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急救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2章 EMSS的组成与管理

发布时间:2017-10-10 15:02:15 浏览次数:1526 【字体:

教学设计

 

 

 

 

 

 

 

 

 

 

讲授课程:急危重症护理学

章 节 名 称:第二章 EMSS的组成与管理

适用专业:护理本科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第二章 EMSS的组成与管理(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第3版)

课程

急重症护理

授课班级

大学本科三年级

授课时数

2

设计者

梁丰

所属学校

广西中医药大学

一、本节(课)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节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1.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2.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1. 知识目标
  • 能说出急救的基本原则
  • 能说出院外急救的工作职责
  • 能说出院外急救服务系统运作的基本模式
    1. 能力目标
  • 能快速判断病情并做初步处理
  • 能快速启动急救反应系统
    1. 情感目标
  • 有“第一目击者”的担当
  • 有“争分夺秒”及“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与急救意识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1

感知

“争分夺秒”及“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与急救意识

2

掌握

院外急救的基本原则

3

领会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内涵

4

应用

能快速判断病情并做初步处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教学重点

院外急救的原则

教学难点

院前急救、急诊科、ICU、门诊与各专科住院部的区别与联系

三、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

教学对象是医科院校本科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过两年的医学基础课程及专业课学习,具备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因为接触临床较少,不但不熟悉医院各科室的设置,也不了解各科室的诊疗范围与常见疾病。

四、教学方法

1.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针对学生的情况,本课程在学习环节上,通过叙述不同时代的背景和近年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这些事件引出EMSS的组成与机构部门设置的意义。

2.板书设计

黑板(白板)设计:

第一目击者

启动EMSS,初步处理

院前急救

专业救护人员初步医疗处理

     通知院内急诊科做好接应准备

急诊科

立即给予基础生命支持

专科会诊,积极处理原发疾病

手术室 ICU 住院部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利用PPT承载信息量大,便于处理图片、利于内容的全面阐述等特点,结合本章的内容制作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媒体课件。

3.教学互动环节

课下互动:(互动过程中及时反馈、及时评价)

在QQ群随时回答解决同学的问题。

4.教学环境设计(本内容可选择)

多媒体教室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1

感知

图片

重大公共安全事件

H

G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引用

2

掌握

图片

文字

EMSS的组成

B

G

掌握病人从院外转运至院内的基本流程

 

引用

3

领会

图片

文字

重大公共安全事件

A

E

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又得到巩固提升

 

引用

4

应用

图片

文字

案例

J

E

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又得到巩固提升

 

引用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五、学习资源

1. 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张波,桂莉主编,卫生部“十二五” 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是护理专业《急危重症护理学》的主要教材),

 2.《医学史》作者(意)卡斯蒂廖尼,译者 程之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和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幻灯片播放:

EMSS:高效率的抢救

  • 院前急救
  • 院内急诊
  • 重症监护
  • 绿色通道

教师提问:院前急救、急诊科、ICU、门诊与各专科住院部的区别与联系?

分组讨论,并用抽签软件随机抽取组内一名学生代表全体分享他们讨论的结果。

PPT

教师根据学情分析,了解现阶段的学生对临床工作的了解情况。

二、促进知识构建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在讲述EMSS组成与管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解答他们的疑惑,并给出事例印证他们的一些观点。

幻灯片播放:

  • 院前急救的定义
  • 近年发生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

学生可随时提出疑问或异议

PPT

学生在自身已有的认识框架上,加深对EMSS的认知和理解

三、呈现视觉刺激材料,实现情感目标

教师活动:第一目击者有多重要?他们是生命救援最基础的环节

播放小悦悦事件视频:

2011年10月13日,两岁女童悦悦惨遭两车碾过,十多名路人经过未放援手,直到最后一名捡破烂的阿婆将孩子扶起,急救系统才被启动。

学生观看视频

PPT

视频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产生共情,有利于让学有承担第一目击责任与义务的勇气,将“争分夺秒”及“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与急救意识内化。

四、引入案例,加深理解

幻灯片播放: 5岁男孩阮国豪从电动车上意外跌落,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后的整个救治过程。

学生完成作业:画流程图,标出每个救治与转运的环节及对应的科室,并写该环节的EMSSR 管理要点

PPT

自主小结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策略——复述、组织和深加工。

七、教学效果评价

形成性评价:

随机抽取的学生分享的讨论结果可以基本代表全组的学习情况,结论没有对错之分,重在评价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自我评价:

人的感知觉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我们将视听触等各种知觉刺激材料以一定逻辑顺序整合起来,借由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引导和贯穿教学全过程。

八、教学反思、总结

由于学生基础存在差异,讨论时少数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个别学生的交流意识不强,仍然只是一个听众,还没有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大班教学,可用两两讨论的方式来进行“破冰”,再由两两讨论上升到4人讨论再到全组讨论。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和建议)

阶梯教室平行且固定的桌椅布局并不适合进行小组讨论,从客观上阻碍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分享到: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