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2章 EMSS的组成与管理
教学设计
讲授课程:急危重症护理学
章 节 名 称:第二章 EMSS的组成与管理
适用专业:护理本科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
第二章 EMSS的组成与管理(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第3版) |
|||||||||||||||||
课程 |
急重症护理 |
授课班级 |
大学本科三年级 |
授课时数 |
2 |
|||||||||||||
设计者 |
梁丰 |
所属学校 |
广西中医药大学 |
|||||||||||||||
一、本节(课)教材内容分析 |
||||||||||||||||||
本章节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
||||||||||||||||||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
||||||||||||||||||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
||||||||||||||||||
|
||||||||||||||||||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
||||||||||||||||||
知识点 编 号 |
学习 目标 |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
||||||||||||||||
1 |
感知 |
“争分夺秒”及“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与急救意识 |
||||||||||||||||
2 |
掌握 |
院外急救的基本原则 |
||||||||||||||||
3 |
领会 |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内涵 |
||||||||||||||||
4 |
应用 |
能快速判断病情并做初步处理 |
||||||||||||||||
2.教学重点和难点 |
||||||||||||||||||
项 目 |
内 容 |
|||||||||||||||||
教学重点 |
院外急救的原则 |
|||||||||||||||||
教学难点 |
院前急救、急诊科、ICU、门诊与各专科住院部的区别与联系 |
|||||||||||||||||
三、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 |
||||||||||||||||||
教学对象是医科院校本科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过两年的医学基础课程及专业课学习,具备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因为接触临床较少,不但不熟悉医院各科室的设置,也不了解各科室的诊疗范围与常见疾病。 |
||||||||||||||||||
四、教学方法 |
||||||||||||||||||
1.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
针对学生的情况,本课程在学习环节上,通过叙述不同时代的背景和近年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这些事件引出EMSS的组成与机构部门设置的意义。 |
||||||||||||||||||
2.板书设计 |
||||||||||||||||||
黑板(白板)设计: 第一目击者 启动EMSS,初步处理 院前急救 专业救护人员初步医疗处理 通知院内急诊科做好接应准备 急诊科 立即给予基础生命支持 专科会诊,积极处理原发疾病 手术室 ICU 住院部 |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利用PPT承载信息量大,便于处理图片、利于内容的全面阐述等特点,结合本章的内容制作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媒体课件。 |
|||||||||||||||||
3.教学互动环节 |
||||||||||||||||||
课下互动:(互动过程中及时反馈、及时评价) 在QQ群随时回答解决同学的问题。 |
||||||||||||||||||
4.教学环境设计(本内容可选择) |
||||||||||||||||||
多媒体教室 |
||||||||||||||||||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
||||||||||||||||||
知识点 编 号 |
学习 目标 |
媒体 类型 |
媒体内容要点 |
教学 作用 |
使用 方式 |
所 得 结 论 |
占用 时间 |
媒体 来源 |
||||||||||
1 |
感知 |
图片 |
重大公共安全事件 |
H |
G |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
|
引用 |
||||||||||
2 |
掌握 |
图片 文字 |
EMSS的组成 |
B |
G |
掌握病人从院外转运至院内的基本流程 |
|
引用 |
||||||||||
3 |
领会 |
图片 文字 |
重大公共安全事件 |
A |
E |
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又得到巩固提升 |
|
引用 |
||||||||||
4 |
应用 |
图片 文字 |
案例 |
J |
E |
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又得到巩固提升 |
|
引用 |
||||||||||
|
|
|
|
|
|
|
|
|
||||||||||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
||||||||||||||||||
五、学习资源 |
||||||||||||||||||
1. 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张波,桂莉主编,卫生部“十二五” 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是护理专业《急危重症护理学》的主要教材), 2.《医学史》作者(意)卡斯蒂廖尼,译者 程之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六、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和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
||||||||||||||||||
教学环节 |
教师的活动 |
学生的活动 |
教学媒体(资源) |
设计意图、依据 |
||||||||||||||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
幻灯片播放: EMSS:高效率的抢救
教师提问:院前急救、急诊科、ICU、门诊与各专科住院部的区别与联系? |
分组讨论,并用抽签软件随机抽取组内一名学生代表全体分享他们讨论的结果。 |
PPT |
教师根据学情分析,了解现阶段的学生对临床工作的了解情况。 |
||||||||||||||
二、促进知识构建 |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在讲述EMSS组成与管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解答他们的疑惑,并给出事例印证他们的一些观点。 幻灯片播放:
|
学生可随时提出疑问或异议 |
PPT |
学生在自身已有的认识框架上,加深对EMSS的认知和理解 |
||||||||||||||
三、呈现视觉刺激材料,实现情感目标 |
教师活动:第一目击者有多重要?他们是生命救援最基础的环节 播放小悦悦事件视频: 2011年10月13日,两岁女童悦悦惨遭两车碾过,十多名路人经过未放援手,直到最后一名捡破烂的阿婆将孩子扶起,急救系统才被启动。 |
学生观看视频 |
PPT 视频 |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产生共情,有利于让学有承担第一目击责任与义务的勇气,将“争分夺秒”及“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与急救意识内化。 |
||||||||||||||
四、引入案例,加深理解 |
幻灯片播放: 5岁男孩阮国豪从电动车上意外跌落,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后的整个救治过程。 |
学生完成作业:画流程图,标出每个救治与转运的环节及对应的科室,并写该环节的EMSSR 管理要点 |
PPT |
自主小结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策略——复述、组织和深加工。 |
||||||||||||||
七、教学效果评价 |
||||||||||||||||||
形成性评价: 随机抽取的学生分享的讨论结果可以基本代表全组的学习情况,结论没有对错之分,重在评价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
||||||||||||||||||
自我评价: 人的感知觉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我们将视听触等各种知觉刺激材料以一定逻辑顺序整合起来,借由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引导和贯穿教学全过程。 |
||||||||||||||||||
八、教学反思、总结 |
||||||||||||||||||
由于学生基础存在差异,讨论时少数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个别学生的交流意识不强,仍然只是一个听众,还没有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大班教学,可用两两讨论的方式来进行“破冰”,再由两两讨论上升到4人讨论再到全组讨论。 |
||||||||||||||||||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和建议) |
||||||||||||||||||
阶梯教室平行且固定的桌椅布局并不适合进行小组讨论,从客观上阻碍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