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康复护理学实验指导(护理专业8学时)
《康复护理学》实验指导
前 言
实验教学作为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康复护理学实验教学是康复护理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专业部根据护理本科专业的特点,并依据《康复护理学》实验大纲要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组织编写《康复护理学》实验指导。本实验指导内容共4项实验。每项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意义、注意事项、实验要求、实验设备、学时要求、实验内容与方法等项目。
实验学时:8学时
实验一 关节活动度及肌力的评定
(综合性实验,2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3. 掌握肌力的评定方法
【实验原理及意义】
关节的主动与被动活动度明显不一致时,提示神经肌肉方面存在问题,如肌肉瘫痪等。由于人体各部位的关节生理活动范围不一,要求在关节活动度康复护理中严格掌握活动极限,避免造成损伤,因此,关节活动度的实验主要是正常关节活动范围的测定。骨折复位后,长期制动易导致关节活动功能及肌力出现障碍,因此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测量评定是创伤康复中的重要操作技术,通过测量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大小,分析关节活动度改变的原因及肢体功能障碍的程度。
【注意事项】
1.熟悉关节解剖和正常活动范围,关节活动度检查应该左右对比,并且测量主动及被动两种方式。
2.检查时必须充分暴露受检部位,保持舒适体位,测定时不得移动,以免代偿活动影响检查结果。
3.使用双臂量角器时,量角器的轴心必须与关节活动轴心一致,两臂与关节两端肢体长轴平行,肢体活动时,轴心及两臂不得偏移,量角器的轴心在终末位时需要重新放置。
4.记录结果应写明关节活动的起、止度数,当关节处于过伸时,用负号表示,如-150,无运动时记录为0或者无。
5.测定时应对疼痛、肿胀程度、肌紧张、肌萎缩、皮肤状况、有无外伤等情况予以记载。
【实验要求】
1.学生首先应进行正常人体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测量。
2.其次对中风恢复期、关节炎症、痛风、关节强直、脱位、骨折愈合后、截肢、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肌肉痉挛、短缩、肌腱断裂、关节继发性损害、烧伤后皮肤瘢痕增生、制动后关节活动受限者进行评定。
3.禁止选用关节脱位或骨折未愈合、肌腱及韧带术后早期、骨化性肌炎或异位骨化的患者。
【主要仪器设备】
量角器、皮尺、握力器。
【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1.向被检者说明测量的目的、过程、测量原因,以取得被检者的配合。
2.被检者体位舒适,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测量在全关节活动范围不受限的解剖位上进行。
3.量角器的轴心对准关节的运动轴心,固定臂与关节的近端骨的长轴平行,移动臂与关节的远端骨的长轴平行。
4.关节活动度测量包括主动活动度和被动活动度测量两项内容,患者在允许的关节活动范围之内,主动活动关节,为主动活动度;治疗师轻柔地移动关节,测量的活动度为被动关节活动度。
5.记录主动关节活动终末位的角度及被动关节活动终末位的角度,每一个关节测量3次取平均值。
二、常见的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一)肩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1.被检者坐位或仰卧位。
2.轴心位于肱骨侧面肩峰。
3.固定臂与躯干平行,移动臂与肱骨平行。
4.肩关节做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运动。
5.读出固定臂与移动臂之间的夹角。
6.评定标准前屈0°~180°,伸展0°~60°,外展0°~180°,内收0°~45°。
(二)肘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1.被检者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
2.要求完成一次屈肘动作。
3.以肱骨外上髁为轴心,固定臂平行于肱骨中线,移动臂平行于桡骨中线。
4.标明关节的0°位,如不能从0°位开始,应记录实际开始位角度。
5.肘关节在矢状面上围绕冠状轴完成屈伸动作。
6.被检者尽力主动屈肘,并维持在屈肘位置,测量出肘关节的活动度数,为主动关节活动度。
7.在肘关节可能的活动范围之内,轻柔地被动移动关节至肘关节的活动的终末点(即被动运动的关节达到最末端时治疗师所获得的手感即抵抗感),然后维持肘关节的位置,测量出肘关节的被动关节活动度。
8.评定标准屈曲0°~150°,伸展0°。
(三)腕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1.被检者坐位。
2.屈肘。
3.腕关节掌屈。
4.轴心位于腕关节背侧(与第3掌骨成一线),固定臂紧贴前臂背侧中线,移动臂紧贴手臂正中,腕关节掌屈运动。
5.腕关节背伸。
6.轴心位于腕关节掌侧(与第3掌骨成一直线),固定臂紧贴前臂掌骨中线,移动臂紧贴掌骨正中,腕关节背伸运动。
7.评定标准掌屈0°~80°,背伸0°~70°。
(四)髋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1.髋关节屈曲
(1)被检者仰卧位。
(2)膝关节屈曲。
(3)轴心位于股骨大转子侧面。
(4)固定臂指向骨盆侧面,移动臂与股骨平行。
(5)令被检者屈髋。
(6)评定标准:0°~125°。
2.髋关节伸展
(1)被检者俯卧位。
(2)轴心位于股骨大转子侧面。
(3)固定臂指向骨盆侧面,移动臂与股骨平行,膝关节屈曲。
(4)髋后伸。
(5)评定标准:0°~30°。
3.髋关节内收及外展
(1)被检者仰卧位。
(2)轴心位于髂前上棘。
(3)固定臂位于两髂前上棘连线上,移动臂与股骨长轴平行。
(4)下肢内收和外展。
(5)评定标准:内收0°~30°,外展0°~45°。
(五)膝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1.被检者俯卧位。
2.轴心位于腓骨小头。
3.固定臂与股骨长轴平行,移动臂与腓骨长轴平行。
4.令被检者膝关节伸、屈运动。
5.评定标准 屈曲00~135°,伸展0°。
(六)踝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1.被检者仰卧位或坐位。
2.轴心在踝中点下2.5cm处。
3.固定臂与腓骨长轴平行,移动臂与第五跖骨平行。
4.令被检者踝关节跖屈、背屈运动。
5.评定标准 背屈0°~20°,跖屈0°~50°,内翻0°~35°,外翻0°~15°。
三、肌力的测量
1. 被检者仰卧位。
2. 嘱被检者分别活动四肢。
3. 评定标准 0级 肢体无肌肉收缩、1级 肢体有肌肉收缩、2级 肢体可以平移但不能对抗重力、3级 肢体可以抬起,但不能对抗阻力、4级 肢体可以对抗较弱的阻力、5级 正常肌力。
实验二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
(综合性实验,2学时)
【实验目的】
- 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方法。
- 熟悉ADL评定的临床意义
【实验原理及意义】
ADL可以最基本地反映一个个体的综合能力,通过观察其每天基本活动的完成情况,客观地评价个体的精细协调、控制能力及感知、认知功能。完成ADL能力,需具备以下的身体条件,即有随意运动功能,能按要求完成各种随意运动;有控制身体平衡和稳定的功能;有精细协调、控制躯体、肢体和手功能的能力;具备言语、感知、认知等高级脑功能;具备人体解剖学上的完整性和对称性;四肢及躯干具备完成ADL的肌力及肌张力;具备完成ADL能力的心肺功能;具备完成ADL所需的各关节活动范围等,因此,ADL的评定内容围绕日常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
【实验对象】
1.ADL依赖的患者。
2.正常人。
3.学生模拟的病人。
【实验要求】
1.认知功能障碍者、精神病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过度疲劳和焦虑者不适合进行ADL评定。
2.体验者按照不同障碍情况模拟患者的动作进行ADL活动,评定者根据动作完成独立情况评分,如不能独立完成,根据帮助量的多少给予评分。
【评定标准】
Barthel指数包括10项内容,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帮助的程度分为O、5、10、15分四个功能等级,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达到100分并不意味着患者能完全独立生活,如不能烹饪、料理家务或与他人接触,但他不需要照顾,可以自理。
60分以上提示被检查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60-40分者生活需要帮助;
40~20分者生活需要很大帮助;
20分以下者生活完全需要帮助。
Barthel指数40分以上者康复治疗的效益最大。实验按评定一、评定二等顺序,说明患者的ADL水平达到能、需要辅助、不能的程度。大小便控制评定可采用询问法,根据失禁程度、次数予以评分,无须模拟操作。
【主要仪器设备】
ADL评定室——模拟家庭环境,配备基本的床、椅子、厨房用品、卫生间及洗漱用品。
【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及方法】
一、进 食
1.准备好桌子、椅子(带扶手)一套,餐具一套(包括:碗、盘、筷子或勺子、食物等)。
2.被检者坐位。
3.令其使用筷子或勺子等餐具将碗中的食物取出。
4.放入口中咀嚼、吞咽(时间以不超过10秒为标准)。
5.评定标准正常人能正确使用餐具将食物取出完成进食系列动作。
二、转 移
1.准备床一张、轮椅一辆。
2.被检者由床上仰卧位向一侧翻身至侧卧位。
3.将下肢放于床下,辅助下于床边由侧卧位坐起。
4.将轮椅调整好位置,一侧挨着床边并保持45。,固定手闸。
5.将脚踏板收起。
6.扶住轮椅扶手,从坐位站起并站稳。
7.将臀部转移至轮椅的椅面上坐下。
8.调整坐姿,坐稳。
9.将一侧脚踏板放下,抬起一只脚放置在轮椅踏板上,然后放另一侧踏板,将另一只脚放在踏板上。
10.坐稳后收起手闸。
三、修 饰
1.准备好洗脸盆、毛巾、牙刷、牙膏、漱口杯、梳子。
2.令被检者将牙膏挤在牙刷上。
3.刷牙。
4.用漱口杯盛水。
5.漱口。
6.打开水龙头或在水盆中将毛巾浸湿。
7.关上水龙头。
8.拧干毛巾。
9.用毛巾擦脸。
10.用梳子梳理头发。
四、如 厕
1.准备轮椅、坐便器或排便椅。
2.操作轮椅进入卫生间。
3.固定轮椅。
4.由轮椅坐位站起。
5.转身至马桶前。
6.腿后部紧贴马桶。
7.脱下裤子,坐下排便。
8.清洁。
9.站起并保持稳定,整理衣裤。
10. 转身并坐回轮椅上。
11. 离开卫生间,动作完成。
五、洗 澡
1.准备轮椅、浴盆或浴凳、洗浴用毛巾、香皂等。
2.轮椅进入卫生间,至浴缸前或浴凳前。
3.固定轮椅在安全位置。
4.站起。
5.身体转移至浴缸前。
6.扶住浴缸边缘,在平台上坐稳。
7.将一侧下肢放入浴缸中。
8.保持身体稳定。
9.再将另一侧下肢放入浴缸中。
10. 过程中手须紧抓浴缸边缘或扶手、栏杆等。
11. 将身体慢慢滑入浴缸中。
12. 用毛巾沾水清洗身体,擦香皂清洁等,至少能够将身体的前面及四肢清洗干净。
13. 洗后拧干毛巾擦干身体。
14. 出浴缸,并坐回轮椅上。
六、行走(平地45m)
1.准备轮椅、手杖或矫姿鞋、助行器等。
2.令被检者在室内行走。
3.记录患者步行的距离。
七、上下楼梯
1.准备手杖或拐杖。
2.令被检者上下楼梯。
3.记录被检者能上下的楼梯层数。
八、穿脱衣物
1.准备床或带有靠背的椅子,开衫、宽松的裤子、带有粘贴扣的鞋子等。
2.令被检者完成穿脱开衫衣,包括分清上衣、裤子或分清领、袖、前、后等。
3.穿脱带有橡皮筋腰带的裤子。
4.穿脱鞋子。
实验三 运动疗法的训练
(综合性实验,2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关节活动训练、肌力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2.熟悉关节活动训练、肌力训练的的临床意义。
【实验原理及意义】
关节的主动与被动活动度明显不一致时,提示神经肌肉方面存在问题,如瘫痪等。长期制动易导致关节活动功能及肌力出现障碍,因此我们要根据患者肌力情况对其进行被动及主动的关节活动训练和肌力训练,以促进肢体的功能恢复和防止出现关节变形粘连等后遗症。
【实验对象】
学生模拟的病人。
【实验要求】
- 操作者按照不同障碍情况对模拟患者进行关节活动训练和肌力训练。
- 体验者根据操作者的指导和协助下进行关节活动训练和肌力训练。
【主要仪器设备】
模拟病房,配备基本的病床、椅子。
【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及方法】
一、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一)肩关节
1.体验者坐位或仰卧位。
2.根据患者肌力情况,协助或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运动。
3. 每次有节奏的做5-10次,操作者应注意提供必要的稳定、支撑和保护关节的措施。
(二)肘关节
1.体验者坐位或仰卧位。
2.根据患者肌力情况,协助或指导患者进行肘关节的屈曲、伸展。
3. 每次有节奏的做5-10次,操作者应注意提供必要的稳定、支撑和保护关节的措施。
(三)腕关节
1.体验者坐位或仰卧位。
2.根据患者肌力情况,协助或指导患者进行腕关节的掌屈、背伸。
3. 协助或指导患者双手交叉,手臂伸直,抬高至头部。
4. 每次有节奏的做5-10次,操作者应注意提供必要的稳定、支撑和保护关节的措施。
(四)髋关节
1.体验者仰卧位。
2.根据患者肌力情况,协助或指导患者进行髋关节的屈曲、伸展。
3. 协助或指导患者下肢内收和外展。
4. 体验者屈膝,协助或指导患者进行抬臀动作。
5. 每次有节奏的做5-10次,操作者应注意提供必要的稳定、支撑和保护关节的措施。
(五)膝关节
1.体验者坐位或仰卧位。
2.根据患者肌力情况,协助或指导患者进行关节的屈曲、伸展。
3. 每次有节奏的做5-10次,操作者应注意提供必要的稳定、支撑和保护关节的措施。
(六)踝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1.体验者坐位或仰卧位。
2.根据患者肌力情况,协助或指导患者进行关节的背屈、伸展、旋转。
3. 每次有节奏的做5-10次,操作者应注意提供必要的稳定、支撑和保护关节的措施。
二、肌力训练
1.等张收缩训练:关节产生运动时,给予施加一定量的相同的阻力。
2.等长收缩训练:肌肉收缩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施加逐渐增大的阻力,但关节不发送运动。
训练要点:训练前后观察病人一般情况,注意生命体征、关节活动范围的变化、有无疼痛等。如出现不能忍受的疼痛,酌情调整训练方案及与局部物理疗法等缓解疼痛。
实验四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
(综合性实验,2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评估及措施
2. 熟悉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原则
【实验原理及意义】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后容易出现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感觉、认知及心理障碍等。我们通过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估及指导其正确的体位、功能锻炼等以促使其最大化的尽早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及可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实验对象】
学生模拟的病人。
【实验要求】
1. 操作者按照脑卒中患者易出现的功能障碍对模拟患者进行康复评估和功能训练。
- 体验者根据操作者的指导和协助下进行功能训练。
【主要仪器设备】
模拟病房,配备基本的病床、椅子。
【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及方法】
一、根据案例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评估
1.根据肌力评估方法,评估患者肢体肌力程度。
2.与病人交流、观察评估患者有无言语障碍。
3.根据饮水实验,评估患者有无吞咽障碍。
4.对病人进行触觉、痛觉、温觉等评定,评估患者有无感觉障碍。
二、根据案例对脑卒中患者提供康复护理措施
1.指导并协助患者摆放良肢位。
2.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Bobath握手,关节被动活动、桥式运动、起坐训练。
3.指导患者根据言语障碍的类型进行相应的言语训练。
4.指导患者进行口腔肌肉训练、摄食训练及食物的选择。
5.指导患者出现感觉障碍时如何避免受伤。
教研室主任(签字): 编写人(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