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儿科护理

《儿科护理学》课程建设规划

发布时间:2020-01-05 01:06:37 浏览次数: 【字体:

《儿科护理学》课程建设规划

(2017~2021年)

  

儿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涉及面较广且独立性较强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及妇产科护理学并驾齐驱,成为护理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为使儿科护理学教学工作更好地适应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制定2017~2021年儿科护理学的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简介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学。小儿从生命开始至长大成人,都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疾病诊治、心理社会等方面均与成人不同,且各年龄期的小儿之间亦存在差异,因而,在护理方面有其独特之处,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把握本课程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注重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依据,同时应注重以新的医学模式为起点、以社会健康发展需求对高等医学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要求为依据,全面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运用现代教育和计算机技术,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进行系统、整体和优化建设。

二、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和组织注重素质教育、创新性教育及个性化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及水平为目的,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临床和科研相结合的方针指导学科发展,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突出创新人才的培养,从更深的层次上推进学科建设和发展。

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提升为目标,以循证实践为框架的儿科护理教学模式。具体包括:(1)缩短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2)增进护理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3)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小儿解剖生理特点、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断护理防治方法,学会应用护理程序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危重患儿进行整体护理,能够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解决儿童及其家庭健康问题;并基于现代护理模式,全方位实现以患儿及其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注重培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强化学生专业理念,热爱儿科护理工作;对儿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有为护理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把握儿科护士的素质及角色要求,努力塑造一名合格的职业护士。

三、课程内容设计

在过去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儿科护理学近年的发展结合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并结合目前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特点,认真修订儿科护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大纲,参照国内外同类课程的内容结构与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明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要求有机地渗透到各章节的教学中。

《儿科护理学》课程安排56学时,其中理论43学时,实验和见习等13学时。理论学时远远不足以全面讲授儿科护理学的基本内容,需对教学内容加以取舍。教学内容的选择强调必需、科学、够用及实用,以能力为本位,结合岗位需要,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小儿保健、儿科护理常规及技术、各器官系统常见疾病患儿的护理。其中,教学重点包括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小儿常见疾病的护理,难点内容为小儿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重视每个教学活动的教学设计,并与每次课堂教学教案的编写进行有机衔接。在教学大纲的知识、技能的编写中,要精心遴选采用的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与实用性。在教学中要不断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总结经验,为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

四、课程资源建设

1. 教材建设

教学选用基础教材为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全国统编的高等教育护理学专业教材为主要版本。教师自编主干课程教材缺乏,尚不能完全适应所有教学需要,下一步在教材建设规划上需要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改进:①对新教材编写与修订工作的指导,组织对已出版的教材进行评价、推荐和评优工作。进一步完善教材建设及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②鼓励教师积极参编省部级以上或全国高等院校的规划教材。在参编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编写经验,为自编教材奠定基础。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做到实践教学教材与理论教学相配套,与新的教学实训设备相适应;使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体现规范化,具有综合性、针对性、创新性与实用性,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条件。④任课教师在选用教材的基础上,认真书写教案,不断修改完善,逐步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自编教材。⑤在重视文字教材建设的同时,要努力发展视听教材、多媒体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材,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2. 网络课程建设

关于儿科护理学的学科专业网站正在建设中,网络教学素材和资料还比较欠缺,目前正处于积极完善阶段:补充和完善网络教学中各种图片、文字、视频、教案、课件、试题等工作,为教学手段的改进和学生学习提供更便捷的手段和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学环境。

3. 题库建设

本课程非常重视卷库建设。目前试题库仍处于完善阶段。目前,试题库题型主要是A1、A2、A3型题、名词解释、填空及问答题,应涉及所有章节的重难点内容,以满足各类考试的要求。每年对题库进行更新,将最新的试题和素材添加到考试系统的题库中,不断充实题库的题量,为即将实施的无纸化考试做好准备。目前,我校已购置考试服务器,全天候支持老师和学生使用。考试组卷时可以采取随机抽题或指定抽题两种方式,每个题型在题库中均按设定分布在多个类别中,抽题时选定题型和章节并设定抽题数目和分值后即可进行组卷,这样可以通过排列组合的方式组合出多套试卷。题库与试卷统一和规范化管理,避免教师每次考试时手工组卷的重复劳动,将教师从简单、重复的环节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与科研中去,学生的考试评价更为客观,避免了过多的主观因素。

4. 课外资源建设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理论课内容与临床实践密不可分,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因此我们在本课程的整个教学环节中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而,课外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于实践资源的开发。加强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联系和联合,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此外,目前患者均有较强的维权意识,学生在医院科室中进行实操的机会有限,通过建立健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部分解决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全面推行实验实训室开放,为学生课外进行操作练习,提高技能水平提供资源,创造环境。

五、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本课程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角单纯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的启发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倡导学生提高认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留心看、大胆说、专心听、主动学、勤思考、多练习,让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受益。

1.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课程学习的最主要环节之一。教师通过认真的讲授,引导和启蒙学生对儿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运用,明确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学习目标;通过课堂提问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的掌握;并通过指导性学习和组织课堂讨论等形式,围绕儿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开展讨论。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和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PBL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法”等,提高师生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2. 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工作中,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教学主线,设计相关教学模块,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模式的形成,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将课堂教学从疾病到症状的临床思维模式转变为从症状分析疾病的临床思维模式。

六、教学评价及反馈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在原有终末评价的基础上,将逐渐引入形成性评价,最终形成新的形成性评价模式,使得评价更趋合理,更加公平。除了课程终结性考试,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专题讨论、病例讨论、护理程序应用及随堂测验等评价内容,并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及时反馈并不断进行修正。其中形成性评价占最终成绩的40%,平时考核(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占10%,终结性考试占50%。评价不仅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亦包括学生的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的能力,真正做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指标多样化、评价方法动态化,评价方法信息化。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资料评价的综合结果,具体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主要方面。

七、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制度的完善,实行教案规范、课堂教学规范、考核规范等,全程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把教学质量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课程建设不断优化,使护理专业学生的儿科护理理论素养和应用能力得以不断提高,能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小儿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疾病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实施整体护理,将儿科基础知识、专科知识和护理操作技术应用于患儿的护理过程中,为日后从事儿科护理方面的工作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的目标。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