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课程二

中医学专业教学授课计划

发布时间:2015-11-16 12:54:18 浏览次数: 【字体:

广 西 中 医 药 大 学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专          业:

中医学

班          级:

2013级

课          程

生理学

主讲教师签名

赵铁建

教研室主任签名:

赵铁建

制  定  日  期:

2014.3.1

学时分配:

总学时

理论

实验

见习

电化教学

课堂讨论

读书活动

作业

复习

考核

机动

80

56

24

理论课时分配

教授、副教授

讲    师

助    教

教    员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备注:各门课程的授课计划请于开学前交学院教务科。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课时

主讲教师

理论课

实验见习讨论

1

2

5

14.3.7

14.3.14

13.10.10

11.10.14

1

2

3

4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水平

三、中医学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认识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三、适应性

四、生殖

第三节  机体功能活动与环境

一、机体与外环境的关系

二、内环境及其稳态

第四节  机体功能的调节与自动控制

一、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二、机体功能活动的自动控制

第五节  中医学与人体系统稳态调控

一、中医整体观念

二、中医脏腑调控系统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一、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三、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三、局部电位及动作电位的引起

四、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

第四节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一、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二、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三、骨骼肌的收缩形式与影响收缩效能的因素

4

4

赵铁建

教授

                                                                 第   1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课时

主讲教师

理论课

实验见习讨论

3

4

7

4

4

5

5

6

7

14.3.21

14.3.28

13.10.24

11.10.28

11.9.28

11.9.30

04.9.28

04.10.8

04.10.15

3

8

1

1

1

第五节  中医脏腑功能与细胞生理

一、中医脏腑与西医脏器、细胞功能比较

二、中医脏腑功能与运动生理的联系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概 述

一、体液与津液

二、血液的组成及血量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四、血液的功能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

二、白细胞

三、血小板

第三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

二、抗凝系统

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二、红细胞血型

三、输血原则

第五节 中医脏腑功能与血液生理

一、脾主运化,化谷生血

二、肾主骨生髓,藏精化血

三、心主血脉,调控血行

四、肺主宣发,滑利血脉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一、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三、心电图

4

2

3

2

2

赵铁建

教授

                                                                 第   2   

 

5

6

2014.4.4

14.4.11

14.4.18

04.10.22

4

5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

二、心脏泵血过程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五、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五、微循环

六、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七、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第五节 器官循环

一、冠脉循环

二、肺循环

三、脑循环

第六节  循环生理与中医相关内容研究

一、心主血脉,构成体循环系统

二、肺朝百脉,构成肺循环系统

三、肝主疏泄,调整动脉血压

第五章  呼吸

第一节  肺通气

一、呼吸道的结构特征和功能

二、肺泡的结构与功能

三、肺通气原理

四、肺容积和肺容量

五、肺通气量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一、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

二、气体在肺交换的过程

三、组织换气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二、氧的运输

三、二氧化碳的运输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4

4

赵铁建

教授

                                                                 第   3   

 

7

8

14.4.25

14.5.9

6

7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二、呼吸的化学感受性调节

三、呼吸的机械反射性调节

四、防御性呼吸反射

第五节 中医脏腑功能与呼吸生理

一、肺主气,司呼吸

二、肺朝百脉,主治节

三、肾主纳气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概述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二、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三、消化道的分泌功能

第二节  消化道各段的消化功能  

一、口腔内消化

二、胃内的消化

三、小肠内的消化

四、大肠内的消化

第三节  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和途径

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四节  肝脏的生理

一、肝脏的功能特点

二、肝脏的主要功能 

三、肝脏的贮备功能及肝脏的再生

四、肝脏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第五节  中医脏腑与消化生理的相关研究

一、胃主受纳腐熟

二、脾主运化水谷

三、肝主疏泄胆汁

四、小肠主受盛化物

五、大肠主传化糟粕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转化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四、基础代谢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三、体温调节

第三节  中医脏腑功能与能量代谢

一、脏腑功能与能量代谢

4

4

4

赵铁建

教授

                                                                 第   4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课时

主讲教师

理论课

实验见习讨论

9

10

14.5.16

14.5.23

8

9

二、经络与能量代谢

第八章  尿液的生成与排出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一、肾脏的结构特点

二、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

三、肾血流量的调节

第二节  尿液生成的过程

一、肾小球的滤过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第三节  尿液生成的调节

一、自身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神经调节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一、尿液的成分与理化性质

二、尿液浓缩与稀释的过程

三、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和维持

第五节  血浆清除率

一、血浆清除率的概念

二、血浆清除率的生理意义

第六节  尿液的排放

一、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

二、排尿反射

三、排尿异常

第七节 中医脏腑功能与泌尿生理

一、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标

二、肾主蒸腾气化,为水之主

三、脾主运化水液,为水之制 

四、肝主疏泄,通利三焦水道

第九章  感觉器官

第一节  概述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与分类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三、几种视觉现象

第三节 听觉器官

一、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4

4

赵铁建

教授

                                                                 第   5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课时

主讲教师

理论课

实验见习讨论

11

12

14.5.30

14.6.6

10

11

二、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

三、内耳(耳蜗)的功能

第四节 前庭器官与其它感受器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与适宜刺激

二、前庭反应与眼震颤

三、嗅觉感受器

四、味觉感受器

第五节 中医脏腑功能与感官生理

一、脏腑经络与视觉功能

二、脏腑经络与听觉功能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元

二、神经胶质细胞

第二节  神经元的功能联系

一、化学性突触传递

二、电突触传递

三、神经-肌肉接头传递

四、神经递质

五、受体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反射中枢

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三、兴奋传递的特征

四、中枢抑制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感觉传导通路

二、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

三、痛觉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三、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四、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五、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4

4

赵铁建

教授

                                                                 第   6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课时

主讲教师

理论课

实验见习讨论

13

14

15

17

14.6.13

14.6.20

04.12.21

12

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

二、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七节  脑的高级功能

一、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

二、觉醒与睡眠

三、学习与记忆

四、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和一侧优势

第八节  中医有关神经系统的论述

一、脑髓的功能及与诸脉的联系

二、脏腑与脑高级功能的关系

三、“神”与精神活动

四、经络与神经的关系

第十一章  内分泌

第一节  概述

一、激素的分类

二、激素的特性

三、激素作用的机制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一、下丘脑调节肽

二、神经垂体激素

三、腺垂体激素

第三节  甲状腺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三、 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第四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一、甲状旁腺激素

二、降钙素

三、维生素D3

第五节 肾上腺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

第六节  胰岛

一、胰岛素

二、 胰高血糖素

4

3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课时

主讲教师

理论课

实验见习讨论

                                                                 第 10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