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病毒感染-艾滋、肝炎
教学设计
讲授课程:内科护理学
章 名 称:第九章 传染病病病人护理
适用专业:护理学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
第九章 传染病病病人护理 第三节 病毒感染-艾滋病/病毒性肝炎 |
|||||||||||||||||
课程 |
内科护理学 |
授课班级 |
本科三年级 |
授课时数 |
3 |
|||||||||||||
设计者 |
凌芸 |
所属学校 |
广西中医药大学 |
|||||||||||||||
一、本节(课)教材内容分析 |
||||||||||||||||||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选自人卫版尤黎明、吴瑛主编的《内科护理学》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需3个课时完成,教材讲述了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要点、常见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重点阐述了护理措施:活动无耐力、体温过高、营养失调、腹泻、潜在并发症的护理,教材内容科学、实用,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分析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掌握其护理方法,熟悉健康指导,为今后的临床具体应用奠定基础。 |
||||||||||||||||||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
||||||||||||||||||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
||||||||||||||||||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
||||||||||||||||||
知识点 编 号 |
学习 目标 |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
||||||||||||||||
1 |
感知 |
播放“艾滋病患者的余生” 视频片段,使学生产生对患者同情及关爱心理,并引起对该疾病的好奇感。 |
||||||||||||||||
2 |
掌握 |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
||||||||||||||||
3 |
领会 |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治疗要点。 |
||||||||||||||||
4 |
分析 |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患者现存的护理问题,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
||||||||||||||||
5 |
应用 |
能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正确采取护理措施,防止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传播。 |
||||||||||||||||
2.教学重点和难点 |
||||||||||||||||||
项 目 |
内 容 |
|||||||||||||||||
教学重点 |
|
|||||||||||||||||
教学难点 |
滋病、病毒性肝炎的病因、治疗要点。 |
|||||||||||||||||
|
||||||||||||||||||
三年级学生已经完成了《解剖学》、《生理学》、《免疫学》、《寄生虫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传染病学与这些学科密切联系,以其为基础才能对传染病系统的理解,讲解时应注意基础知识的贯通,强调此类疾病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不同,因此实施针对性护理、健康指导及职业暴露后处理,对学生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往届护理学专业学生,班级几率较好,出勤率高,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图片展示、表格归纳记忆、具体病例分析很感兴趣。因此,在本节课中加入了大量的临床表现图片,归纳知识要点,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护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做到书本知识的实际运用,提高学生临床观察能力和实际护理操作能力。
|
||||||||||||||||||
四、教学方法 |
||||||||||||||||||
1.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
本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探究式方法及病例分析结合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通过引导、分析、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等方法,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课下通过网络共同学习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引起学生对这种疾病的重视和兴趣。 采用启发性的综合问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时她们主动整合原有的知识,提取最有联系的旧知识,来同化和顺应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如传染病涉及微生物、免疫学这些知识进行整合,不仅能回顾以往知识,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将课程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其转化为学生记忆的知识点。 |
||||||||||||||||||
2.板书设计 |
||||||||||||||||||
黑板(白板)设计 右侧为多媒体屏幕,左侧为板书部分 黑板左侧书写章节的大标题及小标题 ①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 ②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问题及措施 |
利用PPT承载信息量大,便于处理图片、利于内容的全面阐述等特点,结合本章的内容制作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媒体课件。 ①播放故事视频,呈现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传染源、传播途径,引出课题。 ②利用PPT展示针对案例设置的讨论题目。 ③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的方式展示图片、文字、声音等内容,总结讨论结果,课堂生动活跃,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④最后利用PPT将本章的重点进行总结、强化以及分析病例,并留下课后思考题。 |
|||||||||||||||||
3.教学互动环节 |
||||||||||||||||||
【课堂互动】 案例导入:
【课后作业】
|
||||||||||||||||||
4.教学环境设计(本内容可选择) |
||||||||||||||||||
多媒体网络教室。 |
||||||||||||||||||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
||||||||||||||||||
知识点 编 号 |
学习 目标 |
媒体 类型 |
媒体内容要点 |
教学 作用 |
使用 方式 |
所 得 结 论 |
占用 时间 |
媒体 来源 |
||||||||||
1 |
感知 |
视频 |
艾滋病/乙肝传播实例 |
C |
H |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
5分钟 |
引用 |
||||||||||
2 |
熟悉 |
图片、文本 |
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 |
A |
G |
掌握临床表现 |
30分钟 |
引用、自制 |
||||||||||
3 |
领会 |
图表、图片、文本 |
治疗要点、辅助检查 |
F |
G |
领会治疗要点 |
20分钟 |
引用、自制 |
||||||||||
4 |
分析 |
文本 |
护理问题 |
C |
H |
掌握规律和方法很重要 |
5分钟 |
自制 |
||||||||||
5 |
应用 |
文本 |
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
J |
F |
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又得到巩固提升 |
40分钟 |
自制 |
||||||||||
|
||||||||||||||||||
五、学习资源 |
||||||||||||||||||
1. 教材:《内科护理学》第5版,尤黎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是护理学专业《内科护理学》的主要教材), 2.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经验,制作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本学科学习特点。 3.利用医院多是由病人案例,进行课堂检测教学效果。 4. 网上教学平台:通过微信群、QQ群,课下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即时发布疾病相关知识,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
||||||||||||||||||
六、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和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
||||||||||||||||||
教学 环节 |
教师的活动 |
学生的活动 |
教学媒体(资源) |
设计意图、依据 |
||||||||||||||
一、 创 设 情 境
话 题 导 入 |
视频播放:“艾滋病患者的余生”。 教师提问:该患者的死因是什么?他死亡之前有哪些症状让你映像深刻? |
思考后回答:HIV感染。头晕、发热、呕吐、腹泻。 |
视频、文本、图片依次展现
|
以HIV患者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教师追问:该患者是怎么感染上HIV的? |
学生回答不全 |
PPT文本 |
让学生从病例中收集信息,并结合疾病特点,带着问题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
|||||||||||||||
教师追问:感染源在哪里呢?
|
学生回答不够准确 |
PPT文本
|
|
|||||||||||||||
二、 讲授 过程
提出 问题
解决 问题
学习 新知识 |
肯定学生、结合案例讲解知识点:艾滋病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
PPT展示 图片、文本 |
结合案例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
|
||||||||||||||
讲解伤寒临床表现、治疗要点、辅助检查,适时提问。 |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
PPT展示 图片、文本 |
引入案例,做到将临床贴近课堂,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
|||||||||||||||
分组讨论:结合以上临床病例,讨论:1.患者存在什么护理问题?2.应该采取什么护理措施? |
学生分钟讨论, 代表发言。 |
PPT文本 板书 |
利用讨论式教学法,促进学生发挥自主学习潜能,锻炼学生团队合作、沟通能力,查找资料、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能力。 |
|||||||||||||||
|
引入病毒性肝炎案例: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与艾滋病进行比较学习
|
角色扮演:请同学一人扮演患者,另一人扮演护士,由护士指导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
PPT展示 图片、文本 |
同时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共同参与,体验作为护士如何指导患者,作为患者如何有效掌握这些护理措施,既培养学生关爱帮助患者之心,又使学生有效的掌握较好服务于临床的实用护理方法。 |
||||||||||||||
三、 巩固 知识
拓展 应用
|
总结:最后,再次强调护理人员应充分重视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的护理问题,正确采取护理措施,做到合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防治传染病,促进社会健康和谐。 |
聆听、感受 |
PPT文本 |
归纳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要点,强调健康指导的重要性,让学生再次感受到自己今后的护理责任。 |
||||||||||||||
布置课外练习作业: 1.试根据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谈谈预防体液传播染病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试述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疾病人的饮食护理。
|
让学生收集资料,拓展学科知识与进行科学研究的思维。 |
PPT文本 |
通过布置分组讨论题目,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
七、教学效果评价 |
||||||||||||||||||
【自我评价】
|
||||||||||||||||||
【学生评价】 本节课的学习,能有效的利用知识点分析临床与日常生活常见的问题,启发了思维,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对内科护理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课堂上互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的调动起来,教师在雨课堂发布的自主学习资源有限,学生能够运用课外资料进行讨论,但是单纯的发表意见不能形成讨论模式。 |
||||||||||||||||||
八、教学反思、总结 |
||||||||||||||||||
本次课以讨论式教学方法为基线,融合了案例分析导入法、演示法、角色扮演练习法、多媒体视频多种教学方法,并运用了图片、图表进行讲解,直观、形象、生动的阐述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内容,使学生多感官的参与,突破了学生的认知障碍,优化了课堂,打破了传统的单向的、垂直的、机械的教学方式,改善了内科护理学以往枯燥、乏味、抽象的教学现状,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达到了大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树立关心爱护患者意识的目的。 本次课的不足之处:
2.小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欠佳,课堂讨论及参与度不高。今后需课后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想法,在讲课过程中,给予个体户启发或提示。另外可以通过QQ、微信平台,加强交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
||||||||||||||||||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和建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