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冠一老师教学设计
附件: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 | 生理学 | ||||
课程章节 | 神经系统(2)受体与递质 | 授课学时 | 2 | ||
所属院、部 | 基础医学院 | 设计者 | 伍冠一 | ||
授课专业 | 西医临床 | 授课年级 | 13级 | ||
一、(设计理念): | |||||
1.强调师生互动,多用启发性提问。培养学生敢于提问,主动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提纲与思维导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 | |||||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 |||||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 |||||
知识目标: 1.掌握乙酰胆碱及其受体系统的分布、分类和功能,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其受体系统 2.熟悉递质的共存,受体的概念、分类和受体的调节,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系统,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和易化 3.了解递质的鉴定,递质的代谢,多巴胺、5-羟色胺、组胺、神经肽、嘌呤类递质及其它可能的递质与其相应的受体 技能目标: 1.通过对神经细胞结构逐一了解,建立模式细胞体系,通过绘画逐一添加的形式使学生获得从点、线到面的分析思维能力。 2.通过受体的特点和功能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各种生活中中毒的特点。 3.通过课上引导、启发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课下各种形式的互动,培养学生利用多种信息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1.通过学习乙酰胆碱发现的过程,穿插了解生理学发展过程历史以及诺奖得主的事迹,使学生能够培养主动学习的愿望。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树立努力向伟大科学家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处理面对学习困难退缩的矛盾心理 | |||||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
4.重点:乙酰胆碱及其受体系统的分布、分类和功能,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其受体系统 1.难点:中枢抑制和易化 | |||||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 |||||
学情分析: 1.课程授课对象为西医临床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均为理科生,思维较活跃,课堂气氛较好,大多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及网络讨论。 2.学生通过生理学第二章细胞功能的学生已具备神经系统的一些基础知识,对学习神经系统已经具备前期基础。 3.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已学习了解剖学,对人体神经系统部位和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对与本章相关的一些结构已经了解,但是他们的功能与机制需要在本章学习中予以细化。 4.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已学习了细胞生物学,对涉及神经系统的很多细胞内的结构与功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并且明白的他们机制还有需要进一步学生。 5.学生已初步建立了西医的思维模式,但是关于生命科学中的机制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让学生逐渐应用现代科学知识更好地为以后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预测: 6.本课程涉及到的中枢易化问题,是学习的难点,学生没有涉及任务的学习背景所以比较难,需要反复强调引导。 7.本课程涉及的神经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学生在学习了生理前面章节、解剖学、细胞生物学已经了解相关内容,预测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难度会有所降低。 | |||||
四、教学方法: | |||||
1.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 |||||
本章主要采用启发式、归纳式等教学方式,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引导、分析、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等过程实施课堂教学。课下则还有网络学习、交流等教学策略。 利用绘画-导图的模式,步步深入解释受体与递质,同时,诺贝奖得主的研究经历,激发学生提问,并且提示学生要努力去与科学家们对话,他们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编撰书本的老师为什么要这么编,书本背后的思路是怎么样?跟作者一样的思考方式,更容易把大容易知识整理压缩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每添加一笔一画都要提出问题思考。每一笔过后都提倡学生互相提问,思考。加深学生的对知识的认识,也易于掌握 | |||||
2.板书设计: | |||||
黑板(白板)设计: 无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1.通过PPT的图示2012年诺贝奖化学奖-G蛋白耦联受体? 紧靠本节课主题内容,提出问题:为什么G蛋白欧联受体的研究会获得诺贝尔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导入本节研究内容 2.多媒体视频演示终板电位通道开放的过程,展示模拟的递质,给学生鲜活、具体、形象的课本知识,激活学生学习动力以及热情。 3.借助图片,具体详细讲解乙酰胆碱及其受体系统的分布、分类和功能,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其受体系统。启迪学生理解、加深学生记忆。 4.借助绘画神经元-神经元的模式图,对受体与递质相关的内容,进行系统重组,所有知识内化成学生脑海中一副模式,倡导学生自己通过模式图的描绘回忆,强化所学知识,并勇于提出问题,同时通过科学家的研究思路,诱导学生体会他们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原来研究是这样进行的,我们的书本的知识是这样获得的。 5.最后利用PPT将本节的重点进行总结、强化,并留下课后讨 | |||||
3.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 |||||
课上互动: 1.导入互动:通过201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的得主的照片,引入问题:G蛋白受体为什么能够获得诺贝奖?引导学生进入本节 2.讲解中互动:从毒蕈碱受体以及烟碱受体的名字引入问题,为什么他们叫这两个名字呢?他们与胆碱受体有什么关系呢?天然产物命名受体是不是更容易记住? 3.从实验以及生活中观察到现象与学生探讨:农村中的农妇吵架后和农药?还要那些农民工讨薪时喝的农药是什么中毒?M样作用和N样作用的具体细节?如果是临床医生如何判断中毒情况,应该做什么应对? 4.为一下节课留下问题:神经系统基本结构学完后,应该学习神经系统的三大功能?第一大功能是什么呢?感觉 课下互动: 1.利用教研室建立的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网站http://slx.wqfdk.com/在线与学生交流 | |||||
五、学习资源: | |||||
1.赵铁建主编中西医结合生理学, 2.TortoraGJ,GrabowskiSR.Principlesofanatomyandphysiology7rded,HarperCollinsCollegePublishers,NewYork,1993 3.Vander,Sherman,Luciano.HumanPhysiology8rded,McGraw-HillCompanies,2001 | |||||
六、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 |||||
指导学生对中枢胆碱能系统以及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以及他们与交感和副交感系统的理论进行扩展,寻找书籍以及资料,加深对两大功能系统的认识 | |||||
七、教学效果评价: | |||||
学生评价: 互动很多,提供学习兴趣 自我评价: 1.课堂提问学生完成还可以,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知识点,但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均有欠缺,不能灵活运用前期学过的基础知识。 2.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回答问题的质量较好,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3.情感教育,亲近学生,受到学生的喜爱。 4.个别学生的交流意识不强,仍然只是一个听众,还没有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 | |||||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课后补充): | |||||
包含尚未包含在内的设计内容,授课过程中的不足与改进方法。 1.黑板板书没有,以后需要补充黑板板书,但是考虑黑板板书的作用和意义,充分利用好黑板。 2.由于课时紧张,课程内容较多,较难。应该留有部分时间与学生就留课后作业,以及学习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在网站交流平台上大胆提问。 3.学生爱听书本外与理论相关的故事,但是不能让这个占用太多时间,要主导得当,恰到好处。 4.有时候互动的问题过于难,达不到效果。要巧妙设计问题。 | |||||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及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