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中内护

07教学设计(中医内科护理学)心悸

发布时间:2017-10-10 11:26:15 浏览次数: 【字体: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

中医临床护理学

课程章节

第三章 心脑病证

第一节 心悸

授课学时

3

所属院、部

护理学院

设计者

聂莎

授课专业

护理学

授课年级

2015级

一、(设计理念):

  1. 本次教学设计是以案例为导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设计理念。通过课前设置临床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中医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各学科护理的基础,它突出了中医护理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思想,在护理学专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以案例为导入的教学法恰好可适用于这一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开展案例式教学法,能更好的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与实践性。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1.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知识目标:

(1)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心悸的概念,病因病机,主要护理问题及辨证施护;

(2)熟悉心悸的讨论范围、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护治原则、证治分类及健康教育;

(3)了解心悸的历史沿革。

技能目标:

(1)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对心悸病证的识别能力;

(2)掌握中医临床护理学的临证思维过程。包括能够独立进行心悸病人护理评估,给出相对应的护理诊断,提出主要护理问题以及如何进行辨证施护;

(3)通过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查阅文献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1)使用案例教学法,加强课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评判性思维以及自主学习的学习态度;

(2)通过学习心悸病人临床表现的讲解,帮助学生树立对心悸病人的情感关怀,培养学生应具备的爱心及责任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举出用中医护理技术缓解心悸病人临床症状的案例,如艾灸治疗夜寐不安、耳穴埋籽治疗便秘等。体会中医护理技术的有效性,树立学生用中医技术护理疾病的信心,加深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热爱。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1

感知

通过心慌、心悸屡作10年的病例,导入本章节的学习。

2

掌握

讲解心悸的概念、护治原则、主要护理问题与辨证施护,掌握该部分内容。

3

领会

讲述心悸发生的病因病机及分证论治,使学生领会中医的临床辨证思维。

4

分析

学会分析临床案例,能够独立进行心悸病人的护理评估,提出相应护理问题。

5

应用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心悸相关的护理问题。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教学重点

(1)心悸的概念、护治原则;

(2)主要护理问题与辨证施护。

教学难点

(1)心悸的病因病机。

(2)心悸的分证论治。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2015级护理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知识前已经具备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科目的基础知识,并且在本课程前面部分的授课中已经进行了七个章节的学习,因此对于本课程的学习思路应已初步了解。以上学习条件皆为本次教学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从学生的技能起点分析:

本课程是将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在中医内科疾病中的具体实践,而大部分学生的护理技能学习尚处于理论阶段,尚未能与临床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

(3)从学生的情感起点能力分析:

本课程作为护理本科专业必修特色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感觉枯燥无味,并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

(4)从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分析:

本科学生大多处于思维活跃的阶段,乐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特点有助于案例式教学的开展。但是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尚未形成全面。因此学生在整体理解、综合分析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教学预测:

(1)由于大部分学生的护理技能尚处于理论阶段,不能较好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案例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能够学以致用。

(2)本课程作为护理本科专业的重要课程,由于其综合性强,辨证方法灵活多变等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

教法应对:

    以案例为载体的工作过程情景教学。同时教师教学时还应该多使用举例、讨论、列示意图、图片等方法,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记忆。

四、教学方法:

1.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学生此时已熟悉了本课程的学习思路。以往的教学均是遵循统一模式,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鉴于此,对于本节课,我做了如下设计:

  1. 本课以“病例导入,创建话题”方法,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结合实际学习。以提出案例中病人所存在的护理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心悸的学习兴趣。
  2. 在讲解病因病机时,结合病因病机示意图,使学生容易掌握,培养学生整体分析的能力。

在讲解主要护理措施时,既结合理论知识,又联系临床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中医辨证施护在临床中的实用性。

(3)本次课通过以案例为载体,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在此起到引导作用,同时予以评价。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整体性解决护理问题,培养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

(4)最后设置课后作业,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并给出课后学习网络资源,开阔学生的思维。

    整堂课,应用了图片、图表、案例、文本等多种教学多媒体资源,采用了提问、讨论、推理等自主互动形式。

2.板书设计:

黑板(白板)设计:

(1)右侧为多媒体屏幕,左侧为板书部分

(2)黑板左侧书写章节的大标题及小标题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利用PPT承载信息量大,便于处理图片、利于内容的全面阐述等特点,结合本章的内容制作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媒体课件。

(1)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的方式展示内容,课堂生动活跃,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多媒体的多种展现手段结合,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2)最后利用PPT将本章的重点进行总结、强化以及分析病例,并留下课后讨论题目。

3.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课上互动:

1.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

(1)启发式提问引起课堂讨论:教师运用案例启发、引导学生对案例产生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知。

(2)教师举例引起课堂讨论:学习新知后,再次展示案例,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解决案例中所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延伸学习,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加以点评。老师起引导作用,主要锻炼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下互动:(互动过程中及时反馈、及时评价)

1.由于课前学生已经花费较多时间在案例的学习讨论上,为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多课业负担,因此课后互动采用自测的方法。

(1)临床上心悸病人的主要护理问题有哪些?

(2)如果一位心悸病人向你询问,出院后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调护,你将如何进行健康指导?

2.在微信群、QQ群随时回答解决同学的问题。

五、学习资源:

  1. 教学参考书:

(1)《中医内科护理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中医内科护理学》,徐桂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内科护理学》,徐桂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中医标准护理计划-内科分册》刘玉珍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5)《中医内科学》五版教材,张伯臾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6)《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 网络学习资源:

(1)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http://course.jingpinke.com/details?uuid=8a833999-20a7dbd5-0120-a7dbd51c-000b&objectId=oid:8a833999-20a7dbd5-0120-a7dbd51c-000a&courseID=S0300309

(2)爱课程:内科护理技术

http://www.icourses.cn/jpk/viewCharacterDetail.action?courseId=3989&sectionId=28196

3.文献:

[1]陈秀娟.中医护理干预对心悸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6,(03):137-138.

[2]孙晶.心悸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方法及意义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01):218.

[3]董桂霞.心悸病人中医辨证施护的原则[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68):95.

  •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和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一、

创设

情境

 

案例

导入

幻灯片播放:

病例展示。

教师提问:这是临床上典型心悸患者的临床表现。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你作为该患者的接诊护士,这个病人现在存在什么样的护理问题?

学生回答: 心悸心慌?乏力?

文本、图片依次展现并板书。PPT文本

让学生从病例中收集信息,并结合疾病特点,带着问题开始新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

 

教师追问: 对。那么这些护理问题是由于什么原因所导致的,我们又应该如何来予以辨证施护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心悸这个疾病。

 

PPT文本

 

通过总结刚才的话题答案,引入课堂的主题——心悸,由问题开始新课程学习。

 

 

 

 

 

 

 

 

 

 

 二、

讲授

过程

 

学习

新知识

 

 

教师讲解:

概念: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提问:与心悸关系密切的病因主要有哪些?

学生带着病例中所提出的问题听讲解,记录重点部分。

 

 

学生回答:风、寒、湿、热邪

PPT展示

图片、文本

通过对心悸各部分的讲解,强调重点部分,分析难点部分,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归纳

运用示意图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心悸发生的原由。

学生听讲解。

PPT文本

进行知识点总结,分析难点。

 

学以致用:再次展示病例,分析并解决案例中第一个问题,分析患者发病的病因及病机。

主要由学生讨论后进行回答。

PPT文本

加强学习方法应用。

 

 

教师讲解:

诊断与鉴别诊断部分。将心电图与脉象用图片的方式展示,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心悸的临床表现。

学生听讲解。

PPT文本

 

 

教师讲解及知识应用:

主要护理问题及辨证施护部分。

结合表格,并标记出每个证型的关键词,帮助学生掌握心悸不同证型的典型临床表现。

再次展示案例,提问案例中的患者属于何种证型,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护理技术。

掌握各证型的典型临床表现,并学会如何根据证型进行辨证施护。

 

 

 

 

结合案例及所学知识再次进行讨论。

PPT文本、图片

结合临床案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相结合。

 

 

 

 

  三、

巩固

知识

 

拓展

应用

 

总结:系统总结整个教学过程知识、技能、情感及价值的重点内容,把案例中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

学生根据本堂课所学知识,一起回忆,同学们可以归纳。

PPT文本、图表

加强知识点的印象,学会学习的方法。

 

布置课外练习作业:

查阅资料心悸的现代研究机理及书本上未提及,但又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

让学生收集资料,拓展学科知识。

PPT文本

课外作业源于课堂又高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阅读富有开放性、趣味性,增加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评价:

  通过案例的讨论结果及课下测试,初步掌握了心悸病人的护理评估、主要护理问题及辨证施护等中医护理临证的思维过程。通过以案例为导入的教学,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了对中医临床护理学的兴趣。通过老师的教授、课上互动以及总结归纳,基本形成了心悸的知识框架。

自我评价:

(1)通过讲授及提问,学生基本掌握了心悸的概念,病因病机;

(2)通过讲授及案例的引入,学生可以根据临床案例提出主要护理问题,并基本了解心悸病人辨证施护的过程;

(3)通过设置临床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同时留下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使用较多的表格、图片进行对比理解。将课本知识形象化,学生学习兴趣较高;

(4)通过小组讨论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参与了此次教学,并且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有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团队合作能力稍有欠缺。因此在经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此方面的监督与引导。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课后补充):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及建议):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