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壮医伤寒论讲义教师授课计划表
广 西 中 医 学 院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专 业: |
壮医 |
班 级: |
2018 |
课 程: |
伤寒论讲义 |
主讲教师签名: |
杨宏宝 |
教研室主任签名: |
|
制 定 日 期: |
2020-2-25 |
学时分配:
总学时 |
理论 |
实验 |
见习 |
电化教学 |
课堂讨论 |
读书活动 |
作业 |
|
|
复习 |
考核 |
机动 |
68 |
65 |
0 |
|
|
|
|
|
|
|
|
3 |
|
理论课时分配 |
教授、副教授 |
讲 师 |
助 教 |
教 员 |
||||||||
课时 |
% |
课时 |
% |
课时 |
% |
课时 |
% |
|||||
65 |
100 |
|
|
|
|
|
|
备注:各门课程的授课计划请于开学前交学院教务科。
教师授课计划表 |
|||||||
周次 |
时间 |
课次 |
授课内容 (表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称 |
|
讲课 |
实讨验 实 习论 |
||||||
第一周
|
20年03月2日 |
1-3 |
绪论 一、《伤寒论》的沿革 二、《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三、“伤寒”的涵义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一周 |
20年03月5日 |
1-3 |
四、六经的概念 五、《伤寒论》的辩证方法 (一)、六经辨证 (三)、六经辨证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二)、六经辨证与八纲辩证的关系 (四)、六经病的传变规律 六、六经病的治疗原则 七、学习《伤寒论》的方法探讨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第二周
|
20年03月9日 |
1-3 |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太阳病纲要 一、太阳病脉证提纲 二、太阳病分类 三、辨传变与否 四、辨病发于阳发于阴 五、辨寒热真假 六、辨太阳病欲解时 附:其余五经欲解时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第二周 |
20年03月12日 |
1-3 |
第二节太阳表证 一、太阳中风(表虚)证 (一)桂枝汤证 (二)桂枝汤禁例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教师授课计划表 |
|||||||
周次 |
时间 |
课次 |
授课内容 (表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称 |
|
讲课 |
实讨验 实 习论 |
||||||
第二周 |
接上页 |
1-3 |
(三)兼证 1.桂枝加葛根汤证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3.桂枝加附子汤证 4.桂枝去芍药汤证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6.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二两新加汤证 7.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第三周 |
20年03月16日 |
1-3 |
二、太阳伤寒(表实)证 (一)麻黄汤证 (二)麻黄汤禁例 (三)兼证 1葛根汤证 2.葛根加半夏汤证 3.大青龙汤证 4.小青龙汤证 三、表郁轻证 (一)表郁不解证 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2.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二)表郁内热证 (三)汗出不彻证及其转归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教师授课计划表 |
|||||||
周次 |
时间 |
课次 |
授课内容 (表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称 |
|
讲课 |
实讨验 实 习论 |
||||||
第三周 |
20年3月19日 |
1-3 |
第三节太阳里证 一、蓄水证 二、蓄血证 第四节太阳病变证 一、变证治则 二、热证 (一)栀子豉汤类证 1.栀子豉汤证、栀子甘草豉汤证、栀子生姜豉汤证 2.栀子厚朴汤证 3.栀子干姜汤证 4.栀子豉汤禁例 (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四)葛根芩连汤证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第四周 |
20年3月23日 |
1-3 |
三、虚寒证 (一)心阳虚证 1.桂枝甘草汤证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二)心阳虚奔豚证、欲作奔豚证 1.桂枝加桂汤证 2.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教师授课计划表 |
|||||||
周次 |
时间 |
课次 |
授课内容 (表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称 |
|
讲课 |
实讨验 实 习论 |
||||||
第四周 |
接上页 |
1-3 |
(二)脾胃阳虚证 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2.茯苓甘草汤证 3.小建中汤证 4.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5.胃寒吐逆证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第五周 |
20年3月30日 |
1-3 |
(四)肾阳虚证 1.干姜附子汤证 2.茯苓四逆汤证 3.真武汤证 四、阴阳两虚及阴阳转化证 (一)辨虚证实证 (二)阴阳两虚证 1.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2.炙甘草汤证 (三)阴阳转化证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第五周 |
20年4月2日 |
4-5 |
五、结胸证 (一)结胸证辨 (二)热实结胸证 1.大陷胸汤证 2.大陷胸丸证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教师授课计划表 |
|||||||
周次 |
时间 |
课次 |
授课内容 (表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称 |
|
讲课 |
实讨验 实 习论 |
||||||
第五周 |
接上页 |
4-5 |
3.小陷胸汤证 (二)寒实结胸证 六、脏结证 七、痞证 (一)痞证的形成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三)附子泻心汤证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第五周 |
20年4月3日 |
1-3 |
(四)半夏泻心汤证 (五)生姜泻心汤证 (六)甘草泻心汤证 (七)痞证辨证 1.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2.五苓散证 3.旋复代褚汤证 4.黄连汤证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第六周
|
20年4月6日 |
1-3 |
八、火逆证 九、欲愈候 第五节太阳病类似证 一、风湿证 二、十枣汤证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教师授课计划表 |
|||||||
周次 |
时间 |
课次 |
授课内容 (表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称 |
|
讲课 |
实讨验 实 习论 |
||||||
第七周 |
接上页 |
1-3 |
三、瓜蒂散证 第六节 辨表里治法及其先后 附:备考原文 太阳篇小结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第六周 |
20年4月9日 |
1-3 |
第二章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阳明病纲要 一、阳明病提纲 二、阳明病外证 三、阳明病主脉 第二节阳明病病因病机 第三节阳明热证 一、栀子豉汤证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第七周 |
20年4月13日 |
1-3 |
二、白虎汤证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四、猪苓汤证 第四节阳明实证 一、承气汤证 (一)调胃承气汤证 (二)小承气汤证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第七周 |
20年4月16日 |
1-3 |
(三)大承气汤证 二、润导法 三、下法辨证 四、下法禁例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教师授课计划表 |
|||||||
周次 |
时间 |
课次 |
授课内容 (表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称 |
|
讲课 |
实讨验 实 习论 |
||||||
第七周 |
接上页 |
|
第五节阳明病变证 一、发黄证 (一)茵陈蒿汤证 (二)栀子柏皮汤证 (三)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四)寒湿发黄证 (五)欲作谷疸证 (六)被火发黄证 二、血热证 第六节阳明病辨证 一、辨中风中寒 二、辨虚证实证 附:备考原文 阳明篇小结 |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返校周 |
20年4月20日 |
1-3(线上上了课) |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少阳病提纲 第二节少阳病证 一、小柴胡汤证 二、少阳病禁例 第三节少阳病辨证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
|
|
4.23:返校周。4.27-5.7: 串讲周四次课 |
|
|
|
|
第八周
|
20年5月11日 |
1-3 |
第四节少阳病兼变证 一、变证治则 二、柴胡桂枝汤证 三、太阳少阳并病刺法 四、大柴胡汤证 五、柴胡加芒硝汤证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教师授课计划表 |
|||||||
周次 |
时间 |
课次 |
授课内容 (表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称 |
|
讲课 |
实讨验 实 习论 |
||||||
第八周 |
接上页 |
1-3 |
六、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八、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九、传变及预后 附:热入血室 附:备考原文 少阳篇小结 |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第八周 |
20年5月14日 |
1-3 |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太阴病提纲 第二节太阴病虚寒证 第三节太阴病辨证 一、辨太阴病兼表证 二、辨太阴病腹痛证 三、辨太阴病转归 四、辨太阴病欲愈候 太阴篇小结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第九周 |
20年5 月18日 |
1-3 |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少阴病提纲 第二节少阴寒化证 一、少阴病(寒化)主要脉证 二、四逆汤证 三、通脉四逆汤证 四、白通及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五、真武汤证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教师授课计划表 |
|||||||
周次 |
时间 |
课次 |
授课内容 (表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称 |
|
讲课 |
实讨验 实 习论 |
||||||
第九周
|
20年5月21日 |
1-3 |
六、附子汤证 七、吴茱萸汤证 八、桃花汤证 九、灸刺法 十、少阴病治禁 十一、预后 (一)阳回者预后较佳 (二)阳亡者预后不良 第三节少阴热化证 一、黄连阿胶汤证 二、猪苓汤证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第十周
|
20年5月25日 |
1-3 |
第四节少阴病兼变证 一、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二、少阴三急下证 三、热移膀胱证 四、伤津动血证 第五节咽痛证 一、猪肤汤证 二、甘草汤证、桔梗汤证 二、苦酒汤证 四、半夏散及汤证 附:备考原文 少阴篇小结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教师授课计划表 |
|||||||
周次 |
时间 |
课次 |
授课内容 (表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称 |
|
讲课 |
实讨验 实 习论 |
||||||
第十周 |
20年5月28日 |
1-3 |
第六章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厥阴病提纲 第二节寒热错杂证 一、乌梅丸证 二、于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三、麻黄升麻汤证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第十一周 |
20年6月4日 |
1-3 |
第三节辨厥热胜复 第四节辨厥 一、厥证机理 二、热厥 三、寒厥 四、气郁致厥 五、血虚致厥 六、水饮致厥 七、痰厥 八、冷结膀胱关元证 九、虚寒厥冷治禁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教师授课计划表 |
|||||||
周次 |
时间 |
课次 |
授课内容 (表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称 |
|
讲课 |
实讨验 实 习论 |
||||||
第十三周 |
20年6月15日 |
1-3 |
第五节辨下利 一、欲作自利 二、热证下利 (一)白头翁汤证 (二)小承气汤证 (三)栀子豉汤证 三、寒证下利 第六节辨呕哕 一、辨呕 二、辨哕 第七节预后 一、辨厥阴中风愈与未愈 二、辨厥阴寒证自愈候 二、辨厥阴虚寒证危候 四、辨厥阴病下利的转归 厥阴篇小结 |
自学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第十五周 |
20年6月22日 |
1-3 |
总复习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
|
|
|
4.20-4.27返校周,以尽量保证教学效果为目标视情况,与正式上课周综合协调 4.28-5.9串讲周,以尽量保证教学效果为目标视情况,与正式上课周综合协调 |
3 |
|
杨宏宝 |
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