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勤康复护理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
讲授课程:康复护理学
章 名 称:第二章 康复护理学理论基础
适用专业:护理学
课堂教学设计表
| 章节名称 | 第二章 康复护理学理论基础(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第3版 燕铁斌主编) | |||||||||||||||||
| 课程 | 康复护理学 | 授课班级 | 大学本科三年级 | 授课时数 | 2 | |||||||||||||
| 设计者 | 覃勤 | 所属学校 | 广西中医药大学 | |||||||||||||||
| 一、本节(课)教材内容分析 | ||||||||||||||||||
| 本节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运动学基础;2.神经学基础;3.康复护理学相关理论。 教材首先主要从康复学的基础理论来论述康复医学;通过解释运动训练对机体的影响和神经损伤后的再生的功能,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机体的这些功能代偿来进行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最后,课本还介绍了和康复护理有关的相关理论,让学生能对康复护理学的理论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 | ||||||||||||||||||
|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 ||||||||||||||||||
|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 ||||||||||||||||||
|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康复护理学基础理论。 情感目标: (1)通过讲述康复护理学相关护理理论,将康复和护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 ||||||||||||||||||
|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 ||||||||||||||||||
| 知识点 编 号 | 学习 目标 |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 ||||||||||||||||
| 1 | 感知 | 了解康复医学与康复护理的发展现状、社会康复的内涵。 | ||||||||||||||||
| 2 | 掌握 | 康复护理的运动学基础 | ||||||||||||||||
| 3 | 领会 | 康复护理学相关护理理论体系与康复护理之间的关系。 | ||||||||||||||||
| 4 | 分析 | 通过讨论分析康复案例,进一步掌握康复护理的运动学基础。 | ||||||||||||||||
| 5 | 应用 | 通过互动讨论案例,将课堂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康复护理学。 | ||||||||||||||||
| 2.教学重点和难点 | ||||||||||||||||||
| 项 目 | 内 容 | |||||||||||||||||
| 教学重点 | 1.康复护理的运动学基础。 | |||||||||||||||||
| 教学难点 | 1.康复护理的运动学基础。 | |||||||||||||||||
| 三、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 | ||||||||||||||||||
| 学情分析: (1)课程授课对象为护理本科三年级学生,学生的护理基础知识较扎实,有利于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思维较活跃,课堂气氛较好,大多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 (2)学生具有一定的自行思考的方法与能力。 (3)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比较强。 教学预测: (1)该专业的学生已学习了临床护理学知识,对运用护理程序照顾病、伤、残者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残疾人康复案例,可望激发学生对康复护理学的学习兴趣。 (2)学生对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话题可能感兴趣。 | ||||||||||||||||||
| 四、教学方法 | ||||||||||||||||||
| 1.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
| 本课以“病例导入,启发思考”方法,使学生结合实际来理解相关理论,以相关病例导出运动训练在康复中的运用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康复护理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案例时,从康复护理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入手,详细解读运动训练对机体的影响和神经损伤后的再生的功能对康复影响的思路,同时培养学生总结分析的能力。 在讲述康复护理学相关护理理论时,将康复和护理相结合,既结合具体的护理病例,又结合康复和护理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康复护理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加强了学生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意识。 最后设置课堂提问及课后思考,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拓展的问题,让学生课外搜集资料,有利于学生将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 ||||||||||||||||||
| 2.板书设计 | ||||||||||||||||||
| 黑板(白板)设计: 黑板左侧书写章节的大标题及小标题 1、从运动学基础开始进行讲解,将重点总结在黑板中。 2、启发学生分析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同时在黑板上用简略的图例(配合多媒体讲解,按照步骤逐步板书记录)讲解运动学及神经学基础的知识点。 
 |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1、配合讲解逐步明确运动训练对机体的影响和神经损伤后的再生的功能。 2、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的方式展示内容,课堂生动活跃,将康复护理学理论与现代多媒体的多种展现手段结合,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3、最后利用PPT将本章的重点进行总结、强化以及分析病例,并留下课后讨论题目 | |||||||||||||||||
| 3.教学互动环节 | ||||||||||||||||||
| 1.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运动训练对机体的影响和神经损伤后的再生的功能对康复影响,令学生对功能障碍及原发病的病损有较深刻的认识,为进一步理解康复护理与功能障碍的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 ①启发式提问引起课堂讨论:启发学生理解“康复护理学”、“护理学”的之间的关系。讨论护理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②教师举例引起课堂讨论:举出“第六颈椎节段高位截瘫”的病例,说明功能锻炼与康复护理的关系,由此引发学生结合所学的护理基础知识来理解功能训练,达到使学生的主动的学习。老师起引导作用,锻炼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会在微信群、QQ群随时回答解决同学的问题。 
 | ||||||||||||||||||
| 4.教学环境设计(本内容可选择) | ||||||||||||||||||
| 多媒体教室 | ||||||||||||||||||
|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 ||||||||||||||||||
| 知识点 编 号 | 学习 目标 | 媒体 类型 | 媒体内容要点 | 教学 作用 | 使用 方式 | 所 得 结 论 | 占用 时间 | 媒体 来源 | ||||||||||
| 1 | 感知 | 文本 | 了解康复医学与康复护理的发展现状、社会康复的内涵。 | B | E |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 5分钟 | 自制 | ||||||||||
| 2 | 掌握 | 图片、文本 | 康复护理的运动学基础 | C | D | 掌握相关知识点 | 30分钟 | 引用、自制 | ||||||||||
| 3 | 领会 | 图片、文本 | 康复护理学相关护理理论体系与康复护理之间的关系。 | F | G | 领会知识要点,培养思维能力 | 5分钟 | 引用、自制 | ||||||||||
| 4 | 分析 | 文本 | 通过讨论分析康复案例,进一步掌握康复护理的运动学基础。 | C | H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30分钟 | 自制 | ||||||||||
| 5 | 应用 | 文本 | 通过互动讨论案例,将课堂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J | F | 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又得到巩固提升 | 10分钟 | 自制 | ||||||||||
|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讨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 ||||||||||||||||||
| 五、学习资源 | ||||||||||||||||||
| 1. 教材:《康复护理学》燕铁斌主编,卫生部“十二五” 规划教材·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经验,制作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本学科学习特点。 3.网上教学平台:通过班级QQ群,将课程讲稿、课程大纲、教学课件、课堂辅助教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开放,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 ||||||||||||||||||
| 六、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和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 ||||||||||||||||||
| 教学 环节 | 教师的活动 | 学生的活动 | 教学媒体(资源) | 设计意图、依据 | ||||||||||||||
| 一、 创 设 情 境 
 话 题 导 入 | 幻灯片播放:病例展示。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答,根据该患者的身体有哪些功能障碍? | 思考后回答:衣、食、住、行、如厕、大小便控制、穿脱衣物等 | 文本、图片依次展现 
 | 以临床病例话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 教师追问:大家回答地非常好。再想想这些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学习、工作、社会生活有哪些影响? | 学生回答: 社会参与功能障碍,患者残障。 | PPT文本 | 让学生从病例中收集信息,并结合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残疾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 |||||||||||||||
| 教师追问:对。疾病的后果导致患者出现残疾,患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引起残障。这样的情况怎么处理? | 
 | PPT文本 
 | 通过总结刚才的话题答案,引入课堂的主题——运动学和神经学基础,由问题开始新课程学习。 | |||||||||||||||
| 二、 讲授 过程 
 提出 问题 
 解决 问题 
 学习 新知识 | 教师讲解:从运动训练对机体的影响和神经损伤后的再生的功能对康复影响来论述康复医学。 | 学生听讲解。 | PPT展示 图片、文本 | 通过对运动学和神经学基础来论述,如何更好进行康复训练。 | ||||||||||||||
| 教师提问:“康复护理学”、“护理学”的之间的关系? 教师讲解:讲解康复护理学相关护理理论体系与康复之间的关系。 | 学生回答:概念有些模糊。 | PPT文本 | 通过提问,回忆以往知识,讨论现代医学体系,从而深入理解康复医学与临床护理的关系。 | |||||||||||||||
| 教学流程图 
 
 
 
 
 
 
 
 
 
 
 
 
 
 
 
 
 
 
 
 
 
 
 
 
 
 
 
 
 
 
 
 
 
 
 
 
 
 
 
 
 
 
 
 
 
 
 
 
 
 
 
 
 
 
 
 
 
 
 
 
 
 
 | 
| 七、教学效果评价 | 
| 形成性评价: 1.课堂提问和课下思考题学生完成质量较高,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知识点,但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均有欠缺,不能灵活运用前期学过的基础知识,因此对于康复护理的学习感到有一点难度。 2.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活跃,学生的积极性较高。 3.由于学生基础存在差异,讨论时少数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个别学生的交流意识不强,仍然只是一个听众,还没有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 | 
| 自我评价: 本节课设计思路清晰,从简单到复杂,从病例到理论学习再到临床应用分析,都是步步推进,层层深入,这样既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又能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也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体现课改的新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终生发展。教师通过生活情景、临床实际为主线,将本课的内容很巧妙地串在一起,突出了现实意义。在这节课中,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使大家学到了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 
| 八、教学反思、总结 | 
| 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基础护理学知识,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同伴合作互助的能力,在教学中无不体现学生们的主动性,因此,多让学生们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整堂课,应用了举例、动画、图片、文本等多种教学多媒体资源,利用提问、讨论、案例、复习知识点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整堂课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康复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让同学们在思考讨论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知识拓展,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自学能力。学生在课堂中气氛活跃,思想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助活动,能够积极回答问题,敢于表现自我。 通过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后,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好习惯,促进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课后讨论问题,总结归纳的过程中也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劳动成果,更加喜欢学习。 | 
|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和建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