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内科护理学》实验指导(30学时)2017-7-6
《内科护理学I、II》实验指导
内科护理学中心电监护、简易血糖仪的使用等专科护理,对内科常见急诊的抢救与配合起到重要作用,内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根据护理学专业的特点,依据《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护理学综合实验》、广西人民出版社《55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组织编写了《内科护理学》实验指导。本实验指导共17项实验,每项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用物、案例、实验方法与步骤等,并附上思考题,以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加深理解和认识。
实验学时:30学时(I:15;II:15)
实验一 常用排痰法、呼吸功能锻炼
(验证性实验,3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能应用临床思维方法对呼吸系统疾病病人进行健康评估,分析病情。
2.结合案例正确指导病人进行有效排痰、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
3.掌握胸部叩击、体位引流方法。
【实验物品】
多功能病床、枕头或软垫、听诊器、痰杯、漱口水、纸巾、手消毒液、医疗及生活垃圾桶。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病例展示
张先生,72岁。反复咳嗽、咳痰伴气促25年,近2年来症状加重,冬季明显,发作时出
现心悸、下肢水肿,2周前受凉后咳嗽,气促加重,咳黄色痰、不宜咳出,心悸,夜间不能平
卧。吸烟史30年,每日10多支,否认饮酒史。动脉血气pH 7.35,PaC02 54mmHg,PaO2 62mmHg。
- 分组讨论:该患者适合选用哪种排痰方法?是否需要呼吸功能锻炼?
3.胸部叩击方法
(1)叩击前准备:向病人作简要说明,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与配合,并进行肺部听诊以明确痰
鸣音或湿啰音。
- 叩击过程:取侧卧位或坐位。护士两人手指并拢,手背隆起,指关节微屈,从肺底由
下向上由外向内叩拍胸壁,震动气道,边拍边鼓励病人咳嗽,以进一步促进痰液排出。
每侧肺叶反复叩击1~3分钟,每次叩击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
(4)叩击后护理:协助漱口或口腔护理,复查肺部呼吸音及啰音变化。
4.腹式呼吸方法
(1)体位:指导病人采取立位、坐位或平卧位,全身肌肉放松,静息呼吸。练习时病人可一只
手置于另一只手置于胸部以感受自己的呼吸是否正确。
- 吸气:吸气时用鼻吸人,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吸气末自然且短暂地屏气,造成一个平顺
的呼吸形态,使进入肺的空气均匀分布。
- 呼气:呼气时用口呼出,同时收缩腹部,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缓呼深吸,以增进肺
泡通气量。
- 时间:理想的呼气时间应是吸气时间的2~3倍;每分钟呼吸7~8次,每次10~15分钟,每
日训练2~3次。熟练后增加训练次数和时间,使之成为不自觉的呼吸习惯。
5.缩唇呼吸方法
(1)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而缓慢地呼气,同时收缩腹部。
- 吸-呼时间:吸、呼时间之比为1:2或1:3,尽量深吸慢呼,每分钟呼吸7~8次,每
次10~15分钟,每日练2~3次。
- 体位引流法
- 准备 :引流前向病人说明体位引流的目的及操作过程,以消除顾虑,取得病人的合作。
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可先用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入、应用祛痰药(氯化氨、溴己新
等)稀释痰液,或应用支气管舒张剂,提高引流效果。
- 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及病人自身体验,采取相应的体位。原则上抬高患肺位置,使引
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同时辅以拍背,以借助重力的作用使痰液排出。
- 观察:引流过程中应有护士或家人协助,注意观察病人反应,若出现咯血、头昏、发
绀、呼吸困难、出汗、脉搏细速、疲劳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引流。
- 排痰:引流过程中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并辅以叩背,以利于痰液排出。
- 引流完毕:嘱病人休息。应用漱口水彻底漱口,减少呼吸道感染机会。记录排出的痰
量和性质,必要时将痰液送检。痰液用漂白粉等消毒剂消毒后再弃去。
【注意事项】
- 叩击力量以病人不感疼痛为宜,若叩击时发出一种空而深的拍击音则表明手法正确。
- 叩击部位:应避开乳房和心脏,勿在骨突起部位进行,如胸骨、肩胛骨及脊柱。
- 叩击或引流安排在餐前30分钟或餐后2小时完成。
- 叩击或引流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
【练习与思考题】
1.请总结各种排痰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实验二 吸入型药物装置的使用
(验证性实验,3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能应用临床思维方法对呼吸系统疾病病人进行健康评估,分析病情。
2.熟悉定量雾化吸入器、干粉吸入器的使用。
3.掌握氧气雾化吸入法。
【实验物品】
定量雾化吸入器、干粉吸入器模型:氧气雾化吸入器、氧气装置一套、弯盘、5ml注射器、
漱口水、纸巾、手消毒液、医疗及生活垃圾桶。
【实验方法与步骤】
1.病例展示
患者女性,28岁。因外出春游去植物园,出现咳嗽、咳痰伴喘息1天人院。体检:体温36.5℃,脉搏90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ll0/80mmHg,病人情绪紧张,大汗淋淋,语不成句,喘息貌,口唇发绀,在肺部可闻及广泛哮鸣音。自述每年春天都会发作。
2.讨论:该患者急性发作期、缓解期的首选药物配是什么?如何指导患者使用?
【实验方法与步骤】
- 急性缓解药物:氧气雾化吸入法:
- 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剪指甲),戴口罩、帽子。
- 评估患者:了解病情,自理能力与合作程度,呼吸道是否通畅,面部及口腔粘膜有无
感染,溃疡等。
- 物品准备:氧气装置1套、氧气雾化吸入器,治疗巾、弯盘、遵医嘱准备药液。
- 环境准备: 整洁、安静、安全无火源。
- 检查氧气雾化吸入器,遵医嘱将药液稀释至5ml,注入雾化器的药杯内。
- 携用物至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解释取得患儿及家属合作。
- 协助取舒适体位,患者颌下放置治疗巾或毛巾。
- 连接雾化器的接气口语氧气装置的出气口。
- 调节氧流量(一般为6L∕min~8L∕min)
- 指导患者口中紧闭嘴唇深吸气,用鼻呼气,如此反复,直至药液吸完为止。
- 治疗完毕,取出雾化器,关闭氧气开关。
- 协助清洁口腔,擦净面部,取舒适体位
- 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 急性缓解药物:定量雾化吸入器使用方法:
- 开盖摇匀。
- 尽量呼尽肺内空气。
- 将含嘴放入口内,吸药的同时按下药泵。
- 憋气10秒以上。
- 缓解期药物:干粉吸入器的使用方法:
- 一手握住准纳器外壳,另一手拇指向外推动准纳器的滑动杆直至发出咔嗒声,表明准纳器已做好吸药的准备。
- 握住准纳器并使远离嘴,在保证平稳互相的前提下,尽量呼气。
- 将吸嘴放入口中,深深地平稳地吸气,将药物吸入口中,屏气约10秒。
- 拿出准纳器,缓慢恢复呼气,关闭准纳器(听到咔嗒声表示关闭。)
【注意事项】
- 吸入型药物使用时尽量将含嘴含入舌根部。
- 使用激素类药物完毕后需清水漱口至咽喉部。
- 使用氧气时应注意用氧安全。
【练习与思考题】
1.当面对老人、婴幼儿患者时应当如何给予吸入性药物的用药指导?
实验三 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
(综合性实验,3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能应用临床思维方法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评估,分析病情。
2.理解高血压患者的知识需求。
3.熟悉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
4.掌握高血压健康教育要点。
5.培养护患沟通的良好能力。
【实验用物】多媒体设备、同学自制健康教育海报、摄像机
【实验方法与步骤】
- 案例展示:患者男性,57岁,2年前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血压的控制一直不理想,最近
一次测量血压值为165/105mmHg。病人自述高血压病并未给他带来很多不适,当头痛,心
悸等症状出现时,他会服用医生开的降压药。随着症状好转,他常常熬夜加班工作,没有
运动锻炼的习惯,嗜烟,偶饮酒。
2.分4组讨论:患者目前的知识需求是什么?
3.根据患者的文化、生活、心理背景以角色扮演的形式练习健康教育。
4.各小组展示健康教育作品。
【注意事项】
1.健康教育方法。
2.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
3.高血压患者的知识需求。
4.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
【练习与思考题】
遇到语言沟通障碍时,应当如何实施健康教育?
实验四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
(验证性实验,3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能应用临床思维方法对循环系统疾病病人进行健康评估,分析病情.
2.能正确概述心电监护仪的结构、功能和维护保养方法。
3.能正确实施心电检测技术。
4.能正确说出心电监护的目的、注意事项。
【实验物品】
手消毒液、心电监护仪、清洁治疗盘内放置一次性粘贴电极3~5片、纱布、75%酒精棉球、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实验方法与步骤】
案例: 患者,65岁。主诉:胸闷、心悸伴头晕2小时。入院检查:体温36.7℃,脉搏200次/分,血压100/70mmHg,神志清楚,检查配合。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医嘱:心电监测。
- 操作前准备
- 仪表端庄,着装整洁
- 核对医嘱、治疗单(卡)
-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心前区皮肤情况、光照情况及有无电磁波干扰,心电监护
仪器的性能是否良好。解释操作目的,取得患者合作
- 洗手,戴口罩
- 用物准备:手消毒液、心电监护仪、清洁治疗盘内放置一次性粘贴电极3~5片、纱布、
75%酒精棉球、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2.操作步骤
(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
(2)向患者告知操作配合要点。协助患者取适宜体位。
(3)连接各种导线,连接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检查心电监护仪是否正常,将电极片连接
至监护仪导联线上。
(4)暴露患者前胸,用75%酒精棉球擦净粘贴电极部位皮肤。
(5)根据情况选择最佳导联,(Ⅱ或V),设定带宽(滤波或监测)、调节振幅、报警上
下限。保证监测波清晰、无干扰。
(6)观察心电示波性质,有无心律失常。
(7)帮助取舒适体位,整理病床单元,整理用物,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观察电极
周围皮肤情况,致谢。
(8)停止心电监护时,向患者告知,取得合作。
(9)关机、断开电源。
(10)取下电极片,清洁局部皮肤。
(11)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1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致谢。
(13)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 根据病情取平卧或半卧位。
- 观察心率、心律波形,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 患者更换体位时,妥善保护导联线。
- 注意保暖。
- 正确设定报警界限,不能关闭报警铃声。
6.注意观察电极周围皮肤。
【练习与思考题】
如何识别室颤、房颤的心电图。
实验五 急性左心衰的配合抢救
(设计性实验,3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能应用临床思维方法对循环系统疾病病人进行健康评估,分析病情.
2.能正确实施抢救程序及相关护理操作。
3.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抢救意识,动作轻柔、规范,关爱病人。
【实验用物】
多功能床、ECS模型、吸氧用物(湿化瓶、氧管、扳手、棉签)、静脉输液用物(输液管、留置针、生理盐水100ml、止血带、胶布、输液贴、输液泵、注射泵、避光延长管)、肌肉注射(2ml、5ml注射器),一次性导尿包,心肺复述(硬板、脚踏)、除颤仪、抢救车、简易呼吸囊、吗啡、呋塞米、硝酸甘油、硝普钠、毛花苷丙、氨茶碱。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案例展示:马先生,68岁,有冠心病病史20年,近几日心绞痛发作频繁入院,今晨大便后出现胸痛、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频繁咳嗽,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末梢发绀,大汗淋漓,心悸乏力。体检:T37.3℃,HR142次/分,R32次/分,BP130/75mmHg。双肺布满湿罗音及哮鸣音,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实验室检查:X线可见肺门有蝴蝶状阴影并向周围扩大,心尖部搏动减弱。心电图检查:V1~V3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并有深而宽的Q波。
- 同学们分4组讨论汇报以下问题:
- 该者发生了什么情况?依据是什么?
- 目前该患者的护理问题有哪些?
- 目前紧急的救治措施有哪些?在救治过程中涉及到的护理操作有哪些?
- 患者病情稳定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 老师点评同学们的观点。
- 由4-6名同学组成抢救小组按已讨论出的救治措施模拟抢救流程。
- 出现病情变化情景一: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出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生命体征:P 0次/分,R 0次/分,BP 0mmHg。
- 在已讨论的救治措施基础上,立即予:心肺复苏、使用简易呼吸气囊、推除颤仪、吸痰器、按医嘱静推肾上腺素1mg,使用洛贝林6mg、阿拉明20mg分别加入液体中静滴。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
- 结束后,教师与同学们共同点评。
- 再次由4-6名同学组成抢救小组按已讨论出的救治措施模拟抢救流程。
- 出现病情变化情景二:患者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出现恶心、呕吐,黄视、绿视,心电图提示:室性期前收缩。
- 在已讨论的救治措施基础上,立即予:停用洋地黄类药物,观察是否需要补钾,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如心电图转为心室颤动,需使用除颤仪除颤。
- 结束后,教师与同学们共同点评。
6.老师总结,布置书写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
【注意事项】
- 根据病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
- 给氧6-8L/分。
-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
- 团队合作意识。
- 紧急救治意识。
【练习与思考题】
- 请总结此次练习过程中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处理方法。
- 书写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六 血糖仪的使用
(验证性实验,3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能正确使用血糖仪。
2.能正确有效采血。
3.正确说出血糖仪使用注意事项。
【实验物品】
血糖仪、血糖试纸(必须与血糖仪型号相同)、采血笔和采血针、75%乙醇、干棉球(或棉签)、记录单、笔。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利器盒。
【实验方法与步骤】
案例:刘女士,65岁。主诉:多饮多食伴消瘦半年。检查:空腹血糖16.3mmol/L,尿糖(+++)。诊断:2型糖尿病。医嘱1:监测血糖。
1.操作前准备
(1)护士仪表端庄,着装整洁。
(2)核对医嘱与检验单。
(3)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饮食情况,解释操作目的,取得配合。
(4)洗手,戴口罩.
(5)血糖仪、血糖试纸(必须与血糖仪型号相同)、采血笔和采血针、75%乙醇、干棉球
(或棉签)、记录单、笔。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利器盒。
2.操作步骤
(1)携带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
(2)告知患者配合方法,协助取舒适体位。
(3)安装采血笔,确认患者是否符合空腹或者餐后2h血糖测定的要求。
(4)调节采血针刺入深度。
(5)选择采血部位(指端两侧),用酒精消毒采血部位,待干。
(6)将一张试纸插入血糖仪,开启血糖仪(遵循血糖仪生产商关于血糖仪使用方法的说明)。
(7)用采血针采血。
(8)拭去第一滴血,将血滴在试纸上,使测试区完全变红。
(9)按压采血点,指导患者继续加压1~2min。
(10)读数记录,数值异常时通知医生。
(11)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及用物,向患者致谢。
(12)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测血糖前,确认血糖仪上的号码与试纸号码一致。
2.确认患者手指酒精干透后实施采血。
3.滴血量应使试纸测试区完全变成红色。
4.避免试纸发生污染。
【练习与思考题】
采血前拭去第一滴血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七 胰岛素笔的使用
(验证性实验,3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能正确使用胰岛素笔。
2.能正确有效注射。
3.正确说出胰岛素笔使用注意事项。
【实验物品】
诺和笔、一次性针头、75%乙醇、棉签、记录单、笔。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利器盒。
【实验方法与步骤】
案例:刘女士,65岁。主诉:多饮多食伴消瘦半年。检查:空腹血糖16.3mmol/L,尿糖(+++)。诊断:2型糖尿病。入院治疗后病情好转,医嘱:办理出院;指导使用胰岛素笔。
1.操作前准备
(1)护士仪表端庄,着装整洁。
(2)核对医嘱与治疗单。
(3)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饮食情况,解释操作目的,取得配合。
(4)洗手,戴口罩.
(5)手消毒液、清洁治疗盘内置胰岛素笔、胰岛素针头、酒精、棉签、盛污物容器、必须
检查胰岛素笔芯外观有无异常、是否有足够量的胰岛素、胰岛素有效期、核对胰岛素
剂型是否正确,若从冰箱拿出,需提前30分钟取出,室温下回暖。
2.操作步骤
(1)携带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
(2)告知患者配合方法,协助取舒适体位。
(3)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臀部。腹部吸收最快。检查胰岛素
注射部位皮肤。
- 使用手消剂后用75%酒精消毒注射部位皮肤,直径大于5CM,待干。
- 再次核对胰岛素名称、剂型。75%酒精消毒笔芯前端橡皮膜。
- 正确安装胰岛素笔用针头,手法正确。(平行方向安装针头)。
- 排气。调节剂量2U,针尖垂直向上,手指轻弹笔芯架数次,按压注射键,见一滴胰岛
素从针头溢出,即可。若无药液溢出,重复上述操作。
- 调节剂量。旋转剂量调节旋钮,调至所需注射剂量。
- 皮下注射。选择合适的注射手法:医院目前选用BD 31G(5mm)针头,原则上不需捏皮,
垂直90度进针。但遇极度消瘦患者,考虑存在肌肉注射风险,应捏皮注射。(左手食
指及拇指捏起皮肤,右手垂直进针)
- 注射完毕,针头在皮下停留10秒钟以上,继续按住推键,直至针头完全拔出。
- 按压注射部位,用干棉签按压针眼30秒。
- 针头规范丢弃。注射完毕后,套上大针头帽,卸下针头。废弃针头,扔利器盒。
- 安置病人,整理用物,告知进食时间。
- 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目的:通过外源性胰岛素的注射,降低血糖,促进脂肪、糖元、蛋白质的合成。
2.注射针头一次一换
3.若为预混胰岛素,注射前必需正确摇匀。(方法:笔平放手心,水平滚动10次以上,然后用双手拿笔,通过肘关节与前臂的上下摆动10次以上,轻轻摇晃后,使瓶内药液充分混匀,呈均匀一致的云雾状液体方可。
4.注射部位选择正确(腹部注射离脐5cm以外,每次注射点的间距应在1cm以上,,避开硬结、疤痕、感染处)
5.胰岛素的存储及开瓶后使用时间
6.低血糖的表现、处理
【练习与思考题】
妊娠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和注射胰岛素时应有哪些注意事项?
实验八 酮症酸中毒的配合抢救
(设计性实验,3学时)
【实验目的】
1.能应用临床思维方法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评估,分析病情.
2.能正确实施抢救程序及相关护理操作。
3.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抢救意识,动作轻柔、规范,关爱病人。
【实验用物】
多功能床、ECS模型、微量血糖仪、吸氧用物(湿化瓶、氧管、扳手、棉签)、静脉输液用物(输液管、留置针、生理盐水100ml、止血带、胶布、输液贴、输液泵、注射泵、避光延长管)、皮下注射(1ml注射器),静脉采血(2ml、5ml注射器),一次性导尿包,心肺复述(硬板、脚踏)、除颤仪、抢救车、简易呼吸囊、5%GS250ml、50%G.S40ml、普通胰岛素、5%碳酸氢钠250ml。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案例展示:案例:王奴,男,12岁,疲乏、口渴、多饮、多尿1周,上腹部不适伴有恶心、呕吐1日,体格检查:体温37.5℃,血压90/58mmHg,呼吸深大,24次/分,消瘦,精神萎靡,不久后昏迷,两肺未闻干湿性罗音,心率124次/分,律齐,无病理性杂音,血液白细胞13.0×109/L,血糖27.6mmol/L,血酮体7.2mmol/L,CO2CP8.0mmol/L。病人1周前有感冒病史。
2.同学们分4组讨论汇报以下问题:
(1)该者发生了什么情况?依据是什么?
(2)目前该患者的护理问题有哪些?
(3)目前紧急的救治措施有哪些?在救治过程中涉及到的护理操作有哪些?
(4)患者病情稳定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3.老师点评同学们的观点。
4.由4-6名同学组成抢救小组按已讨论出的救治措施模拟抢救流程。
(1)出现病情变化情景一: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监测微量血糖提示1.5mmol/L,生命体征:P 60次/分,R 12次/分,BP 90/60mmHg。
(2)在已讨论的救治措施基础上,立即予:静脉推注50%的葡萄糖20ml,病密切观察观察生命体征、血糖、血酮体、尿酮体的变化,根据其结果采取继续补糖或降糖措施。
(3)结束后,教师与同学们共同点评。
5.再次由4-6名同学组成抢救小组按已讨论出的救治措施模拟抢救流程。
(1)出现病情变化情景二: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出血皮肤弹性下降、口唇干裂、眼眶凹陷明显,生命体征:P 0次/分,R 0次/分,BP 0mmHg。
(2)在已讨论的救治措施基础上,立即予:心肺复苏结合抗休克治疗。
(3)结束后,教师与同学们共同点评。
6.老师总结,布置书写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
【注意事项】
1.救治关键。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
3.团队合作意识。
4.紧急救治意识。
【练习与思考题】
1.请总结此次练习过程中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处理方法。
2.书写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九 艾滋病患者健康教育
(综合性实验,3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能应用临床思维方法对艾滋病病病人进行健康评估,分析病情。
2.理解艾滋病患者的知识需求。
3.熟悉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4.掌握艾滋病健康教育要点。
5.培养护患沟通的良好能力。
【实验用物】多媒体设备、同学自制健康教育海报、摄像机
【实验方法与步骤】
案例展示:王某,男,40岁。不明原因发热、消瘦、乏力3个月,腹泻20余天。病人于3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不规则发热,全身乏力,体重逐渐减轻10千克。近20天出现发热、腹胀、腹泻。过去曾有不洁性生活史。护理体检:T38℃,P125次/分,R23 次/分,BP110/70 mmHg。慢性消耗病容,手指、足趾有甲癣,颈部及双侧腹股沟可扪及多个淋巴结,直径1.2cm左右,无压痛。心率125次/分,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20 g/L,白细胞6.0×109/L,中性0.78,淋巴细胞0.22。免疫学检查: CD4+/CD8=比值0.5,血清学检查:抗HIV(+);患者得知诊断后非常恐惧,面对身体多种症状彻夜难眠,经常向医务人员询问治疗方法和预后。
2.分4组讨论:患者目前的知识需求是什么?
3.根据患者的文化、生活、心理背景以角色扮演的形式练习健康教育。
4.各小组展示健康教育作品。
【注意事项】
1.健康教育方法。
2.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
3.艾滋病患者的知识需求。
4.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练习与思考题】
如何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帮助艾滋病患者适应病情现状?
实验十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
(综合性实验,3学时)
【实验目的】
- 能应用临床思维方法对脑卒中病人进行健康评估,分析病情。
2.能正确指导脑卒中病人进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
【实验内容】
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训练
【实验用物】
多功能病床、翻身枕、康复训练器具(手功能综合训练板、多用组合箱、生活自助器具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案例:刘女士,女,65岁,退休工人。因“右侧肢体无力伴口齿不清3小时”入院,病人2小时前在家看电视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表现为右上肢不能握物右下肢不能站立,伴有口角歪斜、口齿不清,五头晕、耳鸣、吞咽障碍、大小便失禁。既往高血压病史。请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肢体康复训练。
1.床上训练:
① Bobath握手:双手十指交叉,患者手指置于健侧手手指之上,手掌相对握手,健侧手
带动患侧手上举、屈曲、摆动等主动运动。
②关节被动活动:活动时先健侧后患侧,从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动作宜缓慢、注意训练
量及强度。
③ 桥式运动:仰卧位,双下肢屈髋屈膝,全脚撑床,双手交叉于胸前,病人尽量抬高臀部,
使髋关节充分伸展,膝关节屈曲。
2. 坐起和坐位平衡训练:
先从半坐位(30度-40度角)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次数和时间→从床上坐→床边坐→椅子
或轮椅坐。 因患者坐位时,不能控制,常向患侧偏斜,接着应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从无
依靠不能坐稳→躯干向不同方向摆动能坐稳→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能坐稳。
3. 站立和站立平衡训练:
先作站立准备活动(如坐位提腿踏步,患侧下肢肌力训练等,有条件可利用站立床训练),
然后扶持站立→平衡杠间站立→徒手站立→站立平衡训练,要达到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
下仍能保持站立平衡。
4.步行训练:
步行是偏瘫患者生活自理的重要一环。先作步行前准备活动(如扶持立位下患肢前后摆动、
踏步、负重等)→扶持步行或平行杠间步行→扶拐步行→徒手步行。在步行训练中应强调,
必须注意改善步态训练。
扶拐步行步态有三种:
① 手拐先前伸着地,患足迈出,然后健足跟上。
② 手拐先前伸看地,健足迈出,然后患足跟上。
③ 患足和手拐同时向前,然后健足再跟上)→徒手步行。
5.上下台阶训练:开始应按健腿先上,患腿先下的原则进行训练。
【注意事项】
- 应根据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合理安排训练量。
2.训练过程应严密观察病人的面色、表情、生命体征,如出现异常立即停止训练。
3.训练应与患者共同制定计划,逐渐增加训练量。
【练习与思考题】
- 查阅文献,脑卒中病人的康复训练还有哪些方面?
- 脑血管疾病有哪些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应如何预防该疾病?
教研室主任(签字): 编写人(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