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课程二

《医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2016-2020年课程规划

发布时间:2016-03-09 12:05:04 浏览次数: 【字体:
  • 课程简介

      《医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为一门医学基础与临床检验密切结合的一门课程,内容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该课程以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其形态特征、生活史特点、致病性(免疫性)为基础,重点了解寄生虫病的病原学诊断与血清学诊断的方法,为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寄生虫病防治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能使学生较为全面掌握与医学有关的主要寄生虫种类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认识人体与寄生虫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所引起疾病的病原学检测、免疫学诊断等方法。

 

(二)课程定位和性质:

课程定位:《医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属于病原生物学的一部分。本课程的寄生虫学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内容与生物学密切相关;免疫学诊断需要免疫学的知识支撑,致病又离不开医学基础知识,例如解剖、病理、药理和病生等相关知识。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又涉及到各种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目标(要体现课程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

 掌握寄生虫检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在临床常见的寄生虫病诊治中的应用规律;熟悉寄生虫临床实验室管理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培养从事寄生虫检验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常见问题处理能力;熟悉常用寄生虫检验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熟悉常用寄生虫检验试剂的常用评价方法并能合理选择应用;培养具备指导寄生虫合理选择检验项目及科学解释检验结果的能力;和一定的实验室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创新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培养与他人交流沟通与团结协作的能力;具备自主获取知识、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终生学习的观念,并有分析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内容设计:含重难点,课程特色

   根据课程目标要求,重新制定了《医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的教学大纲。重点和难点放在具有病原学诊断意义的寄生虫形态诊断上;实验操作要求严格,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增加现场工作的第二课堂内容。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进来,锻炼学生的与他人交流沟通与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具备自主获取知识、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终生学习的观念,并有分析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课程资源建设

1、教材建设

  精心挑选合适教材:《人体寄生虫学》诸欣平 主编,卫生部“十二五” 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医学专业第8版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教材:

(1)《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沈继龙、张进顺主编,卫生部“十二五” 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第4版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2)《诊断医学寄生虫学》Lynne Shore Garcia主编,张进顺、李薇、孙新、沈际佳主译,人民卫生出版社

(3)《人体寄生虫学》第4版,吴观陵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4)《临床寄生虫检验学》张进顺等主编,(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网络课程建设

   在学校搭建的平台建有《人体寄生虫学》的网络课程,可以在上面进行交流,作业布置,还有录制的微课和课程视频。

3、题库建设

  购进南方医科大学的题库,每年还进行2次的题库增加和修改。可以进行手工组卷和结构化组卷。

4、课外资源建设

网络学习资源:

(1)http://parasitol.fudan.edu.cn/13jxsp.htm(复旦大学教学视频);

(2)http://jpkc.fimmu.com/jsc/course/index.asp(南方医科大学精品课程);

(3)http://video.jingpinke.com/details?uuid=e496c3e2-1239-1000-821f-144ee02f1e73&number=02

(中南大学精品课程血吸虫视频)

(4) http://www.cdc.gov/(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主页和美国寄生虫学家学会)

(5)http://www.cdc.gov/dpdx(/寄生虫病诊断网);

 

(六)教学方法改革:如采用案例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专业培养目标,打算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参与式:本课程的特点,需要较多的实验操作能力,所以打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多参与。

(1)学生自行设计1-2个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试剂和实验分析等;教师和同学们结合实验室的条件和可行性,分组完成。

(2)学生自做PPT并在课堂上讲授,并接受同学们的提问。

2.案例式:编辑典型的临床病例,让学生讨论中学习相关知识。

(七)教学评价及反馈

1、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依据本课程新修改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本课程的知识性质、实验条件及方式,建立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分为

(1)课程学习过程的评价(占50%)

① 作业:占10% ,学生在完成规定的网络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根据课程要求自设作业题目,也可以老师提供的课程题目作为作业,自主学习的作业呈开放式考核形式,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评定,重点考核自主学习的能力、知识整合拓展能力及学习态度等方面

② 学生评价和考勤:占10% 

学生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两方面,评价不以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为目的,主要是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团体合作等综合素质,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③ 实验考核(虫卵或大体标本):占10%

④ 实验报告和实验过程评价:占10%

⑤ 准备课件讲课(分组随机抽人进行) :占10%

2、终结性考核评价:占总成绩的50%。

实行闭卷考试。

题型:根据教学内容,主要以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为主。

以学校教务部“考易考试管理系统”为平台,以教考分离为核心,试题除了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外,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总成绩的构成:过程性考核占50%,终结性考核占50%。其中过程性考核低于60分者,不得参加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的卷面成绩如低于50分,课程总成绩计不及格。

2、集中反馈、个性化反馈

每次的作业和操作,都对具体个人进行知道和反馈,共同的不足在课上集体指出;期末考试按照学校的流程进行反馈。

(八)教学效果

    通过规范的管理和课程的不断建设改进,使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寄生虫学的理论和寄生虫检验操作技术不断的提高。为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何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