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2.5学分,总学时40,理论32,实验(见习)8,网络0
一、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是从护理学角度研究和帮助出现异常精神活动与行为的人,使其恢复或提升精神健康水平的学科。精神科护理学不仅与精神病学和护理学有关,还与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医学以及相关的伦理宗教和法学等内容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生物、心理、社会等各种因素对精神活动的影响,熟悉常见精神疾病的护理,掌握精神科护理常用的知识和技能。本门课程内容分为十一章,分别为绪论、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精神科护理技能、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神经症患者的护理、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患者的护理、儿童及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精神科治疗观察与护理。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通过本科程的学习,了解包括精神因素在内的社会 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了解心理治疗的基本知识,能初步对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讲课内容以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可能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为主,并讲授精神科常见的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护理等。见习主要帮助学生将课堂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见习过程中学会如何收集精神疾病患者的病史,掌握常见精神疾病患者的整体护理,了解常见疾病的诊治原则,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的知识、能力、态度目标如下:
(一)建立知识目标。
1.掌握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工作内容以及精神科护理的常用工作方法。
2.掌握精神科护理的护理程序,精神科各种常见疾病护理的相关概念、目标和内容,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精神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
3.了解精神科各种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等。
(二)建立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识别不同精神障碍的症状。掌握精神科护理的基本要求和技能。
2.学生能正确识别和评价个体的正常和异常精神活动。
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建设态度目标。
1.通过了解心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2.通过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理解和关爱。
3.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思维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
2.熟悉精神科护理学的主要任务。
3.熟悉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精神医学相关的伦理学与法律问题。
4.了解精神医学和精神科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1.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及主要任务。
2.精神医学和精神科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3.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精神医学相关的伦理学与法律问题。
第二章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目的要求】
1.掌握精神病和精神疾病的概念、精神症状的本质和特点。
2.重点掌握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定向力障碍、自知力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动作与行为障碍及意识障碍的概念和主要内容。学会对精神症状进行评估。
3.熟悉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学。
4.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学。
【教学内容】
1.精神病和精神疾病的概念。
2.精神疾病的病因学。
3.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学。
4.精神症状的本质和特点。
5.认知障碍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6.情感障碍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7.意志障碍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第三章精神科护理技能
【目的要求】
1.掌握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过程及技巧—治疗性沟通。
2.掌握精神疾病的护理观察内容、方法与记录。
3.掌握精神疾病患者急危状态的概念及种类。暴力行为、自杀行为、出走行为、噎食和吞食异物患者的征兆特征、预防以及发生时的紧急处理。
4.掌握精神科安全护理措施。
5.熟悉木僵患者的表现及护理措施。
6.熟悉精神科的分级护理、精神科病房相关制度及护理常规。
7.了解精神康复的基本内容和康复训练的目的、措施与步骤。
8.了解精神科患者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教学内容】
1.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建立。
2.精神疾病的护理观察与记录。
3.精神科康复训练护理。
4.精神疾病患者的组织与管理。
5.精神疾病患者急危状态的概念。
6.精神科专科监护技能。
第四章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基本概念。
2.掌握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滥用、耐受性、戒断状态的概念和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3.熟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与护理。
4.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5.了解血管性痴呆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6.了解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程与预后、诊断、治疗。
7.了解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8.了解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9.了解脑外伤伴发的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10.了解颅内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11.了解颅内肿瘤所致的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12.了解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教学内容】
1.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
2.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4.血管性痴呆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5.脑外伤伴发的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6.颅内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7.颅内肿瘤所致的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8.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9.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治疗原则与护理。
10.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程与预后、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护理。
11.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滥用、耐受性、戒断状态的概念和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12.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护理。
第五章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精神分裂症的基本概念、临床分型及特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熟悉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3.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与治疗原则。
4.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能作出评估与护理诊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
【教学内容】
1.精神分裂症的概念、致病因素。
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及特点。
3.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及预后。
4.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理案例。
第六章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躁狂状态、抑郁状态的临床特点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2.熟悉心境障碍的概念、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护理问题。
3.了解心境障碍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与预防。
【教学内容】
1.心境障碍的概念。
2.心境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心境障碍的临床症状、诊断标准、治疗与预防。
4.躁狂状态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5.抑郁状态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第七章神经症患者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症的概念、临床表现。
2.掌握神经症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3.熟悉神经症的共同特点、分类与治疗原则。
4.熟悉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和共同特点。
5.熟悉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6.了解常见神经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7.了解应激相关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
【教学内容】
1.神经症的概念。
2.神经症的共同特点与分类。
3.常见神经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
4.神经症患者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5.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和共同特点。
6.应激相关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
第八章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患者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的概念。
2.熟悉进食障碍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
3.熟悉睡眠与睡眠障碍的概念。
4.熟悉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5.了解常见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6.了解进食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程及预后。
【教学内容】
1.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的概念。
2.进食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病程及预后、治疗与护理。
3.睡眠与睡眠障碍的概念。
4.常见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第九章儿童及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的常见疾病类型。
2.熟悉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的概念。
3.熟悉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4.熟悉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及四个等级,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的临床表现。
5.了解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的治疗与预后。
【教学内容】
1.精神发育迟滞的概念、病因、精神发育迟滞的四个等级、治疗原则与预后、护理。
2.儿童孤独症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与预后、护理。
3.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与预后、护理。
4.青少年品行障碍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与预后、护理。
5.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与预后、护理。
第十章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人格障碍的护理措施。
2.熟悉人格与人格障碍的概念。
3.了解人格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共同特征。
4.了解常见人格障碍的临床特点、诊断与分类。
【教学内容】
1.概念:人格、人格障碍。
2.人格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共同特征
3.常见人格障碍的临床特点。
4.人格障碍的诊断与分类
5.常见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第十一章精神科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精神药物的概念与分类、心理治疗的概念、心理护理的原则。
2.掌握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3.熟悉各类精神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
4.熟悉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概念、适应症与禁忌症、治疗前中后的护理。
5.了解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概念、适应症、不良反应及护理。
6.了解家庭治疗的原则、组织与实施。
7.了解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护理与家庭护理。
【教学内容】
1.精神药物的概念与分类。
2.抗精神病药物的概念与分类、代表药、临床应用(适应症与禁忌症)、应用原则、不良反应与处理。
3.抗抑郁药的概念与分类、代表药、临床应用(适应症与禁忌症)、应用原则、不良反应与处理。
4.心境稳定剂的概念、代表药、临床应用(适应症与禁忌症)、应用原则、不良反应与处理。
5.抗焦虑药物的概念与分类、苯二氮卓类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应用原则、不良反应与处理。
6.精神药物治疗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7.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概念、适应症与禁忌症、治疗前中后的护理。
8.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概念、适应症、不良反应及护理。
9.心理治疗的概念,心理护理的原则,家庭治疗的原则、组织与实施。
10.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护理与家庭护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精神科护理学》是应用护理学和精神病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研究和帮助精神病人恢复健康,以及研究和帮助健康人群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护理学和精神病学共同的专业分支。通过课堂讲授和临床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临床特点、疾病的发展规律、护理和预防及健康宣教。熟悉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技能,学会识别精神症状熟悉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及康复护理。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治疗过程。在教学中,注重对精神科护理学及其基本问题的讲解和阐述。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理论授课:
本教学大纲对理论部分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运用,包括分析和综合。“熟悉”: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了解”:是指学生应该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精神科护理学》理论教学建议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交互式课堂教学方式,辅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核心内容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介绍为主、一般内容学生以自学为主。
(二)临床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课运用临床见习、角色扮演、病例讨论及视频等形式。
六、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一)适用对象与参考学时
本教学大纲主要供高等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教学使用,总学时为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学时分配列表如下,供参考,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章节 | 内容 | 学时分配 | |
讨论、见习、 角色扮演 | 理论 | ||
第一章 | 绪论 | 2 | |
第二章 |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 2 | 8 |
第三章 | 精神科护理技能 | 2 | 5 |
第四章 |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 3 | |
第五章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 1 | 3 |
第六章 |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 1 | 2 |
第七章 | 神经症患者的护理 | 1 | 3 |
第八章 |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患者的护理 | 1 | |
第九章 | 儿童及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 1 | |
第十章 | 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 | 1 | |
第十一章 | 精神科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 1 | 3 |
合计 | 8 | 32 |
七、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考核方式:课程结束理论考试(闭卷)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综合评价
2.考试成绩评定:课程结束理论考试(闭卷)占60%。过程考核占40%。
3.评价方法:课程结束理论考试(闭卷)占60%。出勤和课堂表现、见习考核为平时成绩过程考核(出勤和课堂表现占5%、见习成绩占15%、课堂回答问题占10%、平时作业10%)占40%。注:见习成绩:见习出勤和表现考核(占 40% )、见习报告(占 60% )。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
《精神科护理学》第3版,主编:刘哲宁,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主要参考书:
《精神病学》第5版,主编:郝伟,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出版。
《精神病学》第1版,主编:江开达,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
《精神病学》第1版,主编:孙学礼,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出版。
《精神病学》第4版,主编:沈渔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出版。
《医学心理学》第5版,主编:姚树桥,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出版。
《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第1版,主编:陈彦方,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出版。
《精神科护理学》第2版,主编:马风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
《精神科护理学》第2版,主编:李凌江,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