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课程一

临床-呼吸系统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5-11-16 16:38:52 浏览次数: 【字体: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 系统解剖学
课程章节 第六章呼吸系统 授课学时 1
所属院、部 基础医学院 设计者 苏阳
授课专业 临床医学 授课年级 2014级
一、(设计理念):
解剖学是一门非常基础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有大量医学词汇需要记忆掌握,学生在学习中容易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动力。 但是解剖学和临床联系密切,现在又是互联网大爆炸时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的海量资源(大量的视屏资源、免费的电子书、图谱等等),同时也可以自己制作资源(例如微课视频),把临床、海量资源、互联网技术和解剖学结合起来,重新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解剖学的学习变得更有效率,在课前、课中、课后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指导,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大的成长。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知识目标: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形态结构,上、下呼吸道的划分;掌握鼻甲、鼻道、鼻中隔的位置;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鼻腔的分部,固有鼻腔粘膜分部。掌握喉的位置,主要喉软骨名称,喉粘膜主要形态结构,喉腔分部;了解弹性圆锥和喉肌;掌握气管位置及结构,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了解气管的分段;掌握肺的形态、结构、位置及体表投影,了解肺内支气管。 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形态结构,使学生能运用解剖学知识来分析解释相关临床疾病(如流感、咽喉炎、气管炎、肺炎等);通过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层层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课前、课后各种形式的互动,培养学生利用多种信息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通过将呼吸系统和临床相关疾病进行联系,使学生认识到解剖学对于临床的重要性,进而对解剖学产生兴趣,消除对解剖学的恐惧,并引发学生深入学习的热情。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呼吸系统的组成、形态结构,上、下呼吸道的划分;鼻甲、鼻道、鼻中隔的位置;喉的位置,主要喉软骨名称,喉粘膜的主要形态结构,喉腔分部;气管与支气管:气管位置及结构,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肺的形态、结构、位置及体表投影。 难点:喉:喉粘膜的主要形态结构,喉腔分部。弹性圆锥和喉肌。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学情分析: 1.临床专业的学生自我要求较高,学习主动性较强,但因为是一年级学生,刚从高中进入大学,大部分没有医学基础,尚处于适应阶段,学习方法上也处于摸索阶段。 2.解剖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需要接触大量的人体标本,包括干标本和湿标本,学生会产生一定的不适感和抗拒感。 教学预测: 1.(课前)临床专业学生比较自觉,求知欲强,热情高,但没有基础,所以老师应支持和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包括微课视频、ppt、图谱和解剖学网址等)鼓励学生预习相关章节,学习老师提供的资料,对呼吸系统进行初步了解。 2.(课中)因已预习,学生能跟上老师节奏思路,所以课中互动性较好,气氛活跃,部分信心强的学生会踊跃回答问题。但是解剖学知识量较大,学生往往会学到后面忘了前面,所以老师要在黑白上做好板书,重点、难点内容要强调,并在最后做出总结,帮学生梳理内容,理顺思路。 3.(课后)大一学生刚刚入学,且社团活动多,容易放松学习方面的要求,且解剖学相对枯燥,需要记忆的知识很多,学生多有畏难情绪。老师应布置作业,让学生及时复习相关内容。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强,可能会结合临床相关疾病,延伸学习,遇到不解之处会向老师咨询,老师可以通过qq群或者微信群和学生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
四、教学方法:
1.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利用解剖学本身的学科特点,结合临床病例,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减轻上课负担,老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减轻学生上课时接触大量陌生名词的心理负担,合理分配精力,专注于重点和难点;细化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提问、讨论等教学方法,提升课堂趣味和教学效果。把每一个大的解剖器官做为一个知识点,围绕这个点进行教学设计。先通过病例介绍——切入相关解剖结构——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再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ppt和微课视频,讲解相关内容——再引导学生运用学习到的解剖学知识讨论问题。比如可以联系生活中常见的“感冒”这一疾病,切入上呼吸道的结构,提出问题,讲解上呼吸道的结构,引导学生步步思考,启发学生运用解剖学知识去思考临床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热情。最后,总结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布置作业;课后通过即时通信平台和学生保持联系,帮助学生复习和拓展。
2.板书设计:
黑板(白板)设计: 按照授课进程,在黑板上板书,逐步呈现如下内容: 第六章呼吸系统 (一)概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二)鼻 (三)喉 (四)肺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从大家熟悉和关心的环境问题谈起,导入雾霾的话题,通过PPT的雾霾图片,进而引出呼吸系统。通过PPT感冒患者图片,导出流感和上呼吸道的联系,再切入到鼻的图片,详细讲解鼻的形态结构。借助喉的结构图片,详细讲解喉软骨、喉的连接、喉肌和喉腔的内容,再播放《喉》的微课视频,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过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图片,切入到气管和支气管的内容,结合图片,详细讲解形态结构,揭示临床意义。通过肺炎病例图片,切入到肺的内容,详细讲解肺的形态与结构,结合法医鉴定内容。最后,利用PPT将本章的重点进行总结、强化,并留下课后讨论题目。
3.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课上互动: 给出多个情境,提出相关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如: 雾霾主要危害到我们的那些系统?(通过这一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出呼吸系统内容)感冒又称什么,有那些症状?主要引起呼吸系统的那些部位产生反应?(通过这一问题,切入到鼻的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其开动脑筋把学习的内容和生活以及临床问题联系起来,活学活用)鼻窦炎都会侵害到那些结构?(这一问题可以切入鼻旁窦的结构,并且让学生重新回忆起前面学习过的内容,起到复习巩固的效果)大家都喜欢看《中国好声音》,那么唱歌最重要的是那个器官?(这一问题可以切入到咽和喉的结构,并且让学生活跃起来,课堂气氛轻松有趣一些,并且可以扩展到咽喉炎的内容,把解剖学内容和临床联系起来)慢性支气管炎主要发生于什么部位?(这一问题可以切入到气管与支气管的内容)慢性支气管炎向下蔓延,会波及到什么器官?(这一问题可以切入到肺的内容,把解剖学知识和临床结合起来)课下互动: (1)课下自测: 简述肺的形态;如何确定两肺的下界(体表投影)?如何确定两胸膜的下界(体表投影)? 请描述固有鼻腔的形态结构;请描述喉的位置及毗邻关系;请叙述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请叙述喉腔的构成及分部;(2)在QQ群、微信群平台建立讨论组,展开以下内容讨论: 左、右支气管有何特点?异物易坠入哪侧主支气管?某小儿上呼吸道炎症,尔后有耳痛并有外耳道流脓,请用解剖学知识解释其蔓延途径。
五、学习资源:
教材:《正常人体解剖学》,邵水金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院校使用最广泛的教材。 《系统解剖学》,柏树令、应大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西医院校使用最广泛的教材。 参考书籍:《格氏解剖学第39版》中文版(欧美顶尖医学院校解剖学教材) 《奈特人体解剖学图谱》中文版(欧美顶尖医学院校解剖学辅助教材) 《内科学》,葛均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十二五”普通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系统解剖学习题》,本科室主编经典习题集,能有效帮助学生自测、复习。 多媒体:自制呼吸系统PPT,《喉》微课视频。 4.网上教学平台: qq群和微信群(由于我校尚未有BB平台)等即时通讯平台,课下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5.网络学习资源: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427/06/276037_281204203.shtml(解剖教材视频课程) 6.http://210.36.99.24/zxyjhrtxtjpx/index.asp(解剖教研室精品课程在线网址) 7.文献查询 中国知网、维普网
六、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指导学生就以下方面的问题进行选题、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开展相关研究。 咽喉炎和颈椎病发病关系的解剖学研究变应性鼻炎合并鼻腔解剖学结构异常的研究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
七、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评价: 讲述清楚,例子贴近生活,上课生动有趣,能结合临床实际。 自我评价: 1.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良好,学生能跟上老师的节奏。 2.采用启发式教学,所提问题能充分地与临床和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3.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力量,将可用的视屏资源和图片资源有效的和教学内容揉合在一起,让学生能清楚直观的学习,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4.课后学生对课堂上涉及的内容会继续深入学习拓展,遇到不理解之处能够通过有效途径询问老师,或者查询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或者书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术素养。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课后补充):
包含尚未包含在内的设计内容,授课过程中的不足与改进方法。 1.授课过程中涉及到中医的内容过少。 解决方法:任课老师西医院校毕业,中医素养有所欠缺,故应该加强中医学习,扩大自己知识面,把中医和解剖有效结合起来。 2.学生提出的问题接近于生活,教师有时应答不出 解决方法:换位思考,多准备,多观察,注意生活中的一些小的常识。 3.学生提出的临床问题某些方面超出本学科的范畴。 解决方法:增大自己的知识面。更多地阅读相关的医学书籍,增强自己的其他学科基础知识、临床知识的掌握量。 4.学生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解决方法:鼓励学生预习,提供给学生相应的预习资料,学习规划,课堂上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学习。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及建议):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