肝脏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7.熟悉主细胞、壁细胞、肝细胞、肝血窦和胆小管的电镜结构。
【实验内容】
1.食管:观察HE染色的食管的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重点观察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结构特点;
2.胃:观察HE染色的胃的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重点观察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结构特点;
3.十二指肠:观察HE染色的十二指肠的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重点观察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结构特点,并与空肠和回肠结构进行比较。
4.空肠:观察HE染色的空肠的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重点观察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结构特点,并与十二指肠和回肠结构进行比较。
5.回肠:观察HE染色的回肠的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重点观察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结构特点,并与空肠和十二指肠结构进行比较。
6.结肠:观察HE染色的结肠的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重点观察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结构特点,并与小肠结构进行比较。
7. 胰腺:观察HE染色的胰腺的组织结构(外分泌部和胰岛的结构特点);
8. 肝:观察HE染色的肝脏的组织结构(中央静脉、肝细胞以及肝血窦的结构特点);
9. 胆小管:观察镀银染色的肝脏的胆小管的结构特点;
10.电镜图片:观察主细胞、壁细胞、肝细胞、肝血窦和胆小管的电镜图片。
呼吸系统
【实验目的】
1.掌握肺的光镜结构和肺泡的超微结构;
2.熟悉气管的组织结构;
3.熟悉肺泡上皮细胞、尘细胞和气血屏障的电镜结构。
【实验内容】
1.气管:观察HE染色的气管的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的结构特点);
2.肺::观察HE染色的肺的组织结构(肺内各级支气管分支的结构特点、肺泡的结构、肺泡隔、尘细胞的结构特点);
3. 电镜图片:观察肺泡上皮细胞、尘细胞和气血屏障的电镜结构。
实验六 泌尿、内分泌、生殖系统
泌尿系统
【实验目的】
1.掌握肾脏的组织结构;
2.熟悉球旁复合体的位置及结构特征;
3.熟悉球旁细胞、肾小体血管球、足细胞和滤过膜的电镜结构。
【实验内容】
1.肾脏:观察HE染色的肾的组织结构(包括肾单位的组成、肾小球的结构特点、肾小管的结构特点、集合小管的结构特点,在镜下区别各种管道的结构特点);
2.致密斑:观察HE染色的肾小球旁边的致密斑的结构特点;
3.球旁细胞:观察HE染色或特殊的肾小球旁边的球旁细胞的结构特点;
4.电镜结构:观察球旁细胞、肾小体血管球、足细胞和滤过膜的电镜结构。
内分泌系统
【实验目的】
1.掌握甲状腺的组织结构以及甲状腺滤泡和滤泡旁细胞的镜下结构;
2.掌握肾上腺皮质的结构特点和各带细胞的形态特点,熟悉肾上腺髓质的结构特点;
3. 掌握脑垂体远侧部三种细胞的镜下结构特点,熟悉神经部的组织结构特点,了解中间部的结构特点;
4.熟悉肾上腺皮质细胞的电镜结构。
【实验内容】
1.甲状腺:观察HE染色甲状腺的组织结构(被膜、甲状腺滤泡、滤泡旁细胞的结构特点);
2.肾上腺:观察HE染色的肾上腺的组织结构(被膜、皮质各带、髓质细胞的结构特点);
3.脑垂体:观察HE染色或特殊染色的脑垂体的腺垂体远侧部、中间部和神经垂体神经部的结构特点(远侧部各种腺细胞的结构特点、赫令体等的结构特点);
4.电镜图片:观察肾上腺皮质细胞的电镜图片。
男性生殖系统
【实验目的】
1.掌握睾丸的组织结构;
2.熟悉附睾的组织结构;
3.熟悉睾丸间质细胞的电镜结构。
【实验内容】
1.睾丸和附睾:观察HE 染色的睾丸和附睾的组织结构(鞘膜、白膜、生精小管、睾丸间质的结构特点,附睾管和输出小管的结构特点);
2.电镜图片:观察睾丸间质细胞、精子的电镜图片。
女性生殖系统
【实验目的】
1.掌握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泡的形态结构特点。区别正常卵泡和闭锁卵泡;
2.熟悉黄体组织结构的特点;
3. 熟悉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形态特点;
4. 熟悉生长卵泡的电镜结构。
【实验内容】
1.卵巢:观察HE 染色的卵巢的组织结构(表面上皮、白膜、皮质-各级卵泡、黄体、白体、间质腺等的结构特点);
2.增生期子宫:观察HE染色的增殖期子宫的组织结构(增生期的子宫的组织结构、子宫内膜的结构特点);
3.分泌期子宫:观察HE染色的分泌期子宫的组织结构(分泌期的子宫的组织结构、子宫内膜的结构特点);
4. 黄体:观察HE染色的卵巢中的黄体的结构特点(颗粒黄体细胞和膜黄体细胞的结构特点);
5.间质腺:观察HE染色的卵巢中的间质腺的结构特点(间质腺细胞的结构特点)。
实验七 皮肤 胚胎绪论 总论
皮肤
【实验目的】
1.掌握皮肤的基本结构和分层;
2.掌握熟悉皮肤附属器官的位置和结构特点;
3. 了解皮下组织的结构。
【实验内容】
1.人指皮:观察HE染色的掌皮皮肤的组织结构(皮肤表皮的分层和真皮的结构特点、汗腺和触觉小体以及环层小体的结构特点);
2.人头皮:观察HE染色的头皮皮肤的组织结构(皮肤的表皮分层和纸皮的结构特点,汗腺、毛发、皮脂腺等的结构特点)。
胚胎学总论
【实验目的】
1.掌握人胚前三周的发生发育过程(卵裂、胚泡形成、胚泡植入的过程及胚层的形成);
2.掌握原条和脊索的形成、三胚层的分化;
3. 了解人胚第4-8周的发育过程;
4. 掌握胎盘的结构及功能;
5. 熟悉胎膜的组成和结构;
6. 了解多胎、双胎、联胎的形成原因。
【实验内容】
模型观察
1.人胚早期发生(第1周):模型观察受精、卵裂及胚泡形成过程介绍(模型);
2.人胚早期发生(第2周:模型观察二胚层胚盘形成过程(上胚层和下胚层的形成过程)(模型);
3.人胚早期发生(第3周):模型观察三胚层胚盘的形成过程(中胚层的形成、胚外中胚层、胚外体腔的形成(模型);
4. 人胚早期发生(第4-8周):模型观察胚体的形成和外形的变化(模型);
5. 胎膜和胎盘:模型观察胎膜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和胎盘的结构特点以及胎儿和母体的血液循环的特点;
6. 孪生和联体双胎:图片介绍孪生、多胎的形成原因和联体双胎的形成原因。
视频:观看早期胚胎发育过程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试剂
1.主要仪器设备:数码互动实验设备、电脑、医用采血针、酒精棉球、载玻片、盖玻片、记号笔、棕色小口瓶、研钵、玻璃棒、Motic光学显微镜、注射器、天平、烧杯、分离针、镊子、剪刀、手术刀、蜡盘、染色缸、轮式切片机等。
2.实验试剂:0.5%台盼蓝生理盐水溶液、苏木精染液、0.5%伊红染液、甲苯胺蓝染液、生理盐水、无水酒精、二甲苯、10%福尔马林溶液、瑞氏染液、生理盐水、蒸馏水、医用酒精棉球或碘酒棉球、磷酸盐缓冲液、中性树胶、甲醇等
实验考核方式
1.实验绘图成绩评分。
2.期末实验切片考查评分。
3.实验课堂提问考查评分。
4. 图谱考试
实验项目汇总及课时分配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计划学时 |
实验类型 |
每组人数 |
项目 类别 |
|||
验证性 |
综合性 |
设计性 |
|
必做 |
选做 |
|||
1 |
显微镜的使用和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
4 |
√ |
|
|
20 |
√ |
|
2 |
疏松结缔组织铺片制作、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的染色 |
4 |
|
√ |
|
20 |
√ |
|
3 |
血涂片制作和染色 |
4 |
|
√ |
|
20 |
√ |
|
4 |
肌组织、神经组织、循环、免疫系统 |
4 |
√ |
|
|
20 |
√ |
|
5 |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
4 |
√ |
|
|
20 |
√ |
|
6 |
泌尿、内分泌。生殖系统 |
4 |
√ |
|
|
20 |
√ |
|
7 |
皮肤、胚胎总论 |
4 |
√ |
|
|
20 |
√ |
|
8 |
实验操作考核-考片 |
4 |
√ |
|
|
|
√ |
|
|
合计数 |
32 |
6 |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