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讲授课程:儿科护理学
章 名 称: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第5版) |
|||||||||||||||||
课程 |
儿科护理学 |
授课班级 |
护理本科三年级 |
授课时数 |
3 |
|||||||||||||
设计者 |
冯超 |
所属学校 |
广西中医药大学 |
|||||||||||||||
一、本节(课)教材内容分析 |
||||||||||||||||||
本节课包括以下内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教材首先介绍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根据护理程序的步骤,重点介绍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详细讲解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
||||||||||||||||||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
||||||||||||||||||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
||||||||||||||||||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化脓性脑膜炎、惊厥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2)熟悉化脓性脑膜炎、惊厥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了解小儿神经系统的一般检查、头颅和脊柱检查和运动检查,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惊厥的疾病概要及治疗原则。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提供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整体护理; (2)能娴熟运用化脓性脑膜炎的各项护理操作技术; (3)能运用已学知识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以小儿家庭为中心的全方位整体护理”的理念; (2)对患儿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护理工作中态度和蔼,语气亲切,充分展示人文关爱。 |
||||||||||||||||||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
||||||||||||||||||
知识点 编 号 |
学习 目标 |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
||||||||||||||||
1 |
感知 |
通过化脓性脑膜炎病例,导入疾病的病情发展。 |
||||||||||||||||
2 |
掌握 |
回顾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讲解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掌握该部分内容。 |
||||||||||||||||
3 |
领会 |
讲述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使学生领会护理评估的学习方法。 |
||||||||||||||||
4 |
分析 |
学会分析化脓性脑膜炎存在的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
||||||||||||||||
5 |
应用 |
能运用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化脓性脑膜炎中所涉及的问题。 |
||||||||||||||||
2.教学重点和难点 |
||||||||||||||||||
项 目 |
内 容 |
|||||||||||||||||
教学重点 |
1.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2.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诊断。 3.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措施。 |
|||||||||||||||||
教学难点 |
1.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2.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诊断。 3.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措施。 4.不同致病因素下,脑脊液改变的特点。 |
|||||||||||||||||
三、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 |
||||||||||||||||||
学情分析: (1)课程授课对象为2012级护理本科专业学生,思维较活跃,课堂气氛较好,大多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学生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同时学习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临床护理课程,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有了基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但学生存在新旧知识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对一些具体的问题还不能分析和解决。 教学预测: 学生已经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和部分临床护理课程,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对运用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照顾服务有一定的兴趣和想法,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利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设计情境,角色扮演,通过引导、分析、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等过程实施课堂教学,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形象的案例,避免由教师“满堂灌”的形式进行讲授,使学生更能参与到课堂中,并利于知识的掌握,在模拟情境中得到锻炼,促进临床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
||||||||||||||||||
四、教学方法 |
||||||||||||||||||
1.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实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我采用了理论讲授法、情境教学法、任务导向法等常用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之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会学习的人。 1.理论讲授法 护理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本次授课过程中,由教师讲解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2.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任务导向教学法 在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的讲解中应用比较广泛,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在课堂中结合教师下达的任务,并根据临床工作的真实情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增强合作意识为目的。 应用图片、图表、病例、文本等多种教学多媒体资源,有效的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特长,在优化组合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 |
||||||||||||||||||
2.板书设计 |
||||||||||||||||||
黑板(白板)设计: 右侧为多媒体屏幕,左侧为板书部分 黑板左侧书写章节的大标题及小标题 强调概念要点、关键词 小组讨论展示 案例分析要点讲解 课堂小结 |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利用PPT承载信息量大,便于处理图片、利于内容的全面阐述等特点,结合本章的内容制作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媒体课件。
|
|||||||||||||||||
3.教学互动环节 |
||||||||||||||||||
课上互动: 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 ①启发式提问引起课堂讨论。 ②教师举例引起课堂讨论。 ③课程分组讨论,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老师起引导作用,主要锻炼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下互动: 在微信群、QQ群随时回答解决同学的问题。 |
||||||||||||||||||
4.教学环境设计(本内容可选择) |
||||||||||||||||||
多媒体网络教室 |
||||||||||||||||||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
||||||||||||||||||
知识点 编 号 |
学习 目标 |
媒体 类型 |
媒体内容要点 |
教学 作用 |
使用 方式 |
所 得 结 论 |
占用 时间 |
媒体 来源 |
||||||||||
1 |
感知 |
图片 |
病例资料 |
C |
H |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
10分钟 |
引用 |
||||||||||
2 |
掌握 |
图片、文本 |
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
F |
G |
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
20分钟 |
引用、自制 |
||||||||||
3 |
领会 |
文本 |
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F |
G |
领会学习支气管肺炎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10分钟 |
引用、自制 |
||||||||||
4 |
分析 |
文本 |
化脓性脑膜炎存在的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
C |
H |
掌握方法很重要 |
35分钟 |
自制 |
||||||||||
5 |
应用 |
文本 |
情境创设与小结 |
J |
H |
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又得到巩固提升 |
45分钟 |
自制 |
||||||||||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
||||||||||||||||||
五、学习资源 |
||||||||||||||||||
1.教材:《儿科护理学》 崔焱主编,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的主要教材); 2.教学参考书:《儿科学》 王卫平主编,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3.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经验,制作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本学科学习特点。 4.网上教学平台:通过QQ班级群,课下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将课程讲稿、课程大纲、教学课件、课堂辅助教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开放,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5.网络学习资源 护士资格证考试网 http://www.examda.com/hushi/ 中华护理学会 6.文献资源: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 7.7.视频参考:《55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视频 梁远,胡艳宁等编,广西人民出版社。 |
||||||||||||||||||
六、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和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
||||||||||||||||||
教学 环节 |
教师的活动 |
学生的活动 |
教学媒体(资源) |
设计意图、依据 |
||||||||||||||
一、案例导入,引入新课 |
幻灯片播放:病例展示。 教师提问:患儿存在哪些健康问题? |
思考后回答:颅内感染 |
文本、图片依次展现并板书 |
播放课件,温故知新 |
||||||||||||||
教师追问:导致患儿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
学生回答:致病菌侵袭, |
PPT文本 |
让学生从病例中收集信息,并结合疾病特点,带着问题开始新知识学习。 |
|||||||||||||||
教师追问: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主要包括哪些? |
学生回答:有窒息危险 与惊厥发作有关/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有关/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 |
PPT文本
|
通过总结刚才的话题答案,引入课堂的主题。 |
|||||||||||||||
二、讲授 过程,学习新知识 |
教师讲解:【教学重点/难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
学生边学边思考,记录要点内容及疑问。 |
PPT展示 图片、文本 |
播放课件,详细讲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
||||||||||||||
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归纳:采用图框形式进行难点内容的系统讲解,促进学生知识构建,解决学生学习困惑。 |
学生听讲解。 |
PPT文本 |
进行知识点总结,分析难点。 |
|||||||||||||||
三、创设情境,角色扮演 |
幻灯片播放:重复病例。 教师提问:患儿存在哪些健康问题? |
思考后回答:化脓性脑膜炎 |
PPT文本、图表 |
加强知识点的印象,学会学习的方法。 |
||||||||||||||
学以致用:向家属交代患儿的病情状况,以及目前为患儿制定的护理计划。 |
分组讨论,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并上交老师,随机一组结合案例,设计与临床一致的情境,分配角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
展板、角色扮演 |
通过临床案例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临床要求,进行仿真演练,亲身体会不同角色的转变,训练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对临床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从而提高职业能力;并在任务完成工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
|||||||||||||||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
总结:引导学生复述本课要点;总结角色扮演活动,听取学生互评;针对学生讨论、角色体验及其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最后学习讲评。 |
学生根据本堂课所学知识,一起回忆和归纳。 |
PPT文本、图表 |
加强知识点的印象,学会学习的方法。 |
||||||||||||||
布置课外练习作业:查阅资料学习如何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制定健康宣教计划。 |
让学生收集资料,拓展学科知识与进行科学研究的思维。 |
PPT文本 |
课外作业源于课堂又高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阅读富有开放性、趣味性,增加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
七、教学效果评价 |
||||||||||||||||||
形成性评价: 1.课堂提问和课下思考题学生完成质量较高,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知识点,但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均有欠缺,不能灵活运用前期学过的基础知识。 2.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活跃,回答问题的质量较好,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3.情感教育,亲近学生,受到学生的喜爱。 4.由于学生基础存在差异,讨论时少数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个别学生的交流意识不强,仍然只是一个听众,还没有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 |
||||||||||||||||||
自我评价: 本节课设计思路清晰,从简单到复杂,从病例到理论学习再到临床应用,都是步步推进,层层深入,这样既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又能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也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课改的新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终生发展。教师通过临床实际为主线,将本课的内容很巧妙地串在一起,突出了现实意义。在这节课中,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使大家学到了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方法。 在以学生为主角的教学中,教师是幕后总策划、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要有应急预案,包括应该抢答时却遭遇冷场、适当喊停特别积极一言堂的同学,对部分讨论跑偏题的要及时拉回等情况,课前要对小组的任务进行明确,引导同学们分工,让学生人人参与,融入课堂,在情境中学,在要素引导下记,教师成功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成为了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建构知识的辅导者。 |
||||||||||||||||||
八、教学反思、总结 |
||||||||||||||||||
1. 过去教学中注重理论成绩而忽略实践与理论并重,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任务导向教学法以任务为中心,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考核标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运用知识,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学生分组完成任务,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可全面提高学生学业成绩,通过组员间交流学习,能缩小个体学习差距,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是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增强其合作意识。 3. 本次课亦存在不足之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情境设计与临床存在差距,角色体验开展略显困难;任务小组成员偏多,可能存在部分学生未真正参与任务分工的问题。 以上教学设计均是我个人的教学预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具体反馈做出相应的调整,做到因材施教,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使教学更好的为职业技能培养服务。 |
||||||||||||||||||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和建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