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外护

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教学设计- 第十八章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发布时间:2017-10-10 16:35:34 浏览次数: 【字体:

教学设计

 

 

 

 

 

 

 

 

 

 

            讲授课程:外科护理学

          章 名 称:第十八章 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适用专业:护理学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第十八章胸部损伤病人护理(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第5版)

课程

外科护理学

授课班级

大学本科三年级

授课时数

3

设计者

周薇

所属学校

广西中医药大学

一、本节(课)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肋骨骨折;2、气胸;3、血胸

教材首先概述胸部的解剖生理,胸部损伤的病因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随后分别论述肋骨骨折、气胸和血胸的疾病概要,之后论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概括肋骨骨折的处理原则。

(2)能区别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3)能复述各种胸部损伤疾病病人的护理措施。

(4)能简述胸腔引流的护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判断气胸的性质,给予正确处理,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具有同情关爱病人的情感。

(2)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品质。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1

感知

通过一车祸病例,导入胸部损伤。

2

掌握

讲解胸部损伤的疾病概要,使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

3

领会

通过对胸部损伤后出现的病理生理改变的理解,领会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4

分析

学会分析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上的异同。

5

应用

能运用胸部损伤的相关知识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教学重点

1.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1.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病理生理改变。

2.三种类型气胸的病理生现改变。

 

三、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

学情分析:

(1)课程授课对象为护理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学生的具有良好的解剖学、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学等前期基础知识,有利于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思维较活跃,课堂气氛较好,大多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

(2)学生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还需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加强。

(3)学生乐于与同学分享观点与看法,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比较强。

教学预测:

(1)该专业的学生已学习了健康评估,对运用健康评估知识中医药治疗疾病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腧穴主治作用并结合现代研究,可望激发学生对针灸治疗疾病的学习兴趣,乃至对中医学各领域的探索热情。

(2)学生已初步建立了临床思维模式,但是考虑问题往往不够全面,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实例,并与病理生理相联系,让学生逐渐建加强临床思维能力。

(3)平时和学生接触较多,已建立较好的感情基础,有利于本章内容的学习。

四、教学方法

1.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这是一节胸部损伤理论课,包括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内容。胸部损伤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作为教学重点,以往的教学均是以老师讲解为主,显得呆板枯燥、难于理解和掌握,丧失学习兴趣,鉴于此,对于本节课,我做了如下设计:

本课以“病例导入,创建话题”方法,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结合实际学习。以相关病例导出胸部损伤疾病,激发学生本课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胸部损伤临床表现时,结合伤后胸部的病理生理改变,引导学生自行提出临床表现,有效培养学生总结分析的能力。

在讲解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时,从结合前面的内容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出发,引导学生自行制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最后设置课堂提问及课后作业,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课外搜集资料,有利于学生将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整堂课,应用了图片、图表、病例、文本等多种教学多媒体资源,采用了提问、讨论、推理等自主互动组织形式。

2.板书设计

黑板(白板)设计:

右侧为多媒体屏幕,左侧为板书部分

黑板左侧书写章节的大标题及小标题

第十八章 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 概述
  • 肋骨骨折
  • 气胸
  • 血胸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利用PPT承载信息量大,便于处理图片、利于内容的全面阐述等特点,结合本章的内容制作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媒体课件。

1.合讲解逐步明确胸部损伤后出现的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2.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的方式展示内容,课堂生动活跃,展示出伤后胸廓的变化,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3.最后利用PPT将本章的重点进行总结、强化以及分析病例,并留下课后讨论题目。

3.教学互动环节

课上互动:

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

1.发式提问引起课堂讨论:启发学生区分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的不同,并解释其中的区别。从而深入理解疾病特点。

2.教师举例引起课堂讨论:举出“闭式水封瓶引流”过程中出现意外的病例,说明在临床工作中碰到突发事件要学会紧急处理,由此引发学生结合所学胸膜腔引流知识延伸学习,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3.提问对课前给出的病例分析讨论的结果,并加以点评。老师起引导作用,主要锻炼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下互动:(互动过程中及时反馈、及时评价)

  1. 在BB平台建立讨论板,展开以下内容讨论,并及时评价:

(1)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的急救措施?

(2)如何观察病人是否出现进行性血胸?

(3)胸膜腔闭式引流的要点有哪些?

2.在微信群、QQ群随时回答解决同学的问题。

4.教学环境设计(本内容可选择)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1

感知

图片

病例资料

C

H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10分钟

引用

2

掌握

图片、文本

胸部损伤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措施

A

G

掌握相关疾病知识

110分钟

 引用、自制

3

领会

图表、图片、文本

护理要点

F

G

学以致用

20分钟

 引用、自制

4

分析

文本

不同类型胸部损伤和异同

C

H

掌握规律和方法很重要

10分钟

自制

5

应用

文本

课外练习与小结

J

F

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又得到巩固提升

10分钟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五、学习资源

1. 教材:《外科护理学》李乐之 路潜主编,卫生部“十二五” 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2.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经验,制作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本学科学习特点。

 3.网上教学平台:通过QQ学习群,课下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以BB平台作为师生交流的媒介。

4.网络学习资源:http://wkhlx.wnzy.net/ 外科护理学网络共享课程

六、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和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一、

 

幻灯片播放:病例展示。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答,根据对该患者进行评估时应注意收集什么资料?

思考后回答:受伤史、主要症状体征

文本、图片依次展现

并板书

以临床病例话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追问:大家回答地非常好。再看看病人主要的胸部症状与体征有哪些?

学生回答: 胸痛、呼吸困难、反常呼吸等

PPT文本

让学生从病例中收集信息,并结合疾病特点,带着问题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教师追问: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如何对胸部损伤病人进行护理?

 

PPT文本

 

通过总结刚才的话题答案,引入课堂的主题——足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由问题开始新课程学习。

 

二、

讲授

过程

 

提出

问题

 

解决

问题

 

 

 

学习

新知识

教师讲解:胸部解剖生理讲解。

提问: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会出现什么改变?

学生回答:伤处剧痛、反常呼吸、呼吸困难。

PPT展示

图片、文本

通过胸廓解剖讲解,引出肋骨骨折的临床表现,教会学生学习对知识点的归纳。

教师提问:什么是气胸

教师讲解:气胸分有三种,闭合性、开放性和张力性

学生回答:胸膜腔有空气进入

PPT文本

通过提问,回忆以往知识,讨论经络的治疗作用,从而深入理解针灸治疗疾病的原理。

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归纳通过总结三种气胸的异同,引导学生掌握教学重点。

学生听讲解。

PPT文本

进行知识点总结,分析难点。

教师讲解:通过提问胸部损伤如何现场急救,引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师生互动,学生听讲解

PPT展示

图片、文本、板书

进行知识点总结,分析重点、难点。

三、

巩固

知识

 

拓展

应用

 

总结:重点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学生根据本堂课所学知识,一起归纳。

PPT文本、图表

加强知识点的印象,学会学习的方法。

学以致用:针对课前给出病例,自行提出本病人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主要由学生回答。

PPT文本

引导学生学会对具体的病例具体分析,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布置课外练习作业:

查阅对胸部损伤病人最新的护理进展

让学生收集资料,拓展学科知识与进行科学研究的思维。

PPT文本

课外作业源于课堂又高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阅读富有开放性、趣味性,增加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流程图

 

 

根据教师问题思考并回答

 

 

学生听讲解,理解不同部位胸部损伤的异同

 

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内容

 

 

学生回答分组讨论结果

开始

学生分析思考完成

 

根据提问思考回答问题

 

 

 

图片

展示知识点

的情境图

 

 

图表

板书

回答对课前给出的病例所提出问题

结束

 

教学内容和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

应  用

 

学生的

活  动

 

教师进行逻辑判断

教师适当归纳总结

 

教师提问?

教师总结,并提出疾病概要和护理?

胸部损伤护理措施

重点胸部损伤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归纳本节知识点,布置课外作业

 

 

 

病例举例

讲述病例的病名

 

 

 

 

 

 

 

 

 

 

 

 

 

 

 

 

 

 

 

 

 

 

 

 

 

 


七、教学效果评价

形成性评价:

1.课堂提问和课下思考题学生完成质量较高,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知识点,但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均有欠缺,不能灵活运用前期学过的基础知识,因此对于腧穴定位的学习感到有一点难度。

2.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活跃,回答问题的质量较好,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3.情感教育,亲近学生,受到学生的喜爱。

4.学生在BB教学平台上讨论一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通过BB平台反馈,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与课后讨论。

5.由于学生基础存在差异,讨论时少数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个别学生的交流意识不强,仍然只是一个听众,还没有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

自我评价:

教师的各方面功底扎实,无论是教学示范还是语言,在本堂课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理解和掌握本课的重难点,为学生今后的临床见习及实习的学习提供了保障。

本节课设计思路清晰,从简单到复杂,从病例到理论学习再到临床应用,都是步步推进,层层深入,这样既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又能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也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充分体现课改的新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终生发展。教师通过生活情景、临床实际为主线,将本课的内容很巧妙地串在一起,突出了现实意义。在这节课中,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使大家学到了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大家回答得都很好”,“这位同学真棒……”,“大家可以试着想象……”等等。这些话语都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整节课,教师成功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成为了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建构知识的辅导者。

八、教学反思、总结

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健康评估及基础护理学知识,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同伴合作互助的能力,在教学中无不体现学生们的主动性,因此,多让学生们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整堂课,应用了举例、动画、图片、文本等多种教学多媒体资源,利用提问、讨论、案例、复习知识点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整堂课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理论要与实际联系,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让同学们在思考讨论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知识拓展,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自学能力。

学生在课堂中气氛活跃,思想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助活动,能够积极回答问题,敢于表现自我。而我充当的只是帮助学生梳理问题、点拨疑难的辅助者角色,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临床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而突破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后,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好习惯,促进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课后讨论问题,总结归纳的过程中也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劳动成果,更加喜欢学习。

课堂上赏识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更有成就感,更有自信心,这是健康人格培养的一种过程;临床案例的分析成功让学生觉得这堂课是有实际意义的、是学有所用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

1. 部分学生对前期知识掌握不足。解决办法:后期通过适当的小测验强化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记忆。

2.小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欠佳,课堂讨论及参与度不高。对于此问题,解决办法如下:讲课过程中,适当在熟悉基础知识后再引出新问题,大家一起回忆主要内容。课后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想法,另外可以通过QQ、微信及BB平台,加强交流,通过网络平台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和建议)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