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精神护理

《精神科护理学》第二章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0-10 15:15:55 浏览次数: 【字体: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

 精神科护理学

课程章节

第二章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授课学时

4

所属院、部

护理学院

设计者

蓝红霞

授课专业

护理学

授课年级

2014

一、(设计理念):

1.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是学习精神科护理学的基础,对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与掌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精神疾病的症状有更明晰的认识。可这一章节的内容,又全都是抽象的概念为主,因此,要求授课老师在授课前要对内容进行设计,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且容易理解,容易记忆,更容易辨析,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为更好的让学生在课前对应知应会知识的掌握,本次课的设计按如下步骤进行:为宿舍为小组,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预习,并思考如何对所负责的知识点进行解析→分组按教材知识点的顺序分组进行试讲,教师与学生对存在的问题或不明白的内容进行记录→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的讲解逐一进行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点评及补充→课堂总结,形成性评价 →请各组思考如何对自身所讲授的症状类型的病人进行护理。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精神疾病症状学这一章节是《精神科护理学》的重点内容,教学大纲上明确要求掌握的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常见疾病的关系,在《精神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本节课的四维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① 能正确认识并表述精神疾病的病因

②能说认知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记忆障碍等等症状的基本概念及临床表现。

2. 技能目标:①能运用所学的症状学知识对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分析,明确症状的类型;

②能说出常见症状与精神疾病的关系,能对不同的精神症状进行有针对的护理。

3. 情感目标:①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疾病的症状与疾病的关系。

②对患者的异常表现,学生表现能够表现出理解、冷静、不笑话病人。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    点:各类精神症状临床特点。

教学难点:辨析各类精神症状的临床表现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学情分析:作为本科生,对文字的理解及自学能力有一定的基础,自学的方式及获取知识渠道有自主权,对学习的重点及难点有一定的处理能力,也有一定自我展示的欲望,故本次课采用翻转课堂方式进行。

学生们通过有任务的地学习,会对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小组间进行讨论,易营造出良好地学习氛围,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预测:本次教学通过布置任务,明确学习要求及学习目的,激发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兴趣,展示形式自主,有一定的开放性思维,课堂内容丰富,不仅有趣味性的同时,又达到学习的效果。教学效果预期轻松、活跃、学习、思考等效果。

四、教学方法:

1.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本次课在设计上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思维模式。给出任务,让学生以宿舍为小组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有思考、会用争议、会有查阅资料、会做出决策等等,要求学生以各种形式在课堂上对任务进行讲解,要求简单明了。

又以小组的形式,启发组与组之间展开讨论,最后教师点评及补充,做出总结,布置下一次的课的任务。

2.板书设计:

    黑板(白板)设计:        第一个  2学时:

第一节  精神疾病的病因学

病因:

(一)生物学病因:遗传、环境、社会、心理、生化等等。

(二)心理社会因素:精神应激因素、社会因素、个性因素等。

 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学

   CCMD—Ⅲ——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3.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课上互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场教学】

 

 

【开场教学】

 

1.由第一组同学对认知障碍中的感知觉障碍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或进行现场演示;

 

2.第二组同学对认知障碍中的思维障碍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或现场演示。

 

3.第三组同学对情感障碍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或现场演示。

4.第四组同学对意志障碍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或现场演示。

5.第五组同学对记忆障碍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或现场演示。

 

 

【生生互动】

组与组相互讨论,互相评价,可采用点名的方式,也可是以小组代表的形式举行,重点在于能够更充分的理解精神障碍相关症状的临床表现,更早、更快的发现疾病症状,为治疗获得先机。

 

【师生互动】

教师对五组同学的演示进行肯定。

 

 

【布置作业】

症状护理如何实施,与下一章节的学习内容有关联。

由教师对概述部分进行诠释,布置课堂学习任务

 

教师认真听课做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如抛出问题等,做好记录。

 

引导五组各自进行总结,后教师对五组同学的演示及各组的点评进行总结,指出优缺点。

 

 

学生回答及记录。

 

 

 

 

学生采用PPT、情景演示等形式进行讲解。

1.第二组同学评价第四组同学讲解;

2.第一组同学评价第三组同学的讲解;

3.第四组同学评价第五组同学;

4.第三组同学评价第二组同学讲解;

5.第五组同学评价第一组同学讲解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启发对新知的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考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发学生观察与思考,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1.检查学生对其他意见的接受意识,启发同学们学会接受不同的声音,发现别人长处,补充自身之短。

 

2.对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应用。

   课下互动:

利用班级QQ群,老师和同学们通过QQ在课下能及时沟通,老师也能通过QQ群了解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解答学习上的难点,或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提出建议;同学们也可对老师的教学提出建议等等。使“教书育人,教学相长”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外。

五、学习资源:

医学课程精品网www.med126.com、关注“精神科护理”公众号

 

参考书目:

1.杨立群 主编《精神科护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马风杰 主编《精神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六、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课后布置学生进图书馆、上网络查找资料,下节课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表述面对一位精神疾病患者有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

七、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评价: 授课形式很风趣,能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知识的不足,应知应会的知识掌握得快,且很形象,容易理解,方便记忆,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更能锻炼自己的胆识与口头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课程基本结束时,对本次课的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对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给予很高的肯定,表扬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具体而有明确,对同学们难以表述正确的内容如意志障碍,教师参与演示等等,帮助加深理解及记忆,达到学习的效果。

自我评价: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选择恰当,能很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有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开放式的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过程性评价能更好地发挥激励功能。本次课达到了预定的知识、技能、学习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课后补充):

包含尚未包含在内的设计内容,授课过程中的不足与改进方法。

   五组同学展示结束后才统一点评,对最前的记忆有缺失的可能,会存在点评不到位的情况,就设计2-3组展示结束后做一中期点评,可能会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个别组别时间掌控不理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节课的教学讲度,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及时的调整,下一次翻转课堂时要做到明确时间,培养学生的守时观念,也提醒教师对学生应全方位的培养。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及建议):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