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教学大纲

护理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9-12-03 09:40:37 浏览次数: 【字体:

《人体形态学-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护理专业、中外护理)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J0107012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西医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总学时24,理论18学时,实验(见习)6学时 

一、课程简介

组织学是专门研究人体正常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一门学科,主要介绍正常人体的基本组织以及各系统中各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各器官内特异性的微细结构;主要细胞的大小、形态结构、微细结构、分子结构和功能;同时介绍这些组织结构、微细结构和细胞的微细结构、分子结构与该器官的功能关系。就护理学专业而言,主要讲述组织学四大基本组织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教学及临床医疗工作奠定基础。选课对象:护理学本科。

二、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从2019-2020上学期课时,护理学专业组织胚胎学授课学时为24学时(理论18学时,实验6学时;往年:理论13学时,实验10学时)。故知识目标做了相应调整:要求学生在18学时理论课时内掌握组织学四大基本组织基本内容:人体的基本组织以及各系统中各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各器官内特异性的微细结构;主要细胞的大小、形态结构、微细结构、部分分子结构和功能。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发展简史和研究方法。为继续学习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能力目标

本专业学生总共有6个学时的实验课,考虑尽可能给学生多接触操作性实验,实验课均采取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进行。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形态与功能相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联系的融会贯通的整体的思维能力,运用医学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融入后续学科和临床医学,实行整合医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对医学专业的热爱,同时培养他们医学人文精神。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组织学的含义和研究内容以及意义。

2.了解组织学的发展概况。

3.掌握组织学的研究方法。

4.熟悉组织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1.  组织学的含义和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即意义)

2.  组织学发展概况(自学)。

3.  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4.  组织学的研究方法。

第2章 上皮组织

【目的要求】

1.熟悉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

2.掌握被覆上皮的类型、分布、结构及功能。

3.熟悉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4.了解腺上皮和腺的一般概念、分类及结构特点和功能。

【教学内容】

1.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及分类。

2.被覆上皮的分类,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的分布、结构及功能。

3.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游离面-细胞衣、微绒毛、纤毛的结构及功能;侧面-

各种细胞连接的结构及功能;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与半桥粒的微细结构及功能。

4.腺上皮和腺的一般概念及分类,各种腺细胞的微细结构及功能,外分泌腺的分类和结构。

第3章 结缔组织

【目的要求】

1.熟悉结缔组织的一般特征及结缔组织的分类。

2.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微细结构及功能。

3.了解致密结缔组织的结构及功能、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内容】

1.结缔组织的一般特征及分类。

2.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组成(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等)的形态、微细结构及功能;纤维成分(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的形态、微细结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基质的化学成分及特征。

3.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和脂肪组织的结构分布、特点及功能。

4血液

【目的要求】

1.熟悉血液的组成。

2.掌握各类血细胞的微细结构、功能及正常值。

3.了解骨髓的类型和结构、血细胞发生的一般规律和过程。

【教学内容】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红细胞的微细结构、功能、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3.白细胞的分类,各种白细胞的微细结构、功能、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4.血小板的微细结构、功能、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5.骨髓的分类和骨髓的结构(自学)。

6.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概念及造血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定向干细胞)的起源、增殖和分化发育(自学)。

7.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规律(自学)。

5软骨和骨

【目的要求】

1.了解软骨的结构和分类。

2.掌握透明软骨的结构和分布。

3.了解弹性软骨、纤维软骨的结构和分布。

4.掌握骨组织的结构。

5.熟悉长骨的结构。

6.了解骨发生的过程。

【教学内容】

1.软骨的结构组成和分类。

2.软骨细胞的微细结构及功能,软骨基质的化学成分,软骨膜的结构和功能。

3.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的分布及结构。

4.骨组织的结构:骨基质的化学成分及特征,各种细胞成分(骨细胞、骨原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5.长骨的结构-骨松质和骨密质的结构特点,骨膜的结构和功能。

6.骨的发生-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的过程(自学)。

6肌组织

【目的要求】

1. 了解肌组织的特性和分类。

2. 掌握三种肌组织的光镜结构和功能。

3. 熟悉骨骼肌、心肌的超微结构。了解平滑肌的超微结构。

【教学内容】

1.肌组织的特性及分类。

2.骨骼肌-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骨骼肌纤维的形态及结构;肌原纤维的结构。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肌原纤维、横小管、肌浆网的超微结构。

3.心肌-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心肌纤维的形态及结构;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4.平滑肌-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平滑肌纤维的形态及结构;平滑肌的超微结构。

7章 神经组织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元的分类、微细结构及功能。

2.掌握突触的概念及其微细结构和功能。

3.掌握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

4.熟悉神经末梢的分类、结构及功能。

5.了解神经组织的组成、特性和功能。

6.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学内容】

1.神经组织的组成、一般特性及功能。

2.神经元-神经元的分类、形态、微细结构(细胞膜、胞体、树突和轴突的微细结构)及功能。

3.突触-突触的概念、类型,化学突触的形态、微细结构及功能。

4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分布、结构及功能。

5.神经纤维和神经-神经纤维的概念及分类,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的微细结构;神经的结构(自学)。

6.神经末梢-神经末梢的概念及分类,感觉神经末梢(游离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肌梭)的分布、结构及功能;运动神经末梢(躯体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的微细结构及功能,內脏运动神经末梢的结构。

五、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章节

内容

学时分配

  •  

组织学绪论

2

  •  

上皮组织

4

第三章

结缔组织

7

第四章

肌组织

2

第五章

神经组织

3

 

六、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考核方式:闭卷(包括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理论考核一次,实验考核:绘图作业(2次绘图作业)。

2.考试成绩评定:理论考试占60%,实验考试占40%。

3.评价方法:考后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考后的评价,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发现

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1)通过发放正式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满意程度以及学习效果情况,从而取得课堂学习效果的主观评价。  

(2)通过课后作业、实验绘图以及考试成绩等情况来体现学生对学习过程参与度的评价,教师据此做出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曲线,帮助评定课程的学习效果。

(3)布置课后作业,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人体形态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第3版)。

2.参考资料

① 教研室自编习题册:组织学与胚胎学习题集及实验指导。

② 莱斯利 P.加特纳,詹姆斯 L 西亚特主编,史小林,翁静,梁元晶等译《组织学彩色图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http://jpkc.gxmu.edu.cn/(广西医科大学精品资源共享平台)。

④广西中医药大学网络课程。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