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急救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13章 危重症患者评估与系统功能监测

发布时间:2017-10-10 15:09:44 浏览次数: 【字体:

教学设计

 

 

 

 

 

 

 

 

 

 

讲授课程:急危重症护理学

章 节 名 称:第十三章 危重症患者评与系统功能监测

适用专业:护理本科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第十三章 危重症患者评与系统功能监测

课程

急危重症护理

授课班级

大学本科三年级

授课时数

2

设计者

梁丰

所属学校

广西中医药大学

一、本节(课)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包括以下内容: ①危重症患者入科后评估内容②危重症患者常用的监测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 知识目标

  • 能复述患者入冬后需要评估的内容

  • 能列出危重症患者常用系统功能监测内容

  • 能解释各类危重症患者评估工具运用的临床意义

  • 能比较无创与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优势与不足

  • 能力目标

  • 能应用种类评估工具对患者的病情、潜在并发症、治疗护理效果、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及制定危重症患者的系统功能监测计划。

  • 情感目标

  • 提高学生在高强度状态下工作的心理素质。

  •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注生命的道德情感。

  •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1

    掌握

    危重症患者常用系统功能监测内容及临床意义

    2

    分析

    无创与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优势与不足

    3

    应用

    评估患者的病情、潜在并发症、治疗护理效果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教学重点

    常用系统功能监测内容及临床意义

    教学难点

    常用系统功能监测的动态评估

    三、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

    教学对象是医科院校本科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过两年的医学基础课程及专业课学习,具备基础医学理论知识,但理论知识尚未转化为临床能力。本章内容比较枯燥,罗列了大量的指标与参考值范围,强记是必要的,但是必须配合临床案例学习,否则这些指标对学生来说只是零散的数据。

    四、教学方法

    1.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针对学生的情况,本课程在学习环节上,教师需要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手段先给学生建立常见重症病人的大体印象,从诊疗护理的全过程分析病人不同阶段的治疗护理重点及其依据(动态系统监测数据),让学生学会利用这些监测手段来指导护理工作。

    2.板书设计

    黑板(白板)设计:

    重症患者评估(危重度 意识 疼痛 营养 镇静 护理风险)

    ↓

    心血管系统评估(无创监测 有创监测)

    ↓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呼吸运动 呼吸容量 ETCO2 SPO2 血气)

    ↓

    神经系统功能监测(体征 颅内压 ICP分级 脑电图)

    ↓

    泌尿系统功能监测(尿液 血生化)

    ↓

    消化系统功能监测(肝功 胃肠黏膜内PH值)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利用PPT承载信息量大,便于处理图片、利于内容的全面阐述等特点,结合本章的内容制作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媒体课件。

    3.教学互动环节

    课下互动:(互动过程中及时反馈、及时评价)

    在QQ群随时回答解决同学的问题。

    4.教学环境设计(本内容可选择)

    多媒体教室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1

    掌握

    图片

    文字

    常用系统功能监测内容

    A

    A

    能解释监测结果

     

    引用

    2

    领会

    图片

    文字

    有创无创监测

    G

    A

    能说出无创与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优势与不足

     

    引用

    3

    分析

    图片

    文字

    重症案例

    C

    E

    评估患者的病情、潜在并发症、治疗护理效果

     

    引用

    4

    应用

    图片

    文字

    重症案例

    E

    H

    能依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引用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五、学习资源

  • 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张波,桂莉主编,卫生部“十二五” 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是护理专业《急危重症护理学》的主要教材)

  • 六、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和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一、回顾前课,承上启下

    回顾案例:

    心搏停止的患者进入高级生命支持阶段,常规的检查已经不能满足重症患者的病情监测需要。

    可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PPT

    带领学生回顾前课,一方面加深他们的记忆,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现场的反应评估他们对本课知识的需求

    二、循序渐进,理清思路

    提供案例,结合案例讲解危重症患者入科后的评估→系统功能监测→诊疗计划与护理方案的调整

    学生可随时提出疑问或异议

    PPT

    训练学生临床思辩能力,帮助他们在识记的基础上,系统地利用临床监测指标。

    三、呈现视觉刺激材料,实现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

    播放案例视频

    观看视频,随时提出疑问

    PPT

     

    • 通过实例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产生共情,有利于让学生产生“时间就是生命”感悟。

    五、归纳小结

    从整体护理角度回顾案例诊疗护理全过程

    学生随时提出疑问或异议

    PPT

    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反馈

    六、课后作业

     

    小组完成危重患者评估与系统功能监测的鱼骨图

    PPT

    学生自主小结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策略——复述、组织和深加工。

    七、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在课堂中思想活跃,气氛热烈,与教师进行互动活动时能够积极回答问题,敢于表现自我。而老师充当的只是帮助学生梳理问题、点拨疑难的辅助者角色,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后,训练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

    八、教学反思、总结

    本章节纯理论内容多,平铺直叙学生容易疲劳,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在15分钟以内,所以用案例式教学,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一方面学习的效率更高,另一方面也更利于知识的理解。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和建议)

    案例分析无法替代临床实践,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临床见习课,实现知识从识记到应用的转化。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