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教研室简介
中国医学史教研室简介
一、教研室概况
中国医学史教研室的发展历程与学校紧密相连,自学校建校之初便已成立,在医学教育领域默默耕耘。1978年,它与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合并,由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担任教研室主任,开启了一段协同发展的历程。此后,1998年又与中医各家学说、医古文等教研室整合,共同组成了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在整合中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直到2013年,中国医学史教研室再次独立设置,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教研室共有教师4人,分别是莫清莲教授,张岚、王缙副教授,员晓云讲师。团队成员均具备研究生学历,其中2人拥有博士学位,他们以中青年骨干为主,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和突出的贡献,为教研室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在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方面,中国医学史教研室成果丰硕。教研室主持各类教研、科研课题20多项,涵盖了中医药文化、民族医学史、古籍文献整理等多个领域。在古籍整理方面,校注了《外科百效全书》《眼科要旨》《济阴纲目》《活人书》等重要古籍,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经典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学术专著出版上,出版了《中医诊断学史试论》等学术专著,同时参编国家出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如《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医学分典・眼科总部》《百年中医史》等,进一步提升了教研室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在论文发表方面,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中医药学的历史、文化和临床应用,为学科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此外,还参与了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更高平台上开展学术研究,推动学科不断向前发展。
三、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
教育教学是教研室的核心工作之一。目前,教研室开设本科课程《中国医学史》《西方医学史》,研究生课程《医学史专论》。其中,《中国医学史》凭借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创新的教学方法,获评广西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其相关PPT教学软件在2010年1月荣获第七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大赛评比一等奖,2011年10月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医学史的魅力,深受学生喜爱。
教师们积极参与教材编写工作,在多部教材中担任副主编、编委。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医用人际关系与沟通》《壮族医学史》《瑶族医药史》等教材中担任副主编,在卫生部“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国医学史》,以及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国医学史》《中国文化概论》中担任编委,为构建完善的医学史教材体系贡献力量。
在人才培养方面,3位教师担任研究生导师、传统医学师承教育导师。张岚副教授指导硕士研究生3名,担任青年教师导师指导青年教师1名,还指导全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1项,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担任广西传统医学师承教育导师带徒2人。王缙副教授也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不懈努力。他们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未来,中国医学史教研室将继续秉持传承与创新精神,在教学上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在科研上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在人才培养上加大力度,培养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中医药人才,持续推动中国医学史学科不断发展,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