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教学设计(中医内科护理)哮证
教学设计文案
讲授课程:中医内科护理学
章 名 称:第二章肺病病证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 |
中医内科护理 |
|||||||||||||||||||||||
课程章节 |
第二章肺病病证 第三节哮证 |
授课学时 |
3 |
|||||||||||||||||||||
所属院、部 |
护理学院 |
设计者 |
黄萍 |
|||||||||||||||||||||
授课专业 |
护理本科 |
授课年级 |
2014级 |
|||||||||||||||||||||
一、(设计理念): |
||||||||||||||||||||||||
本次课设计采用范例教学法。范例教学就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教学与学习,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并把学科的系统性与学生的主动性统一起来。通过对“范例”的接触,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那些在课堂上没有学过的内容或潜在的内容为学生所认识,引起学生自发学习的兴趣。 设计思路:观看视频→讲授概念→展示目标→导入病案→知识讲解→习题拓展→归纳总结。 |
||||||||||||||||||||||||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
||||||||||||||||||||||||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
||||||||||||||||||||||||
知识目标: (1)掌握哮证的概念、病因病机,哮证的主要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 (2)熟悉哮证的护治原则及护理评估; (3)了解哮证的健康教育。 技能目标: (1)学会哮证发作时的应急处理; (2)做好健康宣教和饮食护理。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1)学习态度: ①培养学生中医护理临证思维、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②结合案例,强化学生临床实践能动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理解和尊重其他成员的意见。 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学习的理念。 |
||||||||||||||||||||||||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
重点:(1)哮证的概念、临床特征; (2)哮证的主要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 难点:哮证的病因病机 |
||||||||||||||||||||||||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
||||||||||||||||||||||||
学情分析: 中医临床护理学是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运用临证思维方法,遵循中医护治原则,具体阐述 各专科病证的预防、保健、康复和护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在临床各科中的具体实践。本门课程所教授的对象为护理专业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的护理本科大三学生,她们之前已经学习了护理学导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健康评估等知识,对中医护理的认知在理论上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学生尚未进入临床见习,本门课又是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桥梁课程,由于所教授的内容为课本第二章,学生刚接触这本门课,对该学科的特点和规律还认识不深,对疾病辨证施护的理解存在难度,所以本次课特别选择了范例教学法,通过典型病案分析,层层揭开疾病发展过程和动态,引入护理临证思维方法与路径,在范例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积极地和主动地去学习,自己去理解、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学习。 教学预测: 本章节知识系统性很强,而且学生尚无临床见习经历,缺乏临床护理诊疗思维模式及运用中医 理论知识分析、诊断疾病的辨证施护能力,如何把学生已有的碎片化知识整合起来将是本次课突破 的难点。教师应结合典型案例的分析,多与学生互动,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思考问 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
四、教学方法: |
||||||||||||||||||||||||
1.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
||||||||||||||||||||||||
病案分析: 杨建,男,52岁,已婚,油漆工。2010年2月17日就诊。 阵发性痰鸣气促3年,复发7天。 患者3年前长时间闻油漆后出现咳嗽、胸闷、气喘、呼吸不畅,约20分钟后自行缓解。但近2年来每因感冒、闻油漆而复发,曾用“头孢拉定、氨茶碱、舒喘灵气雾剂”等治疗,效果不显著。7天前因受凉出现痰鸣气喘,持续不能缓解,胸闷,不能平卧,咳嗽阵作,遂来院就诊。刻下:喉中哮鸣有声,咳嗽胸闷,不能平卧,动则喘息,咳白色泡沫样黏痰,大汗淋漓,心慌心烦,腹胀纳差,精神不振,夜寐欠安,二便调。 既往史:有浅表性胃炎病史4年。 否认家族病病史。 有花粉过敏史。 查体:T36.5℃,P100次/分,R30次/分,BP120/72mmHg。呼吸急促,口唇紫绀,舌暗红有裂纹,苔中部黄略燥,脉细数。胸廓对称,两肺广泛性哮鸣音,肺底散在湿啰音,双下肢轻度浮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9.0×109/L,嗜酸性粒细胞0.8×109/L。胸片示两肺纹理粗重,透气度增加。 【提出问题】 ①本例患者目前的表现有何特点?如何辨病辨证? ②患者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③患者病情会有哪些转归?分别如何护治? |
||||||||||||||||||||||||
2.板书设计: |
||||||||||||||||||||||||
黑板(白板)设计: 板书部分分为重点区和便写区,在利用多媒体 课件授课期间,在便写区随时书写与课件互补的内容,此外,阶段性在重点区总结,列出课程重点内容的关键词,复习的同时,提示学生重点并记忆。举例如下: 重点区:一、概念 二、病因病机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辨证要点 五、护治原则 六、证治分类 七、主要护理问题 八、辨证施护 九、健康教育 便写区:风邪、花粉、喘证等。
|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视频,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 一、视频:玄月哮喘发作 二、提出与视频相关的问题 三、概念 四、展示三维教学目标 五、病因病机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辨证要点 五、护治原则 六、证治分类 七、主要护理问题 八、辨证施护 九、健康教育; 十、病案分析。 |
|||||||||||||||||||||||
3.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
||||||||||||||||||||||||
课上互动: (1)首先观看一段视频,通过问题的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结合病案,引出授课内容; (3)小组讨论并展示讨论结果; (4)讲授哮证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知识系统化; (5)回顾哮证辨证施护的过程。 课下互动: 上课前的活动: (1)全班以宿舍为单位,分成8个组,并学出小组组长; (2)老师提前一周把病案材料发给学生。 上完课后的活动: (1)学生可通过电话、短信、微信、QQ等方式和老师联系探讨学术问题; (2)教师把上课课件留给学生,供学生课后回顾复习。 |
||||||||||||||||||||||||
五、学习资源: |
||||||||||||||||||||||||
1.教学参考书: (1)王琦.《中医临床病证护理学》,200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2)周仲瑛.《中医内科护理学》,2010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蔡学联.《疾病个案护理程序应用范例》,2013年,军事医学出版社。 2.网络学习资源: (1)http://weike.enetedu.com/play.asp?vodid=157898&e=1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特等奖,钟南山,《内科学》支气管哮喘概论; |
||||||||||||||||||||||||
六、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
||||||||||||||||||||||||
1.全班以宿舍为单位分成8组,每组完成一份作业,内容为课本第70页病案二的练习,要求下次上课前交。 2.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分享中医护理在哮证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及精品课程资料,以开阔视野。 |
||||||||||||||||||||||||
七、教学效果评价: |
||||||||||||||||||||||||
学生评价: 采用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教学评价表(学生用),给同学们在课后立刻评价。(附后) 自我评价: 对于本次教学,教师在驾驭课堂把握讨论时间能力上有所欠佳,讨论环节上略显不紧凑。 |
||||||||||||||||||||||||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课后补充): |
||||||||||||||||||||||||
包含尚未包含在内的设计内容,授课过程中的不足与改进方法。
|
||||||||||||||||||||||||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及建议): |
||||||||||||||||||||||||
|
||||||||||||||||||||||||
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教学评价表(学生用)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习体验指标 |
优秀 |
良好 |
中等 |
合格 |
课堂气氛活跃 |
|
|
|
|
激发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 |
|
|
|
|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
|
|
|
|
锻炼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
|
|
|
|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
|
|
|
|
增强合作学习能力 |
|
|
|
|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
|
|
|
|
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
|
提高对学习内容掌握 |
|
|
|
|
实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联系 |
|
|
|
|
优于传统教学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