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Z0501003/BZ0501004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11学分,总学时180,理论讲授90,实验87,见习3,网络6
一、课程简介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基础,是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必修课程,是学习内、外、妇、儿等临床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为临床各专科护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本课程从概念、程序、和实践的角度介绍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培养学生关怀和照顾病人的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使学生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掌握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
二、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护理的基本知识包括:病人的生活护理、满足病人治疗需要的护理、病人病情变化的观察、对病人的健康指导等。为继续学习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临床各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基础护理学,使学生以护理学理论知识为指导,用娴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使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高尚的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使其树立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对病人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激发学生热爱护理学专业、为护理事业无私奉献的热情。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能正确陈述基础护理学的学习内容;明确基础护理学的学习目的。
2.能力目标:能采用反思学习法增强学习效果。
3.情感目标: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教学内容】
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基础护理学的学习内容及目的;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第二章 环境
【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能正确说出医院环境的分类;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医院环境调控的要素。
2.能力目标:能运用本章知识为病人创造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3.情感目标: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对病人关心体贴。
【教学内容】
环境概述;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护理与环境的关系;医院环境。
第三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能正确描述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隔离原则;能说出医院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能简述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和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能采取适当的措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医院日常消毒灭菌;能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隔离原则完成操作。
3.情感目标:具有无菌和隔离观念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工作认真、求实。
【教学内容】
医院感染;清洁、消毒、灭菌;手卫生无菌技术;隔离技术。
第四章 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能正确描述病人入院、出院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常用卧位的适用范围和临床意义;分级护理的护理级别、适用对象和护理内容;。
2.能力目标:能正确实施铺床法;根据病情为病人安排卧位、更换体位;能正确实施轮椅运送法和平车运送法。
3.情感目标: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对病人关心体贴,确保安全。
【教学内容】
病人入院的护理;铺床法;分级护理;病人出院的护理;运送病人法。
第五章 病人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能正确描述影响病人安全的因素;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及有效防范措施;护理职业损伤及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能针对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能根据病情正确选择保护具;能正确处理锐器伤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3.情感目标:具有爱伤观念,做到保证病人的安全。
【教学内容】
影响病人安全的因素;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及防范;保护病人安全的措施;常见护理职业损伤及预防措施。
第六章 病人的清洁卫生
【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叙述口腔护理常用溶液及作用;压疮发生的原因、好发部位、预防措施、临床分期及其护理要点。
2.能力目标:能正确实施口腔护理、床上擦浴、会阴部护理、晨晚间护理。
3.情感目标: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有爱伤观念,确保病人安全。
【教学内容】
口腔护理;头发护理;皮肤护理;会阴部的护理;晨、晚间护理。
第七章 休息与活动
【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能正确描述睡眠各时相的特点;能正确陈述失眠的原因及诊断标准;能正确叙述关节活动练习的目的。
2.能力目标:能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病人睡眠;能正确判断病人肌力和机体活动能力的级别;能采取有效措施协助病人活动。
3.情感目标: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关心体贴病人,动作轻稳,具有运用所学知识为病人施于人性化服务的能力。
【教学内容】
休息;睡眠;活动。
第八章 医疗与护理文件
【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 能正确描述医疗与护理文件的记录原则及管理要求;正确叙述医嘱处理注意事项;正确叙述交班报告的书写顺序及要求。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绘制体温单和处理医嘱;能准确书写出入量记录单和特别护理记录单。
3.情感目标:具有严谨慎独的工作态度。
【教学内容】
医疗与护理文件的记录和管理;体温单;医嘱单;出入液量记录单;特别护理记录单;病区交班报告及护理病历。
第九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能正确叙述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值、生理变化和异常时的护理。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测量和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能为体温过高的病人提供护理措施;能为缺氧的病人实施氧气疗法;能指导病人有效咳嗽、为病人实施吸痰法。
3.情感目标: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操作规范、关心病人。
【教学内容】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脉搏的评估与护理;血压的评估与护理;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第十章 冷、热疗法
【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能正确叙述冷、热疗法的生理效应和继发效应;能正确叙述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2.能力目标:能正确实施冷、热疗法操作。
3.情感目标: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对病人关心体贴,确保病人安全。
【教学内容】
概述;冷疗法的应用;热疗法的应用。
第十一章 饮食与营养
【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能正确叙述医院饮食的类别、各种饮食的种类、原则及适用范围;能正确陈述鼻饲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能对病人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能规范进行鼻饲法操作。
3.情感目标: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关心、尊重和爱护病人。
【教学内容】
概述;医院饮食;营养状况的评估;病人一般饮食护理;病人特殊饮食护理。
第十二章 排泄
【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能陈述尿液与粪便观察的主要内容;能解释导致排尿和排便异常的原因;能正确陈述留置尿管病人的护理要点。
2.能力目标:能规范完成导尿术、留置尿管术、灌肠术;能够选择恰当的护理措施对排尿或排便异常的病人进行护理。
3.情感目标: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对病人关心体贴,保护病人隐私,保证病人安全。
【教学内容】
与排尿、排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排尿、排便的评估;排尿、排便异常的护理;与排尿、排便有关的护理技术。
第十三章 给药
【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能正确说出给药途径和给药原则;能正确卸除常用药物的种类和常用给药医嘱的外文缩写;能正确阐述注射原则;能正确阐述各种注射法的目的、常用部位及注意事项;能正确说出常用过敏试验液的配制浓度、注入剂量和试验结果判断;能正确说出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能正确说出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的原理和方法。
2.能力目标:能正确完成发药操作;能正确抽吸各种药液;能正确完成各种注射法;能正确配置青霉素皮试夜。
3.情感目标: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对病人关心体贴,保证药物治疗安全。
【教学内容】
概述;口服给药法;吸入给药法;注射给药法;药物过敏试验法;局部给药法
第十四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 能正确说出静脉输液目的和静脉补液原则;能正确列出常见输液故障的种类;能正确解释输液过程中溶液不滴的原因;能正确解释常见输液反应和常见输血反应的原因;能陈述静脉输血的目的和原则。
2.能力目标:能正确实施静脉输液;能正确计算输液速度和时间;能准确判断与处理输液与输血反应;能用正确的方法排除输液故障。
3.情感目标: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对病人关心体贴,保证安全。
【教学内容】
静脉输液的适应证和目的;常用溶液的种类;静脉输液的部位与方法;输液反应与防治;血液制品的种类及其作用;输血的方法;输血反应与防治。
第十五章 标本采集
【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能正确陈述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和基本原则;能正确说出六区12h会24h尿标本常用的防腐剂种类、作用与用法。
2.能力目标:能熟练进行各种标本的采集,方法正确,操作规范。
3.情感目标: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关心体贴病人。
【教学内容】
标本采集的意义;标本采集的原则;标本采集的方法。
第十六章 疼痛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能正确描述影响疼痛的因素;能正确描述WHO疼痛分级的内容;能正确说出疼痛的评估内容和方法;能正确说出常用镇痛药物和常见给药途径及其不良反应。
2.能力目标:能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对病人的疼痛程度进行正确评估;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疼痛。
3.情感目标: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关心、尊重和爱护病人。
【教学内容】
疼痛的原因;疼痛的分类;影响疼痛的因素;疼痛的护理。
第十七章 病情观察及危重症病人的管理
【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能描述病情观察的内容及方法;能陈述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及临床表现;能描述洗胃的目的和常用洗胃溶液;能列出简易呼吸器的操作要点。
2.能力目标:能准确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能正确完成洗胃术;能正确完成简易呼吸器的操作。
3.情感目标: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抢救意识,动作轻柔规范,关爱病人。
【教学内容】
病情观察;危重病人的管理;常用抢救技术。
第十八章 临终护理
【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能正确陈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能正确陈述临终病人各阶段的生理评估内容;能正确陈述濒死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死亡诊断标准。
2.能力目标:能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身心支持;能正确实施尸体护理。
3.情感目标: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维护病人的尊严和权利。
【教学内容】
濒死与死亡的定义;临终关怀;临终病人及家属的护理;死亡后的护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护理学基础》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根据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具有评判性思维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己任的专业价值观;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具有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教学重点:消毒灭菌法;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护理职业损伤及预防措施;皮肤护理、口腔护理;促进病人睡眠的护理措施;体温过高病人的护理;生命体征测量法;氧气吸入疗法;医院饮食的种类及适用范围;鼻饲法;排尿、排便异常的护理;留置导尿术;药疗原则、注射原则;各种注射法;药敏试验法与过敏反应的处理;静脉输液法,输液故障的排除法,静脉输血法,输液、输血反应与防治措施;标本采集法;疼痛的评估和护理;危重症病人观察要点及护理;心肺复苏术;临终病人心理变化及护理;尸体护理方法;医嘱的种类及处理;护理文件书写方法。教学难点:分级护理;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常见护理职业损伤及预防措施;皮肤护理、口腔护理;氧气吸入疗法;吸痰法;鼻饲法;导尿术;各种注射法;药物过敏试验法;静脉输液法;静脉输血法;疼痛评估;心肺复苏术;洗胃术;临终病人生理及心理变化;医嘱的处理等。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为理论与实验并重的一门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法、演示法、高端模拟人仿真教学法等手段进行教学。课堂运用多媒体课件与操作视频结合进行授课,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充分感知,对基本护理技能有直观认识。实验教学以演示法为主,在演示过程中配合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应用高端模拟人仿真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应激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通过临床见习,让学生真实体验临床工作情境,深入了解护理工作具体内涵,将理论内容的具体化、形象化,实现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回归理论。同时,建立网络课程辅助课堂教学,突破重点难点内容,强化技能学习,主要分配于“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给药”、“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静脉输液与输血”和“病情观察及危重症病人的管理”六个章节,每章节1学时。
六、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章节 | 内容 | 学时分配 | |||
理论 | 实验 | 见习 | 网络 | ||
第一章 | 绪论 | 1 | |||
第二章 | 环境 | 2 | |||
第三章 |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 6 | 9 | 1 | |
第四章 | 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 6 | 8 | 1 | |
第五章 | 病人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 3 | 1 | ||
第六章 | 病人的清洁卫生 | 6 | 6 | ||
第七章 | 休息与活动 | 3 | |||
第八章 | 医疗与护理文件 | 3 | |||
第九章 |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 6 | 15 | 1 | |
第十章 | 冷、热疗法 | 3 | 3 | ||
第十一章 | 饮食与营养 | 6 | 6 | ||
第十二章 | 排泄 | 6 | 9 | ||
第十三章 | 给药 | 9 | 12 | 1 | |
第十四章 | 静脉输液与输血 | 9 | 10 | 1 | |
第十五章 | 标本采集 | 3 | 3 | ||
第十六章 | 疼痛病人的护理 | 3 | |||
第十七章 | 病情观察及危重症病人的管理 | 6 | 5 | 3 | 1 |
第十八章 | 临终护理 | 3 | |||
合计 | 90 | 87 | 3 | 6 |
七、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科目,包括理论和操作考核两种方式,各占期末考试成绩的50%。理论考核以闭卷方式进行,时间为120分钟,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满分为100分,60分及格。操作考核是在已学习的护理学基础各项操作中重点突出常用操作,每位学生随机抽取一份案例,根据案例给出的操作考核一项操作,由教师根据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对操作情况作出评分,满分为100分,80分及格。
2.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由学生的作业、阶段性理论考核、操作抽考、综合实训等构成,占期末总评40%;期末考试成绩占期末总评60%,其中理论和操作各占30%。
3. 评价方法:利用课堂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方式检验和评价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和网络学习内容的掌握;采用实训课堂抽考、期末操作考核的形式检验和评价学生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掌握。期末开设综合实训,将护理学相关理论和技能融合在案例当中,通过综合实训的方式检验学生对本学期所学习的内容是否能够融会贯通、是否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记录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并形成文档,采用集体反馈或个人反馈的形式,在课堂上或是在班级QQ群里向学生反馈。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基础护理学》第6版,主编:李小寒,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出版。
2.参考资料
《护理学综合实验》,主编:姜小鹰,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55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
《护理技能综合实训一体化教程》,主编:吴彬,广西科技出版社,2015年出版。
《基础护理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主编:李小寒,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3.网络学习资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课程中心《护理学基础》网络课程,
http://kczx.gxtcmu.edu.cn/G2S/Template/View.aspx?action=view&courseType=0&courseId=297
“爱课程”——《护理学基础》中国大学MOOC,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SDU-195001
护理专业资源库,微信号:huli-cchve
4.学术刊物
《中华护理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护士进修杂志》、《中国护理管理》、《护理研究》、《护理学杂志》、《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