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教学大纲

50学时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5-11-14 15:52:20 浏览次数: 【字体: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J010800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西医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2学分,总学时50,理论32,实验(见习)16,网络2

一课程简介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相互关联的两门独立学科,我国医学教育习惯于将其合二为一,形成一门基础课程。组织学是专门研究人体正常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一门学科,主要介绍组成人体的基本组织以及各系统中各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各器官内特异性的微细结构;主要细胞的大小、形态结构、微细结构、部分分子结构和功能;同时介绍这些组织结构、微细结构和细胞的微细结构、分子结构与该器官的功能关系;胚胎学总论主要是研究从受精卵发育成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机理的科学,介绍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全过程、胚胎与母体的关系以及先天性畸形等方面的内容;胚胎学各论主要是介绍各系统的胚胎发生过程。就中医学本科各专业而言,主要讲述组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有些系统的教学内容比临床本科专业有所删减,为后续课程教学及临床医疗工作奠定基础,胚胎学内容不上。选课对象:中医学本科、针灸推拿学本科、中医学(传统班)本科、中医学(对外中医方向)本科、中医学(壮医方向)本科、中医骨伤科学本科、中医学(外科)本科。先修课程为人体解剖学和生物学

二、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基本内容人体的基本组织以及各系统中各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各器官内特异性的微细结构;主要细胞的大小、形态结构、微细结构、部分分子结构和功能;同时介绍这些组织结构、微细结构和细胞的微细结构、分子结构与该器官的功能关系;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全过程、胚胎与母体的关系以及先天性畸形等方面的内容。熟悉组织学理论知识与后续学科和临床学科的联系;各系统的胚胎发生过程。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发展简史和研究方法。为继续学习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内、外、妇、儿临床各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形态与功能相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联系的融会贯通的整体的思维能力运用医学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融入后续学科和临床医学,实行整合医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对医学专业的热爱。

二、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上篇 组织学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 了解组织学的含义和研究内容以及意义。

2. 了解组织学的发展概况。

3. 了解组织学的研究方法。

4. 了解组织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1. 组织学的含义和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即意义)

2. 组织学发展概况(自学)。

3. 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4. 组织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上皮组织

【目的要求】

1.熟悉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

2.掌握被覆上皮的类型、分布、结构及功能。

3.熟悉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4.了解腺上皮和腺的一般概念、分类及结构特点和功能。

【教学内容】

1. 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及分类。

2. 被覆上皮的分类,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   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的分布、结构及功能。

3. 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游离面-细胞衣、微绒毛、纤毛的结构及功能;侧面-各种细胞连接的结构及功能;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与半桥粒的微细结构及功能。

4. 腺上皮和腺的一般概念及分类,各种腺细胞的微细结构及功能,外分泌腺的分类和结构。

第三章 结缔组织

【目的要求】

1. 熟悉结缔组织的一般特征及结缔组织的分类。

2. 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微细结构及功能。

3. 了解致密结缔组织的结构及功能、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结构及功能。

4. 了解软骨的结构和分类。

5. 掌握透明软骨的结构和分布。

6. 了解弹性软骨、纤维软骨的结构和分布。

7. 掌握骨组织的结构。

8. 熟悉长骨的结构。

9. 了解骨发生的过程。

10. 熟悉血液的组成。

11. 掌握各类血细胞的微细结构、功能及正常值。

12. 了解骨髓的类型和结构、血细胞发生的一般规律和过程。

【教学内容】

1. 结缔组织的一般特征及分类。

2. 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组成(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等)的形态、微细结构及功能;纤维成分(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的形态、微细结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基质的化学成分及特征。

3. 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和脂肪组织的结构分布、特点及功能。

4. 软骨的结构组成和分类。

5. 软骨细胞的微细结构及功能,软骨基质的化学成分,软骨膜的结构和功能。

6. 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的分布及结构。

7. 骨组织的结构:骨基质的化学成分及特征,各种细胞成分(骨细胞、骨原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8. 长骨的结构-骨松质和骨密质的结构特点,骨膜的结构和功能。

9. 骨的发生-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的过程(自学)。

10.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1. 红细胞的微细结构、功能、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2. 白细胞的分类,各种白细胞的微细结构、功能、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3. 血小板的微细结构、功能、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4. 骨髓的分类和骨髓的结构(自学)。

15. 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概念及造血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定向干细胞)的起源、增殖和分化发育(自学)。

16. 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规律(自学)。

第四章 肌组织

【目的要求】

1. 了解肌组织的特性和分类。

2. 掌握三种肌组织的光镜结构和功能。

3. 熟悉骨骼肌、心肌的超微结构。了解平滑肌的超微结构。

【教学内容】

1. 肌组织的特性及分类。

2. 骨骼肌-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骨骼肌纤维的形态及结构;肌原纤维的结构。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肌原纤维、横小管、肌浆网的超微结构。

3. 心肌-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心肌纤维的形态及结构;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4. 平滑肌-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平滑肌纤维的形态及结构;平滑肌的超微结构。

第五章 神经组织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元的分类、微细结构及功能。

2.掌握突触的概念及其微细结构和功能。

3.掌握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

4.熟悉神经末梢的分类、结构及功能。

5.了解神经组织的组成、特性和功能。

6.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学内容】

1.神经组织的组成、一般特性及功能。

2.神经元-神经元的分类、形态、微细结构(细胞膜、胞体、树突和轴突的微细结构)及功能。

3.突触-突触的概念、类型,化学突触的形态、微细结构及功能。

4.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分布、结构及功能。

5.神经纤维和神经-神经纤维的概念及分类,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的微细结构;神经的结构(自学)。

6.神经末梢-神经末梢的概念及分类,感觉神经末梢(游离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肌梭)的分布、结构及功能;运动神经末梢(躯体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的微细结构及功能,內脏运动神经末梢的结构。

第六章 神经系统(均为自学内容)

【目的要求】

1. 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3. 熟悉脑脊膜和血脑屏障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4. 熟悉神经节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5. 了解脉络丛和脑脊液的结构。

【教学内容】

1.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大脑皮质的组织结构;小脑皮质的组织结构;脊髓的组织结构。

2. 神经节的组织结构。

3. 脑脊膜的结构(自学)。

4. 血脑屏障的组织结构。

5. 脉络丛和脑脊液的组织结构(自学)。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目的要求】

1. 了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掌握心壁的组织结构。

3. 了解心脏的传导系统。

4. 掌握血管壁的一般结构。

5. 掌握动脉的组织结构。

6. 掌握毛细血管的分类及结构。

7. 了解静脉的组织结构。

8. 了解淋巴管系统的组成和组织结构。

【教学内容】

1. 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心脏-心壁及心瓣膜的组织结构,心脏的传导系统的组成(自学)。

3. 血管壁的组成和一般结构-内膜、中膜、外膜的结构特点。

4. 动脉-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5. 静脉-小静脉、中静脉、大静脉和静脉瓣的结构特点。

6. 淋巴管的组成及结构(自学)。

第八章 免疫系统

【目的要求】

1. 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了解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的种类、结构及功能以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3. 熟悉淋巴组织的概念、组织结构和分类。

4. 了解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的概念。

5. 掌握淋巴结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6. 掌握脾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7. 了解胸腺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8. 了解骨髓、扁桃体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教学内容】

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的种类、结构及功能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功能(自学)。

3. 淋巴组织-淋巴组织的概念、分类及结构(淋巴小结的结构、弥散淋巴组织的结构)。

4. 淋巴器官-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的概念以及区别。

5. 胸腺的组织结构(皮质、髓质的结构)及功能(自学)。

6. 骨髓的结构和功能(自学)。

7. 淋巴结的组织结构(皮质、髓质的结构)及功能。

8. 脾脏的组织结构(被膜与小梁、白髓、边缘区和红髓的结构)及功能。

9. 扁桃体的组织结构及功能(自学)。

第九章 消化系统

【目的要求】

1. 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掌握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3. 了解口腔、咽的组织结构。

4. 熟悉食道的组织结构。

5. 掌握胃、小肠组织结构及功能。

6. 了解大肠的组织结构。

7. 了解消化管淋巴组织的分布及免疫功能。

8. 了解胃肠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9. 了解消化腺的组成及功能。

10.了解唾液腺的一般结构。

11.掌握胰腺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12.掌握肝脏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教学内容

1.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的结构特点)。

3. 口腔-口腔粘膜、舌、牙的一般结构(自学)。咽的组织结构(自学)。

4. 食管的组织结构。

5. 胃的组织结构-胃黏膜层的结构(胃底腺的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的形态、微细结构及功能)。

6. 小肠的组织结构-小肠黏膜层的结构(皱襞的结构特点,绒毛的微细结构及功能,小肠腺的微细结构及功能,小肠固有层中的中央乳糜管、毛细血管及淋巴组织的分布、结构特点及功能)。

7. 大肠的组织结构——盲肠与结肠的组织结构。

8. 阑尾的组织结构(自学);直肠的组织结构(自学)。

9. 消化管的淋巴组织的分布及免疫功能(自学)。胃肠的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及功能(自学)。

10.消化腺的组成及功能。

11.胰腺的组织结构及功能-外分泌部的结构(腺泡的形态、微细结构)及功能,胰岛各型细胞的数量、分布、结构特点及功能。

12.肝脏的组织结构及功能-肝小叶的形态及组成:肝细胞的微细结构,肝血窦的结构特点,窦周隙的位置及贮脂细胞的微细结构及功能,胆小管的结构特点。

13.肝门管区的组成及三种管道的结构特点。

14.胆汁的来源及排出途径(自学)。

第十章 呼吸系统

【目的要求】

1. 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鼻腔和喉的结构及功能。

2. 熟悉气管和支气管的组织结构。

3. 掌握肺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

1.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鼻腔、喉的组织结构及功能(自学)。

3. 气管和支气管的组织结构及功能(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的结构特点)。

4. 肺的一般组织结构-肺导气部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细支气管及终末细支气管的结构特点及意义;呼吸部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肺泡的形态,肺泡上皮细胞的分型、形态、微细结构特点及功能,肺泡隔的微细结构,肺泡孔的意义,气血屏障的概念及组成,肺间质和肺巨噬细胞的位置、结构及功能。

5. 肺的血管分布(自学)。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

【目的要求】

1.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掌握肾脏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3. 了解排尿管道的组成及结构。

【教学内容】

1.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肾的一般组织结构-肾单位的组成与各段的分布:肾小体的组成、微细结构及功能,滤过膜的组成、微细结构及功能;肾小管的组成: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的微细结构及功能,细段的结构特点及功能,集合小管系的结构及功能;球旁复合体的组成、部位、形态结构及功能。肾间质的结构。

3. 肾的血管-肾内血液循环及特点,肾的淋巴管和神经(自学)。

4. 排尿管道的组成-肾盏和肾盂、输尿管、膀胱的结构(自学)。

第十二章 皮肤 

【目的要求】

1. 了解皮肤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皮肤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3. 了解皮下组织的结构及功能。

4. 了解皮肤附属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

1. 皮肤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2. 表皮-表皮的分层和角化(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的微细结构);非角蛋白形成细胞(黑素细胞、郎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的位置、微细结构及功能;真皮的结构和功能;

3. 皮下组织的结构(自学)。

4. 皮肤附属器-毛、皮脂腺、外泌汗腺、顶泌汗腺的结构及功能。

第十三章 感觉器官

【目的要求】

1. 了解眼的组成及功能。

2. 掌握眼球壁的结构及功能。

3. 了解眼球内容物、眼附属器官的结构及功能。

4. 了解耳的组成、一般结构及功能。

【教学内容】

1. 眼的组成及功能。

2. 眼球壁的一般结构-纤维膜的分部:角膜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巩膜的结构特点及功能;血管膜的分部:虹膜的结构特点,睫状体的结构特点,脉络膜的结构特点;视网膜的结构特点及功能:色素上皮及三级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3. 眼球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房水)的形成、结构、功能(自学)。

4. 眼附属器官(眼睑、睑结膜)结构及功能(自学)。

5. 耳的组成。

6. 外耳、中耳、内耳的结构及功能。

第十四章 内分泌系统

【目的要求】

1. 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掌握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3. 熟悉甲状旁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4. 了解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教学内容】

1.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内分泌腺的结构持点及功能。

3. 内分泌细胞的种类及超微结构特点。

4. 甲状腺滤泡的结构及功能;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的过程。

5. 甲状旁腺主细胞、嗜酸性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6. 肾上腺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7. 垂体的分部;腺垂体中远侧部细胞的类型、结构功能;中间部和结节部的结构。

8. 腺垂体的血管分布(垂体门脉系统)的组成及意义。

9.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

10. 神经垂体的结构及功能,神经垂体与下脑的关系。

11. 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自学)。

第十五章 男性生殖系统

【目的要求】

1. 了解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掌握睾丸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3. 了解附睾、输精管的结构及功能。

4. 了解前列腺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内容】

1. 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睾丸的组织结构—生精小管的结构:各级生精细胞的分布及结构特点,支持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睾丸间质:间质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直精小管和睾丸网的结构。

3. 附睾、输精管的结构及功能(自学)。

4. 前列腺的结构及功能(自学)。

第十六章 女性生殖系统

【目的要求】

1. 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掌握卵巢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3. 掌握子宫的组织结构及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特点。

4. 了解输卵管、阴道、乳腺的组织结构。

【教学内容】

1. 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卵巢的组织结构-卵泡的发育与成熟:各级卵泡的微细结构及功能,排卵的概念及过程,黄体的形成、微细结构、功能及退化,闭锁卵泡和间质腺的概念、形成及结构。

3. 输卵管的结构(自学)。

4. 子宫壁的组织结构-子宫内膜、肌层和外膜的结构特点。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月经期、増生期、分泌期的结构特点。

5. 阴道、乳腺的组织结构(自学)。

下篇 胚胎学(均为自学内容)

第十七章 胚胎学绪论

【目的要求】

1. 了解人体发生的过程。

2. 掌握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即意义)。

3. 了解胚胎学的发展史。

【教学内容】

1. 胚胎学的概念

2. 胚胎学的研究内容-人体胚胎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人体胚胎发育的过程和分期、胚胎学的分支学科。

3. 胚胎学的发展史(自学)。

4. 胚胎学的意义及在医学中的地位。

5. 胚胎学的学习方法。

第十八章 胚胎学总论

【目的要求】

1. 掌握受精的概念、时间、部位和过程。

2. 掌握人胚的早期发生过程。

3. 掌握胎膜和胎盘的结构和功能。

4. 了解胚胎各期外形特征和胚胎龄的推算。

5. 了解双胎、多胎和联体的形成原因。

【教学内容】

1. 生殖细胞的发生和成熟。

2. 受精的条件、地点、过程和意义。

3. 卵裂、桑椹胚及胚泡的形成过程。

4. 植入的概念、部位、时间及意义。

5. 胚层形成过程及三胚层分化的组织器官、胚体外形的建立。

6. 胎膜和胎盘的形成、结构及功能。

7. 双胎、多胎和联胎的形成。

第十九章 胚胎学各论(略-均为自学内容)

三、 教学难点和重点

【教学重点】

1. 生物学有关细胞学的概念、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相关功能。 

2. 四大基本组织的光镜结构和主要超微结构其相关的功能。

3. 各系统中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和重要超微结构其相关的功能。

4. 人胚胎发生的基本过程、理解主要系统中器官的发生过程和常见畸形的原因。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听课时扼要记笔记,有效使用教学大纲、  

教科书和实习指导,能科学地安排课外自学时间。

2.石蜡切片制作和HE染色的基本过程。

3.熟练使用和维护普通光学显微镜。

4.光镜辨认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结构,并能辨认组织和器官的主要超微结构。

5.教会学生用绘图、语言、文字正确描绘或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

6.能熟练应用组织学知识分析临床医学问题。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情景式、问题式、讨论式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课件与板图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设难置疑,引起思辨;举例讨论分析;呈现过程,形成表象;归纳总结,复习巩固。在教学中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关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进展,使教学内容能反映这两门科学的新进展,但要避免根据不充分、科学性不足的材料在课堂上讲授。与临床知识相互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应用数码互动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一方面巩固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巩固组织学知识,指导其识标本切片,体会知识点的学以致用。同时开展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放实验室,加强学生组织学基本技能的训练。

.建立网络课程以及网络分享平台,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和学习资源。

4.在本门科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的科学作风和严密的科学;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注意智能的培养;使学生通过本门学科的进一步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教师要对本大纲所规定的各章内容作充分的研究,把关键性的内容和难点深入浅出地讲清楚;而把便于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些形态的描述,可在实习课中通过对标本、模型、图象等的观察来理解。

五、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章节

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2

第二章  

上皮组织

2

第三章

结缔组织

6

第四章

肌组织

2

第五章

神经组织

2

第六章

神经系统

0

第七章

循环系统

2

第八章

免疫系统

2

第九章

消化系统

4

第十章

呼吸系统

2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

2

第十二章

皮肤

0

第十三章

感觉器官

0

第十四章

内分泌系统

2

第十五章

男性生殖系统

2

第十六章

女性生殖系统

2

第十七章

胚胎学绪论

0

第十八章

胚胎学总论

0

第十九章

胚胎学各论

0

六、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考核方式:闭卷(包括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理论考核一次,实验考核分两部分-绘图作业和切片考核);网络课堂考核。

2.考试成绩评定:理论考试占60%,实验考试占30%-作业和切片考核各占15%,网络课堂占10%)。

3.评价方法:考后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考后的评价,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发现

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1)通过发放正式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满意程度以及学习效果情况,从而取得课堂学习效果的主观评价。  

(2)通过课后作业、实验绘图以及考试成绩等情况来体现学对学习过程参与度的评价教师据此做出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曲线,帮助评定课程的学习效果。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刘黎青主编  组织学与胚胎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九版)。

2.参考资料

① 教研室自编习题册:组织学与胚胎学习题集及实验指导。

② 莱斯利 P.加特纳,詹姆斯 L 西亚特主编,史小林,翁静,梁元晶等译《组织学彩色图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③ http://jpkc.gxmu.edu.cn/(广西医科大学精品资源共享平台)。

④广西中医药大学网络课程。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大纲

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组织学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的技能以及组织学绘图技能,熟悉数码互动实验室的组成和操作;

2.通过组织学验证性实验,掌握数码互动实验显微镜的使用,通过观察显微镜下正常人体的各器官和细胞的微细结构,验证和巩固理论课知识的认识,加深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掌握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

3.通过组织学的综合性实验,掌握形态学常用技术的实验操作方法以及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形态学实验操作能力,学会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良好的科学作风

4.通过模型和各种视频的学识,掌握人体胚胎早期发育过程的结构变化(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特点)。

实验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和自编教材

教学目的和内容

实验一 绪论-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以及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方法,熟悉数码互动实验室的组成和操作方法

2.加强对观察标本应注意事项的理解;

3.熟悉显微镜的维护和清洁

4.了解组织学石蜡切片标本的制备过程

5.了解形态学实验室的注意事项和要求。

【实验内容】

l一般光学显微镜的结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维护清洁的介绍,数码互动实验室组成和操作的介绍

2应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如何从低倍镜到高倍镜观察组织切片的步骤介绍

3.组织学石蜡切片标本制备过程(取材与固定、脱水与包埋、切片与染色、封片和保存过程)的初步介绍

4切片标本观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介绍

5数码互动实验室的注意事项和要求的介绍

实验二  上皮组织

【实验目的】

1.掌握单层柱状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的形态结构特点;

2.熟悉单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的形态结构特点;

3.熟悉腺上皮的形态结构特点;

4.熟悉上皮组织的电镜结构。

【实验内容】

l.单层柱状上皮 观察HE染色小肠黏膜上皮侧面观的结构特点;

2.单层立方上皮:观察HE染色甲状腺滤泡上皮侧面观结构特点;

3.单层扁平上皮:观察镀银染色肠系膜间皮的表面观结构特点、HE染色脾脏间皮侧面观结构特点和HE染色血管内皮侧面观结构特点;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观察HE染色气管黏膜上皮侧面观的结构特点;

5.复层扁平上皮:观察食管黏膜上皮侧面观的结构特点;

6.变移上皮:观察HE染色膀胱黏膜上皮收缩状态下侧面观的结构特点;

7.腺上皮:观察HE染色腮腺腺上皮和下颌下腺腺上皮侧面观的结构特点;

8.上皮细胞的特化结构:观察微绒毛、纤毛、各种细胞连接、基膜和质膜内折的电镜图片。

实验三  结缔组织

【实验目的】

1.掌握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两种纤维(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和两种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形态特点熟悉肥大细胞和浆细胞的形态特点;

2.了解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形态特点。

3.熟悉透明软骨的构造;

4.掌握长骨的组织结构和骨密质的结构;

5.熟悉血涂片的制作过程;

6掌握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7.熟悉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成骨细胞、

骨细胞、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电镜结构。

【实验肉容】

1.疏松结缔组织:观察特殊染色的肠系膜铺片的结构特点,包括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结构特点;观察HE染色胃石蜡切片中胃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观察HE染色慢性炎症组织的浆细胞的结构特点;

2.致密结缔组织:观察HE染色的皮肤真皮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并与疏松结缔组织进行对比认识;

3.网状组织:观察镀银染色的淋巴结的组织结构,观察网状纤维的结构特点;

4.脂肪组织:观察HE染色皮下组织的脂肪组织的结构特点;

5.透明软骨:观察HE染色气管外膜中透明软骨的结构特点;

6.长骨:观察特殊染色长骨骨干磨片骨密质(环骨板、哈弗丝系统和间骨板)的结构特点,并介绍骨磨片的制作过程和步骤;

7.血涂片:观察瑞氏染色的血涂片中各种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结构特点,并接撒后血涂片的制作过程和步骤。

8. 电镜图片观察: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成骨细胞、

骨细胞、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电镜结构的认识。

实验四 肌组织

【实验目的】

1.掌握骨骼肌、心肌的形态结构特点;

2.熟悉骨骼肌、心肌及平滑肌的区别; 

3.了解平滑肌的形态结构

4.熟悉骨骼肌纤维的电镜结构。

【实验内容】

1.骨骼肌:观察HE 染色和特殊染色的骨骼肌的组织结构以及骨骼肌纤维的结构特点(横切面和纵切面);

2.心肌:观察HE染色和特殊染色的心肌纤维的结构特点(横切面和纵切面),并与骨骼肌纤维进行对比认识;

3.平滑肌:观察HE染色小肠肌层平滑肌纤维的结构特点(横切面和纵切面),并与心肌纤维和骨骼肌纤维进行对比认识。

4.电镜图片:骨骼肌纤维的电镜图片的观察。

实验五  神经组织

【实验目的】

1.掌握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特点;

2.熟悉有髓神经纤维的形态结构特点;

3.熟悉神经末梢的分类以及形态结构特点;

4.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以及形态结构特点

5.熟悉神经元、有髓神经纤维和化学突触的电镜结构。

【实验内容】

1.多级神经元:观察镀银染色脊髓的横断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结构特点以及神经元细胞质内神经原纤维的结构特点;

2.有髓神经纤维:观察HE染色坐骨神经的组织结构和神经纤维的结构特点(横切面和纵切面);

3.触觉小体:观察HE染色皮肤真皮乳头层内的触觉小体的结构特点;

4.环层小体:观察HE染色皮肤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中的环层小体的结构特点;

5.运动终板:观察特殊染色的骨骼肌铺片中的运动终板的结构特点;

6.神经胶质细胞:观察特殊染色大脑中的星形胶质细胞的结构特点;

7.电镜图片:观察神经元、有髓神经纤维和化学突触的电镜结构。

实验六  神经系统

【实验目的】

1.熟悉大脑皮质、小脑皮质和脊髓的组织结构;

2.熟悉神经节的结构,区分脊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的结构。

3.熟悉血脑屏障的电镜结构。

【实验内容】

1.脊神经节 观察HE染色的脊神经节的结构特点;

2.交感神经节:观察HE染色的交感神经节的结构特点;

3.脊髓:观察特殊染色脊髓横断面的脊髓灰质和白质的结构特点;

4.小脑:观察HE染色的小脑皮质和髓质的结构特点;

5.大脑:观察HE染色大脑皮质和灰质的组织结构特点;

6.电镜图片:观察血脑屏障的电镜结构图片。

实验七  循环系统

【实验目的】

1.掌握中动脉及大动脉的形态结构;

2.掌握心脏壁的组织结构;

3.熟悉中动脉和中静脉的区别;

4.了解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5.熟悉各种毛细血管的电镜结构。

【实验内容】

1.中动脉和中静脉:观察HE染色中动脉和中静脉的结构特点;

2.大动脉和大静脉:观察HE染色大动脉和大静脉的结构特点;

3.小动脉和小静脉:观察HE染色中动脉外膜中的营养血管或者小肠黏膜下层的小动脉和小静脉的结构特点;

4毛细血管:观察HE染色皮肤真皮层的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或观察空肠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或整装的毛细血管的特点;

5.心脏:观察HE染色心脏的组织结构特点(心壁的结构和普肯野纤维的结构特点);

6.电镜图片:各种毛细血管的电镜图片。

实验八 免疫系统

【实验目的】

1.掌握淋巴结的组织结构;

2.掌握脾脏的组织结构;

3.熟悉胸腺的组织结构

4熟悉血胸腺屏障的结构特点和电镜结构。

【实验内容】

1.淋巴结:观察HE染色的淋巴结的组织结构(被膜、小梁、皮质和髓质的结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结构特点);

2.脾脏:观察HE染色的脾脏的组织结构(被膜和小梁、白髓、边缘区和红髓的结构特点);

3.胸腺:观察HE染色的胸腺的组织结构(被膜、皮质和髓质的结构特点、胸小小体的结构特点);

4.电镜图片:观察血胸腺屏障的电镜结构特点。

实验九 消化系统

【实验目的】

1.熟悉食管的组织结构;

2.掌握胃的组织结构;

3.掌握十二指肠、空场和回肠的组织结构,并能在镜下区别三种小肠的结构特点

4.熟悉结肠的组织结构,并与小肠结构进行比较

5.掌握胰腺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6.掌握肝脏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7.熟悉主细胞、壁细胞、肝细胞、肝血窦和胆小管的电镜结构。

【实验内容】

1.食管:观察HE染色的食管的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重点观察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结构特点;

2.胃:观察HE染色的胃的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重点观察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结构特点;

3.十二指肠:观察HE染色的十二指肠的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重点观察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结构特点,并与空肠和回肠结构进行比较。

4肠:观察HE染色的空肠的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重点观察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结构特点,并与十二指肠和回肠结构进行比较。

5.回肠:观察HE染色的回肠的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重点观察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结构特点,并与空肠和十二指肠结构进行比较。

6结肠:观察HE染色的结肠的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重点观察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结构特点,并与小肠结构进行比较。

7. 胰腺:观察HE染色的胰腺的组织结构(外分泌部和胰岛的结构特点);

8. :观察HE染色的肝脏的组织结构(中央静脉、肝细胞以及肝血窦的结构特点);

9. 胆小管:观察镀银染色的肝脏的胆小管的结构特点;

10.电镜图片:观察主细胞、壁细胞、肝细胞、肝血窦和胆小管的电镜图片。

实验十  呼吸系统

【实验目的】

1.掌握肺的光镜结构和肺泡的超微结构;

2.熟悉气管的组织结构;

3熟悉肺泡上皮细胞、尘细胞和气血屏障的电镜结构。

【实验内容】

1.气管:观察HE染色的气管的组织结构(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的结构特点);

2.肺::观察HE染色的肺的组织结构(肺内各级支气管分支的结构特点、肺泡的结构、肺泡隔、尘细胞的结构特点);

3. 电镜图片:观察肺泡上皮细胞、尘细胞和气血屏障的电镜结构。

实验十一  泌尿系统

【实验目的】

1.掌握肾脏的组织结构;

2熟悉球旁复合体的位置及结构特征

3.熟悉球旁细胞、肾小体血管球、足细胞和滤过膜的电镜结构。

【实验内容】

1.肾脏:观察HE染色的肾的组织结构(包括肾单位的组成、肾小球的结构特点、肾小管的结构特点、集合小管的结构特点,在镜下区别各种管道的结构特点);

2.致密斑:观察HE染色的肾小球旁边的致密斑的结构特点;

3.球旁细胞:观察HE染色或特殊的肾小球旁边的球旁细胞的结构特点;

4.电镜结构:观察球旁细胞、肾小体血管球、足细胞和滤过膜的电镜结构。

实验十二  皮肤

【实验目的】

1.掌握皮肤的基本结构和分层;

2.掌握熟悉皮肤附属器官的位置和结构特点

3. 了解皮下组织的结构

【实验内容】

1.人指皮:观察HE染色的掌皮皮肤的组织结构(皮肤表皮的分层和真皮的结构特点、汗腺和触觉小体以及环层小体的结构特点);

2.人头皮:观察HE染色的头皮皮肤的组织结构(皮肤的表皮分层和纸皮的结构特点,汗腺、毛发、皮脂腺等的结构特点)。

实验十三  眼和耳

【实验目的】

1.掌握眼球壁各层的结构以及角膜和视网膜的组织结构,重点掌握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3. 掌握螺旋器、位觉斑和壶腹嵴的结构特点;

4.熟悉视细胞、耳蜗螺旋器的电镜结构。

【实验内容】

1.眼球:观察HE染色的眼球的组织结构(重点观察眼球壁各层的组织结构特点-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和视网膜的结构特点,特别是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2.内耳:观察HE染色

实验十四 内分泌系统

【实验目的】

1.掌握甲状腺的组织结构以及甲状腺滤泡和滤泡旁细胞的镜下结构;

2.掌握肾上腺皮质的结构特点和各带细胞的形态特点,熟悉肾上腺髓质的结构特点;

3. 掌握脑垂体远侧部三种细胞的镜下结构特点,熟悉神经部的组织结构特点,了解中间部的结构特点

4.熟悉肾上腺皮质细胞的电镜结构。

【实验内容】

1.甲状腺:观察HE染色甲状腺的组织结构(被膜、甲状腺滤泡、滤泡旁细胞的结构特点);

2.肾上腺:观察HE染色的肾上腺的组织结构(被膜、皮质各带、髓质细胞的结构特点);

3.脑垂体:观察HE染色或特殊染色的脑垂体的腺垂体远侧部、中间部和神经垂体神经部的结构特点(远侧部各种腺细胞的结构特点、赫令体等的结构特点);

4.电镜图片:观察肾上腺皮质细胞的电镜图片。

实验十五  男性生殖系统

【实验目的】

1.掌握睾丸的组织结构;

2.熟悉附睾的组织结构

3.熟悉睾丸间质细胞的电镜结构。

【实验内容】

1睾丸和附睾:观察HE 染色的睾丸和附睾的组织结构(鞘膜、白膜、生精小管、睾丸间质的结构特点,附睾管和输出小管的结构特点);

2.电镜图片:观察睾丸间质细胞、精子的电镜图片。

实验十六  女性生殖系统

【实验目的】

1.掌握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泡的形态结构特点。区别正常卵泡和闭锁卵泡;

2.熟悉黄体组织结构的特点;

3. 熟悉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形态特点;

4. 熟悉生长卵泡的电镜结构。

【实验内容】

1.卵巢:观察HE 染色的卵巢的组织结构(表面上皮、白膜、皮质-各级卵泡、黄体、白体、间质腺等的结构特点);

2.增生期子宫:观察HE染色的增殖期子宫的组织结构(增生期的子宫的组织结构、子宫内膜的结构特点);

3.分泌期子宫:观察HE染色的分泌期子宫的组织结构(分泌期的子宫的组织结构、子宫内膜的结构特点);

4. 黄体:观察HE染色的卵巢中的黄体的结构特点(颗粒黄体细胞和膜黄体细胞的结构特点);

5.间质腺:观察HE染色的卵巢中的间质腺的结构特点(间质腺细胞的结构特点)。

实验十七  胚胎学总论

【实验目的】

1.掌握人胚前三周的发生发育过程(卵裂、胚泡形成、胚泡植入的过程及胚层的形成);

2.掌握原条和脊索的形成、三胚层的分化;

3. 了解人胚第4-8周的发育过程;

4. 掌握胎盘的结构及功能;

5. 熟悉胎膜的组成和结构;

6. 多胎、双胎、联胎的形成原因

【实验内容】

1.人胚早期发生(第1周):模型观察受精、卵裂及胚泡形成过程介绍(模型)

2.人胚早期发生(第2:模型观察二胚层胚盘形成过程(上胚层和下胚层的形成过程)(模型)

3.人胚早期发生(第3周):模型观察三胚层胚盘的形成过程(中胚层的形成、胚外中胚层、胚外体腔的形成(模型)

4. 人胚早期发生(第4-8):模型观察胚体的形成和外形的变化(模型);

5. 胎膜和胎盘:模型观察胎膜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和胎盘的结构特点以及胎儿和母体的血液循环的特点;

6. 孪生和联体双胎:图片介绍孪生、多胎的形成原因和联体双胎的形成原因。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