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教研室2022-2023学年上学期工作总结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护理学基础教研室在学校及学院的领导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具有终生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临床护理人才为宗旨,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现对本学期教研室工作作出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1.师德师风建设方面
坚持贯彻“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本学期利用教研室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师德师风有关文件4次。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了教师职业素养,教师在工作中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形成良好教风;教师自觉遵纪守法,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本学期无教学事故发生。
2.教研室管理方面
根据教研室工作计划,本学期开展教研室活动共19次,其中集体备课8次,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4学时。教师之间能够交流教学经验,互相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学生座谈1次,听取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意见和建议,组织本教研室教师分析原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将相关问题提交到教学部门,以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及时收集各种教学资料,如授课计划、教学进度表、实验计划、形成性评价材料等,并做好归档。
3.课程建设方面
(1)持续做好《护理学基础》区级一流课程建设,《护理学基础》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完善线上课程资源,录课5个视频。
(2)校级立项教材《护理学基础实训指导》正在结题阶段。
(3)期末组织学生座谈,听取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和建议,组织本教研室教师分析原因,查找不足之处并积极整改。
(4)《护理学基础》申报国家级一流课程认定(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待评审结果。
4.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加强师资培养,本学期3人攻读博士学位,1人攻读硕士学位,进一步提升学历。派出教师30人次参加专业及教学能力培训,以掌握临床护理和护理教育新动态,学习教学改革新方法。执行试讲制度,加强对新授课教师的指导,对临床兼职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指导,通过试讲查找不足并指出,帮助其提高教学能力。
5.教学改革方面
(1)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如应用“雨课堂”、翻转课堂、护理综合性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
(3)助产学《护理学基础》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寻求适合于助产学的教学方法。
6.教研科研工作方面
校级课题“‘雨课堂’ +同伴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学生基础护理实训技能的应用研究”已经结题。校级课题“ O2O 混合教学模式于助产学专业《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应用探究”、“非标准化考核在护理教育中的探索与应用—以《护理学基础》课程为依托”和市厅级课题“基于循证医学构建痴呆患者中医护理古籍文献档案”,这3项课题在研。
7.工作业绩方面
黎剑云老师和兰艺老师获得广西中医药大学2022年关心支持共青团先进个人;兰艺老师指导学生参加2022年广西高校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护理学专业赛道获得一等奖,同时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
二、存在问题
本学期教研室专职教师外出学习2人,只有3名专职教师在岗,需要临床兼职教师承担护理学基础实训课程的教学,由于临床兼职教师更换较多,教学质量的同质化有待提高,因此今后需加强临床教师的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一步规范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
护理学基础教研室
2022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