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儿科护理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5.4

发布时间:2017-10-10 11:48:58 浏览次数: 【字体: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Z0503001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3学分,总学时75,理论51,实验(见习)24

 

一、课程简介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疾病护理及预防的临床医学学科,是护理专业的临床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教学对象是护理本科生,在教学中,要考虑儿科学的学科特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注重实践技能教学,通过教师示教和学生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基本技能操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力求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加强本学科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上的衔接,知识的交叉渗透,适当介绍学科新进展,将知识的传授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尤其要把增强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小儿解剖生理特点、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断护理防治方法,掌握现代护理模式,全方位实现以患儿及其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运用儿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在对病儿实施程序护理的同时,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等能够有正确的认识,成为高等护理专业人才。

2.建立能力目标。

学会应用护理程序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危患儿进行整体护理,能够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解决儿童及其家庭健康问题;培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强化学生专业理念,热爱儿科护理工作;对儿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有为护理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把握儿科护士的素质及角色要求,努力塑造一名合格的职业护士。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 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熟悉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及儿科护理的特点和理念,了解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2. 学会分析儿童各年龄期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3. 形成对儿科护理专业的正确认知,具备良好的儿科护理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质,建立积极的专业情感。

【教学内容】

  1.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2. 儿童年龄分期
  3. 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4. 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5. 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第二章   儿童生长发育

【目的要求】

  1. 掌握体格发育掌握体格生长与发育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熟悉感觉、运动功能和言语发育。
  2. 能为小儿进行测量;能运用生长发育知识对案例进行综合评价。
  3. 形成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正确认知,建立积极的专业情感。

【教学内容】

  1. 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2.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3.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各系统发育
  4.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5. 儿童发展理论

 

第三章   儿童保健

【目的要求】

  1. 掌握小儿时期计划免疫;熟悉小儿各年龄期的保健重点;了解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2. 详细讲解小儿计划免疫的种类及实施时间及注意事项;能一般介绍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3. 形成对儿童保健的正确认知,建立积极的专业情感。

【教学内容】

  1. 各年龄期儿童特点及保健
  2. 计划免疫

 

第四章   儿童营养

【目的要求】

  1. 掌握婴幼儿喂养方法,母乳喂养优点,哺乳要点,断奶时间注意事项;熟悉辅食添加的原则及顺序;了解小儿对能量与营养的需要。
  2. 能用实例评价小儿营养状况;能说出人工喂养及部分母乳喂养的适应症,乳类食品的选择,牛、羊奶及其它代乳品的成份、人工喂养方法;奶方的配置、优缺点及使用方法;能说出儿童少年膳食安排及进餐的注意事项;能通过查阅资料,概括儿科营养未来的发展趋势。
  3. 形成对儿童营养的正确认知,建立积极的专业情感。

【教学内容】

  1. 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2. 儿童喂养与膳食安排

 

第五章   住院患儿护理及其家庭支持

【目的要求】

  1. 掌握与患儿沟通的途径及技巧,小儿液体疗法的特点及小儿常用溶液的配制,保温箱、蓝光箱的使用目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熟悉小儿常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住院小儿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了解儿科门诊、急诊及病房的设置特点,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保温箱、蓝光箱的准备及出箱的条件。
  2. 能正确实施小儿液体疗法,准确计算药物剂量及给药,熟练运用常用儿科护理技术为患儿提供护理。
  3. 能对患病小儿进行认真细致周到的护理,建立积极的专业情感。

【教学内容】

  1. 儿童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
  2. 住院患儿的心理反应与护理
  3. 住院患儿的家庭应对及护理
  4. 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
  5. 儿童用药特点及护理
  6. 儿童体液平衡特点及液体疗法
  7. 儿科护理技术:更换尿布法、婴儿沐浴法、婴儿抚触、约束保护法、头皮静脉输液法、股静脉穿刺法、温箱使用法、光照疗法

 

第六章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目的要求】

  1. 掌握正常新生儿及早产儿生理特点及护理,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熟悉足月新生儿、早产儿的特点,常见患病新生儿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了解新生儿的分类及常见新生儿疾病的病理生理。
  2. 能熟练完成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能运用已学知识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进行健康指导。
  3. 能对患病小儿进行认真细致周到的护理;在护理操作中坚守慎独精神,体现对新生儿关心和爱护。

【教学内容】

  1. 新生儿分类
  2.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3. 新生儿颅内出血
  4. 新生儿黄疸
  5. 新生儿败血症
  6.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第七章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目的要求】

  1. 掌握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熟悉小儿营养不良的判断标准和治疗要点;了解营养不良的病因及病理生理。
  2. 能用实例评价小儿营养状况,能评估营养不良分度,能指出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骨骼畸形。
  3. 形成对小儿营养的正确认知,建立积极的专业情感。

【教学内容】

  1. 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
  2. 维生素营养障碍性疾病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目的要求】

  1. 掌握口炎、腹泻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小儿腹泻液体疗法的护理;熟悉小儿消化系统生理特点,口炎、腹泻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特点。
  2. 能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能把握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整体护理,能娴熟运用口炎、腹泻的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完成护理措施,能运用已学知识对口炎、腹泻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
  3. 对患儿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护理工作中态度和蔼,语气亲切,充分展示人文关爱。

【教学内容】

  1.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 口炎
  3. 婴幼儿腹泻

 

第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目的要求】

  1. 掌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熟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小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免疫特点;了解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疾病概要及治疗原则。
  2. 能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能把握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整体护理,能熟练完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能运用已学知识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
  3. 对患儿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护理工作中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充分展示人文关爱。

【教学内容】

  1.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3. 急性感染性喉炎
  4. 急性支气管炎
  5. 肺炎

 

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目的要求】

  1. 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各年龄小儿正常心脏、血管、心率、血压的特点;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了解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的疾病概要及治疗原则。
  2. 能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能把握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整体护理,能熟练完成先天性心脏病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能运用已学知识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
  3. 对患儿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护理工作中态度和蔼,语气亲切,充分展示人文关爱。

【教学内容】

  1.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 先天性心脏病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目的要求】

  1. 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泌尿道感染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泌尿道感染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小儿泌尿系统生理特点和小儿排尿及尿液特点;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泌尿道感染的疾病概要及治疗原则,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特点。
  2. 能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能把握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整体护理,能熟练完成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泌尿道感染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3. 能运用已学知识对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泌尿道感染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

【教学内容】

  1.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 急性肾小球肾炎
  3. 肾病综合征
  4. 泌尿道感染

 

第十二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目的要求】

  1. 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小儿贫血的定义、分度和药物治疗;熟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小儿出生后造血特点,熟悉小儿贫血的分类、治疗目的和非药物治疗;了解小儿胚胎期造血和血液特点,小儿贫血的发病机制和并发症。
  2. 能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能把握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整体护理,能熟练完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能运用已学知识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
  3. 对患儿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护理工作中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充分展示人文关爱。

【教学内容】

  1. 儿童造血和血液特点
  2. 小儿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目的要求】

  1. 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熟悉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了解小儿神经系统的一般检查、头颅和脊柱检查和运动检查,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疾病概要及治疗原则。
  2. 能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能把握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整体护理,能熟练完成化脓性脑膜炎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能运用已学知识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
  3. 对患儿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护理工作中态度和蔼,语气亲切,充分展示人文关爱。

【教学内容】

  1. 儿童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 化脓性脑膜炎
  3. 病毒性脑炎

 

第十九章   危重症患儿的护理

【目的要求】

  1. 掌握惊厥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熟悉惊厥的护理评估(健康史、身心状况、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了解惊厥的疾病概要及治疗原则。
  2. 能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能熟练完成惊厥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能运用已学知识对惊厥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
  3. 对患儿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护理工作中态度和蔼,语气亲切,充分展示人文关爱。

【教学内容】

儿童惊厥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临床课程之一,为目前临床及社区医疗护理服务中最为基础的部分,主要完成护理学专业业务培养要求,是学生获得专业护理知识、专业护理技能和职业就业能力的工具。通过《儿科护理学》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基本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原则及相关护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服务。教学实践中,重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评判性思维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能够为护理对象提供健康教育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急重症的抢救配合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儿科护理学》课程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案例讨论、实验实践、临床见习与实习等手段完成教学目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整合、课件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实验教学以整体护理概念出发,围绕胎儿至青春期小儿的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疾病护理等内容,安排包括基本技能训练、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共12项。基本技能训练实验由教师示教,学生通过对技能操作的反复练习来掌握儿科常用护理操作。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项目要求学生首先必须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结合临床所见病例,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解决儿童及其家属的健康问题,使学生在儿科疾病的观察能力,正确运用护理措施等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并能熟练掌握儿童疾病护理诊断。

 

六、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章节

内容

实践学时

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儿童生长发育

 

6

第三章

儿童保健

 

3

第四章

儿童营养

 

2

第五章

住院患儿护理及其家庭支持

 

6

实践一

常用儿科护理技术

7

 

第六章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6

第七章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3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5

实践二

腹泻患儿的护理

3

 

第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5

见习

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护理

3

 

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3

实践三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

3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3

实践四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3

 

第十二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2

实践五

贫血患儿的护理

2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2

第十九章

危重症患儿的护理

 

1

实践六

危重症患儿的护理

3

 

 

七、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考核方式:闭卷。

2.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崔焱.儿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参考资料:王卫平.儿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崔焱.儿科护理学实践与学习指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姜小鹰.护理学综合实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吴海锋,张梅珍.儿科护理学记与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撰写人:冯超             审核人: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