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 医学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
学分:4
学时:48学时, 理论40学时,实验24学时
适用对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教学形式】线下混合教学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通过《医学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的基本内容的学习,在通过分析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寄生虫学的热情:利用大量的线虫病图片、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寄生虫病仍然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羁绊”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学习寄生虫学知识的意义。
2.知识目标:
(1)掌握各种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史、致病特点及寄生虫病的基本检查方法;
(2)熟悉各种常见寄生虫的流行规律、免疫和遗传特征;
(3)了解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3.能力目标:
掌握寄生虫检验的基本技能,重点应牢固掌握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特点和实验诊断技术。为此,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后,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标本、实验设计和实验技术训练,以期达到以上目的,为今后从事寄生虫病的检验诊断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课程考核目的
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后续课程的学习需要, 考核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达成度,从而使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与后续课程自然衔接,与临床实际需要紧密接轨。
2.课程成绩评定
包括形成性评价(课堂提问、课堂点名、作业、随堂测、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等)和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3.课程考核形式与方法
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作业、随堂测、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
(2)期末考试成绩:闭卷考试。
评价方法:考后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考后的评价,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1)通过发放正式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满意程度以及学习效果情况,从而取得课堂学习效果的主观评价。
(2)通过课后作业、实验绘图以及考试成绩等情况来体现学生对学习过程参与度的评价,教师据此做出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曲线,帮助评定课程的学习效果。
【参考书目】
1.教材:《人体寄生虫学》第9版,诸欣平 苏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参考书目:
《人体寄生虫学》第3版,吴观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第一篇 总论
【课程目标】
1. 素质目标
(1)尝试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分析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知识目标
通过讲授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复述人体寄生虫学中一些常用概念;
(2)总结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3)知道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流行特点;
(4)描述人体寄生虫学的学习目的和研究内容。
3.能力目标
(1)让学生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理论内容:
1.能够掌握寄生虫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共生、互利共生、片利共生、寄生、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等;
2.能够理解寄生虫生物学的内容;
3.能够熟悉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关系;
4.能够理解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5.能够掌握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6.能够熟悉寄生虫的流行和防治;
7.能够掌握寄生虫感染的诊断。
【考核重点】
1.概念:寄生虫、生活史、感染阶段、互利共生、共栖、寄生等。
2.寄生虫病的致病作用;
3.寄生虫感染的诊断;
4.寄生虫感染特点;
5.寄生虫的流行和防治。
第二篇 医学原虫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生活史和致病和诊断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2.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和诊断;描述出原虫的形态结构,并能总结出各种原虫结构的异同和防治。
3.能力目标
(1)通过对原虫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临床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11学时,实验/见习4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
【教学内容】
理论内容:
1.原虫的形态结构
溶组织内阿米巴、杜氏利什曼原虫、锥虫、阴道毛滴虫、贾第虫、疟原虫、弓形虫、人芽囊原虫、巴贝虫、隐孢子虫和结肠小袋纤毛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2. 原虫的生活史
生活史的异同:寄生部位、感染方式、致病阶段、宿主等;孢子虫的裂体增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方式。
3. 原虫的致病
致病机理和临床表现;疟疾的发作、再燃与复发的机理。
4. 原虫的诊断
(1)病原学诊断:肠道原虫检查虫期与粪便情况的关系,急性期送检标本及取材应注意的问题。厚、薄血膜涂片法检查红内期疟原虫;注意采血时间。原虫的染色方法比较等。
(2)免疫学诊断
(3) 分子生物学诊断
(4)其它:影像学诊断
5. 原虫的流行。
分布情况、流行影响因素
6.原虫的防治。
实验/见习内容
1.镜下学会观察吉氏和铁苏木素染色的原虫的结构特点
2.观察并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杜氏利什曼原虫、阴道毛滴虫、贾第虫、疟原虫、弓形虫的形态结构。
【考核重点】
1. 溶组织内阿米巴、杜氏利什曼原虫、锥虫、阴道毛滴虫、贾第虫、疟原虫、弓形虫、人芽囊原虫、隐孢子虫和结肠小袋纤毛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诊断和防治;
2.光镜辨认各种原虫的正常结构;并用绘图、语言或文字正确描绘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原虫的形态结构。
第三篇 医学蠕虫
第十三章 吸虫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生活史和致病和诊断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3)结合具体案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更好的衔接后面的临床课程学习。
2.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吸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和诊断、描述出吸虫的形态结构,并能总结出各种吸虫结构的异同和防治。
3.能力目标
(1)通过对吸虫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临床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6学时,实验/见习4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
【教学内容】
理论内容:
1.吸虫的形态结构
肝吸虫、姜片虫、肝片形吸虫、肺吸虫和血吸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2. 5种吸虫的生活史。
生活史的异同:寄生部位、感染方式、致病阶段、各种宿主和移行过程等
3.吸虫的致病。
致病机理;成虫和虫卵致病的临床表现。
4.吸虫的诊断。
(1)病原学诊断:肉眼直接观察成虫;病原检查方法:粪便直接涂片法、水洗沉淀法、十二指肠引流液离心沉淀法查虫卵;
(2)免疫学诊断:血吸虫的环卵沉淀试验和尾蚴膜试验
(3)分子生物学诊断
(4)其它:影像学诊断:X线、B超、CT、核磁共振等
4.吸虫的流行。
吸虫分布情况、吸虫病的流行影响因素、中间宿主的分布等。
5.吸虫的防治。
实验/见习内容
1.肉眼观察吸虫的结构特点;
2.镜下观察并掌握肝吸虫、姜片虫、肺吸虫和血吸虫的虫卵和成虫形态结构。
【考核重点】
1. 肝吸虫、姜片虫、肺吸虫和血吸虫的生活史、致病、诊断和防治;
2.光镜辨认各种吸虫的正常结构并用绘图、语言或文字正确描绘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吸虫的形态结构。
第三篇 医学蠕虫
第十四章 绦虫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生活史和致病和诊断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诊断一种临床疾病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3)结合具体案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更好的衔接后面的临床课程学习。
2.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绦虫的生活史、致病和诊断、描述出绦虫的形态结构,并能总结出各种绦虫结构的异同和防治。
3.能力目标
(1)通过对绦虫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临床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6学时,实验/见习4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
【教学内容】
理论内容:
1.绦虫的形态结构
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亚洲带绦虫、多房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和阔节裂头绦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2.绦虫的生活史。
生活史的异同:寄生部位、感染方式、致病阶段、宿主等;人既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也是终宿主。
3.绦虫的致病。
致病机理和临床表现:成虫和虫卵致病。
4.绦虫的诊断。
(1)病原学诊断:
肉眼直接观察成虫;
病原检查方法:粪便直接涂片法、水洗沉淀法查虫卵;
粪便找孕节等
(2)免疫学诊断:囊虫病的诊断。
(3)分子生物学诊断
(4)其它:影像学诊断:
囊虫病的诊断方法: X线、B超、CT、核磁共振等影像仪器检查
5.绦虫的流行。
分布情况、流行影响因素
6.绦虫的防治。
实验/见习内容
1.肉眼观察绦虫成虫的结构特点;
2.镜下观察并掌握猪带绦和曼氏迭宫绦虫的虫卵、头节、孕节的形态结构。
【考核重点】
1. 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亚洲带绦虫、多房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和阔节裂头绦虫的生活史、致病、诊断和防治;
2.光镜辨认各种绦虫的正常结构并用绘图、语言、文字正确描绘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绦虫的虫卵、头节、孕节的形态结构。
第三篇 医学蠕虫
线虫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生活史和致病和诊断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3)结合具体案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更好的衔接后面的临床课程学习。
2.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线虫的生活史、致病和诊断、描述出线虫的形态结构,并能总结出各种线虫结构的异同和防治。
3.能力目标
(1)通过对线虫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临床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11学时,实验/见习4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
【教学内容】
理论内容:
1.线虫的形态结构
蛔虫、钩虫、蛲虫、鞭虫、旋毛虫、粪类圆线虫、丝虫和广州管圆线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两种钩虫的鉴别。
2.线虫的生活史。
生活史的异同:寄生部位、感染方式、感染阶段、致病阶段、宿主等;蛲虫肛周产卵;蛔虫和钩虫经肺移行。
3.线虫的致病。
致病机理和临床表现;成虫和幼虫致病。
(1) 钩虫引起贫血和异嗜症的致病机理。
(2) 蛔虫的肺蛔虫症和肠蛔虫病
4.线虫的诊断。
(1)病原学诊断:肉眼直接观察成虫;病原检查方法:粪便直
接涂片法、水洗沉淀法、饱和盐水漂浮法透明胶纸法、棉拭子法查虫卵;肌肉压片查幼虫;从呕吐物或粪便中发现成虫;在肛门周围或粪便中查找成虫。
(2)免疫学诊断:
(3)分子生物学诊断
(4)其它:影像学诊断:X线、B超、CT、核磁共振等影像仪器检查
5.线虫的流行。
分布情况、流行影响因素:传染源、粪便污染土地、自然因素、耕作方式。
6.线虫的防治。
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等
实验/见习内容
1.肉眼观察线虫成虫的结构特点;
2.镜下观察并掌握蛔虫、钩虫、鞭虫、蛲虫的虫卵、旋毛虫幼虫囊包的形态结构。
【考核重点】
1. 蛔虫、钩虫、蛲虫、鞭虫、旋毛虫、粪类圆线虫、丝虫和广州管圆线虫的生活史、致病、诊断和防治;
2.光镜辨认各种线虫的正常结构并用绘图、语言、文字正确描绘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线虫的虫卵和幼虫形态结构。
目
第四篇 医学节肢动物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在教学中强化生活史和致病和诊断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组织学学习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培养医学分析思维;
(2)尝试应用本章节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或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医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3)通过案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更好的衔接后面的临床课程学习。
2.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医学节肢动物形态结构的共同特征、对人体的危害及防制。蚊和蝇的生活史、致病和防制。
3.能力目标
(1)通过对医学节肢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临床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实验/见习4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
【教学内容】
理论内容:
1. 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
2. 医学节肢动物的对人体的危害;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及传播疾病的方式:直接危害、间接危害、机械性传播、生物性传播。
3. 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
4.昆虫纲医学节肢动物
蚊、蝇、蚤、虱、白蛉、蜚蠊等的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生活史;
蚊、蝇、蚤、虱、白蛉、蜚蠊等形态结构;
蚊、蝇、蚤、虱、白蛉、蜚蠊等对人体的危害。
5.蛛形纲医学节肢动物
螨虫和蜱等的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生活史;螨虫永久寄生,寄生部位、常见症状及传播途径;
革螨、恙螨、蠕形螨、疥螨和蜱等形态结构;革螨、恙螨、蠕形螨、疥螨和蜱等对人体的危害。
实验/见习内容
1.学生蠕形螨的检查:透明胶纸法和挤压法;
2.镜下观察并掌握蚊蝇、蚤、虱、蜱和螨虫的形态结构。
【考核重点】
1. 医学节肢动物的对人体的危害;蚊、蝇等的生活史、致病和防治;
2.光镜辨认各种医学节肢动物的正常结构。
学时分配表
序号 |
内容 |
教学形式 |
教学时数 |
1. |
总论 |
线下教学 |
3学时,120分钟 |
2. |
线虫 |
线下教学 |
11学时,440分钟 |
2. |
吸虫 |
线下教学 |
6学时,240分钟 |
4. |
绦虫 |
线下教学 |
6学时,240分钟 |
5. |
医学原虫 |
线下教学 |
11学时,440分钟 |
6. |
医学节肢动物 |
线下教学 |
3学时,120分钟 |
7. |
线虫形态结构观察与蔬菜污染寄生虫调查 |
实验 |
4学时,160分钟 |
8 |
吸虫形态结构观察与学生宿舍医学节肢动物分布情况调查 |
实验 |
4学时,160分钟 |
9 |
绦虫形态结构观察与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
实验 |
4学时,160分钟 |
10 |
口腔原虫+蠕形螨检查 |
实验 |
4学时,160分钟 |
11 |
原虫形态结构观察与大学生口腔原虫感染情况调查 |
实验 |
4学时,160分钟 |
12 |
常见寄生虫实验诊断技术与方法综述 |
实验 |
4学时,160分钟 |
13 |
实验动物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
实验 |
3学时,120分钟 |
14 |
标本考核 |
实验考核 |
1学时,4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