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教学设计(中医内科护理学)泄泻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 |
中医内科护理学 |
|||||||||||||||||||||||||||||||||||||||||||||||||||||
课程章节 |
第四章 脾胃病症 第三节 泄泻 |
授课学时 |
3 |
|||||||||||||||||||||||||||||||||||||||||||||||||||
所属院、部 |
护理学院 |
设计者 |
聂莎 |
|||||||||||||||||||||||||||||||||||||||||||||||||||
授课专业 |
护理学 |
授课年级 |
2015级 |
|||||||||||||||||||||||||||||||||||||||||||||||||||
一、(设计理念): |
||||||||||||||||||||||||||||||||||||||||||||||||||||||
(2)中医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各学科护理的基础,它突出了中医护理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思想,在护理学专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以案例为导入的教学法恰好可适用于这一综合性极强的课程。这是一种强调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教师指导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病例为先导,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课前思考、查阅资料并共同探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推理出疾病的护理诊断、主要护理问题等。而后教师进行总结后,学生带着所有疑问进入疾病的常规讲解,新知讲解完毕后,教师组织学生课堂上集中发言讨论,引导学生从临床案例中学习、熟悉、理解和掌握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及辨证施护。 |
||||||||||||||||||||||||||||||||||||||||||||||||||||||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
||||||||||||||||||||||||||||||||||||||||||||||||||||||
知识目标: (1)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泄泻的概念,病因病机,主要护理问题及辨证施护; (2)熟悉泄泻的讨论范围、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护治原则、证治分类及健康教育; (3)了解泄泻的历史沿革。 技能目标: (1)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对泄泻病证的识别能力; (2)掌握中医临床护理学的临证思维过程。包括能够独立进行泄泻病人护理评估,给出相对应的护理诊断,提出主要护理问题以及如何进行辨证施护; (3)通过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查阅文献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1)使用案例教学法,加强课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评判性思维以及自主学习的学习态度; (2)通过学习泄泻病人临床表现的讲解,帮助学生树立对泄泻病人的情感关怀,培养学生应具备的爱心及责任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举出用中医护理技术缓解泄泻病人症状的案例,体会艾灸、拔火罐、热熨、热熨法、自我按摩等健脾化湿、缓急止痛的有效性,树立学生用中医护理技术护理疾病的信心,加深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热爱。
|
||||||||||||||||||||||||||||||||||||||||||||||||||||||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
|
||||||||||||||||||||||||||||||||||||||||||||||||||||||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
||||||||||||||||||||||||||||||||||||||||||||||||||||||
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2015级护理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知识前已经具备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科目的基础知识,并且在本课程前面部分的授课中已经进行了三个章节的学习,因此对于本课程的学习思路应已初步了解。以上学习条件皆为本次教学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从学生的技能起点分析: 本课程是将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在中医内科疾病中的具体实践,而大部分学生的护理技能学习尚处于理论阶段,尚未能与临床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 (3)从学生的情感起点能力分析: 本课程作为护理本科专业必修特色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感觉枯燥无味,并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 (4)从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分析: 本科学生大多处于思维活跃的阶段,乐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特点有助于案例式教学的开展。但是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尚未形成全面。因此学生在整体理解、综合分析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教学预测: (1)由于本课程涉及以往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可能还存在遗忘之处,从而导致学习难度加大。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温故知新、架桥铺路的工作。 (2)由于大部分学生的护理技能尚处于理论阶段,不能较好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案例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能够学以致用。 (3)本课程作为护理本科专业的重要课程,由于其综合性强,辨证方法灵活多变等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 教法应对: 以案例为载体的工作过程情景教学。同时教师教学时还应该多使用举例、讨论、列示意图、图片等方法,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记忆。 |
||||||||||||||||||||||||||||||||||||||||||||||||||||||
四、教学方法: |
||||||||||||||||||||||||||||||||||||||||||||||||||||||
1.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
||||||||||||||||||||||||||||||||||||||||||||||||||||||
作为中医内科护理学最后一个疾病的学习,学生此时已熟悉了本课程的学习思路。以往的教学均是遵循统一模式,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鉴于此,对于本节课,我做了如下设计:
在讲解主要护理措施时,既结合理论知识,又联系临床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中医辨证施护在临床中的实用性。 (3)本次课将通过以真实案例为载体,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小组讨论,教师在此起到引导作用,同时在小组讨论过后予以评价。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整体性解决护理问题,培养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 (4)最后设置课后作业,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并给出课后学习网络资源,开阔学生的思维。 整堂课,应用了图片、图表、案例、文本等多种教学多媒体资源,采用了提问、讨论、推理等自主互动形式。 |
||||||||||||||||||||||||||||||||||||||||||||||||||||||
2.板书设计: |
||||||||||||||||||||||||||||||||||||||||||||||||||||||
黑板(白板)设计: (1)右侧为多媒体屏幕,左侧为板书部分 (2)黑板左侧书写章节的大标题及小标题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利用PPT承载信息量大,便于处理图片、利于内容的全面阐述等特点,结合本章的内容制作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媒体课件。 (1)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的方式展示内容,课堂生动活跃,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多媒体的多种展现手段结合,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2)最后利用PPT将本章的重点进行总结、强化以及分析病例,并留下课后讨论题目。 |
||||||||||||||||||||||||||||||||||||||||||||||||||||||
3.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
||||||||||||||||||||||||||||||||||||||||||||||||||||||
课上互动: 1.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 (1)启发式提问引起课堂讨论:教师运用案例启发、引导学生对案例产生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知。 (2)教师举例引起课堂讨论:学习新知后,再次展示案例,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解决案例中所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延伸学习,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加以点评。老师起引导作用,主要锻炼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下互动:(互动过程中及时反馈、及时评价) 1.由于课前学生已经花费较多时间在案例的学习讨论上,为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多课业负担,因此课后互动采用自测的方法。 (1)试述泄泻的概念及分类; (2)临床上泄泻病人的主要护理问题有哪些? (3)简述泄泻的主要护理措施; (4)如果一位泄泻病人向你询问,出院后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调护,你将如何进行健康指导? 2.在微信群、QQ群随时回答解决同学的问题。 |
||||||||||||||||||||||||||||||||||||||||||||||||||||||
五、学习资源: |
||||||||||||||||||||||||||||||||||||||||||||||||||||||
(1)《中医内科护理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中医内科护理学》,徐桂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内科护理学》,徐桂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中医标准护理计划-内科分册》刘玉珍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5)《中医内科学》五版教材,张伯臾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6)《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http://resource.jingpinke.com/details?uuid=ff808081-2d07d139-012d-07d16251-1f45&objectId=oid:ff808081-2d07d139-012d-07d16251-1f46 3.文献: [1]何兴芳,魏福勇,高秀丽,唐金华,张雪梅. 慢性直肠炎的中医护理体会[J]. 河北中医,2014,(09):1414-1415. [2]李建英,林晓燕,甘有君,郑婷. 吴茱萸外用缓解急性腹痛临床护理[J]. 新中医,2013,(08):248-249. [3]沐彩霞. 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施护[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05):120-121. |
||||||||||||||||||||||||||||||||||||||||||||||||||||||
|
||||||||||||||||||||||||||||||||||||||||||||||||||||||
|
||||||||||||||||||||||||||||||||||||||||||||||||||||||
学生评价: 通过案例的讨论结果及课下测试,初步掌握了泄泻病人的护理评估、主要护理问题及辨证施护等中医护理临证的思维过程。通过以案例为导入的教学,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了对中医临床护理学的兴趣。通过老师的教授、课上互动以及总结归纳,基本形成了泄泻的知识框架。 自我评价: (1)通过讲授及提问,学生基本掌握了泄泻的概念,病因病机; (2)通过讲授及案例的引入,学生可以根据临床案例提出主要护理问题,并基本了解泄泻病人辨证施护的过程; (3)通过课前设置临床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同时留下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使用较多的表格、图片进行对比理解。将课本知识形象化,学生学习兴趣较高; (4)通过小组讨论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参与了此次教学,并且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有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团队合作能力稍有欠缺。因此在经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此方面的监督与引导。 (5)通过文献资料下载情况来看,仅有少数学生进行下载。表示学生普遍存在缺乏阅读文献方面的意识。因此经后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理解文献的重要性及诸多好处,从而培养其查阅文献的习惯。 |
||||||||||||||||||||||||||||||||||||||||||||||||||||||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课后补充): |
||||||||||||||||||||||||||||||||||||||||||||||||||||||
|
||||||||||||||||||||||||||||||||||||||||||||||||||||||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及建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