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勤康复护理教学设计8
教学设计
讲授课程:康复护理学
章 名 称:第八章 常见心肺疾病康复护理
适用专业:护理学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
第八章 常见心肺疾病康复护理(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第3版 燕铁斌主编) |
|
||||||||||||||||
课程 |
康复护理学 |
授课班级 |
大学本科三年级 |
授课时数 |
1 |
|
||||||||||||
设计者 |
覃勤 |
所属学校 |
广西中医药大学 |
|
||||||||||||||
一、本节(课)教材内容分析 |
|
|||||||||||||||||
本节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功能障碍;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评估;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措施。 教材首先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功能障碍展开;然后引出对患者如何进行康复护理评估;并围绕着患者的功能障碍展开护理目标与原则的论述,让学生了解如何围绕着功能障碍这个核心问题应用康复护理程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回归社会。
|
|
|||||||||||||||||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
|
|||||||||||||||||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
|
|||||||||||||||||
知识目标: (1)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功能障碍与康复护理措施。 (2)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评估和目标。 (3)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与后遗症的处理。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进行康复护理。 (2)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患者康复案例的分析与评估,使学生获得从点、线到面的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慢性阻塞性肺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与后遗症,培养学生从病人角度思考及关爱残疾人的人文情怀
|
|
|||||||||||||||||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
|
|||||||||||||||||
知识点 编 号 |
学习 目标 |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
|
|||||||||||||||
1 |
感知 |
播放视频,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功能障碍,培养学生从病人角度思考及关爱残疾人的人文情怀 |
|
|||||||||||||||
2 |
掌握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功能障碍与康复护理措施。 |
|
|||||||||||||||
3 |
领会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评估和目标。 |
|
|||||||||||||||
4 |
分析 |
通过分析康复案例,掌握阻塞性肺疾病的功能障碍、康复评估与康复护理措施。 |
|
|||||||||||||||
5 |
应用 |
通过与学生互动讨论康复案例,使学生学会如何对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进行康复护理。 |
|
|||||||||||||||
2.教学重点和难点 |
|
|||||||||||||||||
项 目 |
内 容 |
|
||||||||||||||||
教学重点 |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功能障碍。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 |
|
||||||||||||||||
教学难点 |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评定。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 |
|
||||||||||||||||
三、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 |
|
|||||||||||||||||
学情分析: (1)课程授课对象为护理本科三年级学生,学生的护理基础知识较扎实,且经过前期的理论学习,对康复护理学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利于本课程的学习。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思考的能力。 (3)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比较强。 教学预测: (1)此章内容我们主要学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此病也是医院常见的多发病,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疾病案例,可激发学生对康复护理学的学习兴趣。 (2)学生也已经学习过相关内科护理知识,对疾病的护理程序熟悉,我们的教学内容侧重在康复护理内容,学生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
|
|||||||||||||||||
四、教学方法 |
|
|||||||||||||||||
1.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
|||||||||||||||||
本章主要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结合实际学习,以相关病例导出功能障碍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康复护理的学习兴趣。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利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通过引导、分析、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等过程实施课堂教学。课下则还有网络学习、交流等教学策略。
|
|
|||||||||||||||||
2.板书设计 |
|
|||||||||||||||||
黑板(白板)设计: 黑板左侧书写章节的大标题及小标题 1、从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开始进行讲解,将重点总结在黑板中。 2、启发学生分析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同时在黑板上用简略的图例(配合多媒体讲解,按照步骤逐步板书记录)讲解康复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1、配合讲解逐步明确慢阻塞肺疾病的功能障碍、康复护理原则和目标。 2、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的方式展示内容,课堂生动活跃,将康复护理学理论与现代多媒体的多种展现手段结合,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3、最后利用PPT将本章的重点进行总结、强化以及分析病例,并留下课后讨论题目。
|
|
||||||||||||||||
3.教学互动环节 |
|
|||||||||||||||||
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 启发式提问引起课堂讨论:启发学生分析阻塞性肺疾病有何功能障碍,讨论其康复护理原则和目标。 ②教师举例引起课堂讨论:展示相关病例,说明功能障碍与康复护理的关系,由此可使学生把护理基础知识与康复知识相融合。 ③提问疾病的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并加以点评。老师起引导作用,主要锻炼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微信群、QQ群随时回答解决同学的问题。
|
|
|||||||||||||||||
4.教学环境设计(本内容可选择) |
|
|||||||||||||||||
多媒体教室 |
|
|||||||||||||||||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
|
|||||||||||||||||
知识点 编 号 |
学习 目标 |
媒体 类型 |
媒体内容要点 |
教学 作用 |
使用 方式 |
所 得 结 论 |
占用 时间 |
媒体 来源 |
|
|||||||||
1 |
感知 |
文本 |
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导致的功能障碍。 |
B |
E |
学生具有换位思考的情感及关爱残疾人的人文情怀 |
5分钟 |
自制 |
|
|||||||||
2 |
掌握 |
图片文本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功能障碍与康复护理措施。 |
C |
D |
掌握相关重要知识点 |
10分钟 |
引用自制 |
|
|||||||||
3 |
领会 |
图片文本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评估和目标。 |
F |
G |
领会知识要点,培养总结、归纳能力 |
5分钟 |
引用自制 |
|
|||||||||
4 |
分析 |
文本 |
分析康复案例,掌握阻塞性肺疾病的功能障碍、康复评估与康复护理措施。 |
C |
H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
10分钟 |
自制 |
|
|||||||||
5 |
应用 |
文本 |
与学生互动讨论康复案例,使学生学会如何对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进行康复护理。 |
J |
F |
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又得到巩固提升 |
10分钟 |
自制 |
|
|||||||||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讨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
|
|||||||||||||||||
五、学习资源 |
|
|||||||||||||||||
1. 教材:《康复护理学》燕铁斌主编,卫生部“十二五” 规划教材·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经验,制作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本学科学习特点。 3.网上教学平台:通过班级QQ群,将课程讲稿、课程大纲、教学课件、课堂辅助教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开放,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
|
|||||||||||||||||
六、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和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
|
|||||||||||||||||
教学 环节 |
教师的活动 |
学生的活动 |
教学媒体(资源) |
设计意图、依据 |
|
|||||||||||||
一、 创 设 情 境
话 题 导 入 |
幻灯片播放:病例展示。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答,根据该患者的身体有哪些功能障碍? |
思考后回答:衣、食、住、行、如厕、大小便控制、穿脱衣物等 |
文本、图片依次展现
|
以临床病例话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
教师追问:大家回答地非常好。再想想这些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学习、工作、社会生活有哪些影响? |
学生回答: 社会参与功能障碍,患者残障。 |
PPT文本 |
让学生从病例中收集信息,并结合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残疾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
|
||||||||||||||
教师追问:对。哪如何评估患者的这些功能障碍? |
学生回答:体格检查、运动功能评估、神经系统评估、心理量表、认知功能量表、辅助检查等。 |
PPT文本
|
通过总结刚才的话题答案,引入课堂的主题——如何进行康复评估,由问题开始新课程学习。 |
|
||||||||||||||
二、 讲授 过程
提出 问题
解决 问题
学习 新知识 |
教师讲解: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心理学、认知功能、辅助检查等角度阐述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评定。
|
学生听讲解。 |
PPT展示 图片、文本 |
通过案例的展示,让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康复的评估内容。 |
|
|||||||||||||
教师提问: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有什么要求、原则和目的? 教师讲解:讲解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护理的目标、原则,和具体护理工作中的细节和护理差错可能使的功能障碍加重。 |
学生回答:围绕功能障碍开展康复护理、康复开始越早越好、避免患者出现肺心病或慢性呼吸衰竭的发生。 |
PPT文本 |
通过提问,解释功能障碍与康复护理的关系,由此可使学生把护理基础知识与康复知识相融合。 |
|
||||||||||||||
教师提问:大家讨论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问题以及对应的康复护理措施有哪些? |
学生相互讨论回答问题,老师总结点评 |
PPT展示 图片、文本、板书 |
进行知识点总结,分析重点、难点。 |
|
||||||||||||||
总结: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的功能障碍、评估方法、护理原则、护理问题及措施。 |
学生根据本堂课所学知识,一起回忆,同学们可以归纳。 |
PPT文本、图表 |
加强知识点的印象,学会学习的方法。 |
|
||||||||||||||
三、 巩固 知识
拓展 应用
|
学以致用:分析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与后遗症,并提出思考问题“如何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患者的后遗症与并发症?”。 |
主要由学生回答。 |
PPT文本 |
加强学习方法应用。 |
|
|||||||||||||
布置课外练习作业: 查阅资料进一步学习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的功能障碍与康复护理。 分组讨论:如何指导患者出院后在家庭的康复锻炼? |
让学生收集资料,拓展学科知识与进行科学研究的思维。 |
PPT文本 |
通过课后分组讨论,激励学生要会学以致用,为今后教学打下基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教学流程图
|
七、教学效果评价 |
形成性评价: 1.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活跃,课堂提问和课下思考题学生完成质量较高,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知识点,能较好地运用前期学过的基础知识。 2.学生对知识点学习得快,遗忘也较快,缺乏主动复习意识,应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通过班级QQ群,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与课后讨论。
|
自我评价: 整节课,教师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成为了学习情景的创设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设计思路清晰,从简单到复杂,从病例到理论学习再到临床应用,充分体现课改的新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较好地把理论融入实践使学生主动地掌握了知识。 |
八、教学反思、总结 |
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基础护理学知识,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同伴合作互助的能力,在教学中体现了学生们的主动性。教学中把临床案例和问题整合康复护理知识和临床的具体运用,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临床工作的案例兴趣浓厚,可以考虑更多的运用此类案例,并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和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