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儿科护理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儿科护理学》形成性评价方案

发布时间:2017-10-10 11:58:51 浏览次数: 【字体:

2016-2017学年下学期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儿科护理学》形成性评价实施方案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是学习护理专业的启蒙课程,是了解护理学及其发展趋势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密切联系基础医学、人文科学和护理科学。对于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采取形成性评价结合终末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课程学习的客观评价。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参与精神。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反映学生学习的成就和潜能,有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有助于自信心的建立。形成性评价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深化课程考核方式的重要途径。为此,根据《广西中医药大学关于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形成性评价相关工作的意见》以及《广西中医药大学形成性评价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结合《基础护理学》课程特点,特制定本课程形成性评价实施方案。

一、形成性评价形式

  1. 课堂学习

(1)学生考勤:上课随机检查学生的到课率,可以在课前、课中或课后进行,采取课堂随机点名、纪律委员课后清点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到课情况。课后任课老师了解学生缺勤的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反馈。

(2)课堂听课表现:在课堂上随机提问学生,检验学生课后复习与课前预习的情况。鼓励学生自告奋勇,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对回答情况做出评价及反馈。

(3)课堂纪律:对课堂上违反纪律者给予提醒,屡教不改者予点名批评。

  1. 专题讨论

教师预先布置学生专题讨论任务,为涉及儿童喂养、儿童保健、临床实践等方面的开放性思考题。将每班学生按10人左右一组进行分组,学生课前自学专题相关内容,并查阅文献。通过小组内讨论与分工,选择和设计讨论内容的表现形式,如角色扮演,PPT汇报等。课堂上每个小组依次汇报,由学生评审团就课堂上各组的表现进行评分,最后教师给予集中点评和反馈。

  1. 课程作业

(1)平时作业:根据课程重点、难点内容,每学期布置课堂作业至少3次,要求每位学生或以小组分工形式完成,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评分,并向学生反馈。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必要时对教学进程、内容或方式方法进行调整,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2)实验报告:每次实验课后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并上交,教师对报告做出批改评分,并向学生反馈。

(3)见习报告

按照学号将每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于医院儿科病室见习,每组约12~16人。由见习带教老师指定典型病人,小组内分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工作。其后示教室集中,小组汇报病史、查体等情况,并进行讨论,提出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最后以小组形式完成见习报告并上交。教师对报告做出批改评分,并向学生反馈。

  1. 学习态度

学生能在课堂或课后与教师交流互动,充分利用课外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注意引导并及时解答学生问题。

二、平时成绩评定方法

形成性评价的环节可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占期末总评的40%

  1. 学生考勤

每生缺勤3次以上的则该生出勤到课率指标记为0,事假病假除外;旷课1次者扣5分,迟到1次者扣2分。该项指标占期末总评的4%。

  1. 专题讨论

课堂上每个小组依次汇报,由老师及学生评审团就课堂上各小组表现进行评分。课后组长将小组名单以及组内分工安排上交,以小组得分作为组内成员评分。该项指标占期末总评的10%。

  1. 平时作业

教师对作业进行评分或评级,对于版面不整洁、书写过于简单、内容不全、有缺漏、或未按要求完成等情况酌情各扣2~5分或评定为ABC三级九等(最高95分,最低71分,3分为一等),全部作业的平均分作为其本人作业期末得分。该项指标占期末总评的10%

  1. 实验报告

每实验小组一份,教师对实验报告按百分制进行评分,对于版面不整洁、书写过于简单、内容不全、有缺漏等酌情各扣2~5分,实验报告得分作为组内成员的实验报告成绩。该项指标占期末总评的4%。

  1. 见习报告

每见习小组一份,教师对见习报告按百分制进行评分,对于版面不整洁、书写过于简单、内容不全、有缺漏等酌情各扣2~5分,见习报告得分作为组内成员的见习报告成绩。该项指标占期末总评的12%。

三、形成性评价的组织实施

1.教研室

1)组织教师开展形成性评价工作。指定教研室秘书负责形成性评价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检查形成性评价工作,重点检查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3)形成性评价资料保存于教研室。

2.任课教师

1)按形成性评价形成工作要求开展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工作,填写形成性评价工作登记表。

2)组织学生开展与课程形成性评价相关的学习活动。按照要求做好评价的记录,填写相关表格,整理形成性评价的资料。

3)将形成性评价开展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

3. 学生

1)学生积极配合、参与任课教师开展的形成性评价活动。

2)在得到反馈后,明确改进方向,积极开展自主学习 。

四、形成性评价工作的监督与检查

教研室对任课教师开展的形成性评价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1.检查的内容: 教师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原始记录、作业批阅记录、试卷批改情况等。

2.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并填写检查记录表。

3.教研室检查情况要有记录,内容包括: 专业、科目、检查时间、项目、人数、总体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意见等。检查记录妥善保存。

 

 

 

                                         临床护理教研室

                                       201732日修订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