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学》形成性评价实施方案
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老年护理学》形成性评价实施方案
授课学期:2016-2017学年下学期
授课班级:2014级护理学(2)班
课程编号:BZ0502019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学时:1.5学分,总学时32,理论26,实践6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一种评价方式,它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有序进行而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的一种评价方法。通过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动态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形成性评价的运用有助于建立多元的、立体的和持续的评价机制,丰富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注重师生交流,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根据《广西中医药大学关于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形成性评价相关工作的意见》以及《广西中医药大学形成性评价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结合《老年护理学》课程特点,特制定本课程形成性评价实施方案。
一、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内容
1.课程作业
(1)平时课堂作业:任课老师根据授课情况,每学期布置课后作业至少1次,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并向学生反馈。
(2)实验报告:实验课后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按时上交,教师对报告做出批改,并向学生反馈。
(3)见习报告:临床见习后要求学生完成见习报告并及时上交,教师对报告做出批改,并向学生反馈。
2.课堂学习
(1)考勤:上课随机检查学生的到课率,可以在课前、课中或课后进行,采取课堂随机点名、纪律委员清点、学生在考勤表上签到等形式来检查。任课老师了解学生请假、迟到、缺课的原因,必要时与学工部门及时沟通。
(2)学习态度:根据教学情况,可在课堂上随机提问学生、组织课堂讨论,检验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情况,教师对回答情况做出点评。
二、平时成绩评定方法
1.作业
教师对作业按分级评分的方法进行批改,最终换算成百分制分数(详见《老年护理学作业评分标准》),对于版面不整洁、书写过于简单、内容不全、有缺漏等情况进行评分,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向学生反馈,以集体反馈为主。
2.实验报告
在实验课后要求每位学生完成《老年护理学》实验报告一份,教师对实验报告的整洁性、完整性、内容的准确性进行批阅,对书写过于简单、内容不全、有缺漏的情况酌情扣分。
3.见习报告:临床见习后要求每位学生完成《广西中医药大学学生临床见习报告》并及时上交,本门课程见习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老年人的问诊、收集病史资料、提出护理诊断、明确诊断依据、制定护理措施的能力,将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4.考勤
教师授课前,准备好学生名册,学期中不定时抽查学生的到课率,期末统计每位学生到课率。
三、形成性评价的组织实施
1.教研室
(1)组织教师开展形成性评价工作。指定教研室秘书负责形成性评价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检查形成性评价工作,重点检查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3)形成性评价资料保存于教研室。
2.任课教师
(1)按形成性评价形成工作要求开展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工作,如实填报《广西中医药大学课程形成性评价工作登记表》。
(2)组织学生开展与课程形成性评价相关的学习活动。按照要求做好评价的记录,填写相关表格,整理形成性评价的资料。
(3)将形成性评价开展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
3. 学生
(1)学生积极配合、参与任课教师开展的形成性评价活动。
(2)在得到反馈后,明确改进方向,积极开展自主学习 。
四、形成性评价工作的监督与检查
教研室对任课教师开展的形成性评价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1.检查的内容: 教师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原始记录、作业批阅记录、试卷批改情况等。
2.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并填写检查记录表。
3.教研室检查情况要有记录,内容包括: 专业、科目、检查时间、项目、人数、总体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意见等。检查记录妥善保存。
临床护理教研室
2017年3月3日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