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教学设计

《护理心理学》第五章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0-11 10:58:01 浏览次数: 【字体:

广西中医药大学

 

 

 

 

 

 

 

 

 

教学设计

 

 

 

 

 

 

 

 

 

 

             讲授课程:护理心理学

  章 名 称:第五章  心理干预

 适用专业:护理( 本科)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第五章心理干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人卫出版社·第3版)

课程

护理心理学

授课班级

2014(1、2)

授课时数

4

设计者

鲍淑兰

所属学校

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一、本节(课)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包括以下两部分的内容:1. 护理心理干预的概述;2. 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教材首先引心理干预的概述,同时论述了常用心理干预的具体方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知识目标:

1.掌握心理干预的概念。

2.掌握心理干预的分类。

3.熟悉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的原理。

技能目标:

1.掌握支持疗法技术和方法

2.掌握行为疗法的技术和方法

情感目标:

1.学会与病人共情。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1

感知

通过相关资料及视频——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新课学习,导入学习内容。

2

掌握

讨论、直观、讲解本次课重点难点内容——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

3

领会

视频:行为治疗放松训练法

4

分析

通过讨论及课后作业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

5

应用

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描述心理干预的概述。

2.能正确描述心理干预的分类。

3.掌握支持疗法技术和方法

4. 掌握行为疗法的技术和方法

教学难点

1.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的原理。

2.能应用所学知识对病人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

3.支持疗法技术和方法

4. 行为疗法的技术和方法

三、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

学情分析:

(1)课程授课对象为护理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学生的基础好学习能力较强,有利于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思维较活跃,课堂气氛较好,大多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

(2)学生已具备生理和解剖学的基础知识,已学习了药理学、生理和解剖学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但对临床特别是对病人的心理干预接触较少,缺乏系统性的认识,需要在本章学习中予以细化。

(3)学生具有一定的自行思考的方法与能力。

(4)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比较强。

教学预测:

学生能掌握临床上最基本的最常用的1.支持疗法技术和方法2. 行为疗法的技术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

1.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心理干预的原理(理论基础讲解)

本课以“以格言导入,创建话题”方法,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结合实际学习。

以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从游戏中学到知识。更好理解心理干预的作用,使学生容易掌握,有效培养学生总结分析的能力。

在讲解常用心理干预方法时,并结合现实生活及特别是临床护理实例,使学生在下临床就掌握与病人交往的心理技巧。

最后设置课堂角色扮演,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课外搜集资料,有利于学生将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整堂课,应用了图片、图表、病例、文本等多种教学多媒体资源,采用了提问、讨论、推理等自主互动组织形式。

2.板书设计

黑板(白板)设计:

右侧为多媒体屏幕,左侧为板书部分

黑板左侧书写章节的大标题及小标题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利用PPT承载信息量大,便于处理图片、利于内容的全面阐述等特点,结合本章的内容制作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媒体课件。

①配合讲解②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的方式展示内容,课堂生动活跃,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③最后利用PPT将本章的重点进行总结、强化以及分析病例,进行课堂角色扮演。

3.教学互动环节

课上互动:

游戏

角色扮演

课下互动:(互动过程中及时反馈、及时评价)

在微信群、QQ群随时回答解决同学的问题。

 

教学流程图

 

 

根据教师问题思考并回答

 

 

常用心理干预方法

 

心理干预原理

 

 

角色扮演

开始

学生学习(放松训练)

 

心理干预概述

 

 

 

图片

心理干预分类

的情境图

 

 

 

视频(放松训练)

 

结束

 

教学内容和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

应  用

 

学生的

活  动

 

教师进行逻辑判断

行为疗法、其它疗法

 

教师提问

教师总结,并引出主题:心理干预

游戏

支持性心理疗法

归纳本节知识点,布置课外作业

 

 

 

 

格言导入

游戏

 

 

 

 

 

 

 

 

 

 

 

 

 

 

 

 

 

 

 

 

 

 

 

 

 

 


五、教学效果评价

形成性评价:

1.课堂提问和课下思考题学生完成质量较高,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知识点,但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均有欠缺,不能灵活运用前期学过的基础知识,因此对于心理干预方法学习感到有一点难度。

2.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活跃,回答问题的质量较好,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3.情感教育,亲近学生,受到学生的喜爱。

4.学生在QQ讨论一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通过QQ群平台反馈,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与课后讨论。

5.讨论时少数学生交流意识不强,仍然只是一个听众,还没有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

自我评价:

教师的各方面功底扎实,无论是教学示范还是语言,在本堂课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设计思路清晰,从简单到复杂,从病例到理论学习再到临床应用,都是步步推进,层层深入,这样既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又能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也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充分体现课改的新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终生发展。教师通过生活情景、特别是临床护理实际为主线,将本课的内容很巧妙地串在一起,突出了现实意义。在这节课中,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使大家学到了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大家回答得都很好”,“这位同学真棒……”,“大家可以试着想象……”等等。这些话语都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整节课,教师成功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成为了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建构知识的辅导者。

八、教学反思、总结

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同伴合作互助的能力,在教学中无不体现学生们的主动性,因此,多让学生们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整堂课,应用了举例、动画、图片、文本等多种教学多媒体资源,利用提问、讨论、案例、复习知识点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整堂课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学生在课堂中气氛活跃,思想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助活动,能够积极回答问题,敢于表现自我。而我充当的只是帮助学生梳理问题、点拨疑难的辅助者角色,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临床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而突破难点。

课堂上赏识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更有成就感,更有自信心,这是健康人格培养的一种过程;临床案例的分析成功让学生觉得这堂课是有实际意义的、是学有所用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

1. 部分学生对前期知识掌握不足,因此发言少

2.小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欠佳,课堂讨论及参与度不高。对于此问题,解决办法如下:讲课过程中,适当在熟悉基础知识后再引出新问题,大家一起回忆主要内容。课后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想法,另外可以通过QQ、微信平台,加强交流,通过网络平台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和建议)

     

 
分享到:
【打印正文】