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医古文》课程教学大纲(2015-2019)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J0105008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2.5学分,总学时59.5学时,理论42学时,实验(见习)17学时,网络0.5学时。
一、课程简介
《医古文》既是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基础课程,也是开启中医药宝库大门的工具课。本课程是通过古代医药文选与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阅读实践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古医籍常用词语及其主要义项、古汉语基础知识以及断句、今译与文意理解的基本技能,能够比较顺利阅读古医籍,为学习后续的古典医著课程与研读古医籍,清除文理上的障碍,并奠定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
二、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绪 论
【目的要求】
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内容。
2.了解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学习要求。
【教学内容】
1.介绍本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习要求。
2.古代汉语基础能力测试。
第一章 文选《秦医缓和》
【目的要求】
1.掌握“六淫”、“六气”的内容,了解春秋时期的医学成就。
2.掌握文章的重点词语和语法。
【教学内容】
1.课文诵读、讲解与分析。
2.课文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如巫医、蛊疾、八卦、异体字等)。
第二章 文选《扁鹊传》
【目的要求】
1.掌握“六不治”的内容及其意义,了解战国时期的医学成就。
2.掌握文章的重点词语和语法。
【教学内容】
1.课文诵读、讲解与分析。
2.课文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如医案、治未病、古今字等)。
第三章 文选《华佗传》
【目的要求】
1.了解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
2.掌握文章的重点词语(虚词)和语法。
【教学内容】
1.课文诵读、讲解与分析。
2.课文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如导引术、麻沸散等)。
第四章 文选《〈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目的要求】
1.了解汉代医书的分类方法。
2.掌握文章的重点词语和语法。
【教学内容】
1.课文诵读、讲解与分析。
2.课文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如出土医学文献等)。
第五章 文选《〈伤寒论〉序》
【目的要求】
1.了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成书的背景和经过。
2.掌握文章的重点词语和语法。
【教学内容】
1.课文诵读、讲解与分析。
2.课文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如医圣祠、古代诊脉法的发展等)。
第六章 文选《〈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目的要求】
1.了解王冰撰写此书的目的、经过及意义,体会医家的职业使命。
2.掌握文章的重点词语和语法。
【教学内容】
1.课文诵读、讲解与分析。
2.课文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如二十八星宿、三坟五典等)。
第七章 文选《〈类经〉序》
【目的要求】
1.了解张介宾编撰《类经》的目的、原因及方法,体会医家的社会责任感。
2.掌握文章的重点词语和语法。
【教学内容】
1.课文诵读、讲解与分析。
2.课文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如王冰《素问注》的错误、古代月份日历的称谓等)。
第八章 文选《养生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嵇康所主张的养生思想与方法、道家思想与养生学的联系。
2.掌握文章的重点词语和语法。
【教学内容】
1.课文诵读、讲解与分析。
2.课文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如音乐对健康的影响、名人养生方法等)。
第九章 文选《大医精诚》
【目的要求】
1.领会“大医精诚”的含义,端正为医态度,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树立高尚医德。
2.掌握文章的重点词语和语法。
【教学内容】
1.课文诵读、讲解与分析。
2.课文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如古代医德言论、感动中国的好医生事迹等)。
第十章 汉字
【目的要求】
1.掌握“六书”理论,学会分析字形。
2.了解汉字形体演变历程,掌握字形的歧异现象。
【教学内容】
1.汉字的源流:汉字的起源、字体的演变。
2.汉字的结构:六书、汉字的结构。
3.字形的歧异: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第十一章 词汇
【目的要求】
1.掌握词语的本义、引申义,了解不同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词义的发展与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1.词的意义:词的本义、词的引申义、引申的方式、词的多义性。
2.词的关系: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同形词、同源词。
3.词的发展:词汇系统的变化、词义演变的一般情况、古今词义的比较。
第十二章 实验课一
【目的要求】
1.学会查阅、使用《说文解字》。
【教学内容】
1.《说文解字》的基本内容与查阅方法。
2.查阅训练。
第十三章 实验课二
【目的要求】
1.学会查阅、使用《康熙字典》。
【教学内容】
1.《康熙字典》的基本内容与查阅方法。
2.查阅训练。
第十四章 实验课三
【目的要求】
1.学会利用《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解决古医籍的疑难字词。
【教学内容】
1.利用《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解决古医籍疑难字词意思的基本方法。
2.查阅训练。
第十五章 实验课四
【目的要求】
1.掌握给古文标点断句的基本功。
【教学内容】
1.古文句读知识与基本方法。
2.标点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文字:汉字“六书”理论,字形分析,古今字与通假字辨析,异体字与繁简字认读,中医药文字的读写。
2.词汇:重点词语意义,多义词义项辨析,掌握约200个涉医常用词语的主要义项。
3.语法: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分析。
4.句读标点:古代汉语标点的基本方法。
5.文言翻译:古代汉语今译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1.文字方面:汉字“六书”理论。
2.词汇方面:多义词义项辨析。
3.语法方面:特殊句式分析。
就整体而言,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使学生掌握文字和词汇理论、语法知识等医古文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备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基本技能,提高中医传统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课内训练、课外延伸阅读实践、网络讨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课堂讲授:在理论课堂,进行医古文文选诵读与分析、文字与词汇知识的讲解。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注意与学生互动。
2.课内训练:在实验课堂,查阅《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利用古代字典训释古医籍疑难字词,练习古文断句标点。
3.课外延伸阅读实践:与医古文文选内容相关的课外文献的阅读。
4.网络讨论:利用课堂QQ群,开展医古文知识的讨论与信息交流。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学生增强对古典医籍的感性认识,积累语言材料,理解古代医学文献所反映的古代文化知识和信息。
五、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章节 | 内容 | 学时分配 |
绪论 | 介绍本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习要求。 | 2 |
第一章(文选) | 讲解《秦医缓和》 | 3 |
第二章(文选) | 讲解《扁鹊传》 | 4 |
第三章(文选) | 讲解《华佗传》 | 4 |
第四章(文选) | 讲解《〈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 3 |
第五章(文选) | 讲解《〈伤寒论〉序》 | 3 |
第六章(文选) | 讲解《〈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 3 |
第七章(文选) | 讲解《〈类经〉序》 | 4 |
第八章(文选) | 讲解《养生论》 | 4 |
第九章(文选) | 讲解《大医精诚》 | 4 |
第十章 | 讲解汉字 | 4 |
第十一章 | 讲解词汇 | 4 |
实验课(一) | 查阅《说文解字》 | 4 |
实验课(二) | 查阅《康熙字典》 | 4 |
实验课(三) | 利用《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训释古医籍的疑难字词 | 5 |
实验课(四) | 古文的断句标点 | 4 |
六、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一)考核方式
主要采取两种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期中开卷(或闭卷)考核。
(二)考试成绩评定
成绩总评分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两部分。
成绩比例: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包括课后作业、实验课练习、课文背诵、课堂表现等)占30%。
(三)评价方法
建立医古文课堂QQ群。学生在群内交流医古文知识信息、提交作业;老师进行答疑,并对典型问题进行讨论。根据学生在群内的活跃度与发言质量,作出评价。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一)教材
王育林、李亚军主编,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医古文》(第九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二)参考资料
(1)段逸山主编,《医古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
(2)上海中医学院、浙江中医学院主编,《医古文》,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年。
(3)段逸山主编,《医古文》,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
(4)张其成主编,《医古文》,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5)蒋力生主编,《医古文》(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
(6)沈澍农主编,《医古文》,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7)舒怀、胡忆肖主编,《医古文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8)段逸山、孙文钟编著,《实用医古文》,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年。
(9)龙月云主编,《新编医古文译注》,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10)王力主编,《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