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上学期《妇产科护理学》形成性评价实施方案
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妇产科护理学》形成性评价实施方案
授课学期:2016-2017学年上学期
授课年级:2014级护理专业
课程编号:BZ0502001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根据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关于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形成性评价相关工作的意见》以及《广西中医药大学形成性评价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工作,从形成性评价工作科学性、多元化、激励性、情感、可行性等原则出发,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内容
形成性评价的形式与内容主要包括出勤及课堂表现、课程作业、实践课、见习课等方面的评价及反馈。依据2014级护理本科学生学情及《妇产科护理学》课程要求,进行以下形成性评价:
1.课堂表现 指学生学习认真程度、听课情况、课堂回答问题等。
2.课程作业 根据课程教学安排和学习测评的要求,布置《妇产科护理学》的作业,每人上交三份。
3.实验课 主要指学生参与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过程表现,并以实验报告形式上交,按组为单位。
4.临床见习 到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见习,根据带教老师及实验报告反馈评价。
5.期中考试 传统题形式考试,并进行评分。
二、方法
1.课堂表现
随机检查学生的到课率,采取课堂随机点名或课间集中点名。课堂上根据每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计分。
2.课程作业
针对本课程学习过程某个难点或典型问题,给予相应案例,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完善护理程序,并每人上交作业,计每人3次。
老师根据学生学习与反馈情况,必要时对教学进程、内容或方式方法进行调整,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实验课
按照实验计划进行实验课3次,评估学生动手能力和妇产科护理综合运用能力。评估操作是否正确。最后以实验报告形式上交。
4.资料收集
教师授课前,应准备学生名册,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的内容与要求,如实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记录的原始资料,形成性评价各项内容的资料及相关反馈资料,课后须及时交教研室保存,以备课程结束后评价教学质量,并对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5.小结
每学期课程结束及评定后,主要任课教师应对所讲授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工作做出小结,并交教研室负责人审定,由教研室保存以备日后查询。任课教师应如实填报《广西中医药大学课程形成性评价工作登记表》及《广西中医药大学课程形成性评价工作检查表》。教研室应在下一学期开学前,组织教师对上一学期形成性评价工作进行总结,根据实施情况,对课程的教学进行合理的调整。
三、形成性评价的组织实施
1.教研室
(1)组织教师开展形成性评价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形成性评价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检查或抽查形成性评价工作,重点检查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情况,了解学生的感受及看法,提出改进意见。
(3)保存形成性评价资料。形成性评价资料保存于教研室。
2.任课教师
(1)按形成性评价形成工作要求,作好教学设计,开展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工作。
(2)组织学生开展与课程形成性评价相关的学习活动。负责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按照要求填写表格,整理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资料,作为档案保存。
(3)将形成性评价开展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
3. 学生
(1)积极配合、参与上课教师开展的形成性评价活动。
(2) 在得到个人反馈后,明确改进方向,积极开展自主学习 。
四、形成性评价工作的监督与检查
教研室负责定期对任课教师开展的形成性评价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1.检查的内容: 教师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原始记录(工作登记表见附件);作业批阅记录;评价是否合理。
2.教研室检查情况要有记录,内容包括: 专业、科目、检查时间、项目、人数、总体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意见等。检查记录妥善保存。
3.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对任课教师不按规定开展形成性评价,不认真批改作业和做考核记录的,要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将与绩效挂钩。
五、平时成绩评定内容与要点
1.平时成绩满分100分,包括:课堂表现(占20)、作业(占30%)、实训(占30%)、临床见习(占10%),期中考试(占10%)。随机检查学生的到课率2次,每次占20分,采取课堂随机点名或课间集中点名。课堂上每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正确计20分,不完全正确计1-20分。论文作业和视频作业按评分标准打分,总分不超过100分。作业、实训、临床见习,期中考试按标准给分。
2.平时成绩占期评总成绩的40%。
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临床护理教研室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