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精神护理

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精神科护理学》课程建设规划

发布时间:2020-01-05 01:05:50 浏览次数: 【字体:

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精神科护理学》课程建设规划

  • 课程简介

中文名称:精神科护理学

学时:40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护理心理学、护理人际

适应专业: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考核形式:考查

教材:《精神科护理学》第4版,主编:刘哲宁,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出版

主要参考书:

1. 《精神病学》,沈渔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年第4版

2. 《精神科护理学》,马凤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第2版

3.《精神病学》第5版,主编:郝伟,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出版。

4.《精神病学》第1版,主编:江开达,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

5.《精神病学》第1版,主编:孙学礼,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出版。

6.《精神病学》第4版,主编:沈渔,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出版。

 7.《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第1版,主编:陈彦方,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出版。

8.《精神科护理学》第3版,主编:刘哲宁,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内容简介:

本门课程内容分为十一章。分别为绪论、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精神科护理技能、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神经症患者的护理、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患者的护理、儿童及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精神科治疗观察与护理。教学内容以精神科的基本原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护理知识为重点,对其中理论难点,要循序渐进,讲深讲透。

课程定位和性质:

课程定位:一般课程

课程性质:《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专业课。精神科护理学是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精神疾病的防治和护理以及精神疾病患者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制度的一门学科。掌握精神疾病患者护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精神疾病护理的开展以及护理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一)明确精神障碍护理学的概念、特点、发展方向及在现代医学及护理学中的地位。

(二)掌握精神障碍的概念及常见的精神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意义。

(三)掌握常见精神障碍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原则及其对病人的整体护理。

(四)了解心理治疗的概念及在护理实践中应用的原则。

具体的相关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如下: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工作内容以及精神科护理的常用工作方法。

2.掌握精神科护理的护理程序,精神科各种常见疾病护理的相关概念、目标和内容,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精神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

3.了解精神科各种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等。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熟练掌握精神科护理工作实用技术,如精神科安全护理、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护理等。

2.具备精神科各种常见疾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的能力,并能根据精神疾病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患者及其家属不同的健康指导。

(三)素质教育目标

由于精神科护士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承担者,她们要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服务与照顾,精神科护士所从事的工作要求她们不仅要熟练掌握精神科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掌握预防医学、社会医学、老年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心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和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希望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与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相互沟通的技巧,并将精神卫生保健知识传递给普通民众,不仅提高学生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还要为精神疾病患者及普通民众提供心理精神护理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 内容设计:含重难点,课程特色

   课程特色:《精神科护理学》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具有广泛性、多学科性的特点,横跨了基础医学、临床各科、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其理论之深奥、术语之繁多抽象、病症之复杂、描述之困难远远大于其他学科。尤其是某些教学内容,只有理论教学,较难理解和记忆。难点:精神障碍症状学部分内容抽象;病症复杂易混淆重点:对各类轻型、重型精神障碍患者安全进行有效的护理因此我在2017~2021《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应进行有效的改革,使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首先从课程资源建设着教材建设及网络课程建设,建设好题库及课外资源;其次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教学评价及反馈最后达到真正提高教学效果目的。

五、课程资源建设

1.教材建设

   积极参加全国高等教学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力争到2021我校教师队伍中有2部有关《精神科护理学》的主编教材出版

2.网络课程建设

   在主干课程网络建设基础上对《精神科护理学》网络课程接着完成,最晚2018年网络课程建设完善当下积极做好有关基本资材的准备工作,如上课视频等。

3.题库建设

   在网络课程建设完善后一同完成现在积极筹备中。

4.课外资源建设

增加一些感性认识就比较易于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推荐一些与课文内容相符的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影片以供欣赏,这样较直接且直观,再进行讨论分析后受益会更多。西方的心理教学片近年来佳作层出不穷,以分析角色的心理和精神特性为主,情节一般比较紧张离奇,观赏性很强,同时不失一定的专业水平,因此很受欢迎。也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保证了知识的获取和升华故可作为教学不可多得的资源。

六、教学方法改革:

1.增加案例教学法(不能只讲书本案例

2.增加课堂讨论法,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头脑风暴法。

3.角色扮演法,减少直接与精神病人接触的风险。

4.临床实践教学:临床见习、角色扮演等形式。

七、教学评价及反馈

1.形成性评价

(1)平时成绩(出勤和课堂表现占5%、见习成绩占15%、课堂回答问题占10%、平时作业3次10%)占40%;见习成绩为:见习出勤和表现考核(占 40% )、见习报告(占 60% )。

(2)总结性评价:课程结业理论考试成绩(闭卷)占60%。

2.集中反馈、个性化反馈

(1)教学结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成绩进行客观评价并及时反馈于学生。

(2)教学结束,位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态度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并及时通过网络反馈于任课教师。

八、教学效果

后取得双赢的教学效果。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