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中内护

03教学设计(中医内科护理)消渴

发布时间:2017-10-10 11:23:47 浏览次数: 【字体:

教学设计文案

 

 

 

 

 

 

 

 

 

 

讲授课程:中医内科护理

章 名 称:第七章气血津液病证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

中医内科护理

课程章节

第七章气血津液病证  第四节消渴

授课学时

3

所属院、部

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设计者

吉思

授课专业

护理本科

授课年级

2014级

一、(设计理念):

 

中医内科护理,应用整体观念的理念、辨证施护的方法和传统的护理技术,指导临床各专科常见病证进行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的一门学科。注重对学生中医护理临证思维、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各病证的学习,如日复一日,全以传统教授式教学,上课不免流于形式,学生不免觉着索然无味,既不利于对学生传授知识,也不利于对学生培养能力。

本次课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CBT)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变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病例教学中,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查阅各种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使得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变得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在课堂进行交流,老师给予总结、点评,增加师生之间双向的交流。这样,通过病例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注重对学生中医护理临证思维的培养。

设计总图:

学生准备

(课前2周,将病例发给学生。学生阅读病例,查阅资料,初步形成关于病例中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

 

 

小组讨论准备

(分成若干小组,尽量做到小组成员多样化,表达异议的机会较多,会促使学生对病例的理解更为深刻)

 

 

小组集中谈论

(各小组派出代表,发表本组对病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教师充当组织者和主持人角色)

 

 

总结阶段

(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此次学习收获、体会,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教师总结、点评)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知识目标:

(1)掌握消渴的概念、病因病机、护治原则,主要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

(2)熟悉消渴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证治分类、护理评估、健康教育

技能目标:

能根据所学知识(护理学导论、健康评估、中医基础、中医诊断等),结合老师给予的病例,能有效、正确评估患者状态,提出正确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1)分析病例中,启发学生怀着批判性态度思考护理问题的合理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2)通过病例分析与集体讨论,增强学生对护理的兴趣与理解,鼓励不断完善护理程序

(3)通过健康指导宣传,正视糖尿病的危害性,谨防糖尿病并发症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消渴的主要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

难点:

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以病例的形式,学生如何对疾病进行辨证分析,指出主要护理问题并提出护理措施等,然后集体讨论修正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学情分析:

(1)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时代特征

渴望表现自我,注重自我感受,希望在平等交流中追求真理。此外,互联网等媒体极大丰富青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内容,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及时代特征,恰恰利于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2)已有知识结构

本班学生为护理专业大三学生,已学习了护理学导论、健康评估、中医护理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营养与膳食等相关课程,对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有基本的认识,加上经过前面六章病证的学习,对病例中提出的问题,已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学生薄弱环节

前面章节师生交往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掌握仍旧较为薄弱,因此对于新病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较为费劲,所以本次课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对疾病进行辨证分析,提出正确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

教学预测:

(1)能准确找出病例阳性资料,提出护理问题,提供部分健康指导意见。

(2)对疾病进行辨证分析,是学生争议最大的地方,也是本次CET教学最精彩之处,学生在集体讨论中,不断强化学生,使得学生意识到,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是消渴病的主要病机。而为何肾阴亏虚会导致尿量频多,小便混浊等症状,在集体讨论中,学生从病例出发,或能帮助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中产生新的认识,或是锦上添花,或是茫然无措。

(3)在小组集中讨论阶段,老师充当组织者和主持人角色。后面总结阶段,如果全然按照CET教学来设计,学生能力强、领悟能力高的学生获益匪浅,但是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依赖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在老师总结点评中,时间会适当增加,用于理顺本次课内容,尤其帮助学生对肺、脾、肾等脏腑的功能,重新理顺思路,加深理解,夯实基础。

 

四、教学方法:

1.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本次课采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 teaching,CBT),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讨论,探讨问题的答案。侧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因此,要求学生要有较高自觉性,只有学生自主学习、讨论,课上教师方能有的放矢,达到预期效果。

CBT教学,分成四阶段:学生准备、小组讨论准备、小组集中讨论、总结阶段。

学生准备阶段——学生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为了敦促学生好好准备,将这次小组讨论的结果作为考核内容之一。

小组讨论阶段——一来为了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二来为了课堂集中讨论中学生能相互促进,教师提出要求,每组学生自行组织形式讨论,组与组之间不能相互干涉。让组长、组员们相互监督。

小组集中讨论阶段——因班级人数较多,74人,分成9个小组,而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每位代表发言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教师严格控制时间,90分钟内完整该阶段。

总结阶段——学生就各种发言讨论后进行总结、反思已解决和未解决的问题,形成最终结论。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教师总结点评,理顺本节教学内容。时间控制在20分钟。

 

2.板书设计:

黑板(白板)设计:

重点区

意义:列出关键词,既有条理有重点突出

一、消渴概述

二、病因病机

肺燥

胃热

肾虚

变证:阴损及阳,阴阳俱虚

      病久入络,血脉瘀滞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护治原则

五、主要护理问题

六、辨证施护

1.病情观察

2.生活起居

3.饮食护理

4.情志护理

5.用药护理

6.对症护理

黑板(白板)设计:

便写区

意义:便于学生集中讨论,并进行反思与总结

班长(或学习委员)板书记录每个小组讨论结果(辨证分析、护理问题)

第1小组为模板,第2小组对前面有异议处,以彩笔旁注,以此类推

如:

诊断:消渴

辨证分析:肾阴亏虚,兼有血瘀

护理问题:

(1)尿量频多:与肾阴亏虚、无权约束小便有关

(2)口渴多饮:与阴津亏损有关

(3)视物模糊:与肝肾阴虚、肝失濡养,精血不能上濡于目有关

……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以PPT形式,将消渴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护治原则、主要护理问题、辨证施护、健康教育等内容理顺、贯通。难点在于理顺病因病机部分。

 

 

3.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课上互动:

小组集体讨论阶段:各个小组派出代表,以PPT的形式,发表本小组对于病例的分析,提出护理问题。发言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第1小组发言完毕后,第2小组成员根据前者发言提出异议并给予解释,以此类推。

总结阶段:讨论完毕后,学生就各种发言讨论后进行总结、反思已解决和未解决的问题,形成最终结论。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教师总结点评,理顺本节教学内容。时间控制在20分钟。

课下互动:

一、课前2周,教师将病例材料发给学生。学生阅读病例材料,查阅相关病证的资料,搜集信息,积极思索,初步完成思考题,提出护理问题、护理措施。

病例材料:患者李某,女,45岁,退休工人。身高160cm,体重60kg 。

8年前不明原因出现乏力、口渴、皮肤瘙痒、视力模糊、消瘦等症状。去当地医院检查,空腹血糖:17.8mmol/L,尿糖(++++),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但需长期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医生建议出院后,继续饮食控制并使用胰岛素笔,继续维持治疗。可李阿姨本人较难接受长期控制饮食和注射胰岛素素的治疗,并且认为注射胰岛素就像吸毒一样,易成瘾,一用就离不了,有一种抵触心理。但近1年来,面部及躯体经常发生疖肿,1年来自觉两眼视物不清,双下肢麻木。刻下:尿量频多,小便混浊,口渴多饮,口干唇燥,腰膝酸软,乏力,时有头晕,皮肤干燥、瘙痒,视物不清,双下肢麻木,脚趾时有刺痛,入夜尤甚,大便干结,舌质黯红,舌苔薄黄,脉沉细涩。

体检:见足跟部皮肤有一ø1.0cm大小的溃破,痛感不明显,余无特殊发现。

辅助检查:空腹血糖:15.6mmol/L,尿糖(++++)。

思考题:

(1)病例中有哪些阳性资料?患者目前所患是何病何证?具体分析

(2)根据病人目前的病情,主要存在哪些护理问题?如何解决?

(3)经过治疗和护理,病人病情明显好转,应为病人和其家属提供哪些健康指导?

二、将74名学生,以宿舍成员为单位,划分由8~9人组成的9个小组。将思考题完成情况,以PPT形式展示。(方便代表讲解意见,也便于学生观看,适合大班教学)

 

五、学习资源:

 

教学参考书

(1)《中医内科护理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中医内科护理学》,徐桂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内科护理学》,徐桂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5)《营养与膳食指导》,李锦治主编,第二军医出版社

网络学习资源

http://nk.vodjk.com/a/105721.shtml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文献资源

    1.张志群.糖尿病病人的中医护理及健康指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

2.石艳,刘威.86例糖尿病足的中医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

3.张艳玲.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

4.何素梅.消渴的中医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

 

六、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1.本次课结束后,学生课后作业:根据原病例,能按要求指导病人饮食治疗具体措施,并能为病人制定一份食物营养替换表。(结合营养与膳食的知识,消渴病人的饮食护理要求)

2.酮症酸中毒有何临床表现,如何处理?

七、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评价:

见“小组病例讨论评分表”(附表)

教师在评价学生过程中,基本掌握大部分学生学习动态,对消渴病的认识,如何辨证分析,能否提出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等问题,了然于心,对日后改进教学有帮助。

变换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学生对消渴病证有基本的知识框架。

自我评价:

1.小组讨论准备阶段,按照CBT的设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年龄、个性等不同,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这样能确保小组成员的多样化,那么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会有更多不同意见参与讨论,能加深学生对病例的理解和分析,也能促进本小组学生相互学习。但是,本次课是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划分小组的,既是出于方便的考虑,也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并没能完全把握。

2.班级人数较大74人,分9小组,课堂讨论时间受限,遇到精彩之处、学生困惑之处或冷场时候,处于主持人角色的教师,善于把握课堂,引导学生消渴病辨证分析的思路,找到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措施。时间安排紧凑,对老师控场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有较高要求。临场有匆忙的感觉。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课后补充):

包含尚未包含在内的设计内容,授课过程中的不足与改进方法。

    1.在学生中首次运用CBT教学方法,自觉性较差的学生,会收获甚微。对踊跃参与,积极思考的学生而言,该教学方法,侧重培养了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

2.在课后设计中,学生完成情况良好。基本能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按消渴病人饮食护理要求,制定一份营养替换表。可以肯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教师可多锻炼学生,培养学生。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及建议):

 

 

 

 

 

 

 

 

 

 

 

             
 

 

 

 

 

 

 

附表

小组病例讨论评分表

 

 

评估项目

评价等级

优秀

良好

中等

合格

1.课上积极参与讨论

 

 

 

 

2.课前努力完成布置任务

 

 

 

 

3.乐于分享有价值的资料

 

 

 

 

4.能友好真诚第提出反馈和建议

 

 

 

 

5.虚心听取反馈、建议并做出改进

 

 

 

 

6.善于从病例的描述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7.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料来源

 

 

 

 

8.所分享信息内容正确、有价值

 

 

 

 

9.能列出病人的主要护理问题并找到学习要点

 

 

 

 

10.分析问题有条理且逻辑性强

 

 

 

 

11.可以脱离数目资料讨论,回答问题

 

 

 

 

12.合理分配并控制讨论时间

 

 

 

 

13.阐述观点重点突出,清晰易懂,长短合宜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