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理论教学大纲(30学时)
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Z0502020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2.5学分,总学时42,理论30学时,实验9学时,网络3学时
一、课程简介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门课程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重症监护知识,同时还涵盖了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危重病人的抢救监护及急诊医疗体系,因此具有很强的专科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内容包括院前急救、重症监护、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和护理以及常用的急救技术。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基本概念与理论。了解医院急诊科及重症监护科室基本结构与功能。掌握院外、急诊科、ICU常用急救技术。
2.建立能力目标。
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知识与技术运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并能规范熟练地进行各项急危重症护理操作。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运用现代医学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加深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培养热爱急危重症护理学专业、不断进取、刻苦学习的精神,对常用急救技术和国内外新进展等知识有所了解和提高。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养成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为临床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团队合作精神,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造福于急、危、重症患者的专业队伍。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目的要求】
通过同学们的学习使之初步形成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框架,领会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内涵,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熟悉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构成,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内容】
-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城市医疗救护网。
- 急救医疗服务的组织体系及其主要参与人员、城市救护站的条件、如何加强医院急诊科建设,提高应急能力。
第二章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目的要求】
通过讲授使同学能够明确院外急救的概念以及原则,熟悉院外急救的护理工作,了解院外急救服务系统设置与管理,并运用所学知识能够胜任急救护理工作。
【教学内容】
-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第三章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目的要求】
- 掌握急诊护理工作。
- 熟悉急诊科的任务、科室设置。
- 熟悉急诊护理程序和护患沟通。
- 了解急诊科的人员组成与工作制度
- 了解仪器设备的基本配置、维护与管理
【教学内容】
- 急诊科的布局与设置
- 急诊护理工作特点、流程、护理程序及护患沟通。
- 急诊仪器设备的基本配置、维护与管理。
第四章 ICU的设置与管理
【目的要求】
- 熟悉ICU的概念、收容与治疗、监护内容及监护分级。
- 了解ICU设置与管理。
【教学内容】
- ICU设置与管理以及危重病人监护。
- ICU的概念、收容与治疗、监护内容及监护分级。
第六章 急诊分诊
【目的要求】
- 熟悉分诊的定义及急诊分诊的作用
- 掌握急诊分诊常用分类方法及分诊程序
【教学内容】
- 急诊分诊概述
- 急诊分诊程序
第七章 急诊护理评估
【目的要求】
- 掌握急诊患者初级评估的内容
- 熟悉急诊患者次级评估的内容
【教学内容】
- 急诊护理评估的初级评估
- 急诊护理的次级评估
第八章 心搏骤停及心肺脑复苏
【目的要求】
- 熟悉心搏骤停常见的原因、类型、临床表现及判断
- 掌握心肺脑复苏中基础生命支持的CABD步骤及注意事项
- 掌握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 熟悉复苏后监测与护理
【教学内容】
- 心搏骤停的概述、常见原因、临床表现及判断
- 心肺脑复苏: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及复苏后治疗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目的要求】
- 了解中暑、淹溺、电击伤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
- 熟悉中暑、淹溺、电击伤的病情评估与判断
- 掌握中暑、淹溺、电击伤的救治与护理
【教学内容】
- 中暑病因及发病机制、病情评估、救治与护理
- 淹溺病因及发病机制、病情评估、救治与护理
- 电击伤病因及发病机制、病情评估、救治与护理
第十二章 急性中毒
【目的要求】
- 熟悉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救治原则及护理措施
- 了解中毒的概念及途径
- 掌握有机磷杀虫剂、一氧化碳、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救治原则及护理措施
- 熟悉急性镇静药中毒的救治原则及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 概述
- 有机磷杀虫剂中毒
- 百草枯中毒
- 一氧化碳中毒
- 急性酒精中毒
- 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
第十四章 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
【目的要求】
- 了解重症监护技术的种类及原理
- 掌握各种监测的正常值、监测方法及对异常监测指标的判断
- 熟悉各种监测的适应证、禁忌证、监测意义
【教学内容】
- 心血管系统功能监测
-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 神经系统功能监测
- 肾系统功能监测
- 消化系统功能监测
- 水电解质系统功能监测
第十八章 常用急救技术
【目的要求】
- 熟悉通气管通气法、喉罩植入术及环甲膜穿刺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 掌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物品准备、注意事项及术后护理措施。
- 掌握食管异物清除术(Heimlich手法)
- 掌握除颤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 熟悉动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方法
- 掌握外伤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的方法
【教学内容】
- 人工气道的建立
- 气道异物清除
- 球囊面罩通气
- 除颤
- 动静脉穿刺置管
- 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第十九章 机械通气
【目的要求】
- 熟悉机械通气的目的、常用参数的设置与调节
- 熟悉机械通气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
- 掌握机械通气的护理
【教学内容】
- 机械通气的目的
- 机械通气的临床运用
- 机械通气的护理
第二十章 急危重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要求】
- 了解血液净化的基本理及实施要素
- 了解血液净化技术的应用范围
【教学内容】
- 常见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
- 血液净化的基本原理
- 连续性血液净化的应用范围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建立整体护理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强化学生急诊、急救意识,掌握急诊知识和急救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基础护理知识以及各专科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学习目的使学生系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种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知识,熟悉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教学:运用了讲授、启发式提问、讨论、示范、录像等教学方法,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核心内容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
实训教学:使用真实医疗器械与仪器在医学模型人上实际操作。
辅导形式:课堂答疑、课后辅导、网络查询等。
六、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章节 |
内容 |
学时分配 |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
|
1 |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
|
2 |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
|
2 |
ICU的设置与管理 |
|
2 |
急诊分诊 |
|
2 |
急诊护理评估 |
|
2 |
心搏骤停及心肺脑复苏 |
|
4 |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
|
4 |
急性中毒
|
|
4 |
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
|
|
2 |
常用急救技术 |
|
3 |
机械通气 |
|
1 |
急危重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应用与护理 |
|
1 |
七、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考核方式:闭卷笔记
2.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
3. 评价方法: 平时成绩由出勤率、作业、讨论及操作考试成绩组成。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张波等,3版,2012.7
2.参考资料:
[1]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2]刘书祥 急重症护理学 第1版 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年
[3]吴欣娟 实用ICU护理及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
[4]沈洪 急诊医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撰写人:梁丰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