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外护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第十七章乳腺癌护理)

发布时间:2017-10-10 16:38:26 浏览次数: 【字体: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

外科护理学

课程章节

乳腺癌的护理

授课学时

4学时

所属院、部

护理学院

设计者

梁丰 周薇 王章安

授课专业

护理专业

授课年级

2012级护本

一、设计理念

根据教学内容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层层相扣的6个环节,分别是:引入主题、框架构建、循序渐进、记忆巩固、知识深化、评价与反馈。

(一)引入主题

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它在各种认知活动中起着主导的作用。由于注意,人们才能集中精力去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深入地思考一定的问题,而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扰,否则人类的各种智力因素,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过程将得不到支持而失去控制。因此,用引起社会广泛争议的话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一方面引起学生对本课论题的注意和兴趣,全身心进入学习预备阶段;另一方面诱使学生提取现有的医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话题进行争辩,教师可从学生思想的碰撞中找出他们的认知偏差,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重点。

(二)框架构建

医学学科多而复杂,学科之间多有交叉,引导学生学会对庞大的信息进行组织分类(学习的组织策略),可以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和知识提取速度。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结合幻灯片的模式勾勒出本章节的知识框架,理清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示医疗与护理之间的对应关系,帮助学生构建立体的知识框架。

(三)循序渐进

  • 医疗层面

以患者自觉不适到确诊治疗的时序为主线,逐级呈现视觉刺激材料,结合简明的正常乳腺解剖,加深学生对乳腺癌临床表现的理解。教学材料引发的恐惧情绪有利于同理心(共情)的产生,由此引起学生对后续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学习兴趣。以诊疗为一个学习节点,以新学的知识制造新的认知冲突,呼应课题开头的争议话题,借实际案例分析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护理理论层面

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可进入护理措施的学习。作为本科层次的护理学生,不能局限于中等教育阶段的“懂得做”,要开始培养思考和科研能力,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和“还能怎样做?”;不但要能准确地判断出病人的首要的护理问题,还要能迅速地制定出相应护理计划并实施,更要能根据实施的结果进一步完善前期的护理计划,以得到更优质的护理效果。乳腺癌护理作为本章节的学习重点难点,教师再次利用思维导图展现护理措施与医疗方案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学生分析病情、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的能力和效率。

  • 护理实践层面

护理技术既包含陈述性知识也包含程序性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全体都必须跟教师一起互动学习,同步演练,教师及时纠正与鼓励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心理资源,让学生的处在一定的兴奋状态以保持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动机。

  • 人文关怀层面

病人真实的情感表达、症状描述和效果反馈是制定和改善护理计划的基础,因此护士必须具备与患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经并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设置常见的临床案例让学生思考与演练。

(四)记忆巩固

  • 课程结束组织学生及时回顾与小结,有利于记忆的保持。

  • 自主小结替代讲授式小结有利于学生掌握复述、组织和深加工的学习策略。

  •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情况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形成反馈回路。

(五)知识深化

提供扩展学习的资源与材料,鼓励课后对课题感兴趣的部分进入深入研究。

开放外科护理实训中心,监控系统记录实训情况用于评定平时成绩和教改科研。

(六)评价与反馈

教师结合课后作业、实训与理论考核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及时将评定结果和意见反馈给学生,以提高其学习的效能。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学生能说出乳腺癌患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 学生能说出综合治疗在改善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方面的作用。

  • 学生能掌握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要点

  • 技能目标:

    • 学生有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 学生能通过评估病人制定并实施个体化护理方案的能力。

    • 学生能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减轻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 情感目标:

    • 学生能以客观和专业的态度学习乳房的疾病。

    • 学生有积极进行护患沟通和健康宣教的意识。

    • 学生及时察觉问题并给予乳腺癌患者人文关怀。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乳腺癌术后伤口与引流的护理;术后康复教育

难点:能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评估患者术后的身心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 学情分析

  • 教学对象是医科院校本科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过两年的医学基础课程和护理学基础的学习,具备基础医学理论及护理理论知识,有较强的自学和理解能力。但受教育评价制度的影响,本科学生不习惯自主发现与思考,偏爱“标准答案”和“考试重点” ,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多是“片断性”的,缺乏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长时间对模型假人的操作训练,使其不擅长与初次见面的病人交流与沟通,缺乏人文关怀意识。

    对于乳腺癌,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的健康宣传有所了解,但对它却没有系统的理论认识。乳房作为女性的性器官,即便是医学高年级的学生大多也羞于讨论,这种情绪不利学生在临床工作中与乳腺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因疾病的特殊性,女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对乳腺癌患者产生同理心,而男护生则不然。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能更好地进入状态,能更敏锐地感知乳腺癌患者的身心需要,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计划。

  • 教学预测

    • 避免用“考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强调交互式学习、案例分析能力及实训开放训练等平时成绩对考评的主导作用,弱化理论考试对学习心理的影响。

    • 有意识地选择争议性医疗事件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强调没有绝对的答案。

    • 教师端正自身态度,以客观的态度和语气与学生互动。

    • 教师不能将护患沟通一带而过,设计角色扮演环节,将沟通效果记入平时成绩。

    • 学生观摩世界护理技术大赛视频,对人文关怀融入基础护理操作有感性上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1.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传统教材的编写以平铺直叙的方式进行排版,优点是能让信息密度最大化,但缺点是不能展现知识点之前的立体关系,所以在传统教学过程以板书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构建立体的知识脉络。但是板书书写时间较长,表现力也极为有限。学习是多感官协作的过程,所以近年来板书逐渐被多媒体PPT课件所取代。但PPT虽然华丽地展示了教学材料,但它也有不可忽视的劣势——线性的编排难以突出立体的逻辑结构,而且随着幻灯片数量的累积,学习者和教学者都会逐渐出现心理疲劳,甚至可能产生超限效应。注意力在各种认知活动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没有注意,学习者的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将失去控制。因此,高效的教与学,要使用新颖的手段,以学习者易于理解的方式,充满活力地展示出来。因此在本课选用思维导图作为知识的载体,实现多维度的教学。

    人的感知觉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我们将视听触等各种知觉刺激材料以一定逻辑顺序整合起来,借由多媒体思维导图呈现,引导和贯穿教学全过程。医学是大量临床实例的归纳总结,学生没有任何临床经验,只有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中才能有效地建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评估学生已具备的经验基础,采取案例与情景模拟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动力,推动教学进程。

     

     

     

     

     

    2.板书设计:

       

    3.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一)引入主题

    • 课上活动

    争议话题:2007年5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因过度崇尚佛法和传统医学,拒绝进入综合医院治疗乳腺癌,最后不幸因病去世,享年42岁。人称“麻辣院士”的何祚庥在媒体面前大叹“中医糟粕,晓旭愚昧”而引发了社会论战。卫生部副部长(现卫生与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更是引领了“中医中药中国行”系列活动来捍卫中医药,称“借人们喜爱的影视演员攻击中医药的言论,很不严肃、很不道德、很不科学!”中医西医孰是孰非?

    • 课下活动

    自由讨论:同学相互交流,说出自己的理解。

    (二)框架构建

    • 课上活动

    思维导图展示乳腺癌的知识脉络。

    • 课下活动

    学生根据图示回忆和梳理基础知识。

    (三)循序渐进

    • 课上活动

    简述:回顾乳房的解剖与生理;乳腺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乳腺癌病理生理。

    详述:以乳腺癌转移的途径为线索,结合思维导图讲授乳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演变特征。

    • 课下活动

    根据思维导图,逐步将解剖、病理、健康评估等知识提取并整合,理解记忆乳腺癌临床表现。

    (四)循序渐进

    • 课上活动

    • 许多乳腺癌患者之所以会一步步走到不可挽回的境地是因为没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提问:中医在“三早”中没有起任何作用,它真的是糟粕吗?指导学生用批判性思维考虑这个问题,建议他们有意识地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到学习和生活的各种方面。

    • 结合思维导图联系诊疗与护理: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由于切除的范围较大,因此术后护理的重点在于伤口皮瓣的保护和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为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健康教育。

    • 护理技能实践:上肢功能锻炼法;乳房自检法(自检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病变,而是为了熟悉自己的身体,这样在身体出现异常的时候患者才能第一时间有所察觉)

    • 角色扮演:

    护患沟通训练案例一:激素依赖型患者“我们都是乳腺癌,同样手术同样的化疗方案,为什么我要比她多吃一种药?是不是我病得比她重?”

    护患沟通训练案例二:即将进行化疗的患者问:“一个是进口药,一个是国产药,是不是进口的比国产的好?”

    • 学生活动

    • 学习现代医学检查及综合治疗思路。

    • 结合已经有的中医知识思考和讨论“中医糟粕论”。

    • 习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要点。

    • 同步演练上肢功能训练的方法及乳房自检的方法。

    • 学生扮演护士的角色尝试与教师扮演的患者进行沟通。

    五、学习资源:

  •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www.jingpinke.com

  • 《外科护理学实践与学习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乐之 等主编

  • 六、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 《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美)摩尔(美)帕克著

  • 《人性的弱点》(美)戴尔·卡耐基著

  • 七、教学效果评价:

  • 学生评价:

  • 思维导图更容易记忆和理解,思路变得很清晰,逻辑性和整体性强。长时间死记硬背,思考问题的确有点吃力,但是接触了批判性的思维方式,的确在处理各种问题和信息上有了全新的视角。

  • 自我评价:

  • 班级人员较多,交互式的教学不能兼顾所有,虽然学生学习气氛较好,但条件不允许对每位学生进行反馈,还是对知识的建构有很大的影响,难以保证教学效果的一致性。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

  • 事先安排学生进临床见习,将更利于知识的掌握。

  • 应用标准化病人(SP)进行沟通训练与多站式考核,能大幅提高教学效果。

  • 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室和互动式课桌,更利于交互式学习的开展。

  •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及建议):

    本次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层层相扣的6个环节,采取案例与情景模拟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动力,推动教学进程,收到了较好地教学效果。如能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室和互动式课桌,更利于交互式学习的开展。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