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2
课程编号:BJ0505001(XZ0505003)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选修课2学分,34学时,理论28,实验6)
学时/学分:3学分,总学时48,理论42,实验(见习)6。
一、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临床营养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为必修课,共48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践6学时。
《临床营养学》是临床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以及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康复有着重要影响的学科。
随着临床营养学的发展,临床营养问题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且人们已经认识到,膳食结构不合理,会引起与营养相关的一系列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痛风、肥胖症及肿瘤等等,而通过营养干预、营养治疗及营养护理则可达到预防疾病、减轻症状、控制病情、促进康复的目的。平衡膳食与合理营养、营养支持与营养护理,不仅可以预防疾病、促进康复,还可延年益寿。因此,在《临床营养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把握疾病的营养干预与营养支持及营养护理作为重点。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
1.掌握:①能量及各类营养素的分类、营养学意义、膳食来源及供给量、缺乏与过量的危害等知识;②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状况评定的常用方法,医院基本膳食和治疗膳食的种类、适应人群及食物选择,肠内、肠外营养制剂类型、护理要点;④常见疾病的相关营养素特点与营养护理要点。
2.熟悉:①各类营养素的营养评价方法;②各类健康人群对营养的需求;③医院膳食的膳食原则及肠内、肠外营养的适应症;④常见疾病的营养知识和营养学原则。
3.了解:①临床营养学的发展趋势;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原则;③试验膳食的种类及原理;④相关营养素对代谢性疾病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实践能力的培养:能指导各类人群的健康饮食和指导患者合理选择食物,评价机体营养水平,且能够从事营养咨询、健康教育和营养干预工作。
2.研究营养与疾病的关系,能用营养知识防制疾病、治疗疾病,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
3.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4.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挖掘解决问题多种方案的能力。
通过本次课学习,期望对学生起到抛砖引玉、举一反三的作用,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态度目标:
教书育人,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爱岗敬业,树立精益求精的慎独意识,培养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精神,为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 营养学基础
【目的要求】
1.掌握能量及各类营养素的分类、营养学意义、膳食来源及供给量、缺乏与过量的危害等。
2.熟悉各类营养素的营养评价方法。
3.了解膳食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能量
第二节碳水化合物
第三节蛋白质
第四节脂类
第五节维生素。
第六节矿物质
第七节水
第八节膳食纤维
第二章 健康人群的营养
【目的要求】
1.掌握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
2.熟悉各类健康人群对营养的需求。
3.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原则。
【主要内容】
第一节膳食与营养
第二节婴幼儿的营养
第三节儿童的营养
第四节青少年的营养
第五节成年人的营养
第六节老年人的营养
第七节孕妇和乳母的营养
第三章 临床营养基础
【目的要求】
1.掌握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状况评定的常用方法,医院基本膳食和治疗膳食的种类、适应人群及食物选择,肠内、肠外营养制剂类型、护理要点。
2.熟悉医院膳食的膳食原则及肠内、肠外营养的适应症。
3.了解试验膳食的种类及原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状况评定
第二节医院膳食
第三节肠内肠外营养
第四章 常见疾病的营养
【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疾病的相关营养素特点与营养护理要点。
2、熟悉常见疾病的营养知识和营养学原则。
3、了解相关营养素对代谢性疾病的影响。
【主要内容】
第一节循环系统疾病与营养
第二节消化系统疾病与营养
第三节泌尿系统疾病与营养
第四节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与营养(自学)
第五节内分泌系统疾病与营养
第六节代谢性疾病与营养
第七节感染性疾病与营养营养(自学)
第八节外科疾病与营养
第九节恶性肿瘤与营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居中,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希望学生能重点掌握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及营养素的膳食来源与参考摄入量,知道合理选择食物,能自主配膳,既能给健康人群安排膳食,也能给患者安排食谱,尤其是能熟练运用食物交换份法给糖尿病患者计算并安排合理膳食(难点)。在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能科学指导不同人群的合理膳食,能给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及营养评价,并能针对不同的病情选择适宜的医院基本膳食或治疗膳食,加强营养监测,促进康复。
因此,在临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把握疾病的营养干预与营养支持及营养护理为重点。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传统与现代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例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设问法、翻转课堂等,结合多媒体与见习,善于课堂启发,并与学生互动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章节 | 内容 | 学时分配 |
第一章1~3节 | 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 3学时 |
第一章4~5节 | 脂类、维生素 | 3学时 |
第一章6~8节 | 矿物质、水、膳食纤维 | 3学时 |
第二章1~3节 | 膳食与营养、婴幼儿、儿童的营养 | 3学时 |
第二章4~7节 | 青少年、老年人、孕妇和乳母的营养 | 3学时 |
第三章1~2节 | 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状况评定、医院膳食 | 3学时 |
第三章第3节 | 肠内、肠外膳食 | 3学时 |
第四章第1节 | 循环系统疾病与营养 | 3学时 |
第四章第2节 | 消化性系统疾病与营养 | 3学时 |
第四章第3节 | 泌尿系统疾病与营养 | 3学时 |
第四章第5节 | 内分泌系统疾病与营养 | 3学时 |
第四章第6节 | 代谢性疾病与营养 | 3学时 |
见习 | 营养学基础 | 3学时 |
第四章第6节 | 代谢性疾病与营养 | 3学时 |
第四章第8节 | 外科疾病与营养 | 3学时 |
第四章第9节 | 恶性肿瘤与营养 | 3学时 |
七、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考核方式:闭卷。
2.考试成绩评定:期末成绩60%,课堂讨论和平时成绩30%,实训成绩占10%。侧重过程性评价。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居中,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使用教材:《临床营养学》.张爱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参考:
1.《临床营养学》.史琳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临床营养学》.孙孟里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3.《临床营养学》.蔡威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4.《营养学习题精选》.孙长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5.《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科学出版社
撰写人:江育萍审核人:
说明:
1.填写2015-2016学年教学任务是于2015年11月23日前上交的,所以当时是按照旧的大纲安排见习的。
2.2015年12月23日收到通知重新修订教学大纲,且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课时减少(48减少为34)。
3.当时我正承担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护理类“十三五”规划教材《临床营养学》的主编,这本教材计划2016年7月出版,所以就按照这本新教材修订了实习大纲。(新教材总学时为36,即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