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三章 临床营养基础
教学设计文案
讲授课程:临床营养学
章节名称:第三章 临床营养基础
教案主题:临床营养基础
适用专业:护理类专业(中职升本)
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 |
《临床营养学》 |
|||||||||||||||
课程章节 |
第三章 临床营养基础 |
授课学时 |
6 |
|||||||||||||
授课专业 |
护理(中职升本) |
授课年级 |
二年级 |
|||||||||||||
一、教学目的: |
||||||||||||||||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状况评定的常用方法,医院常规膳食和治疗膳食的种类、适应人群及食物选择。 2.熟悉医院膳食的膳食原则。 (二)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比较相关各种医院治疗膳食的异同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对临床营养学引入视频的讲解,提高学生对临床营养学在医学治疗中的重视程度。 2.通过讲述营养风险筛查的案例,加强学生防范营养风险的意识。 |
||||||||||||||||
二、教学思想 |
||||||||||||||||
本人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仅注重“如何教”,更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学”。因此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分析,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法,小组讨论教学法,讲授法,头脑风暴法等。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设计了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问题,给学生呈现了脉络清晰,逻辑性强,便于学习的内容。通过多种形成性评价方法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互动学习,为学生的护理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
||||||||||||||||
三、教学分析 |
||||||||||||||||
1.教学内容分析 |
||||||||||||||||
本章课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的内容:第1节 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状况评定;第2节 医院膳食;第3节 肠内肠外营养。 教材首先介绍了营养风险筛查的方法和营养状况评定的方法;再对住院患者的医院膳食的种类和肠内肠外营养进行详细阐述。 |
||||||||||||||||
2.教学重点、难点 |
||||||||||||||||
重点:医院常用膳食和治疗膳食的种类、适应人群及食物选择。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教学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难点:营养状况评定的各种方法的理解。通过实例的引入和生动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种类繁杂的营养状况评定的各种方法。 |
||||||||||||||||
3.学情分析 |
||||||||||||||||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护理专业大三的学生,经过前段教学的接触和交流,并经课外网络平台了解到该班级学生有以下特点: (1)课程授课对象为护理学(中职升本)大学三年级学生,学生的医学基础、护理学基础等基础知识较扎实,有利于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思维较活跃,课堂气氛较好,大多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 (2)学生具有一定的自行思考的方法与能力。 (3)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比较强。 |
||||||||||||||||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 |
||||||||||||||||
1.教学策略 |
||||||||||||||||
这是一次理论性强,专业性强的基础课,内容有些生硬和枯燥,不利于知识的接受和记忆,显得呆板枯燥、难于理解和掌握,丧失学习兴趣,鉴于此,对于本节课,我做了如下设计: 本课以新闻视频为引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结合实际学习。以相关的案例激发学生对临床营养学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具体的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状况评定的常用方法等知识点时,多举例,多用图片和生动的生活化案例对比讲解,学生容易掌握,有效培养学生总结分析的能力。 在讲课过程中,也穿插一些小提问,起到提神,唤起思考,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 最后设置小结和课后作业,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课外搜集资料,有利于学生将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整堂课,应用了图片、图表、案例、文本等多种教学多媒体资源,采用了提问、讨论等自主互动组织形式。 |
||||||||||||||||
2.教学方法 |
||||||||||||||||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小组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运用在临床医学案例为先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教师进行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2)小组教学法: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明确人员分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小组教学的优势,培养同学沟通与合作能力。学习小组在课前进行预习、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然后学生自己总结反思,老师总结、点评。 |
||||||||||||||||
五、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6学时
具体阐述如下表所示:
|
||||||||||||||||
六、板书设计 |
||||||||||||||||
黑板(白板)设计: 右侧为多媒体屏幕,左侧为板书部分 黑板左侧书写章节的大标题及小标题 ①体质指数BMI。 ②医院膳食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利用PPT承载信息量大,便于处理图片、利于内容的全面阐述等特点,结合本章的内容制作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媒体课件。 |
||||||||||||||||
七、课下互动 |
||||||||||||||||
在微信群、QQ群随时回答解决同学的问题。 |
||||||||||||||||
八、学习资源: |
||||||||||||||||
1. 教材:《临床营养学》张爱珍主编,卫生部“十二五” 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是护理专业《临床营养学》的主要教材。 2.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经验,制作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本学科学习特点。 3.网上教学平台:通过QQ群和微信群,课下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4.网络学习资源:http://www.cnsoc.org/(中国营养学会); 5.相关文献资料: [1] 杜小亮,陈冬利,王为忠.常用的营养风险筛查方法[J]. 《肠外与肠内营养》,2010, 17(5):309-312. |
||||||||||||||||
九、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
||||||||||||||||
指导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选题、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开展相关研究。
|
||||||||||||||||
十、教学效果评价: |
||||||||||||||||
学生评价:表示对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授课方法、内容的前沿性、课堂气氛活跃都表示基本满意。 自我评价:本次课基于问题式教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贴近临床,联系实际,突出了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并且能用启发性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师生互动。
|
||||||||||||||||
十一、教学反思与改进(课后补充): |
||||||||||||||||
本课程运用启发式、讲解式、引导式、提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视频、图、文、实物等多种教学资源,紧紧围绕“临床营养”这一主题进行讲解。 学生在课堂中思想活跃,气氛热烈,与教师进行互动活动时能够积极回答问题,敢于表现自我。而老师充当的只是帮助学生梳理问题、点拨疑难的辅助者角色,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后,训练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